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谈判观后感600字中学生

| 志全

《重庆谈判》讲述了抗战胜利以后,以毛泽东主席为首的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一起要求国民党政府以和平、民主与团结为宗旨的建立新中国。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重庆谈判观后感600字,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重庆谈判观后感600字1

看了《重庆谈判》这部电影,我深深的感受到毛主席的英明。

这部电影的背景就是抗日战争结束时,中国人民举国欢庆,可每个人得心里都希望战争不再发生,因为它实在是太恐怖了。可是,当时国民党的主席——蒋介石,却一心想独裁,想再次发动战争击败毛泽东带领的共产党,以此实现他的独裁目标。可他知道毛泽东的军队代表的是老百姓们的利益,就这样发动战争的话,老百姓肯定会不答应。不如请毛泽东来重庆和平谈判。想必他肯定不敢来,因为他怕我摆鸿门宴,可他要不来呢,就表明他不向往和平,到时候,我就是借口发动战争,责任也是他的了。可请帖发出去之后,毛泽东竟然来了。连蒋介石也不得不佩服他的勇气……

从而,我感受到了蒋介石野心是多么得大,竟然想要独霸整个中国,这样,即使他发动战争打败了毛泽东主席的军队,老百姓也很有可能起义,推翻他的政府,搅得他不得安宁。而且,就算老百姓没能力起义,但都不服他,中国人民也就不团结。也会被别的国家入侵啊!!!那他当这个国家的主席不就没有什么意义了吗?但是,从中我也钦佩毛主席那种勇敢的精神和英明的态度,他知道,如果他不去会发生什么样的后果,于是就不顾个人安危,去了蒋介石所在的重庆。而且,他预先也想好了,蒋介石很要面子,在大庭广众之下,他摆鸿门宴的可能性很小。这也体现了毛泽东主席的大智大勇。所以我十分钦佩毛主席。

可惜的是,谈判最终以失败而告终,但毛主席这种精神却很值得我们学习。

重庆谈判观后感600字2

《中国1945——重庆风云》讲述了抗战胜利以后,以毛泽东主席为首的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一起要求国民党政府以和平、民主与团结为宗旨的建立新中国(也就是人们熟知的“重庆谈判”)的历史进程。

1945年4月23日中共七大在延安开幕,毛泽东主席所做的七大政治报告《论联合政府》引起了全国进步民主人士的热烈反响。与此同时,国民党也召开了六中全会。因为蒋介石的独裁,使民主党派和国民党内很多人不满。而共产党和平、民主、团结的主张,很得人心。无奈之下,蒋介石决定召开国民大会,颁布宪法,想通过国民大会的形式,使国民党获得执政权,并借此拉拢其他一些社会党派。随即,国共双方的斗智斗勇拉开了序幕。

蒋介石迫于美苏和中国民众的压力,为了向世人表明他对国共和谈的诚意,三次电报邀请毛泽东主席到重庆“共商国是”。中共中央针对国民党的举动,多次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最后决定派毛泽东主席、周恩来和王若飞为代表赴渝谈判。毛泽东主席及时地指出:“只有去和谈,才能表明中共和平建国的诚意,才能取信于天下。”张治中和美国大使赫尔利专程从重庆飞来延安迎接毛泽东主席。

8月28日,毛主席赴渝谈判,刘少奇等中央领导人和延安军民到机场为毛主席送行,机场上人山人海,恋恋不舍,表达了延安人民对毛主席的无限热爱。毛主席的毅然之举,使蒋介石手足无措。他一面派周至柔去九龙坡机场迎接,一面让陈布雷控制《中央日报》对此只作简单报道。九龙坡机场,民盟主席张澜、副主席沈钧儒及黄炎培、章伯钧、郭沫若等前来迎接毛主席。飞机降落,毛主席第一个走出机舱,他向拥上来的人群挥手致意,同周至柔握手。当《中央日报》女记者童欣抢先发问时,毛主席热情地作了回答。

