画是容易被人遗忘的东西。但我觉得它是人类心灵的守护者,也是人类心灵最好的教师;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通用画展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通用画展观后感六年级篇1
为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促进校园文化繁荣发展,展现广大师生高雅健康的艺术才情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我校在11月1日举办了首届师生书画展。展出了全校师生优秀作品230幅,其中学生作品154幅,教师作品76幅。资料包括水彩画、剪贴画、国画、木刻画、书法、摄影、十字绣等。
11月3日,学校组织六年级学生去文化广播中心参观书画作品展。我本带着一种沉重的工作情绪去到展厅,但当我到达展厅后,我的情绪立刻激动起来。哇!展厅里挂满了各种各样的书画影作品,令我目不暇接,眼花缭乱。
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方桂珍老师几幅工笔画:《微笑》、《三月红》、《遐想》、《树下》,画中的人物描绘得那么温雅娴静,他们姿态像貌眼神各不相同,但都气质高贵、清纯无暇,心灵未被世俗世故扭曲和污染,令人顿生不忍亵渎的爱怜之情。
这时家长带着学生陆陆续续进场了,我带着几位学生、家长到处望了望,看到了各式各样的画,内心开始感起兴趣来。我仔细观望着每幅画,我发现每幅画笔法都苍翠有力,画的使人觉得实有行云流水,笔走龙蛇之感!让人感到艺术的博大精深,令我感到自豪!再看到同学们的画,那更不用说了,画的栩栩如生,惟妙惟肖!
我们又来到书法作品展区,一个个毛笔字清秀俊逸,透露着深深的文化气息,同时也激起了我对书法的兴趣。我又仔细一看,这些书法作品的作者竟然是年龄那么小的孩子!真是为他们感到自豪。一位家长观看完这些作品,不禁地赞叹到:“河田小学能够举行这么大的书画展,真不简单呀!”我听了,心里乐滋滋的。
看完了书画展,我感觉很不错,能欣赏到艺术,能看到辛苦的杰作,能看到缤纷色彩的世界!同事们和学生们的那些杰作,使我的心里油然而生出一种仰慕之情。我不禁想起了自我,与他们相比我实在是太惭愧了。也许我该身体力行地多看多走,刨除自我的狭隘,认真汲取知识的养分,在文化的海洋中徜徉!
通用画展观后感六年级篇2
这天下午两节课后,我们全班来到B3幢一楼参观黄原奶奶的书画展。
老师带领我们陆陆续续进场了,我四处望了望,看到了各式各样的字画,一下子吸引了我的眼球。悠悠的古运河水,盛开的牡丹,挺拔的墨竹……中间还镶嵌着几幅书画作品,动静皆宜,相得益彰。黄奶奶的笔法苍翠有力,又行云流水,让人不禁感叹她高超的技艺。我课外也在练习书法,觉得个性枯燥,有时都不想写,看了黄奶奶的作品,我想我必须会坚持下去的。
令我印象最深的一幅画就是牡丹争艳图,形态各异的牡丹竞相争艳,黄的、红的、白的……瞧,上方还停留着两只黄黑色的画眉鸟,时而清脆的鸣叫,时而扑打着翅膀,让人赏心悦目。寓意着我们青少年在老师的教导下积极向上,勇于进取,像花儿一样美。
画展中还展出了一些照片,灵山大佛、江南林园、太湖美景……让人感觉黄原奶奶是那么热爱生活,热爱家乡。
活到老,学到老,热爱生活,享受生活。我想我们在学习课本知识的同时,也就应身体力行地多看多走,去感受美丽的世界。
通用画展观后感六年级篇3
这天我们去参观了一个特殊的画展,这个画展的主题是“童心有爱,七彩梦想”。年少的我们,心中充满了稚嫩的梦想。我怀揣着这样的情绪,走进了位于科技宫四楼的画展展厅。
