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过鸭绿江37集观后感300字

| 阿祖

跨过鸭绿江37集观后感300字5篇

《跨过鸭绿江》不仅是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剧,也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所有影视剧创作中,出现的一部真正的现代国家英雄史诗之作。那么你知道《跨过鸭绿江》观后感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有关于跨过鸭绿江37集观后感300字,希望你喜欢。

跨过鸭绿江37集观后感300字1

70周年“血”与“泪”

“烈士们的功绩彪炳千秋,烈士们的英名万古流芳!”“英雄们说:我们的身后就是祖国,为了祖国人民的和平,我们不能后退一步!这种血性令敌人胆寒,让天地动容!”10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令人鼓舞催人热泪。

将士们的满身“鲜血”,人民群众流下感动之“泪”。197653名英雄儿女为了祖国、为了人民、为了和平献出了宝贵生命。是他们用肉身和鲜血,守护了亿万中华儿女的家园。将士们用鲜血守护着的群众,早已泪流满面,被他们感动,真情动容。“其实没人不怕死,没上过战场的人想象不到战争的残酷,上一秒还跟你说话的战友,下一秒就可能死在你的身旁。”即使在今天的我们,听到这样的话语也止不住泪流。他们也是跟我们一样,期待美好、向往明天的“孩子”呀!但是上了战场,抛头颅、洒热血,他们就成了撑起人们头顶一片天的伟岸“巨人”。

将士们的一番“心血”,人民群众迎来喜悦之“泪”。1953年7月,双方签订《朝鲜停战协定》,抗美援朝胜利结束,战士们用他们砥砺前行、浴血奋战的心血,抵御了帝国主义侵略扩张,捍卫了新中国安全。人民群众迎来了和平生活,获得了安定,欣喜的泪水在感动中奔涌。这泪水,引导人们凝聚起万众一心、勠力同心的民族力量,这力量,足以对抗“狂风巨浪”;这泪水,筑就起紧密连接、坚不可摧的紧实高墙,这高墙,足以抵挡“风沙侵蚀”;这泪水,催生人们树立起众志成城、众擎易举的坚定信念,这信念,足以冲破“铜墙铁壁”。

将士们的一腔“热血”,人民群众激起鼓舞之“泪”。朝鲜战争,将士们齐声而歌:“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这勇往直前、毫不畏惧、迎难而上的气势,无不让人一腔热血,它激励着当时的战士、人民,更激励着今天的中华儿女。“软的怕硬的,硬的怕不要命的。”一位抗美援朝老兵的话让我倍感激昂,也不禁热泪盈眶,在武器装备如此悬殊的当时,我们如何取得胜利?靠的不就是敢打、敢拼、不怕死的精神吗?“丈夫四方志,安可辞固穷。”严寒、饥饿、装备差距没有将我们的志愿军战士打倒,反而正是这些苦难,造就了志愿军战士的坚毅,从而书写了一篇又一篇的英雄事迹,在中国军人的军魂上面刻下一道深深的印记。

今天,新时代的号角越吹越响,将士们的英勇气概激昂回荡。 

跨过鸭绿江37集观后感300字2

由余飞、辛志海、韩冬、郭光荣、王乙涵编剧,董亚春执导,唐国强、丁勇岱领衔主演,孙维民、王志飞、刘之冰、姚刚、王挺、王同辉、刘涛等主演的抗美援朝战争剧《跨过鸭绿江》目前正在CCTV1播出。

1月19日下午,由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影视剧纪录片中心主办,总台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有限责任公司承办的《跨过鸭绿江》研讨会在京举行。

本次研讨会由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秘书长易凯主持,与会领导、主创人员以及业界专家共同分享了电视剧《跨过鸭绿江》的播出情况、创作历程,并从主题思想、艺术特点、时代价值等角度对该剧进行了全方位的分析和解读。

