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善州的观后感个人收获

| 志全

杨善州的观后感个人收获五篇

斯人已逝,精神长存。我们不仅要学习杨善洲同志优秀共产党员的精神,更要学习他工作中勇于担责,善于协调,依靠群众,重视学习的工作作风。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杨善州的观后感,希望大家喜欢!

杨善州的观后感1

观看电影《杨善洲》后,我心潮澎湃,深受教育与鼓舞。该片讲述了原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一心为民的感人事迹,电影的一些情景此刻仍记忆犹新。

杨善洲在当地委书记的时候,常拄着棍子,提着一个小黑包,行走在田间。当时正在推广一种“双龙出海”的水稻插秧法。他来到一个村里,见大家对这种插秧法并不理解,自我脱掉鞋子下到田里作起示范。还有一次,保山遭遇大旱,百姓面临作物绝收的困境,杨善洲带领干部挖水井。但很快困难随之而来:经费不够!他果断召集现场的地委委员开临时会议,举手表决将修建办公楼的经费挪作打井费,工程得以继续进行。

“如果说共产党人有职业病,这个病就是自讨苦吃”,杨善洲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杨善洲退休了,上级关心他,让他到昆明的干休所安度晚年,他放下了组织安排的大家所羡慕的生活,退休后扎根大亮山。当时,大亮山周边十几个村寨缺树、缺水、缺粮、缺电、缺钱,缺水的问题个性突出,村民要到十里外去找水,然后人背马驮运回来。一盆水,早上洗脸,晚上洗脚,最后还要浇菜、喂猪。村里哪一家遇上红白喜事,做客的人不仅仅要送礼,而且还要提上一桶水,挂在礼单上,而主人不但要建一个“礼簿”,还要建一个“水簿”。当别人家请客的时候,不但要还礼,个性是要足额归还“水账”。杨善洲在大亮山上义务植树造林22个春秋,使昔日山秃水枯的大亮山重披绿装,80个大山头、180个小山头,全部被郁郁葱葱的森林覆盖。在这个期间,他还把植树造林与造福群众结合起来,每年无偿为村民带给林柴,为4个村解决人畜饮水问题,为6个村修通公路交通,为8个村解决生活用电问题,使大亮山地区的人民实现了脱贫致富。2009年4月,82岁的杨善洲把辛劳建成的面积8万亩,价值3亿多元的大亮山林场无偿移交给国家,县政府奖励他10万元,他谢绝了,市政府奖励他20万元,他捐助公益事业16万元,只把4万元留给一生支持他为公无私、

艰苦创业,从不计较、无怨无悔的老伴。

杨善洲是一位地厅级领导干部,能够说是有权有势的,很多事他一个口头指示甚至一个电话都能搞定,但是我们看到杨善洲的老母亲和妻子一向生活的农村。忙不完的家务农活致使大女儿早早辍学帮忙妻子料理家务。但是退休后的杨善洲发现很多孩子因为民办老师流失没学可上时,轻而易举得解决了好多代课老师转正的问题。二女儿也是偏远山寨的老师,从结婚到生子,一向为两地分居烦忧,本来透过考试本早都能够调到中心小学,但因为缺少一个盖章,一向没有调走。所以女儿哭着请求父亲帮帮她,把这个章盖了,但杨书记就是不一样意。父亲解决了七十个民办老师的指标却不肯为自我打一个电话,二女儿与父亲之间越发不可调和。在我们平常人看来,女儿的请求合情、合理,毕竟他女儿也是有真才实学的。只要杨善洲张口,我想地方部门肯定会卖他一个面子,可他却从来没想过运用自我的关系办私事。

杨善洲同志的先进事迹感动着我们,让我们心灵受到震撼、精神得到洗礼,是我们每一位党员学习的榜样。尤其在当前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作为一名党员,一名领导干部,我们就应以杨善洲同志为榜样,从自我做起,从此刻做起,从小事做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利益观,做到心系群众,一心为民,真正用一颗赤诚的心投入到火热的事业中去,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在自我的工作岗位上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杨善州的观后感2