一进展厅,我便看见了琳琅满目的绘画作品:素描、水彩画、儿童画、沙画、国画,应有尽有,还有别具风格的手工制品。一件件美丽而精致的手工作品吸引了我的眼球,但更令我叹为观止的是一副夏日荷花图,是一幅国画。这幅画画得十分逼真:亭亭玉立的荷花优雅的站在池塘中央,淡粉色的花瓣将柠檬黄的花蕊轻柔的包住,十分美丽。左侧一朵荷花含苞待放,宛如羞涩的小姑娘。荷花下方,几片嫩绿的小荷叶刚刚长成,两侧的墨色的荷叶更衬托出小荷叶的生机勃勃。一只如画龙点睛般的蜻蜓停在盛放的荷花旁,仿佛被荷花淡雅的香气迷住了,久久不愿离开。池塘中,几条顽皮的小鱼在荷叶下嬉戏,十分生动可爱。看到这幅画,我便想起了南宋诗人杨万里的一句诗:“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我觉得,这幅画的作者想告诉我们的和杨万里一样:我们必须要做一个像荷花一样的人,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这次画展,我不仅仅体会到了大千世界的美丽,还明白了做人的道理。这次画展,我真是受益匪浅!
通用画展观后感六年级篇4
共青城市“0”隆重召开之际,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和市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市领导委员曹文军个人画展被安排在了“0”主会场的入口处,格外引人注目。这也是共青城市第三位领导委员在“0”期间成功举办个人书画展,既是共青城市高度重视文化艺术事业的具体表现,也可谓是为“0”胜利召开而锦上添花之举。
在曹文军个人举办画展期间,共青城市委、市政府领导及“0”代表与员,利用休会时光观看了曹文军近年来潜心创作的66幅国画作品,其中包括写意山水、工笔花卉等种类。从这些作品中不难看出,曹文军的山水画创作,不仅仅严格遵循中国画的传统,留足了空白,真正做到了“以白计黑,虚实结合”,其作品更是若现“云在山中飘,水在石上流”之感;而且正如他自我所说,他爱艺术,也爱大自然。
爱艺术也爱大自然的曹文军说,因儿女们都在共青城工作,在星子县中学从事了大半生教师职业的他,便和老伴搬到了共青城里定居,也正是定居共青城后他发现,共青城优美的生态环境让他和老伴安享幸福晚年生活的同时,也再次激发了他书画创作的激情。于是,他又开始潜心研习中国画,加上长期对自然山水的情有独钟,因此他在山水画创作中投入了更多的精力。
由于儿女们在共青城工作都不错,收入也不菲,加上他和老伴都有退休工资,没有任何生活压力的他在订阅《中国书画报》供自我刻苦研习的同时,还经常到全国各地“游山玩水”,走出去与书画界的名家们交流学习,并先后参观了深圳何香凝美术馆等各大美术馆和书画展,仅去云南省参加书画展就有10多次,尤其是在参观张大千画展时更是让他大开了眼界;在昆明市他还拜访过云岑书画院院长及其他画院多位著名山水画家,使他的山水画创作同样受益匪浅。
说到此次在市“0”期间举办个人画展的初衷,曹文军说共青城市是一座知名高很高的绿色生态美城,近几年来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文化艺术事业发展也要同步才行,作为一个分享了共青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普通市民,同是又是一名市领导委员的他,觉得共促共青城市文化艺术事业发展是每一个文化艺术创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
让曹文军没有想到的是,他在市“0”期间举办个人画展之举,市委、市政府不但高度重视,而且市委宣传部和市领导更是给了大力支持,让他感动的同时对自我今后的创作更加有了信心。他表示,在今后的国画创作中不仅仅要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还会融入更多“大美共青”元素,用自我的画笔记录并展现共青城日新月异的大变化。
