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美术里的中国》观后感心得
推荐文章
2023《美术里的中国》观后感心得5篇
据介绍,纪录片2023《美术里的中国》首批12集节目将于3月30日起播出,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2023《美术里的中国》观后感心得5篇,希望大家喜欢!
2023《美术里的中国》观后感心得精选篇1
3月30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纪录片《美术里的中国》启播活动在北京举行。中宣部副部长、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台长兼总编辑慎海雄出席。
纪录片《美术里的中国》聚焦中国近现代经典美术作品,深入提炼作品中的文化标识、审美价值、时代意义,以最前沿的数字技术助力艺术表达,向世界彰显中华民族的文化之美、艺术之美,见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壮阔征程中的时代之变、中国之进。
中国美术馆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吴为山在致辞中表示,艺术是民族和国家发展的重要精神力量,美育是培根铸魂的工程。收藏于中国美术馆的经典之作和当代中国美术家新的创造,在纪录片《美术里的中国》中讲述着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节目利用最新视听技术手段,使静态的图像活起来,使美术作品在科技、数字化时代获得了新的生命,展现了历史文化之美、红色文化之美、社会主义建设之美、改革创新之美、民族伟大复兴逐梦之美。
美术经典是中华历史的浓缩。3月30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纪录片《美术里的中国》启播活动在北京举行。中宣部副部长、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台长兼总编辑慎海雄出席,并与中央文史馆副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冯远等嘉宾共同为节目启播。
纪录片《美术里的中国》聚焦中国近现代经典美术作品,深入提炼作品中的文化标识、审美价值、时代意义,以最前沿的数字技术助力艺术表达,向世界彰显中华民族的文化之美、艺术之美,见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壮阔征程中的时代之变、中国之进。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编务会议成员薛继军在致辞中表示,此次创作推出纪录片《美术里的中国》,是总台持续推动“思想+艺术+技术”创新融合、深化“5G+4K/8K+AI”科技创新实践的重要成果。《美术里的中国》是影像化、数字化的美术馆,通过它让优秀的美术作品亲近更广大的受众,践行艺术为人民服务的初心。
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徐里、中国国家画院院长卢禹舜,以及著名画家范扬、李燕、方土,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美术馆、中国国家画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等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出席活动。
2023《美术里的中国》观后感心得精选篇2
每个人的梦都是希望祖国能够繁荣昌盛,自己的国家只有强大起来,才能不被侵略者欺凌,以前我们的祖国积贫积困,饱受欺凌,那时我们每个人都希望祖国能够强大起来,我们才能过上安定的生活,国家国家,先有国才能有家,让祖国强大起来,让人民站起来,这是我们上一辈人执着追求的中国梦啊!如今,随着我们祖国经济飞速的发展,国力日益增强,现在他们的梦已经实现,东方的雄狮已醒来,我们的祖国从此站起来了!而我们祖国发展的那段日子里,是多么的艰辛啊!
每一个国家要想强大,军事力量是首位,我国从以前的大刀,到现在高科技的信息化战争,这期间,我国的人民经过了多少奋斗啊!
从前,当帝国侵略者侵略我国的时候,我国人民还是手无寸铁,只有一些勇士,提起大刀就和侵略者干上。到后来,他们学会了用枪,便通过打游击战俘虏侵略者,抢过他们的枪械武器,来对抗侵略者。到最后,我国原子弹、氢弹的诞生,正式标志着我国不会再被欺凌了,我们从此站起来了!
现在,我们已使用高科技的信息化军事,信息化战争有3个方面的要求:一是信息火力配套。未来战场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主要是以机械化武器装备提供的火力和一定的信息战力量相结合的综合力量进行作战活动。二是多维力量一体。信息化战争的力量结构将是海、陆、空多种力量联合的作战体系,各力量元素在不同的战争阶段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三是战略机动力强,这个主要考验一个国家的战斗力调动,要实现“一方战争,八方援助”的战略目标。
目前,我国已经实现了这些条件,我们正在进一步改进这些项目,我们的祖国以后还会更加强大!