蒋介石在山洞官邸彬彬有礼地会见了毛泽东主席,两个敌对了19年的两党领袖表面上握手言和了。可是,当谈判拉开了帷幕之时,毛主席、周恩来和王若飞正气凛然按时步入会场。蒋介石却只派来了张群、王世杰、邵力子和张治中几位谈判代表,而且他们连谈判的基本条款都没有。毛主席向国民党代表提出八条谈判要点,率先表明了中共对和谈的诚意。顿时,张群等人由于毫无准备陷于尴尬境地。而恰恰在此时,蒋介石背地里正加紧破坏和平的活动,他为了自己能够一统天下,提出一个国家一个领袖;共产党必须交出武装和根据地的苛刻条件。并且命令陈布雷重印《剿匪手本》,又命令国民党十九军围剿山西上党地区的共产党军队。正是蒋介石的阳奉阴违,使得谈判十分艰难。

毛主席则以中国的前途命运为重,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做出许多重大的让步,显示出了非凡的斗争才华。在决定让出江南解放区的同时,一针见血地揭露了蒋介石秘密下发《剿匪手本》的阴谋,使蒋介石非常难堪。经过43天的反复谈判,国共两党终于达成协议。张治中、周恩来分别代表国共双方在《国民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上签字。

张治中代表蒋介石举行盛大宴会欢送毛泽东主席离渝。毛主席发表了《和平、民主、团结、进步》的讲话,得到重庆各界要人的一致赞同。而国民党兵却在此时,枪杀了重庆八路军办事处主任。由此可以看出国民党蒋介石假和谈真打仗的卑鄙伎俩。共产党人为了大局出发没有深究此事。九龙坡机场,毛主席在一片热烈的欢呼声中登上舷梯,他又一次向欢送的人群举起帽子。挥手致意。这是巨人的挥手,凝结了现代中国历史上那辉煌的一瞬。

看过《重庆谈判》人,才能真正懂得什么叫“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毛主席指明了方向,做好了开局之后,周恩来副主席和王若飞在那风云诡谲,充斥着尔虞我诈和暗地纷争的谈判中,斗智斗勇得到了各党派的认同。中国共产党和毛主席用胸怀回应纷至沓来的利剑,毫无计较本方的利害得失。从重庆谈判、政协会议的和平时光,到烽烟再起、内战轰鸣的残酷岁月,作为中国旗帜的共产党屹立不倒,靠的是共产党领导人的气魄和毛主席正确的领导,以及全国劳苦大众的积极拥护。

重庆谈判观后感600字3

电影《重庆谈判》的可贵之处,在于它比较成功的将纪实性与浪漫主义相结合,艺术地再现了65年前那场举世瞩目的国共和谈。

著名特型演员古月和孙飞虎均在片中有出色表演,古月的毛泽东扮相惟妙惟肖,而孙飞虎则将老谋深算的蒋介石表现得贴切、自然。毛主席、蒋委员长19年后的见面会谈,其对话表现了两位巨人的智慧,尤其是毛主席,引经据典,谈吐幽默,大智大勇,如:蒋委员长说,国共两党要做朋友,不做敌人;毛主席则引用拿破仑名言“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的敌人”。台湾演员胡慧中在片中扮演《中央日报》社记者童欣,被毛泽东的魅力和幽默所吸引,开始理解共产党。童欣在片中只是一条线索,这一人物虽然纯属虚构,在影片中的“笔墨”也不多,但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以上这些对细节和人物的虚构,把握准确,运用巧妙,既丰富了人物的形象,又烘托了影片的主题,也是当年这部影片的卖点之一。

在这部影片中,共产党方面周恩来,王若飞、李克农,国民党方面张治中、王世杰、张群、邵力子的扮演者都有不俗的表演。民主党派人士郭沫若、自称“中国的卢梭”柳亚子在影片中体现的比较真是、自然。尤其是柳亚子把毛主席的诗词“沁园春雪”".......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发表后,在当时的重庆,引起了轰动。蒋委员长尤其是西方,对毛主席自称是“拿了几条枪的草头王”刮目相看。使我对毛主席的用“笔杆子、枪杆子”打败了国民党有了全新的认识。