通用画展观后感六年级篇5
在学校的安排下,我们参观了陈嘉庚画展。参观之后我对陈嘉庚先生有了更深的了解,崇拜之情油然而生。
陈嘉庚先生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教育家、华侨领袖、华侨实业家。他毕生致力于兴办教育事业。他认为“教育为立国之本,兴学乃国民天职”。20岁时,就在家乡出资建惕斋学塾。1913年,创办集美小学,其后增办、扩充成为包括小学、中学、师范、商业、水产、航海、农林等校、科、部以及幼儿园、医院、科学馆、图书馆的集美学校。并成立教育推广部,前后资助福建省20余县、市70多所中小学的办学经费。
陈嘉庚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崇高的民族气节,是一位赤诚的爱国者。终其一生,全力支援祖国的革命、抗战及复兴活动。在新加坡参加中国同盟会,募集巨款赞助孙中山革命运动;抗日战争开始,又在新加坡召开侨民大会,筹款支援祖国;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组织“新加坡抗敌动员总会”,动员华侨从各方面积极抗敌;抗日战争胜利后,陈嘉庚积极投身反蒋反美的民主运动,支持解放战争。
了解陈嘉庚先生的经历后,我的心中充满了崇拜的感情。崇拜他不是因为他的富有,也不是因为他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社会活动等多方面的辉煌成就,而是因为他的精神。诚信果毅、疾恶好善、爱国爱乡都是我所需要认真学习的。
作为一名厦门人,我因陈嘉庚先生而骄傲,我会把嘉庚精神讲在口中,握在手中,铭记于心,让嘉庚精神得到发扬。
通用画展观后感六年级篇6
这一星期的星期一下午,我们来徒步来到了食博园,目的只有一个:来看杨明老师的画展。就在这一天的上午,我们也看了杨淇老师讲敦煌壁画的两个视频,虽然们怎么认真看,不过也看了也算是有备而来吧!
我们进了画展前的大厅,首先看到的是刘永胜老师看完画展为杨明老师写的序言,麻校让我们不要说话,等进了展画厅才可以窃窃私语。我们穿过大厅,推开那沉重的门,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幅画在那图墙上挂着,摆得井然有序。
最显眼的就是那副千手千眼的菩萨,每一只手,每一只眼,都是杨明老师慢慢勾出来的,有时要趴着,有时要跪着,有时要坐着,据杨老师说这幅画他画了一年多,听了这个数字竟是惊讶。摆在这幅画旁边的就是杨明老师的自叙——《一个追梦者的自叙》看了以后挺感人的。
我们几个又往里走,我看见了一个挺丑的菩萨,一看竟然是观世音菩萨,又一想《西游记》里的观世音菩萨,截然不同啊,我们就在这个并不宽敞的地方走着,看见了形态怪异的佛像,还有一些没上色的,也有一些杨明老师的学生画的。
我们走着走着看见了姚老师正在为一些同学当向导,我们也混了进来,听起姚老师讲起来,不愧是主任,讲的娓娓动听,头头是道,听的我们津津有味,仿佛身临其境,穿越了一般。
我们把这里转了一圈的时候我们就该回学校了,还真有点依依不舍,我们告别了食博园,就踏上回学校的路了。
通用画展观后感六年级篇7
你看过长60米的画卷吗?你听说过75岁高龄的老先生能把石湾到澜石的26个景点用一年的时间画完吗?似乎不太可能,可天下之大无奇不有,招仕波老先生虽然年纪大了,但它仅仅用了一年长的时间把石湾到澜石的26个景点用中国的水墨画画了下来,招仕波老先生曾说过:“我在石湾生活了近50年,对我来说石湾是我的第二故乡,石湾这几十年来的翻天覆地变化使我产生了画《石湾风采》的灵感。”