虽然我们今天不需要经过战火的洗礼,但我们有责任去弘扬精神,为祖国的一切献出自己的力量,继承上辈人的中国梦,为了下一辈的中国梦,这——就是我的中国梦!
雄关漫道真如铁,是对梦想的追求;而今迈步从头越,是对梦想的执着!来吧,让我们携起手来,响应时代的号召,为了美好的明天,为了光荣的未来,前进!我的梦,中国梦!
2023《美术里的中国》观后感心得精选篇3
中国人,请拾起你的尊严!人即使再穷在不能丢掉尊严,因为穷人最值钱的除了生命就是尊严,如果连尊严都丢了那么就是真正的穷人;中国人,请恪守你的尊严!尊严是做人做事的资本,因为连尊严都可以丢,人生的价值在何处?
如果没有了尊严,谈何做事,做大事。 中国有乞丐,外国也有乞丐。可是他们的乞讨方式却不同,在我看来中国的绝数乞丐以跪求姿势在茫茫人海中乞讨,外国的`乞丐则以坐姿乞讨。中国乞丐在纸张或布上注明乞讨原因,外国也有注明乞讨原因的,可是他们大多数是用彩色粉笔画上去。中国乞丐很少有什么才艺表演,随处可见卧跪在街头上的乞丐求取施舍,外国则多是表演才艺,虽然大多数表演的不是很好,但是却有尊严。同样是乞丐相差甚远!我想说,中国人,请拾起你的尊严!
古人就把尊严看得比生命还重要。战国时期,战争不断,田地干旱,穷人吃完了树叶吃树皮,吃完了草苗吃草根,眼看着一个个都要被饿死了。可是富人家里的粮仓却堆积如山。
有一个富人名叫黔敖,看着穷人快要饿死了,他反而幸灾乐祸。他想拿出点粮食给灾民们吃,就把做好的窝窝头摆在路边,。每当过来一个饥民,他便丢过去一个窝窝头,叫着:叫花子,给你吃吧!有时候,过来一群人,他便丢出一个窝头让饥民们争抢,他在一旁嘲笑地看着,十分开心。
这时,有一个瘦骨嶙峋的饥民走过来,只见他满头乱发,衣衫褴褛,鞋子用草绳绑在脚上,用破旧的衣袖遮住面孔,摇摇晃晃地迈着步。黔敖看见这个饥民的模样,便拿了两个窝窝头,对饥民吆喝到:喂,过来吃!饥民没有理他。黔傲又叫道:嗟(jiē),听到没有?给你吃的!只见那饥民瞪大双眼看着黔敖说:收起你的东西吧,我宁愿饿死也不愿吃这样的嗟来之食!黔敖万万没料到,饿得这样摇摇晃晃的饥民竟还保持着自己的尊严,顿时满面羞惭,一时说不出话来。
中国人,拾起你的尊严吧!恪守尊严做一个真人!
