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合伙人电影九年级观后感5篇
《中国合伙人》是一部励志影片,虽然里面的很多场景我从未经历过,可能也不会有机会去经历,但是当影片的结尾,一堆成功人士的照片放上来的时候,除了俞敏洪、徐小宁、王强,还有张朝阳、王石、杨澜,甚至还有老干妈,也产生了奇怪的共鸣。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中国合伙人电影九年级观后感5篇,供大家参考。
中国合伙人电影九年级观后感范文(1)
传记电影《中国合伙人》讲述了成冬青、孟晓俊、王阳、三人创办“新梦想”英语学校的故事,从一文不名的大学毕业生到身家过亿的教育企业家,影片展现了中国三十年来改革开放的巨变,从一间简陋到极点的英语补习班,发展成学员数十万的英语培训集团,这是一个中国梦实现的过程。
影片中的三位主人公分别由黄晓明饰成冬青、邓超饰孟晓俊,佟大为饰王阳。成冬青是三人创业的带头大哥,承担最多,但成冬青也是孟晓俊事业蓝图发展的最大阻力,两人就新梦想公司上市的问题争论了将近十年之久。成冬青是保守派,不想上市分权;孟晓俊是激进派,希望上市能够扩大公司规模。两人的角力几乎也把友谊给搭了进去。
单说邓超演绎的孟晓俊,当初三人同校时,孟晓俊品学兼优,他父亲和爷爷都曾远赴美国留学,他自然也很容易申请到出国留学,显然在20世纪80年代初,孟晓俊是作为天之骄子而存在的。他的朋友王阳顾着泡妞,成冬青忙着解决生活起居和恋爱问题,比起孟晓俊真是差的太远了。
影片中孟晓俊的人生转折就是出现在美国,他到美国并没有什么优势,在餐厅当服务员还是BUSBOY那个级别,就是餐厅里专门收盘子的,小费都没有资格拿。这段历史看起来尤为心酸,邓超表演时从眼神到动作都在流露出一种无奈的辛苦,但为了梦想,孟晓俊不得不坚持下去。这段戏之所以这么丰满,是因为导演陈可辛把自己的人生经历编入电影,孟晓俊这个人物有他的人生一部分。
《中国合伙人》没有把电影拍成温情励志向上的风格,影片中三个好友在企业发展上的意见分歧很大,甚至还要分道扬镳,这种处理手法比较难得,也显得更为真实。利益其实最容易暴露人的本性,所以生意场的有一句忠告就是:“不要和好友做生意。”可能几十年的朋友,一次生意就能闹得决裂,人的情感很容易被巨大的利益所左右。孟晓俊、成冬青、王阳经历几十年的风风雨雨,最终还能够联手打造新梦想公司,这样的友情也显得弥足珍贵。
邓超这次饰演的角色孟晓俊很有趣,因为这个人物的性格是有明显变化的,最初是意气风发的天之骄子,后来又变成有苦难言的留学生,再后来是发展受阻的企业高层,邓超通过富有层次的情绪和状态演绎出孟晓俊这个人物的变化,可以说,他把这个人物演活了。
中国合伙人电影九年级观后感范文(2)
“流水它带走光阴的故事改变了三个人,就在那多愁善感而初次流泪的青春……”青春在光影里流淌;梦想,在夏日里启航……
一部励志的电影《中国合伙人》拉开了80后的《光辉岁月》,也为我们打开了《外面的世界》。电影围绕三个男孩追逐梦想展开。那个历经两次高考落榜的男孩成东青,在光影青春里走过,那么无惧无畏,仿佛新世纪的朝阳,无论为朋友还是为事业,亦或是为了那个心爱的长裙女孩,那样不顾一切的挺身而出。他的词典里只有两个字“梦想”。又一个为梦奔跑的男孩——王阳,纵使当年的不羁被岁月磨平、被现实打垮,可是他没有放弃梦想,执着的追求、洒脱的飞翔。在那青葱光景里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亦或是那个狂傲的少年孟晓骏,也从未停止追梦的步伐。只因有梦,当初的土鳖可以成为留学教父,可以把亿万人的梦想放大到无限。青春,在梦想的放飞季节里悄然绽放……
曹文轩说过,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痛楚,那么,电影里的80后就是最真实的写照:高考失利,情感受挫,开除工作,遭人歧视……生活仿佛不再是那个七彩的万花筒,而是阴暗的看不见阳光的天空。“Now do you have your dream?”孟晓骏的那一声质问驱散了阴霾,前途似乎被那一盏灯点亮了,梦就在前方。人不该有梦想吗?人怎能没有梦想呢?从当初的落榜生到留学教父,成东青的事业永远是梦想的载体。那么,梦想又是什么呢?倘若成功是那遥不可及的月亮,想必梦想就是那直插云霄的天梯;假使成功是一个漆黑的冬夜,那么梦想就是暖人肺腑的明灯;如果成功是波涛汹涌的大海,则梦想就是乘风破浪的小船……由此,梦想是我们漫漫人生路上的一处里程碑,错过了它,也就错过了彼岸的风景。
“总有一天你会让我妒忌。”当初孟晓骏那本恕不外借的书里夹着的书签照亮了我们十年一梦的青春。懂得梦想,亦要懂得如何树立梦想,树立怎样的梦想。若干年前,那个黑人马丁·路德·金的演讲《Ihaveadream》(我有一个梦想)语惊四座,却又一次引领我们走进了梦想的殿堂。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每一个人都应该树立一个属于自己的闪亮的梦想。这个梦想也许就是打开你成功之门的钥匙。当这个梦想成为一种习惯,一种信念,它就会被你无限放大,直到击溃无奈却又真实存在的现实。没有任何生活可以击垮梦想,没有任何挫折可以打败有梦想的人。这是《中国合伙人》所带给我的震撼,它让我从年少无知的懵懂里走出。让我成为一个有梦想的人。总有一天,我会像那三个男孩一样成为追梦少年,在属于成功者的海洋里驾驶我的梦想之船起航!