在影片中看到,绝大部分镜头都取自重庆的实景,包括蒋介石的官邸及有关的历史性故址,如宋庆龄故居等。这其中,故有的旧山城的风貌和庆祝当年抗战胜利的游行场面,尤其令人信服。为了在一些历史氛围的再现上更加真实可信,导演还借鉴了《开国大典》中曾经使用过的“资料片和故事片相结合”的表现手法,即选用一些具有历史性场面的纪录片资料,处理成富有历史岁月感的茶褐色,并与拍摄的彩色片衔接。如苏联红军出兵东北、日本军队投降、广岛原子弹爆炸等。同时将拍摄的某些历史性场面,如蒋介石与毛泽东合影、毛泽东在飞机上的挥手致意等,从彩色转化成茶褐色,使影片具有历史感和文献感,从而强化了影片的纪实风格。另外,导演为了增强影片的艺术效果,在对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准确再现之外,还对那些既生动传神,又符合人物性格逻辑的细节进行了大胆的虚构。比如,毛泽东和蒋介石在林园巧遇时的谈话内容,及他们各自带的《资治通鉴》;毛泽东拜访张自忠之母等。

《重庆谈判》这种虚实相伴,真假相间的创作手法,不仅增强了影片的故事性和趣味性,而且也提高了影片的艺术感染力,是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片创作中值得借鉴的。

重庆谈判观后感600字4

电影《重庆谈判》表现的是在国共第二次合作取得抗战胜利后,为避免中国大陆再次陷入内战,在美国的撮合下,国共两党领袖决定在重庆举行和平谈判来决定战后的中国何去何从。

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有这么几个情节:

1,当刚走下飞机时,重庆的记者问他:毛先生,你亲赴重庆来和谈判,不怕蒋总统摆的是鸿门宴吗?毛主席机智地回答:在抗战胜利后国内一片欢庆祥和的情况下,蒋先生会摆鸿门宴吗?我第一个不相信!的机智和气魄、胆识让在场记者十分佩服。可见,正义与光明磊落的一方是无所畏惧的,怀抱着美好、正确的愿望亲赴重庆谈判的中共领袖其实不担心自己的人身安全,万一出了什么意外,那么策划意外的一方定会付出其无法承受的代价;

2,重庆的一个早上,在户外散步时与不期而遇,两位手里都拿着《资治通鉴》这本书。看来,两位领袖都在空闲时间里研读古籍,从古人的治国方略和历朝历代兴衰的经验教训里汲取营养,毛先生在和蒋先生的言谈中,暗讽蒋总统丢了南京,中华民国实际已经亡了,暗示对于亡国的领袖来说,和中共组成联合政府其实是最好的选择,蒋总统是面不改色、毫无愧意,看来,两位领袖都对于自己的计划胸有成竹。

3,在具体和谈时,中共的谈判负责人周恩来在代表指责中共军队消极抗日时,严厉斥责对方:九一八事变后,当杨靖宇将军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在东北孤军奋战时,你们在哪里?!赵一曼烈士被日军残忍杀害时,你们在哪里?!令民国政府代表无言以对。大家都知道,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后,国民政府正在井冈山围剿“”,红军于1935年初开始长征,一年后胜利到达陕北,开辟出另一个重要的革命根据地。在抗战全面爆发的1937年的七七事变前,国军从没有停止过剿共,蒋总统的口号是“攘外必先安内”,大概意思是当一个家里来了小偷流氓时,要先解决好家庭纠纷,家人和睦后再和不速之客理论,哈哈哈!更让人觉得蒋总统不义的是,他竟然调集东北军去陕北剿共,置全东北主权于不顾,陷全东北人民于水火之中于不顾,可见当时的政府有多么的邪恶和愚蠢!好在东北军里有汉子,有深明大义的将领张学良和杨虎城,这才有了后来的西安事变,蒋总统是自己不陷入绝境不知道什么事情是最重要的!联想到当今,据说也有某个人被国际法庭起诉了,但是好像其并未陷入绝境,于是仍旧苟延残喘地“按既定方针办”,哈哈哈!