2023《美术里的中国》观后感心得精选篇4
在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活着56个民族,它们就像56朵盛开的花朵一样灿烂。在这个民族大家庭里,五十六个兄弟姐妹亲如一家,演绎了一个个真情感人的民族团结故事。在云南,我就深深地感受这种民族团结的梦。
今年暑假,妈妈带我去云南游玩,因为那几天连续下雨,受天气影响火车一再误点,到达昆明时已是凌晨两点多钟。出了车站,一辆黑色的小桥车吱的一声停在我们旁边,司机主动询问我们要不要坐车?当时由于太累了,我们不管三七二一钻进他的车里。在去酒店的路上,从司机的嘴里我们知道他开的是私家车而不是出租车的。他给了我们一张名片,说是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可以找他。
第二天,我们打算先在昆明市内的景点—翠湖公园玩,因为人太多,只好租了两辆出租车。下了车,走到到公园门口,一个朋友才拍着脑瓜说: “不好!我的背包落在了出租车里了!”天呐,这可不得了!因为背包里有他随身携带的每天必不可少的治疗眼睛和鼻子的药,少一天不用药,他的鼻子就会发痒、眼睛会疼痛,难受无比。这可怎么办呢?找医院吗?人生地不熟,不知要上哪儿找去。再说了,他也记不得那些药品的名称。当时我们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不知如何是好。
忽然,我们想到了前一天拉我们回酒店的那位司机,说不定他能帮我们找回丢失的背包呢!抱着试试看的心情,我们给他打了个电话,把情况一五一十地对他说。电话那头他不停地安慰我们,叫我们不要着急,先开开心心地去游玩,他将通过朋友,家人和其他方式尽自己能力帮我们查找。虽然最后背包没能找回,但云南人的朴实,善良,友好,憨厚,真诚深深地感动了我。正如那首歌所唱的“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啊。这不是民族团结盛开的花朵吗?
56个民族大团结,亲如一家,是每一个民族家庭成员共同的梦!也是每一个中国人共同的梦。
2023《美术里的中国》观后感心得精选篇5
中华传统文化中,有的如诗文之雅趣,有的如曲乐之悠扬,有的如对联之巧妙。而我最喜欢的,是写意的国画,那是视觉上的享受,更是心灵上的净化。
望·初遇
初遇国画是在一次美术展览会上,至于画的内容却也记不清了,只记得看到那幅画,我只觉很美,美得让人移不开目光。从那次开始,我总是央求父母让我学习画国画。也许,这就是意境之美吧。
寻·相知
父母给我找了一位国学老师。初学之时,大概就是老师画一笔,我就画一笔,画完心中总是不解:为什么每笔都和老师画得差不多,画完的整体却不如老师画的那么好呢?怀着心中的疑惑,我去问了老师,老师告诉我:“国画是离不开生活的,你需要在生活中多观察,看到万物之间的联系,你的困惑就可以解答了。”我趁着假期与父母走访许多奇山异水、名胜古迹,随着游览的脚步,我似乎也渐渐体会出来什么是物体的透视,怎样搭配才能地体现出画者要传达的意思。
高山配流水,近处是潺潺的流水,水边杨柳依依,垂在水面,泛起一圈圈涟漪。远处是雄伟的山峰,雾气袅袅,山尖在云雾之上,显得更加挺拔。一幅幅作品的完成,意境也越来越深。画笔或勾勒或渲染都是一次次美的享受。这,就是画之美,更是意境之美、文化之美。
悟·相识
随着我画技的提高,老师告诉我,一幅画如果给人留下的印象只是美,那绝对是失败之作。一幅画是该有神韵的,就如山水与花鸟是分不开的一样。如果在杨柳的枝头添一只小鸟,如果在空中画几群归雁,给人的感觉会大不相同。我开始用笔尝试,渐渐发现,我添的事物也不能随意,必须与所表达的情感一致。就如“春江水暖鸭先知”,如果想描绘春日之景,就需添几只鸭,而若是画秋日之景,画鸭子则是万万不可的。古人偏爱四君子“梅兰竹菊”,寄与高洁的志向;几匹奔腾的马,便可体现奋求上进的决心。这和诗文中的意象倒是相似,惜别画折柳,相思即明月。国画,不仅仅是美的享受,更是在景中寄托了画者的心情。再看一幅画,我仿佛能与她沟通。透过画,既看懂了画者,又是自己情感的升华。
每次画画,我心中都有着不同的心情。但每次画着画着,我的心情都渐渐归于平静。国画之于我,更像是一位无话不谈的朋友,同享快乐,共担痛苦。这或许就是文化的力量。我有责任去继承,却更享受接触文化的过程。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国画之美,依旧在不断延续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