这个夏天,知了的低吟浅唱依旧清晰可辨,阳光依旧无忧地在树叶间隙流淌。那个属于80后的时代永远地留在光影里,抬头,却见属于我们的时代,伴随梦想,一同起航!
中国合伙人电影九年级观后感范文(3)
有人怀疑苏梅与成东青间的爱情,认为苏梅一直在有意无意的利用“东子”这只癞蛤蟆。其实,事实并非如此。成东青因追求苏梅而患上肺结核,在他休学期间苏梅对成东青的关怀,足以说明她已经接受了成东青。苏梅去美国前的最后一个晚上“睡了”成东青,并非对二人爱情的结算或对成东青的报答,是因为她认为完成美国学业后有回国的与成东青修正果的可能性,毕竟本分的女性轻易不会拿性作交易。苏梅后来为了留在美国接受了其他男人,并向成东青宣告“分手”,这也进一步说明苏梅承认和成东青曾经牵过手,否则何来“分手”。应该说成东青在追求苏梅这件事上是成功的。
有人认为自苏梅为留在美国而抛弃成东青那时起,他们俩的爱情已经结束。其实不然,他们间真正的故事此时才刚刚开始,不一样之处仅在于之前的主角是苏梅与成东青,而之后成了成东青一个人的独角戏罢了。成东青在学生面前调侃他的爱情,并不是对苏梅的忘却,而是其对成功的渴求。所以,在我看来,《中国合伙人》与其说是关于成东青、孟晓骏、王阳三兄弟的创业故事,不如说是成东青独自演绎的他与苏梅的爱情悲剧。
苏梅单方面终止与成东青的恋情后,成东青一直在设想与苏梅的重逢,希望苏梅能够对他说“我为你的成功感到骄傲”。为什么会他有这样的幻觉呢?我想成东青一定是欲通过自己的成功来证明苏梅的选择错误,让苏梅后悔,甚至再让他们死去的青春复活,这成了成东青努力创业的原动力。也正是如此,在新梦想成功自己成为留学“教父”后,他才总是强调自己在新梦想的领导地位、大股东地位,而极力反对新梦想的股改和上市,因为只有这样成东青才能成为新梦想真正的所有人,才能证明新梦想的成功就是他的成功。而一旦新梦想股改上市,被社会化了,成东青担心新梦想不再由他一个人独有和控制,如此的话“新梦想的成功就是成东青的成功”将难有说服力,这显然违背了成东青的人生目标。
然而在成东青与苏梅真的重逢时,并没有上演成东青用尽气力导演的那一幕,此刻他终于意识到并接受了他和苏梅间的青春早已死去,永远不能复生的现实。从那儿以后,成东青才真正、彻底放弃了苏梅,不再幻想用新梦想作为征服苏梅的工具。可以说,他对新梦想的控制欲与对苏梅的单相思同时终结。去除了此心魔后,成东青才能真正正视王阳和孟晓骏的存在,放手推动新梦想的上市,将新梦想献给社会。
看来苏梅的闪现改变了成东青的一生,也成就了成东青在《中国合伙人》中的系列悲剧。
中国合伙人电影九年级观后感范文(4)
梦想是什么,梦想就是一种让你感到坚持就是幸福的东西。掉在水里不会淹死,呆在水里才会,你仅有拼命的向前游。——成东青
青春不仅仅是感情,而是热血和奋斗,当一群有梦想的年轻人聚在一齐时,世界上的一部分人将被他们改变。
影片《中国合伙人》是由着名导演陈可辛执导的以青春励志为主旋律的电影,内地三大小生黄晓明、邓超、佟大为等强强联手首次合作,影片讲述的是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在当时大环境下三个年青人从学生年代相遇、相识、相知,因为拥有同样的梦想而一齐打拼,共同奋斗创办英语培训学校的励志故事。
以前我一向觉得自我是个与众不一样的人,若干年后必须会特装地以一副身不由己的姿态行走在牛A和牛C间,然后特苦恼地告诉别人“自我想过普通人的生活”。即使此刻偶尔和朋友互相揶揄下,事后也会满不在乎地告诉自我:牛逼的人生不需要解释,牛逼的人类自有同类。
年少顽劣时,爱幻想好追梦,一心想改变世界;成年打拼时,多无助和迷茫,思考该不该被世界改变。佟大为说,大多数人做的才是合理的。此刻看来,有点道理。一个人飘在空中久了,难免接收的地气不足,看不到地面上的真实。把身上剩余的气泄掉,落在地上的踏实感觉才是最棒的。
