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人日记读后感600字初中

| 启智

狂人日记读后感600字初中5篇

《狂人日记》它就是鲁迅所创作的第一个短篇白话日记体的小说,也是我们中国第一部现代白话文小说,接下来分享《狂人日记》的主要内容。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狂人日记读后感600字初中,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狂人日记读后感600字初中

狂人日记读后感600字初中【篇1】

《狂人日记》是鲁迅先生创作的第一个短篇白话日记体小说,后收入《呐喊》集,编入《鲁迅全集》。本文描写了一个患有迫害恐惧症的狂人的心理独白,他出生在一个十分保守封建的家庭。

狂人离家多年,他已多年没有见到大哥了。他回到他的镇上时,他发现村裡的人。都用一种奇怪的眼神看着他,连赵家的狗也多看了他一眼。虽然这对我们来言没什么大不了的,但对有迫害恐惧症的狂人而言,那却是一种无形的威胁。回到家后,大哥发现他脸色苍白,又不想吃饭,便叫了一位医生给他看病,狂人认为他大哥找医生来是为了检查他的肉肥不肥,好不好吃。那医生说了静静地养病就好了。“静静地养”这几个字吓到了狂人,他认为大哥是想把他养肥了后才吃。过一天的早晨,他把他大哥叫到院子裡,质问他有没有吃人,大哥却说易牙蒸了自己的儿子给桀吃,去年城裡杀了犯人,还有一个生痨病的人,用馒头蘸血舐——吃人不是件稀奇事。狂人突然他明白妹妹五岁时的死,是因为被大哥吃了,才知道这裡是一个吃人的地方。

这本书透彻的揭露了旧社会的黑暗,“吃人”表示了当时清政府的腐败和堕落。看这本书时真令我毛骨悚然,尤其是当狂人意识到自己可能吃了自己的妹妹时。但这本书让我知道在那个黑暗的社会,人吃人这个可怕的现像是真的存在的,在那个时代,人们竟会为了填饱肚子而残害同伴,连自己的安全都保障不了!

最后一句“救救孩子”,或许不止是拯救孩子的肉体,而是孩子的心灵吧。让他们摆脱这种可怕又黑暗的旧社会的封建迷信。鲁迅先生的书真有深意。

狂人日记读后感600字初中【篇2】

人实际上是一个敢于向传统挑战的已经觉醒的知识分子形象,一个敢于向现实的世俗社会挑战的清醒的反封建的民主主义者的象征形象。将狂人这个具有恐惧、多疑、知觉障碍和逻辑思维不健全等特征的“迫害妄想型”精神病患者,描写得栩栩如生,但作品的主旨却并不是要表现他所受到的精神迫害,更不是一篇精神病人的纪实作品,而是要借狂人之口来揭示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狂人的形象具有“狂”与“不狂”的两重性。狂人的“狂”,一方面在于他所具有的精神病人的特征,一方面也在于他对传统和世俗的反抗;而狂人的“不狂”,则在于他“超前”的思想认识,说出了当时人们不敢说或根本还没有想到的话。如同历史上凡是反抗传统、反抗社会现存秩序的人都无一例外地被视为“疯子”一样,狂人的思维和语言常常是离经叛道的,但他的观察和结论却是丰富和深刻的。

作品虽然是一篇狂人的日记,却始终围绕着中国几千年历史中不断发生的吃人现象展开,其用意就是告诉大家,在写满“仁义道德”的历史中,其实满本都只写着两个字:“吃人”!这是鲁迅对封建道德下的定义,也是他多年来思考的结果。作品通过主人公狂人的眼睛,观察了他身边的人:“他们——也有给知县打过枷的,也有给绅士掌过嘴的,也有给衙役占了他妻子的,也有老子娘被债主逼死的”,然而,他们不但没有起来反抗吃人的人,反倒也要跟着吃人。狂人为此而困惑,作者为此而愤怒:“是历来如此惯了,不以为非呢?还是丧了良心,明知故犯呢?”在狂人或作者看来,这些人如果不改,最后终会被吃掉的,而未来的希望只能寄托在那些“或者还有”的“没有吃过人的孩子”身上,因此,他发出了“救救孩子……”的呼声。

狂人日记读后感600字初中【篇3】

《狂人日记》是鲁迅的第一篇小说,虽说号称,其实文言味道十分浓厚,特别是前面第一部分。但在形式上,却是已经新了:日记体。这样的写法是前所未有的。日记究竟源于哪个年代,我没有钻研过,鲁迅从哪里学来,也是个谜,但他确实是接受了新的东西的影响了。至于小说还能这样写,是个值得探究的问题。

然从形式上看,日记体是最灵活多样的,起码可以长话长说,段话短说,《狂人日记》中有三则都只有几句话,长的篇目却从几百到一千多字不等。但从情节上看,这篇小说并不引人入胜,反复的都在说生活中那些想吃作者的人的诡异言行,这大概是这篇小说的弊端。这种从不同角度反复写的方法,对小说可能不太好,对散文,尤其是说理性散文,倒是应该用,使其表达的主题更具有真实性和正确性。

主题上,鲁迅表达的内容就是“人吃人”。这个问题实在不是鲁迅能解决的,恐怕在人类以后很长时间都不能解决。那么,是不是自古以来都有人吃人的情况发生?答案是肯定的,至于我为什么这么肯定,我想,只要肯想一想,答案都是很明白清楚的。当然,这是人类历史发展中必然存在的问题,或许在今后一百年左右可以实现人不再吃人,也或许出于人的恶的本性,永远都没法解决。而对于当时那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这种社会剥削现象却越演越烈,以至于百姓已经生活在水深火热中,国家也处于累卵之际,因此,鲁迅的揭露是必须的、时不我待的。后来的历史证明,鲁迅是对的,因为除了鲁迅,很多人也已经觉醒,并投身于革命,誓要打破旧世界,建立新世界,最后在伟大的共产党的领导下,建立了新中国。这样勇敢的呐喊,还不够伟大吗?