《跨过鸭绿江》是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建党__周年的献礼剧。

它首次全景式、史诗般地展现了抗美援朝战争和抗美援朝运动,展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的崇高风范,讴歌了志愿军指战员不畏强敌、英勇斗争的战斗精神,反映了中国人民不怕难、不信邪,团结一致的精神风貌。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影视剧纪录片中心副召集人申积军介绍,《跨过鸭绿江》在CCTV1播出期间,破了近几年CCTV1的收视纪录,且仍然在持续上升的过程中。酷云的数据破4,豆瓣评分8.6,知乎9.0,口碑爆棚。

本剧总编审、总制片人王浩介绍了《跨过鸭绿江》的创作过程。在重大办专家的帮助下,主创以抗美援朝的重大史实为主体,从出兵决策,到五大战役,其中穿插了空战、细菌战等一系列内容,用最精彩的内容来主导情节的发展,全景式地展现了整个抗美援朝的过程。“我们通过审美的角度把事件演绎出来,让人物活起来。”

《跨过鸭绿江》的总制片人王雁表示,主创团队在一百天内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摄制组在拍摄过程中遭遇了台风、暴雨、严寒,主创们在艰苦的环境中坚持,所追求的就是真实还原历史情境。整个团队后期前置、通力合作,最终在规定时间内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总导演董亚春分享了拍摄经验。在拍摄前主创们花了一个月的时间去围读剧本、读史料。《跨过鸭绿江》的专业性很强,拍摄时在细节处下足了功夫。“毛主席的戏、美军司令部的戏,地图既要有区别又要精准,要经得住拍特写,电报文件都要认真核对史料。导演、美术、道具几个部门共同监管,同时还在不断请教专家。”

《光明日报》文艺部副主任李春利认为与以往惨烈、悲壮的战争片不同,《跨过鸭绿江》给人带来了爽感,是泪水与欢笑交织的痛快,也是由衷的自豪和感动。“从中国现实一直到国际视野,从一次次残酷的战争到一个个鲜活的个体,无不诠释着‘中国为什么能赢’这样的主题。”

在剧中的扮演解方的演员王同辉在研讨会上表示,因为解方的主要戏份在司令部,只有文戏,没有战争戏。在拍摄过程中,摄制组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导演每天现场带着演员研究角色,推敲台词,务必求真求细求实。“电视剧播出后,每当看到一些故事片段和英雄人物,还能让我热泪盈眶。”

彭德怀元帅的侄孙张峰也来到了研讨会现场,他表示大家都认为彭德怀是张飞李逵式的人物,但他只有为了完成战斗任务、严肃战场纪律时才发脾气。他认为这回丁勇岱老师的演绎是最好的,“原来我们都认为看到电视剧《彭德怀元帅》觉得董勇老师演得非常好,这次是真超越了。”

中广联副会长李京盛也参与了一部分创作。他表示《跨过鸭绿江》中的诗情饱满不仅仅是贯穿了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的豪情,更重要的是,“在一点都不失真的情况下,把被无数的影视作品表达过的桥段,进行了全新地、充满诗意地表达。”

原总政艺术局局长汪守德谈到战争场面,剧中的搏斗、冲锋、防卫都无比惨烈,让人感受到真实的紧张感。惨烈的战争场面搭配抒情委婉的轻音乐,构成了强烈的反差,比慷慨激昂的音效更加扣人心弦。这归功于导演深厚的功力。

《人民日报》文艺部主任袁新文表示,这部剧难就难在绝大多数是真实的历史人物。从毛泽东、周恩来、杜鲁门、斯大林,到彭德怀、麦克阿瑟等等。这些人从国家元首到将帅再到普通士兵,清晰勾勒出了战争当中的人性和人情。这是这部剧能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重要原因。

中国文联原副主席李准认为,《跨过鸭绿江》基调是昂扬的,但悲情也非常深刻。正是这种真正的悲剧和崇高,深刻地凸显了中国人民志愿军伟大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国际主义的崇高精神。

《文艺报》艺术部主任高小立表示《跨过鸭绿江》与之前虚构的同类题材电影不同,以往的很多经典影视剧基本上以虚构为主,这次则是以电视剧这一叙事从容的艺术形式,全景式、类纪实性、揭秘性地再现了抗美援朝这段伟大的历史。“《跨过鸭绿江》的故事虽然发生在七十年前,但在今天威力仍在。”

