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友吧 > 读后感 > 名著读后感 > 初一《西游记》1000字读后感

初一《西游记》1000字读后感

| 小龙

初一《西游记》1000字读后感(精选5篇)

《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作者是明代吴承恩。读后感是在阅读了书籍之后对人生或者事物产生的一些感想,通过书面的形式记录下来,就成为了读后感。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初一《西游记》1000字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

初一《西游记》1000字读后感篇1

《西游记》作者:吴承恩;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其讲述的是唐三藏和孙悟空及八戒,沙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的故事,但是以这本书为主题的电视剧翻拍却屡见不鲜,给人一种百看不厌的感觉,让人看了就喜欢上了它。

《西游记》是一部伟大的浪漫注意长篇小说。它不仅创造了一个神奇的,丰富的幻想世界,而且具有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内涵和优美完整的艺术形式。全书共一百回,第十四回以前,穿插着大闹天宫,魏征斩龙,唐太宗入冥,刘全进瓜,和玄奘奉昭取经等内容。其中大闹天宫是《西游记》最精彩的部分。作者在这里塑造了孙悟空这一叛逆的英雄形象。揭露了天宫统治者的腐朽无能,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中人民坚毅无畏的反抗斗争精神。后八十六回写玄奘师徒西行取经,经历了数十番离奇古怪的灾难,终于达到了西天,取经成功,表现了他们克服困难的坚强毅力和征服自然的英雄气概。全书幽默诙谐,充满活力和乐观精神。

看完这部小说,有很大的感悟,我觉得学习唐僧的全心全意,孙悟空的不怕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精神。

这本书把一个从石头里“蹦”出来的泼猴勾勒得栩栩如生,写它从天不怕地不怕变为一个恭敬的猴子,为了师傅的安危他奋不顾身,他并不像猪八戒那样好吃懒惰,也不像沙僧那样憨厚,作者更是借助他这一点勾勒出孙悟空的大智大勇,自从唐三藏把孙悟空从五指山解救出来到取得了真经,这期间经历九九八十一难,每次劫难都是孙悟空全心全意去解救师傅的,最后才圆满的取回真经。

在打白骨精这一回里,他三次打死变为人形的白骨精,而被师傅气的念紧箍咒,唐僧是凡人他并不知道那是妖怪,悟空的解释他完全不听,而是念他的紧箍咒,疼得孙悟空满地打滚,最后唐僧还要和孙悟空断绝师徒之情,孙悟空被迫无奈,只好又回到花果山。但是孙悟空心理并没有怨恨师傅,更没有去报复师傅的想法,他把委屈全都藏在心理,而且心理总是想着师傅的安危,可见他对是师傅的真心。这一路上他们经历艰难险阻,不管多累、多饿,不管妖怪是多么的阴险狡猾他门都一一打败他们,把师傅从危难中救出来。

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书读多了总是有好处的,在当今的社会里没有文化是不行的,会被社会淘汰,从我们呱呱落地,父母就教我门说话、识字,等大一点儿他们又教我们怎样做人,我们在学校里不仅是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做人,只有学会了怎样做人,才能学会更多的知识,才能广交益友,可见书何其的重要。

从书中我们会悟出许多真理,所以我们应该多读书、读好书。

初一《西游记》1000字读后感篇2

想成功,就得踏踏实实一步一步走,别总想着寻近路,否则便是竹篮打水一场空,终究功亏一篑。或许这就是《西游记》给我的启示。

孙悟空师徒四人便是一路坎坎坷坷走过来的。先是五庄观里偷仙果,最终与镇元子不打不相识,结为了兄弟。后是孙悟空临危不乱,智斗金银二角,聪明机智地骗得宝贝降住二妖。

三藏是个有情有义之人。在宝林寺里休息时,梦遇乌鸡国国王寻求帮助,三藏听了他的一番诉说,很是伤感。便让悟空帮忙,求得金丹,为乌鸡国国王洗了冤情。

人总有自己完成不了的事,当他人遇到困难,就理应伸出援手。观音就是这样助人为乐的榜样。当悟空师徒四人被通天河鱼精阻挡去路时,是观音一臂之力助悟空他们收得鱼精。

师徒四人路过女儿国,因唐僧觉得子母河河水清澈,便饮了此水。不料,竟然怀了孕。悟空为了取经大业,不拘小节,取得落胎水,便让二人饮下。半路时,出现了孙悟空的盗版货——六耳猕猴,因这奸猴阴险狡猾,众人都无法辨认真伪,最后还是如来佛祖神通广大,解了围。

无计难越火焰山,世上没有全能的人。有时也是需要别人的力量来完成自己所完成不了的事,就像孙悟空借了三次芭蕉扇才得手。所以你也别怕,每个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找别人帮个忙,又算什么呢?