该片以90年代改革之初拼搏奋斗在一线的企业家俞敏洪等人艰苦创业的故事为蓝本,展现了那个时代许多年轻人追求梦想挥洒青春激扬励志的血泪史。青年人为了梦想而奋斗是人类社会永不磨灭的主题,无论你有多少梦想,有多么高尚的梦想,还是这梦想(太年轻,太幼稚)都或多或少的沾染着社会的主流价值观。所以为了这些梦想,有些人迷失了自我,我的梦想如今又被遗落在哪而我此刻又能为之做些什么昨晚我失眠了!想着想着心就痛了。我不能再这样过了!此刻我清楚的明白自我该做些什么了。是的,我确定了!有时候被逼着去做某件事并不必须是坏事。趁着将逝的青春,冲动一把,勇敢一点,把前期功课做足,信心在握,不憧憬,不愿望,朝着目标一步一步的走!
中国合伙人电影九年级观后感范文(5)
调成泛黄色调,温火热煮青葱岁月,《中国合伙人》里有旧时代热血青春;三个青年从一无所有到身家万贯,这是一部励志大片;横跨几个年代,里面有时代的断截面;还有始乱终弃的感情,有始至终的友情陈可辛想说的东西很多,但什么都没讲彻底。或许,其实是这样,他并不想说这么多,他只是觉得要堆砌这么多,因为这些对票房可能有益。经过《武侠》和《血滴子》(监制)或小或大的失败教训,他对失败产生前所未有的恐惧,迫不及待想找个机会消除挫败感。
陈可辛擅长刻画情感,收集整理以及更大一点的群体情怀,他所有的电影都在围着情感打转,即便在尝试拍摄中国式大片时,类型电影的框架也压制不住他对情感的突出关注。这是陈可辛最大的优点,他懂得人性的复杂,情感的完美与哀愁。可惜在《中国合伙人》里,他并没发挥出上好状态,成冬青、孟晓骏和王阳三人的性格和关系变化,包括他们各自的感情,除了偶现的动人妙笔,几乎全靠旁白帮忙。在讲述方式上,我没见过这么笨、这么匆忙的陈可辛,旁白多得令人厌烦,简直退化到早期作品《双城故事》的地步,旁白甚至比之更泛滥。设想一下,假如抽掉三人相互交叉的旁白,仅借助于画面和情节,他们三人的性格和情谊差不多会坍塌。过于依靠旁白,就像强行灌输的评述,生硬地为观者构建对主角们的印象。
作为北上拍片的港区导演,对于影片营造的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时代质感,当给予一些表扬,这也是陈可辛从不失手的地方。不像别的香港导演到了内地,港味与陆味仓促杂交,如蹩脚的国语配音一样令人难受,陈可辛的《如果·爱》、《武侠》,包括这部《中国合伙人》,并没出现不自然的怪异问题。当表面功夫做足,就要深入内核精神。
王阳是个文青,留着长发,有观众向陈可辛提问,王阳是否有海子的影子,他坦承,不明白诗人海子是谁。这个无关紧要的事实,泄露了很多秘密,可解释三个人物没有人格(不必须是高尚的)魅力的原因。陈可辛终究对人物的外在和内在设定有距离感,他做了功课,但视野和经验不够。王阳的文青范,孟晓骏的世家子弟样貌,成冬青艰难求学的漫画式描述,均流于类型片的套路化,尽管他们的形象借鉴了现实人物。
学校、创业、泡妞、决裂,自从预告片曝光,就可推断《中国合伙人》可能和大卫·芬奇讲述Facebook创始人故事的《社交网络》有关联。出来的成品,果然证实了这个猜测,《中国合伙人》偷了《社交网络》不少东西,这真令人尴尬。成冬青三人和美方律师对峙的戏及对整个电影的牵引作用,和《社交网络》如出一辙。甚至能够再一步推断,《中国合伙人》的诞生,就是《社交网络》催生的产品。主创照着《社交网络》的样貌,找适合的故事,左转右拐到了新东方俞敏洪他们的头上。
中国合伙人电影九年级观后感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