4,俗话说:一山不容二虎。即使是在重庆谈判的四十多天里,国军也没有和共军停火,可见国军是自恃军事实力优于共军,当交火的中共部队向在重庆的毛先生请示时,指示:狠狠的打,胜利越大自己越安全!这个指示可以看出毛先生过人的判断力,较之抗战初期政府里在面对日军的超强军事实力时的亡国论、求和论不知道要高明多少倍。

5,在和谈几近结束时,对随行的同志说:美国的代表临走时还在威胁我们不要和蒋先生作战,但我告诉他们,如果要打的话,我们一定能打胜!蒋总统有美国人的军事支援,自认为实力远超共军,毛先生有对国军长达十多年的作战经验,当年要不是苏共代表在井冈山指手画脚,是不可能进行长征的。于是,国共双方都认为自己一定能够搞定对手,那么看上去好像谁后发制人谁就会赢!那是因为谁先发制人谁就破坏了抗战后的和平局面,谁就将自己陷入了不义之境地,谁就成为了非正义的一方,岂有不输的道理,后来的事态发展是蒋先生撕毁了“双十协定”挑起了内战,结果毛先生笑到了最后。影片最后有几句画外音,大意是在1945年中华民族大喜的年度里,天空中出现了国家可以长久和平的一线曙光,但是这道曙光不久就被战争的乌云掩盖了长达三年之久。大胆设想下,若是当年在重庆毛、蒋两位都扔了手中的《资治通鉴》,改为长时间的握手言欢,蒋先生一句:渡尽劫波兄弟在,毛先生接句:相逢一笑泯恩仇,国共双方成立一个联合政府,两党轮流执政,那么新的国家岂不开了二千多年封建社会的风气之先?新的中国又有了一层新的涵义。可惜,历史不可重演,时光不会倒流。也许,存在的就是最合理的,即便不是最好的。阿们。

古人云: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随着时光的流逝,有心人会对过去重新审视,有些人会对未来重新设想,许多人会为了那样的美好设想奋不顾身、勇往直前。就像一句俗语说的:执着的人,所有人都会给他让路!

重庆谈判观后感600字5

影片《重庆谈判》的可贵之处,在于它比较成功的将纪实性与浪漫主义相结合,艺术地再现了48年前那场举世瞩目的国共和谈。

作为一部具有强烈纪实色彩的影片,所表现的题材又是重庆谈判这一重大的历史事件,这就使得影片的导演格外注意强调并运用各种手段来强化整部影片的历史感。在影片中我们看到,绝大部分镜头都取自重庆的实景,包括的官邸及有关的历史性故址,如宋庆龄故居等。这其中,故有的旧山城的.风貌和庆祝当年抗战胜利的游-行场面,尤其令人信服。

为了在一些历史氛围的再现上更加真实可信,导演还借鉴了《开第一文库网国大典》中曾经使用过的“资料片和故事片相结合”的表现手法,即选用一些具有历史性场面的纪录片资料,处理成富有历史岁月感的茶褐色,并与拍摄的彩色片衔接。如苏联红军出兵东北、日本军队投降、广岛原子弹爆炸等。同时将拍摄的某些历史性场面,如与合影、在飞机上的挥手致意等,从彩色转化成茶褐色,使影片具有历史感和文献感,从而强化了影片的纪实风格。另外,导演为了增强影片的艺术效果,在对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准确再现之外,还对那些既生动传神,又符合人物性格逻辑的细节进行了大胆的虚构。比如,和在林园巧遇时的谈话内容,及他们各自带的《资治通鉴》;拜访张自忠之母等。值得一提的还有《中央日报》记者童欣,这一人物虽然纯属虚构,在影片中的“笔墨”也不多,但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以上这些对细节和人物的虚构,把握准确,运用巧妙,既丰富了人物的形象,又烘托了影片的主题。

《重庆谈判》这种虚实相伴,真假相间的创作手法,增强了影片的故事性和趣味性,提高了影片的艺术感染力,是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片创作中值得借鉴的方法。


重庆谈判观后感600字相关文章:

建国大业的观后感600字5篇

建国大业影片大学生观后感600字5篇

建国大业读后感500字优秀范文

建国大业影片的观后感700字5篇

建国大业观后感1000字5篇

建国大业中小学生观后感600字5篇

建国大业大学生的观后感作文600字5篇

2020抗美援朝70周年大会观后感优秀抒情作文5篇

建国大业电影中学生的观后感2021年5篇

开国大典电影观后感800字

7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