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高级编辑陈芳表示《跨过鸭绿江》在宏观与微观,全景与局部,点与面的关照和兼顾上做得非常好。“书写宏大史诗的同时,对每一次局部战役的战术布局,乃至如何攻占一个高地,炸毁一个桥梁,都做了周到细腻的刻画。”

著名文艺评论家仲呈祥认为《跨过鸭绿江》是中国电视剧史上的一部全方位、全景式表现抗美援朝的史诗性作品。这部剧的成功证明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由于我们制度的优势,由于党领导的文艺工作尊重人才、尊重规律,结出了一个丰硕的果实。

研讨会最后,国家广电总局电视剧司司长高长力作出了宏观的总结。他表示《跨过鸭绿江》是一部很特别的电视剧,它是一篇短时间完成的命题作文,是一个大团队集体协同的结果,体现了我们国家的体制优势和意识形态的管理服务。

“要拍好重大革命题材的剧,首先艺术创作质量是最根本的,其次要用电视剧的艺术形式调动人们的情感,做到打动人心。最后时机也很重要,去年是志愿军出国作战七十周年,是个非常好的节点。抗美援朝题材在今天具有非常重大的时代意义,它给我们留下的精神财富永远值得我们去挖掘。”

跨过鸭绿江37集观后感300字3

10月23日,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纪念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在爱国主义旗帜感召下,同仇敌忾、同心协力,让世界见证了蕴含在中国人民之中的磅礴力量,让世界知道了“现在中国人民已经组织起来了,是惹不得的。如果惹翻了,是不好办的”!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让干部群众扬眉吐气、热血沸腾,尤其是掷地有声的“惹不得”三个字,来自于雄厚底气,彰显了大国硬气,传递了凛然正气,激发了高昂士气,听着特别“过瘾”,引来掌声如雷。

这“惹不得”来自于飞速发展的雄厚底气。在抗美援朝战争取得伟大胜利后,中国人民以站起来的身态,傲然屹立在世界东方。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这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彻底扔掉了“东亚病夫”的帽子,拼来了山河无恙、家国安宁,赢得了宝贵的发展机遇。经过近七十年的艰苦奋斗,经过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国的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正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这雄厚的底气昭示,咱们中国人民是“惹不得”的!

这“惹不得”彰显了日益强盛的大国硬气。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给予侵略者沉重打击。即使是在钢铁年产量不足美国1%的条件下,中国人民志愿军靠步兵和少量炮兵作战,经过两年零九个月的艰苦卓绝斗争,打败了武装到牙齿的美军,打出了新中国的国威军威,让全世界重新认识了中国。这种硬气,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不畏强敌的优秀品质。现在,人民军队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坚定不移地走强军兴军之路,极大促进了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进程,已具备全歼一切来犯之敌、维护和平发展环境的实力和硬气。事实证明,咱们中国人民是“惹不得”的!

这“惹不得”传递了不畏强敌的凛然正气。在这场艰苦卓越的战争中,中华儿女在“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这一动员令的感召下,毅然报名参军,英勇杀敌,涌现出杨根思、黄继光、邱少云等30多万名英雄功臣和近6000个功臣集体,有197653名中华儿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取得了战争的伟大胜利,极大提高了中华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和凝聚力,这不畏强敌的凛然正气,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历史发展到今天,中国人民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决心没有变,任何侵犯和分裂祖国神圣领土行径,必将遭到迎头痛击!毫无疑问,咱们中国人民是“惹不得”的!

这“惹不得”激发了敢于斗争的高昂士气。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面对更加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我们无比坚定、无比自信,正从伟大抗美援朝精神中汲取敢于斗争的磅礴力量,勇于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激发出勇于克服一切困难、战胜一切敌人的高昂士气,以“雄赳赳、气昂昂”的一往无前的战斗状态,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御风前行!事实证明,一个觉醒了的民族是永远不可战胜的!任何搞霸权、霸道、霸凌的行径,都是根本行不通的!咱们中国人民是“惹不得”的!