“有些干部啊,白吃国家公粮了”影片开幕的一句话,足以让观影的人肃容。“是啊,不为百姓办实事儿,可不就是白吃公粮了”杨善洲书记的对白,也引导人不由自主地在心里自问:“我在自己的岗位上,做过了什么”。电影《杨善洲》以这样看似随意但引人深思的对话开始,带领我们走近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恪尽职守、为民奉献的一生,让我在感动中感悟,在学习中自省。

“燕子南迁,地旱天干”杨善洲看着满天成群南飞的燕子担忧地念叨。杨书记从一个迁徙现象中,看到的不是自然的风景,而是保山的万亩旱地和当地农民的忧患,这让我看到了一个无时无刻不在思虑工作,无时无刻不在关注民生的干部楷模。我正式参加工作已近一年,曾经只是信奉并不断实践着培训老师所说的“快速熟悉工作环境、掌握工作技能”的要求,但真正投入工作才发现,仅仅“能工作”是不够的,还需要一种工作的“敏感性”。这就要求我们要时刻心系工作、心系责任,不等到问题出现才被动地接受工作,而是能一叶知秋把工作坐在前头。

工作并不能单凭一腔热血和一股不管不顾的冲劲,更要讲究做事的方法。电影中,两个县为了开闸放水的问题发生争执,双方剑拔弩张。杨善洲到场后,只是看似轻巧地建议双方县长“换一下位置”,两位县长互相考虑了下彼此的处境,最终握手言和,问题迎刃而解。杨善洲退休回到家乡大亮山,尽管指数的想法在他脑中早已形成,但并没有立刻发动群众上山植树,而是以一部当时风靡一时的电影《庐山之恋》,唤起了大家心中要改变山区面貌的激情。杨善洲正是在工作中秉持着依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的理念,不仅在职期间创造了一个“滇西粮仓”,而且在退休后创造了一个“绿色大亮山”。

杨善洲带头办起了大亮山林场,但从不从林场领取报酬,只拿几十元补贴,不仅如此,杨善洲甚至还经常要给林场贴钱。树苗要钱买,他就带头下山拣别人吃剩后吐掉的果核。在大亮山上,杨善洲的全部家当寥寥可数,吃食也只是黑乎乎的窝窝头和红薯。他在林场二十多年,无偿奉献了二十多年。而在移交林场时,他不沾一点好处,不带林场一根草。长诗《公仆本色》的题记里写道:“善洲,善人;善德,善行;善始,善终。挚爱,无限;大爱,无言;博爱,无疆;”是呀,清贫了一辈子,奉献了一辈子,坚守了一辈子这位老人就是“善”与“爱”的化身。他用质朴的言行诠释着党性,用执着的追求书写着对党的忠诚,用无私忘我的拼搏践行着为人民服务的铮铮誓言。他的善行、他的作风、他的精神,长成了一棵顶天立地的“雪松”!

草帽连纱帽,平凡铸伟大。杨善洲同志一生为草如兰,一尘不染香到骨;为木如松,两袖清风昭汗青。杨善洲用他的一生,自觉实践共产党人的人生价值和道德追求,为每一位党员干部树立起光辉的楷模。

杨善州的观后感3

4月11日, 我参加了学院党委组织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观看了教育片《杨善洲》,该片讲述了云南省原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退休不退志,坚持22年如一日守候家乡植树造林的感人事迹。我是怀着无比敬仰的心、满含泪水将其看完的。在这过程中,我感触很深。

杨善洲老书记一生都在为百姓的利益孜孜不倦地打拼奋斗,他为百姓辛勤付出的劳动不胜枚举,但电影中有一段使人印象尤为深刻。杨善洲老书记在退休后,毅然婉拒了上级安排他到昆明干休所安度晚年的好意,义无反顾的回到了家乡,到贫瘠荒凉的大亮山上植树造林,没有树苗,就自己掏钱买,资金不足,就到街上捡各种果核自己育苗,甚至将自己心爱的盆景都移植到了山上,他头顶竹叶帽,身披蓑衣,脚穿草鞋,披星戴月,风餐露宿,用锄头挖,用手培植,在大亮山一干就是22年,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带动着周围的人。曾经光秃秃的荒山如今树木参天,满目葱郁,山变绿了,水长流了,珍稀动物出现了,各种林下经济作物多起来了,周边老百姓的生活环境越来越好了,经济收入也越来越高了。曾经矮小精致的盆景现如今已经长成了挺拔的大树,一棵棵小树苗也变成了一片片绿洲,老书记的头发也由青灰变成了飘雪,耄耋之年的老书记干不动了,他二话不说,将价值3亿多元的大亮山林场无偿移交给国家,而又将得到的大部分奖金捐献给了慈善事业。