是呀,石湾这几十年来的变化之大,怎不令人惊讶?昔日在东平河上只有几个小码头,现在架起了几座漂亮美观的大桥;昔日矮小的厂房,变成了高大崭新的办公楼;昔日简陋的楼房,农舍和农田,全变成了高大的楼房;还有漂亮的陶瓷城和佛山候机楼,热闹的贸易中心,这都是时代的新变化。不过,也有从未变过的,就是许多名胜古迹,例如:南风古灶就有几百年的历史,里面直到现在还生产着许多精美的工艺品,许多的海外学生专门来这里学做陶艺,除此之外,石湾还有南国陶艺之都的美名。
看完画展后,我知道了,在这几十年是党带领着人们逐步走入富裕的生活,许多建筑物都是石湾人民的智慧结晶和劳动成果,作者还从栩栩如生的画卷中告诉我们,现在的生活是好不容易才得到的,我们要好好珍惜。另外,我还从作者那里发现一种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那就是—坚持。
通用画展观后感六年级篇8
《巴黎国立毕加索艺术馆珍品展》在香港沙田香港文化博物馆开展。抽空去看看。
我对于毕加索的艺术作品和艺术价值从来都是惊奇的欣赏!当第一次接触毕加索艺术时,是我在学画初期得到一本毕加索画集,是表哥从香港买来送给我的,那个时候是难得见到的国外艺术家作品。我就惊奇绘画艺术还可这样来表现?怎么可以这样画?为什么要这样画?价值又如此之高?不得其解、不得其解呀!为此,有机会我就会观看毕加索的真迹艺术作品展,思索他为何会有这种惊世骇俗绘画艺术,包括看一些评论家的文章,但是从来就不能让我自己真正理解和信服过,试图剖析他的艺术动机是我脑海中的一个萦绕之迷。这里可能有艺术家朋友会有认同我对毕加索之迷观,亦可能会有艺术家朋友觉得我是土老冒,无现代艺术细胞,呵呵!不要紧,不懂就是不懂!不能装懂吧?更不能停止探究毕加索艺术的想法。
神奇的毕加索,今天,也就是在我看毕加索画展时,看到了毕加索一段语录,让我茅塞顿开,迷底我想应该是解开了,金句的作用是如此有说服力,我所不能明白的问题都让我明了,好一个毕加索艺术,原来源如此“对我而言作画就象参与一种戏剧性的体现,在这个过程里象置身于支离破碎的现实中。”“对我而言创作是破坏的总和,我作画时随即将它破坏。”或许毕加索语录是我洞开欣赏现代艺术之匙。
通用画展观后感六年级篇9
印象派大师莫奈展览在上海k11商业购物中心展出,这样消息对于广大业内人士来说也许不算什么,毕竟现在业内人士观看各种展览的机会太多了,何况印象派在业内来看已经是“过去时”了,但对于广大艺术爱好者、白领小资来说,莫奈这个名字意味着品味、格调、优雅,尽管本次莫奈的展览是商业行为,100元的门票票价不菲,但仍然吸引了大批的观众络绎不绝的前来参观。作为曾经是艺术学子的笔者也有着对这位美历史上最出色的印象派画家的崇拜之情。
位于淮海中路的上海k11商业中心是一座综观商场,设计非常时尚富于现代艺术气息,各种时尚餐饮、娱乐、服装应有尽有。莫奈的展览位于地下2层,展览为了不过于拥挤采取了限制人数的规定。透过大玻璃门可以清晰的看到第一展厅莫奈的油画作品,在排队的观众里不仅有年轻人,不少上海的老年人也非常踊跃的排队等待参观展览,有一位小伙子对他的同伴说,“南京的老头喜欢打麻将,上海的老头喜欢看画展”这些细节足以反映上海市民的审美品位。
莫奈的展览分为两个厅,第一个厅里是他早期作品。第二个厅是他晚期作品尤其是他的花园系列,莫奈是美术史上有名的高产画家,他86岁漫长的创作生涯,如果用这两个小厅的作品来概括其实是明显不足的,但考虑到莫奈的很多作品都是各大美术馆的镇馆之宝,能搜集到这些作品也非常不易了。