跨过鸭绿江37集观后感300字4

在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前往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参观“铭记伟大胜利 捍卫和平正义——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主题展览”。他强调,“抗美援朝战争锻造形成的伟大抗美援朝精神,是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必将激励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克服一切艰难险阻、战胜一切强大敌人”。我们要深刻解读抗美援朝精神,从中感悟出崇高的爱国热情、伟大的英雄本色和深厚的国际情怀,让抗美援朝精神在历史的更迭中不断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从抗美援朝精神中解读出崇高的爱国热情。从决定出兵到胜利收兵,抗美援朝战争共历时两年零九个月。为了祖国,为了人民,志愿军战士们远离自己的国土家乡,抛头颅、洒热血,以身躯为笔,以血肉作墨,写下了一首首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不仅有力维护了祖国和人民的利益,还打出了国威军威,让刚成立不久的社会主义新中国傲然屹立于世界东方。“祖国”二字,情深义重,让多少人心潮澎湃、眼泛泪花?当今时代,倡导爱国主义、表达爱国热情依旧是一门必修课。我们要以抗美援朝等爱国故事为载体,引导少年儿童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让爱国主义精神在他们心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前仆后继,死而后已,从抗美援朝精神中解读出伟大的英雄本色。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战士涌现出了30多万英雄模范人物和功臣,立集体三等功以上的单位近6000个,中华大地上“一时多少豪杰”。最具代表性的上甘岭战役中,志愿军战士们在危急时刻都做出了相似的选择:拉响手雷、手榴弹、爆破筒、炸药包与敌人同归于尽,舍身炸敌地堡、堵敌枪眼……中国,本就是一个英雄的国度,从来不缺乏英雄本色。战火纷飞的时代,解放军战士是英雄;和平安稳的时代,消防官兵、人民警察是英雄,在平凡岗位上默默奉献的普通人也是英雄。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英雄本色被赋予了不同的时代内涵。但这些英雄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舍小家为大家,始终保持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的绝对忠诚。

和衷共济,世界大同,从抗美援朝精神中解读出深厚的国际情怀。朝鲜半岛同中国山水相连,抗美援朝既从中国的安全和利益出发,也从朝鲜人民的民族解放事业考虑,更着眼于维护和促进世界的和平。抗美援朝战争是一场饱含国际情怀的正义之战,赢得了全世界爱好和平国家和人民的支持和援助。一直以来,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都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也是联合国的崇高目标。中国共产党既坚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又坚持为全人类的进步事业而奋斗。在新时代新环境新背景下,中国共产党对人类命运和世界前途的自觉担当愈发深沉。当新冠疫情肆虐全球时,中国坚定地参与全球团结战疫,与世界各国患难与共,共克时艰。数十支医疗队、上千亿只口罩、3亿多套防护服、近10万台呼吸机驰援海外,展现出了始终不渝的大国担当。

时代呼唤精神,精神助推时代。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在历史的更迭中始终熠熠生辉,激励着中华儿女以“越是艰难越向前”的勇气,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在复兴路上只争朝夕,奋勇前行,迎接所有挑战,战胜一切困难!

跨过鸭绿江37集观后感300字5

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跨过鸭绿江》,在央视一套播出后高开高走,不但收视率表现亮眼,在豆瓣上更获得8.6分的超高评价。

《跨过鸭绿江》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出品,总台影视剧纪录片中心摄制,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有限责任公司承制。

该剧由董亚春任总导演,余飞任总编剧,唐国强、丁勇岱领衔主演,展现了艰苦卓绝的抗美援朝战争和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运动。

总制片人王雁接受了澎湃新闻的采访,回忆起《跨过鸭绿江》创作过程中的种.种,感慨道,该剧取得如此好的播出成绩,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支持、主创的努力以及2500人的辛苦付出,是分不开的。