历史上很多时代都需要这样的呐喊,要是没有,悲剧会一代接着一代上演。封建社会的三千年,总的是没有改变本质的,所以鲁迅说“我明白了。这是他们娘老子教的!”

历史上也确实有人吃人的记载,《本草拾遗》中记有人肉可以治疗痨病,《左传》里有易子而食的典故,讲更古老时代的《封神演义》里明明也写了吃人肉饼的事,春秋那个叫易牙的人,居然把自己的儿子蒸了献给齐恒公……1907年被杀的革命者徐锡麟,居然被亲兵挖出心肝炒食,想一想,浑身颤抖,说不出的难受。

在这小说里,人吃人是不分亲疏远近的,即便是亲弟兄,也是要吃的,就连动物,能吃到一部分,也会跟着成为帮凶,比如赵家的狗。鲁迅的思考,是极其彻底的,就连“自己”,也可能在无意之中,吃过了几片人肉,还吃了四千年了。

最后,他还是大声疾呼:“没有吃过人的孩子,或者还有?”“救救孩子……”这便是鲁迅的情真意切了。

狂人日记读后感600字初中【篇4】

《狂人日记》就是一把解剖刀,通过解剖自己而剖析了旧社会的人们的精神危机和国民性格。——题记

一看到是鲁迅先生所著的书,便迫不及待地翻开阅读,没想到书中竟全是令人毛骨悚然的字眼儿——“吃人”!

看完之后细细品味,我发现了比吃人更可怕的事,那就是“礼教吃人”,所谓“礼教吃人”指的是封建统治者剥削并压迫劳动人民的利益。

狂人日记中,除了主人公“狂人”其他所有人都吃了人,或是因为忠君,或是因为饥荒,或是因为孝道,或是因为憎恶,或是为了报仇,又或是为了惩恶,就连狂人自己都不确定自己是否吃过人。

而“狂人”的由来也并非因为他“发狂”了,而是因为它不同于大众“普遍吃人”,有了超前的思想,故被那些平庸的人当做“狂人”。书中每一个人都小心、猜疑、残杀,成为一种难以扼制的恶性循环。狂人还从每页的“仁义道德”中看出“吃人”二字,更表明了那些统治者顶着仁义道德的名号来吃人,“吃掉”人民的利益。

每个人的心灵都被玷污。因此作者在篇尾写道:没吃过人的孩子,或者还有?救救孩子......孩子的心灵是纯洁又美好的,“狂人”只希望孩子们能不沾染上尘世的灰土,不延续“吃人”的习惯。

“吃人”者本无错,可恨的是黑暗的旧中国。封建旧社会就像一颗毒瘤,腐蚀了当时的广大民众。因此,我也万分庆幸我生活在的是一个国泰民安的时代。

读完此书,我不由敬佩起鲁迅先生及众多爱国人士。他们顶着被吃的风险,用自己的方式尽最大的努力,对抗世上所有的残暴和不公,唤醒人们心中的民族灵魂!

狂人日记读后感600字初中【篇5】

我认为狂人实际上是一个敢于向传统挑战的已经觉醒的知识分子形象,一个敢于向现实的世俗社会挑战的清醒的反封建的民主主义者的象征形象。狂人是个恐惧、多疑、知觉障碍和逻辑思维不健全等特征的“迫害妄想型”精神病患者。作品的主旨却并不是要表现他所受到的精神迫害,更不是一篇精神病人的纪实文章,而是要借狂人之口来揭示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狂人的形象具有“狂”与“不狂”的双重性。狂人的“狂”,一方面在于他具有的精神病人的特征,一方面也在于他对传统和世俗的反抗;而狂人的“不狂”,则在于他“超前”的思想认识,说出了当时人们不敢说或根本还没有想到的话。

就像历史上凡是反抗传统、反抗社会现存秩序的人都无一例外地被称为“疯子”一样,狂人的思维和语言是离经叛道的,但他的观察和结论却是深刻的。文章虽然是一篇狂人的日记,却始终围绕着中国几千年历史中不断发生的吃人现象展开,用意就是告诉大家,在写满“仁义道德”的历史中,其实满本都只写着两个字:“吃人”!这是鲁迅给封建道德下的定义,也是他多年来思考的结果。作品通过主人公狂人的眼睛,观察了他身边的人:“他们——也有给知县打过枷的,也有给绅士掌过嘴的,也有给衙役占了他妻子的,也有老子娘被债主逼死的”,然而,他们不但没有起来反抗吃人的人,反倒也要跟着吃人。

狂人为此而困惑,作者为此而愤怒:“是历来如此惯了,不以为非呢?还是丧了良心,明知故犯呢?”在狂人或作者看来,这些人如果不改,最后终会被吃掉的,而未来的希望只能寄托在那些“或者还有”的“没有吃过人的孩子”身上,因此,他发出了“救救孩子……”的呼声。

383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