如果说第一展厅能让人眼前一亮的并不是他的油画作品而是他的讽刺漫画,这也是笔者第一次看到他少年时期的素描作品,很多人对印象派画家有误解,认为印象派画家重色彩轻素描,其实这完全是误解。及时在莫奈如光速般的油画写生里面,也能看到他对景物形体、空间位置的准确把握。这些在他早期的讽刺漫画里得到了最鲜明的呈现,在这些小的素描作品里莫奈用细细的铅笔轻松的描绘充分显示了他对形体、人体结构、空间关系的精准控制,完全不输于历史上任何一位素描画家,同时他对人物形象特征的夸张的描写也让人忍俊不已,想不到对光线色彩如此敏锐的大师,曾经能够如此精准的捕捉人物形象。如果他不画油画,也一样能成为一位讽刺漫画大师。但莫奈后来放弃了这条路,他后来很少描绘人物,人物往往是风景里模糊的陪衬。
在第二展厅里,莫奈展现了他复杂而丰富的花园系列创作。就莫奈中期的系列作品如《干草垛》《鲁昂教堂组画》这些作品就足以位列美术史大师的行列,但显然莫奈不是一个知足的画家,而恬静的吉维尼花园宁静幽雅的环境焕发了莫奈晚年全部的激情,他热爱东方艺术,尤其喜欢日本浮世绘所描绘的东方神秘迷人的自然之境,他栽种了大量的花卉把花园建设的美轮美奂,建设了日本式的“虹桥”这座著名的虹桥无数次的出现在他花园系列里面,在本次莫奈展览里面也出现在几幅作品中,虽然身居如桃花源般地绝美之地,但莫奈晚年的生活并非顺利,好友、妻子、长子的相继离世和他晚年患白内障都给他晚年生活带来极大困扰,一个画家如果视力遭受近乎毁灭性的打击将是多么痛苦,但即使在这样的情况,莫奈仍然坚持绘画上的实验,在他晚年花园系列里能看出他尝试了多种表现技法,有的作品色彩和笔触都极为狂野,如火山爆发一般接近于表现主义,有的作品则接近于东方式的恬静平和。同为虹桥,一幅作品的色彩几乎运用了鲜艳的原色的红色和绿色,而另一幅则接近写生的观察。莫奈在他晚年最著名的睡莲组画的系列里完全达到了印象主义的梦想之境,在巨大的画面上,光与色彩交相呼应,形体融化在如精灵般魅惑奇异的色彩中,在空间与光线的迷雾中已经无法分辨出现实与幻梦的区别,这次带来的大尺寸长幅作品《紫藤花》与橘园美术馆、MOMA美术馆的睡莲作品相比自有一种风姿卓越之感,这幅作品是一副“简笔”之作,莫奈显然把水面上的色彩大面积挂掉了,利用残留的底色、刮痕与水面上的紫藤花束做出繁简的鲜明对比,花枝的笔触如疾风般地的掠过,近看那些刮痕和某些笔触略显粗陋,但退到一定距离后,那种水、光与空间那种迷离空幻的氛围就呈现出来,近乎某种东方的玄思冥想。从晚年的作品来看,莫奈在色彩和用笔上已经达到了出神入化、妙入毫端的境地,无论是繁密复杂的物象还是寥寥寂然的景观,他无论在绘画手段和情绪表达上都呈现出复杂多变的倾向,尤其在近乎抽象的睡莲组画里已经预示了抽象表现主义的开启。
中国人常喜欢印象主义的作品描绘自然是东方人先天喜欢的因素,中国画里的山水、花鸟比人物画更为发达就是例证。另一方面中国画尤其是文人画千年来一直在水墨间盘桓,水墨的极简最能体现东方的哲学,《道德经》里“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揭示出审美活动中一种超越对艺术的简单感知的审美体验。所以我们中国画传统艺术形式里往往摒弃了自然的光影、色彩这些外在之物,中国画讲究“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更强调意象之美。中国人对自然独特的审美体验成就了中国画独树一帜的风格但也抑制了中国人对色彩的审美,千百年来的传承文化使中国画形成了一种固定的图式。而和我们一衣带水的日本浮世绘虽然是东方线结构造型,但在形式、构图尤其是明亮用色方面取得了很大的突破。这也给欧洲饱受僵硬的古典主义画风和摄影术冲击的欧洲画家带来了新的启发,日本浮世绘绚烂的色彩某种程度催生了西方的印象主义画风,色彩和光影从此有了独立的审美意义。今天的中国早已是开放的中国,国人的眼界早已打开,艺术的鉴赏能力日益提升的今天,印象主义宜人的感官之美比某些晦涩难懂的当代作品更适合今天中国人的审美。
步出莫奈的展厅,进入书店,里面琳琅满目的画册应有尽有,尤其在一边还有以莫奈作品派生的各种纪念礼品,其中一些饰品制作的非常时尚雅致,那组映着睡莲色的丝巾上别有一种浪漫的情调...