找最专业的人,干最专业的事

王雁回忆,自己是在2019年6月底接到《跨过鸭绿江》这个项目的制作任务,8月项目正式启动。王雁表示:“这个项目交到我的手里,很幸运,要知道在我们国家有电视剧以来,没有一部是全景史诗式来表现抗美援朝的,今天由我来负责制作,很荣幸。我不把它看成一个电视剧,它是70年以后,对那些为了祖国把热血洒在异国他乡战士们的一个交代,它是英雄的赞歌。我希望呈现给广大电视观众的,一定是一部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在电视剧的历史上能留下一笔的作品。我经常说,要找最专业的人干最专业的事儿。”

为了拍好《跨过鸭绿江》,主创团队筹备期间整理了130万字的资料,大家认真研读史料、仔细对待每一个拍摄细节,大到一场战斗设计,小到一封电报,都力求尊重历史、还原历史。比如毛泽东的菊香书屋是剧组参考大量历史图片和文字资料,按比例还原制作。书架上的书都是线装书,书里的每一张书签都由道具组人员仿毛主席字体手写而成。剧中海量的作战地图,美军所用地图与志愿军所用地图各有不同,每次战役地图的图标也有区别,即使这样每一张地图都请军事顾问校对过。

《跨过鸭绿江》本来计划2020年1月开机,先拍冬天雪地里的戏,由于新冠疫情的突然袭来,延缓了开机。直到2020年6月底项目重启,按照被告知的播出时间,“我们了解到,牡丹江往年11月才有雪,按拍摄期100天算,必须8月15日开机, 11月25日关机,幸运的话可以在拍摄末期把雪里的戏拍了。这样筹备期50天,整个后期时间只有15天。”因此将《跨过鸭绿江》的后期流程前置,与剧集的拍摄同步进行,并主持召开了30多人的后期流程协调会,会上要求“不但要边拍边剪,调色配音特效都要同步进行。保证拍完的时候,差不多完成定剪”。据王雁说:现在项目做完了,所有后期的人员都觉得后期前置是一个非常必要的决定,它不仅可以使拍摄周期简短,还最大程度调动了各后期部门的主观能动性,增加了他们的参与感。

重装设备的提前制造也是保障了剧组顺利开机的重要环节。4架道具飞机,9辆坦克装甲车,1000余支各类道具枪械,400多个场景,375个有名字角色,4万多群演,500多人美术置景团队,子弹打了8万余发,重新搭建了中南海、克里姆林宫、白宫……如此惊人的投入,都是为了成就《跨过鸭绿江》全景史诗式的呈现方式。对此,王雁表示,以这样的宏观视角来呈现,是要站在尊重历史的角度上,全方位地来让观众,了解这段历史。

“我们在《跨国鸭绿江》里表达得很清楚,中国人民一直都爱好和平,不想打仗,当时新中国刚刚成立,一穷二白,百废待兴。我们只想要建设新中国。美国当时好像年钢铁产量是8700万吨,中国的钢铁生产量只有60万吨,相当于中国4亿多同胞,每家打一把菜刀的钢都没有。我们在千疮百孔的情况下,打还是不打?尤其是美国的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在这样的前提下,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当时在反复思考,艰难的抉择,最后就是一句话:‘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这才决定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要抗美援朝。我们这个剧的前7集就是围绕这个问题在展开。”

真正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

王雁回忆《跨过鸭绿江》的拍摄过程,其中所遇到的困难不计其数。“在牡丹江拍摄遇到了台风和连日的阴雨,道具坦克在泥泞的山路上走得特别困难,只能是每天拍摄前用数米长的卡车运到现场,再用吊车给吊到拍摄的位置,光是运输,在那种泥泞的路况,道路很窄的情况下,就是一个艰难的任务。”东北纬度高,冬天天亮得早黑得也早,天一黑,冷得手都伸不出来,拍摄时间很短,剧组经常半夜一两点、两三点就要出发,天一亮就拍。就这样一天只能拍摄不到10个小时。