于公,为了百姓,杨善洲老书记不遗余力,呕心沥血;于私,二女儿远在外地教书,想调回家乡的学校与自己的丈夫和孩子一起生活,上山请他出面请人帮忙解决时,作为父亲的杨善洲严辞拒绝了,女儿很绝望的离去。最终,女儿依靠自己的努力调回的家乡。这一幕让作为子女的我们看了很是心痛,不理解父亲的冷漠,不理解父亲的固执,但是,如果站在老百姓的立场上,这一切的不理解似乎变得不那么重要。在杨善洲老书记看来,女儿的请求合情、合理,但是不合法,看得出来,面对至亲的苦苦哀求,杨善洲老书记在破旧的草屋里徘徊、哀叹,甚至坐立不安,内心挣扎片刻之后,在情感与章法之间,他选择了后者。我们可以这样说,他是好人,也是坏人,只是杨善洲老书记的“坏”换来的是社会的公平公正,我们需要这样的坏人。看得出来,在杨善洲老书记的心里,有对党的忠诚,对人民的热爱,唯独没有他自己。他时时刻刻在考虑的是国家和人民,却从来不为个人和家庭谋取任何私利。

杨善洲老书记用他光辉的一生、清贫的一生和廉洁的一生告诉了我们在这个信仰和道德缺失的年代,我们应该相信什么。他用自己的言行书写了一个大大的“人”,这个“人”字顶天立地,就像巍巍的大亮山,就像老书记亲手栽种的那些树。他也用自己的一生教会了我,作为一个共产党员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党的宗旨也是党员的责任;作为一个共产党员,要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要把自己的私利放在最后;作为一个共产党员,也要通过一桩桩、一件件的实事和好事兑现自己对党和人民的承诺。

虽然如今,老书记走了,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但我想他的精神将是永垂不朽的,是我们每一个人永远学习的对象,他为民、朴素、无私奉献的形象也将永远留在了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通过他,我看到了一个共产党员坚持党的利益高于一切的高大形象,从而使自己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更好的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而奋斗!

杨善州的观后感4

我怀着崇敬的心情认真地观看并学习了杨善洲老书记先进事迹的点点滴滴,杨善洲同志从保山地委书记的岗位上退下来后,主动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扎根施甸大亮山艰苦创业,义务植树造林,一干就是22年,建成了面积8万亩、价值1亿多元、完全成材后价值可达3亿元的林场,最后将林场无偿移交国家,他的这些光荣事迹让我深有感触。俗话说,做好事做实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做实事。

我们应该以杨善洲同志为榜样,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利益观,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学习杨善洲同志艰苦朴素、苦干实干的优良作风。杨善洲同志出身贫寒、经历坎坷,做过石匠,饱尝了作为一个农民的所有辛酸苦辣。他凭着一腔热诚、脚踏实地的奋斗一步一步成长为领导干部后,但他从不以职务之便为家人和身边人员谋取任何私利。始终保持清正廉洁、艰苦朴素、一心为民的高尚情操,他一生艰苦朴素,时常是头戴竹叶帽、脚穿草鞋以普通群众的心态往来其间,始终如一地践行执政为民的根本宗旨。

通过学习,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党性修养,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赤诚之心对待群众,努力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同时,时刻提醒自己任何时候不能因为身份地位的改变而忘本变质。