别离莫奈的展览也有些时日,但那迷离朦胧的水天幻境仍然时时浮现在眼前。
通用画展观后感六年级篇10
今天去看了莫奈的画展,虽然展厅人满为患,在讲解器的帮助下,最后感觉还是有一点收获的。
莫奈很热爱使用蓝色,我发现他的早期风景画中大片的草地都是用的浅蓝色而不是用绿色来描绘,甚至在展览最后的放映室里看到莫奈故居的墙壁和窗帘都是蓝色的,更让我确信了这一点。但是他的早期作品底色多为浅蓝色,但后期偏紫色一些,可能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增多,画风也随着更加成熟稳重一些。
莫奈很爱她的第一任妻子凯米莉,在他们没有结婚的时候,莫奈就有很多描绘妻子的画作(很可惜没有看到《穿绿衣的女人》,而且今天的展会上面几乎没有看到莫奈亲笔的关于妻子的肖像画)。自古美人薄命,凯米莉在他们结婚十年的时候就去世了,以至于大师晚年定居吉维尼小镇时将很大一部分精力倾注在描绘睡莲上以寄托相思,因为凯米莉在大师心目中如睡莲一般纯洁美丽。或许这也是大师的睡莲系列画的如此清新秀丽的原因吧。
莫奈是一个很坚强执着的人,坚强在晚年得了白内障依然坚持创作,执着在一直到去世的一刻仍笔耕不辍,大师之所以会在众生中脱颖而出正是因为他们对艺术有着非常的热爱和信念。
他还是一个十分重情重义的人,他除了绘画之外还热爱收藏画,凡是对他来说有意义的作品他都会特别收藏起来。还有从他的一位朋友赠与他和妻子的肖像画上可以看出细节处理的很仔细,可以看出朋友之用心,大师人缘之好也不言而喻。
画展中有一幅渔夫画像对我的映像很深,描绘的是一个渔夫坐立的样子,大师并没有选择去描绘渔夫劳动时的场景,偏偏使用静像表现劳动者,而且画中的渔夫眼神傲慢轻蔑,伫立时间久了,真以为他的一双眼睛正盯着我呢,感觉很神奇。
最后最让我欣赏的是大师对生活的态度,尤其是晚年居住在吉维尼小镇的时候,大师精心料理了一个大花园,种上了各种美丽的花,在这样一个梦幻的花园里,大师尽情的挥洒对艺术的无限才能和想象,创作出了多幅精妙绝伦的画卷。《睡莲》,《日本桥》,《从远处眺望小屋》等作品都是美到不禁让人赞叹的。
艺术来源于生活,除了举世闻名的大师们,我想每个人都可以做生活中的艺术家,只要热爱生活,在生活中倾注力量,就能收获美和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