后来,牡丹江的温度降到零下十几度,拍摄就更不容易了。“包括我们挖战壕都很难的,土都冻上了。”王雁回忆,拍冰雕连的时候,演冰雕连战士的演员们,拍每一条都要屏住呼吸30秒到一分钟,因为一呼吸,在极端严寒的环境下会呵出雾气。“虽然演员们是穿着棉袄棉裤,但趴在雪地上一会儿,就还是会冻得站不起来。想想我们的演员还是穿着棉衣棉裤,有的里面还有羽绒服,当年的志愿军战士们呢?零下几十度,穿得那么单薄。”

王雁表示,拍这部剧,主创们都受到了一次精神洗礼。“他们真正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觉得先辈们太不容易了。拍之前,他们都说我们《跨过鸭绿江》的拍摄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我说,我们就能把它完成,70年前我们中国人民志愿军用步枪、刺刀、手榴弹敢于与敌人的飞机、坦克、大炮抗衡,敢跟16个国家拼刺刀,今天我们只是拍一部电视剧,有什么完不成的?”

据悉,《跨过鸭绿江》整部剧有近50000个炸点,大量惊险万分的爆炸戏,是剧中壮烈战争场景最关键的视觉元素。王雁表示,对于剧中的战争场面,他和导演董亚春达成一致观点,就是要突出一个“炸”字。“敌人有飞机、坦克、大炮,炸的是什么?炸的是我们年轻志愿军坚守的阵地。”这是全剧非常让人震撼和心痛的场面。

王雁介绍,《跨过鸭绿江》组织了一个专门的特技拍摄组,单这个组就有100多人,7台摄像机,“我们整个剧组总共20多台摄像机,5个组,每个组平均四五台,但这个组就7台。”大量的战争和爆炸场面,如果用后期特效去做,一是难度高,二是非常耗时。还是实拍能比较高效便利的解决,特技组专门拍战争中的特技素材,“白天炸晚上炸,冬天炸夏天炸雪天炸,炸车队,炸坦克,炸火车,炸大桥,大炮打,飞机轰。整个特技组,任务量非常庞大艰巨。但是这个特技组替我们整个剧组解决了很多危险性问题,也提高了拍摄效率,7台摄影机,一次爆炸拍下来,近景、远景、中景、全景镜头都有了。”

“某种意义上来说是朝鲜战争的结果奠定了今天的世界格局;也是朝鲜战争的结果,保障了刚刚诞生的新中国平稳度过了它的襁褓期。这场战争的残酷和激烈程度令人不堪回首。也恰恰如此,全世界热爱和平的人们才更应该铭记这场战争。今天的和平与发展来之不易,拍摄这部影片不仅是给全中国人民看,也是给世界上热爱和平的人们来看。”王雁这样说道。

被问到最想通过这部剧传递给观众什么,王雁表示,想通过这个片子表现中国人民志愿军和中国人民热爱和平,不畏强权的爱国主义精神,包括他们的钢铁意志和坚定信念。同时,他认为,抗美援朝先辈们的精神,并没有与时代脱节,并没有被当代年轻人遗忘。“每一个时代,年轻人都是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中流砥柱。”

王雁说:“我们回顾历史,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每一个时代都需要英雄,崇尚英雄,歌颂英雄。我觉得现在的年轻人很优秀,比如说90后00后,这次抗击疫情,这些年轻人快速地成长起来,在国家和人民需要的时候,义无反顾地站出来,承担了既危险又艰难的工作。每一个时代,从两弹一星,到抗美援朝,到中国制造,到北斗导航,这些了不起的历史背后,都有年轻人的身影。虽然时代在变,时代的主旋律在变,但每一个时代的年轻人和每一个时代年轻人向上的、奋进的决心,其实是不会改变的。”


跨过鸭绿江个人感悟相关文章:

跨过鸭绿江观后感初二600字5篇

跨过鸭绿江观后感第八集5篇

销售人员跨过鸭绿江观后感5篇

跨过鸭绿江观后感600字高中生5篇

跨过鸭绿江观后感5篇

《跨过鸭绿江》党员观后感2021年5篇

《为了和平》教师观后感心得体会范文5篇

抗美援朝70周年英雄人物事迹心得感悟5篇

2020《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心得体会5篇

抗美援朝题材金刚川电影观后感作文5篇

94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