学习杨善洲同志无私奉献、淡泊名利、先人后己的高尚情操。他"为官"多年,从不以职务之便为家人和身边人员谋取任何私利。没有为家人安置工作和捞上一册"农转非"本本,连组织上给予的正常政策照顾也被他婉言拒绝了。他也没有给家里盖上一间像样的房子,时常对家里人说:过日子,吃处有个锅,睡处有个"窝"就行,却把个人大量的积蓄投入到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上,他把价值3亿元的林场无偿移交给施甸县人民政府,县里要奖励他10万元,他坚决不要;市委、市政府奖励他20万元,他又把大部分捐献给教育等社会公益事业。如今这样的干部、这样的领导还有吗?这正是杨善洲老书记人格魅力的高大和高尚所在,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学习杨善洲同志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革命精神。他几十年如一日,废寝忘食,忘我工作;退休后主动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扎根施甸大亮山艰苦创业,义务植树造林,把植树造林作为为党为人民服务的又一新起点,直到生命最后一刻,把毕生献给了党和人民的事业,献给了生他养他的这片土地。

杨善洲老书记的一生是艰苦奋斗、大公无私、一心为民的一生,是平凡而伟大的一生,他身体力行"俯首甘为孺子牛",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要求的业绩。通过学习他的事迹使我体会到,做好事业必须先做好人,必须端正心态,必须要有顽强的意志,不能好高骛远,必须从点滴做起,立足岗位,脚踏实地,勤勉敬业。我更应该以杨善洲同志为榜样,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利益观,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杨善州的观后感5

今天我们学校老师一起观看这场电影《杨善洲》,影片从一开始到结尾,围绕杨善洲“爱国、爱党、清贫、创新、奉献”为线,讲述了他一生的所作所为,感受颇丰,泪水一次次湿润了双眼。通过观看电影知道杨善洲他是一个好人,一个真正的共产党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执着的人,一个无私的人,一个坚持一辈子为社会和人民服务的人,一个一身正气问心无愧的人。造的是树林,留下的是精神力量。这就是电影中我看到的杨善洲。

影片中,杨书记的女儿是一名老师,结婚后和丈夫因为工作,两地分居已有7年之久,通过考试本早都可以调到中心小学,但因为缺少一个盖章,一直没有调成。当女儿哭着请求父亲帮帮她,把这个章盖了时,杨书记就是不同意。嚎啕大哭的女儿见说不动父亲,只好生气地走了,用他自己的话说,对家人欠了一笔永远还不清的债。杨书记用22年让一片荒山变成了大森林,也把一个18岁的少年,培养成了一个有担当有责任心的男子汉,他就是影片中的另一个重要人物:周波。影片中,杨书记把价值3.7亿元的青山交给国家,把管理林场的重任交给了周波,听着他响亮而又哽咽地喊出:大山头80个、小山头172个。听他重复着老书记要把20%的收益分给群众的心愿时,让我感慨万千。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杨书记不仅仅用退休以后的岁月把家乡的荒山变成了不再受干旱威胁的宝山,更是用自己高山仰止的情操感染和教育了年轻一代。

看完电影,眼前始终浮现着影片的情节:鬓发如霜的老书记捐出3.7亿元却不要县里的10万元奖励,把市里20万的奖励拿出16万支援家乡,仅仅留下4 万元给陪着劳苦一生、相聚甚少的老妻作为一点保障。山岚雾霭,松涛阵阵,鲜艳红旗下,周波坚定地说:“书记,你放心,我们一定管好。”话语简短有力,最朴实的词语许下的是最坚定的承诺,他的眼神中没有物欲、没有功利,清澈得可以看到心里去……

杨书记弥留时刻,病房外是不请自来的乡亲,电视上响起云南新闻的画外音:久旱之下,云南全省境内人畜饮水困难,但是大亮山里多处水源仍然有水,日夜排着队拉水的车辆川流不息。书记不喜居功,叫女儿关了电视。当年担水为礼的老汉,这次担来的是家乡大亮山中的山泉,那一碗清冽甘甜的泉水从众人手中传到老书记手中。人生不过匆匆几十年,这是最好的报偿!

通过观看这部电影,我深刻的体会到,要做好事先做好人。一要端正态度,要有顽强的奋斗精神,不好高骛远,踏踏实实做人;二要从点滴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做好该做好的事情。杨善洲书记虽然走了,但是他为民、朴素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永远留在我们心中。同时也激励我一定要努力工作的自信心、事业心和奉献心。从而使自己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教育事业作出自己的贡献。

81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