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类书籍经典书目
人文类书籍经典书目大全
人文类书籍经典书目都有哪些?关于人文类的经典书籍都有哪些可以参考借鉴阅读的呢?下面就让小编给大家带来人文类书籍经典书目,希望大家喜欢!
人文类书籍经典书目
1、《月亮与六便士》
推荐理由:
生活上,我们被各种事情绑架,面对朋友的情绪,面对繁琐的事情,面对家庭的困扰,有时候真想大哭一场,为什么活着要这么累呢?每天除了工作就是生活,什么时候才能解脱自己,找到生命的真谛。在《月亮与六便士》中的Strickland也是如此,做着证券经纪人,有着和睦的家庭。直到四十岁,他做出了大部分人不敢做的事,即摆脱一切,选择追逐理想。他一个人毅然选择抛下老婆与孩子,带着身上仅有100块,去巴黎追逐理想。
2、《孽子》
推荐理由:
“命运的百般阻碍,生命的颠沛流离,也抵不过我寻找人心的爱意”
青春,可以称为疯狂的年代,我们哭过笑过恋过恨过。可《孽子》中的这群孩子,他们提前进入社会,本应该是美好的年纪,为之奋斗的年纪,却不得不经历卑贱、隐晦、肮脏。他们最想得到的只是纯粹的爱,但现实一次又一次地抨击他们,美好的年华只剩下彼此的取暖。
3
《寻圣光的人》
推荐理由:
“当全世界都认为我病了,只有你还陪伴在我身边”
精神分裂症,许多人听到的第一反应便是躲避这些人,没有一个人正视过这个问题,其实它是有基因跟环境导致的,如果说一个人患上病,那么他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很大的委屈。患上精神分裂症的人会出现幻听幻觉,甚至爱胡思乱想。看过法国短片《Skhizein》的可以知道一部分精神分裂症患者,与正常人没有区别,他们只不过迷失了自我,情绪失了控制。《寻圣光的人》就是讲述精神分裂症患者卡尔文,他展开了自己的“朝圣之旅”,追寻与自我、与世界的和解。
4
《三体》
推荐理由:
《三体》是亚洲人首次获得雨果奖的作品,它能让读者了解科学技术知识,也对未来有很好的想象。一般优秀的科幻小说须具备“逻辑自洽”、“科学元素”、“人文思考”三要素。而且我们总是对外星文明感到好奇,可当未知要威胁我们自身时,我们才知道收手。刘慈云笔下的三体就为我们打开了一种新局面,很多时候,会为了自身生存而不折手段。刘慈欣向我们展示的宇宙视野,以及对宇宙本质的思考都让我们赞不绝口。
5、《鼠疫》
推荐理由:
面对鼠疫,就像面对如今的雾霾一样。人们从一开始的不信,到后来的半信半疑,当真的无处可逃时,人们才知道这次鼠疫的灾难性。书通过鼠疫来告诉人们,当鼠疫来临时,政府会怎么做,深陷鼠疫的人会怎么做,鼠疫过后会给城市留下怎么样的痕迹。
6、《人间失格》
推荐理由:
对于《人间失格》,我们都期待叶藏不自杀,没有扭曲的心理。但是都架了太多的个人想法,无论是丑角精神,无赖主义还是永恒的少年,都只是我们一厢情愿的想法。我们不能要求叶藏如何,但是他身边的人是有影响他的。世界上有很多抑郁症,自闭症,躁狂症,精神病等患者,有人说是基因所致的,但周边环境也有一定的影响。我们应该尝试接纳他们,而不是批判他们。在论自由中说道,一个社会创造力的程度与一个社会容纳怪人的程度成正比。
7、《瓦尔登湖》
推荐理由:
《瓦尔登湖》这本书出于19世纪50年代的美国资本主义发展时期,可以想象,在一个物欲横飞的时代中梭罗是孤寂的,这本书也是孤寂的。以致于刚问世时并没有得到相应反应,直到20世纪40年代后人们才对梭罗的评价越来越高。但梭罗的一生始终是没有得到认可的,而他留下的东西却价值不菲。
梭罗与瓦尔登湖的相遇是在1854年7月4日,他在瓦尔登湖旁建了一座小房子,来纪念自己的生活经历,用简练的文笔勾勒出心灵与自然的濒临点。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类似乎是大自然的破坏者,在中国的九寨沟最为明显,为发展旅游业导致开荒开拓路线造成的损失是可想而知的。《瓦尔登湖》为现代人重现了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画面,为现代人提供了精神家园。
8、《活着》
推荐理由:"能和心爱的人一起活着,这不就是人生的意义了吗?“
我相信,很多人曾经都这么想过,包括我自己,只要能和心里的人在一起,度过余生也不害怕。沙特说:“人生有种彻底的自由,我们会透过自己选择的行动,去塑造自身的意义或价值,甚至选择那个活动”。可是《活着》这本书,要告诉你的是一个悲惨的故事,人生根本不能被自己选择,更多的是服从于命运。在命运面前,我们只能看尽悲欢,看尽沧桑,看尽自己的宿命。
9、《浮生六记》
推荐理由:
“有些人,见几次面都没有印象,有些人,没见面都能一直住进你的心里。”
世间有那么多有才华的人,能住进你心里的那一个,必定有你喜欢的地方。一个人能给人欣赏,无非就是才或者貌,否则就是功或者名。在《浮生六记》中,沈复喜欢芸娘,多少因为她的才气,重要的是他俩情投意合,那时他才十三岁。浮生有六记,前四记写他们一起度过闲淡、幸福和贫困、潦倒的人生。后两记是缺失的,有人提出是足本,记载的是沈复游玩的记忆以及芸娘死后,沈复一个人的生活。
10、《一句顶一万句》
推荐理由:
说起孤独,都知道西方有百年孤独,但说起中国式孤独呢?那就得提起刘震云的《一句顶一万句》了。这本书告诉我们,命运总是惊人的相似,一句话能顶一万句话,找到对的人能聊一辈子。而且书中字字金句,有:日子是过以后的,不是从前的、治大国如烹小鲜,五十年固守一句话就不错了,这样的句子出现。
其实有时候一个人的孤独并不孤独,但是找人倾诉就显得孤独了。正如序中说的,“话,一旦成了人与人唯一沟通的东西,寻找和孤独便伴随一生。“书中写了很多人因为话产生了怎么样的命运,也写了因为话,怎样困住了一个人的一生。
读书的方法和技巧
一、定目标(确定读书目标)
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因此读书、学习都存在成本。为了能够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我们一定要先确定人生、事业或者生活的目标,然后将目标细化分解,并建立以目标为导向的知识体系,只读能够达到目标的书,杂七杂八的书一律不读,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一点,求专不求广。举个例子,一把是一枪致命的狙击枪,另一把是四处开花、一无是处的散弹枪,孰强孰劣,一目了然。
以前的我是什么书都读,读了上百本以后发现虽然书读的不少,但好像并没有真正解决我所面临的问题和困境。余秋雨的散文、黄仁宇的历史、南怀瑾的哲学,这些书看的时候感觉挺过瘾,但过后发现没什么用处,当不了饭吃也长不了工资更找不到老婆。
经过长时间的思考,我觉得还是要先定好目标,然后围绕这个目标来读书,并将书中的知识在实践中运用,才能提高自己。
二、列书单(圈定书籍清单)
书海茫茫,如何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好书,这是一个问题。
还好,互联网帮我们解决了这个难题。以我为例,一般会从天涯网站、名家博客、豆瓣等多种途径获取到各种书目介绍,我会随时将其中有用的书都记录下来。
有了书单后就可以定计划了,在每月月初时圈定本月待读清单,然后去当当网、卓越网、豆瓣去看网友评论,以便确定最终购买哪本书。一般来说,书评多的,分数高的书都错不了,毕竟群众的眼光是雪亮的!
我一次只买2本书,好处有二:一是人的关注点是不断变化的,书买多了时间一长很可能还没看完就又有新目标或兴趣点了,导致书被束之高阁;二是给自己减压,2本书很容易看完,不会给自己带来很大心理压力。
三、读两遍(两轮阅读方法)
书买到手后,我一般会读两遍。
第一遍精读。从头到尾通读一遍,边看边把重要的段落用笔标注出来,并随时在留白出写简短评论。
第二遍思考。第二次读的时候,我会用脑图软件将书进行结构化分解,画出思维导图,从而帮助我了解这本书的整体架构、作者的思路,另外将有用的知识点分门别类地加入到我的知识库(云笔记类应用)里以备后用。这样一来就可以将书中的精华抽取出来,方便以后使用。
以前我读书为图省事基本上就读一遍,看完后当时有些印象。但过了一段时间,内容基本全都忘了,完全没有消化吸收,更谈不上在实践中运用了。因此后来我给自己立下规矩,凡是有用的书,必须读两遍,尤其是第二遍非常重要。画思维导图可以帮助我从宏观上掌握书本的体系架构、思路等,而将有用的段落加入到知识库可以帮我从微观上把握细节。这样就改变了以前狗熊掰棒子式的低效读书方法。
四、致运用(转化实际应用)
读书的'目的是为了在实践中运用,改进我们的思维、技能或是方法,从而提升自己。因此一定要想办法将学到的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如果你已经确定了读书目标,所有的书籍都是为了达到这个目标而读,那么将书中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其实是不难的。
还是讲讲我的经历:为了解决写作缺乏逻辑性的问题,我读了《金字塔原理》并大受启发,再写文章时,脑袋里时刻告诫自己要按照金字塔原理进行写作,文章的逻辑性提高了不少;为了找到自己的职业价值观并确定职业规划,我读了《小强升职记》并对自己的职业发展作了认真思考,结果找到了自己的职业价值观并明确了近期的职业目标。
以前读余秋雨的散文、黄仁宇的历史、南怀瑾的哲学时,感觉书中的内容和我的现实隔着十万八千里,除了替古人担忧外,对自己并没什么帮助。后来慢慢明白了一个道理:有些书注定只能陶冶情操,修生养性;而有些书则是可以帮助自己,提升自己的能力!
6条简短的读书方法
1、先从自己最感兴趣的书籍入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之后做事自然如鱼得水,事半功倍。
2、建立一个“内在动力”如:未来想做自由写作者,这就建立起了一个“写作者”的内在动力。
3、只有行动了之后,进行而就确定了自己感兴趣的书籍和不感兴趣的,如此多次反复试错之后,阅读范围就明确又准确了。
4、先从稍薄的书籍开始对还没有培养阅读习惯的人来说,一开始就拿起一本厚厚的书籍相信还没看到10分钟就昏昏入睡了。
5、多结识朋友,然后听到了各种不同的意见,困为要讨论那本书,所以要被迫去提前阅读那本书。
6、总觉得一本书不读完的话,对不起作者,对不起书,所以,觉得读不下去的书,先暂时放下,不要委屈了自己,让读书变得将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