做事不能太鲁莽,应想清对策,了解对手,找出他们的弱点或者不足,再去战胜对方。不然会像八戒般被敌人擒住的,最终多亏悟空得到佛祖引导,请教黄花观观主,取了绣花针,才成了事。

路过天竺国外郡,因再有两天便是元宵,于是被金平府留了下来。正节当天,唐僧与徒弟去观灯,可不幸被妖精捉走。悟空追赶妖怪,但以一抵不过众,便与四星联手,打败了犀牛怪。果然,有时合作还是必要的,一个人虽然走得快,但却不能长久,走不远的。人生就像取经,要经历千辛万苦。但没有这些辛苦,又哪来的真经。取经的路难走,但这一步一步也终究会过去的,离想要达到的目标也会一点一点地慢慢靠近的,在不知不觉中到达成功的彼岸。

在这世间,都是你苦得越多,悟得也越多。只有苦过了,才会成长。只有苦过了,才会慢慢品出甜。当然,你失去多少,也必将得到多少,所谓“有失必有得嘛”。

或许做个举世瞩目的名人令人羡慕,但有时还不如做个自由、放松的普通人,不用担心这,担心那。别羡慕别人了,做好自己,就像孙悟空师徒四人西天取经一样,一路一路地行,一脚一脚地走,一步一步地踏,相信可以走出自己的一片天的。

就像《西游记》电视剧片头曲一样——敢问在何方?路在脚下。

初一《西游记》1000字读后感篇3

吴老先生的《西游记》,是神话小说中的经典之作,可谓是妇孺皆知,家喻户晓。

孙悟空,是《西游记》的第一号人物。一只石猴,游东海,闹天宫,降妖魔,行万里,保唐僧,取真经,干出了一番惊天动地的壮举——这是大家公认的事实。我并不想改变这个事实,只是想在此事实之上,谈谈我对孙悟空的一点个人看法。

孙悟空这个角色固然是正面形象,但他也是存在两面性的。这两面,可以各举一物来代表:一是金箍棒,一是紧箍咒。何以见得?听我细细道来。

金箍棒,象征着孙悟空的斗争精神。毛泽东的“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正道出了孙悟空的战斗气概。从某些地方来看,他简直就有点“无‘法’无‘天’”:他不理睬那些“神圣不可侵犯”的天条,抡起金箍棒,打上灵霄宝殿,闯入兜率天宫;他不管生死定数,“六教轮回”,抡起金箍棒,打入冥司,强勾掉生死薄上的名字;他不怕天兵天将的包围战斗,甚至当被推入八卦炉用火炼了四十九日时,一旦炉门打开,就又抡起金箍棒,“大乱天宫”去了。后来取经途中,他面对各路妖魔,也是敢打敢拼,斗争到底。哪怕被妖魔的宝物所收,陷入绝境时,一旦逃出,也不忘继续挥起金箍棒战斗,决不退缩。因此,威力无穷的、孙悟空时刻不离的金箍棒,成了孙悟空勇敢、除恶、反抗和斗争精神的代名词。它符合了人民群众进步的革命愿望,这也正是孙悟空千百年来深受读者喜爱的原因。

但我们必须同时看到,孙悟空性格中还存在着消极的一面。紧箍咒,代表了孙悟空的“奴性”——很抱歉,找不到更好的词来形容这一千百年来的英雄形象。孙悟空被压在五行山下的五百年间,渐渐地“知悔了”,扔掉了当年反抗天宫的立场。后来,当观世音菩萨以搬开五行山为“利诱”,让孙悟空戴上金箍儿,协助唐僧“修成正果”时,这个曾大闹天宫的斗士终于皈依了(投降了?),成了为天庭效忠的一员。西行路上,孙悟空开始时经常被唐僧念动紧箍咒,对唐僧意见颇大,但被迫无奈,只得为唐僧卖命。然而后来,唐僧念动紧箍咒的次数却越来越少——孙悟空渐渐“真心归顺”,“听话”了。当中途唐僧赶悟空走时,悟空甚至“凄凄惨惨,腮边泪坠”,整个一副“奴才相”。一个紧箍咒,将悟空紧紧箍在了天条的枷锁里,只打有过之妖魔,不打有错之神佛了。

金箍棒和紧箍咒,决定了孙悟空的两面性。孙悟空,既是一个有斗争精神的英雄,又是一个为天庭效忠的“奴才”。这两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也许,这也是吴老先生的矛盾,是一个时代的矛盾吧。

当然,我不否认孙悟空的正面形象,但我想,一分为二,从多个角度看事物,得到的结论应该更全面些。

有金箍棒,也有紧箍咒,这才是一个真实的孙悟空,一个并非超凡的孙悟空。

初一《西游记》1000字读后感篇4

《西游记》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它出自明代文学家吴承恩之手,这本小说以奇幻的想象,鲜明的故事主线,突出的人物性格,而被公认为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的神魔小说。

小说主要叙述了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师徒四人,历尽千辛万苦,经历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到达西天取得真经的故事。作者极尽人物刻画之能事,将神话故事赋予人的感情色彩,使他们既有神妖特质,又有人的性情,所以我们读来才会感到那么亲切而印象深刻。作者为我们塑造了调皮、勇敢的孙悟空,好吃、懒做的猪八戒,诚恳、老实的沙和尚;还有善良、佛性的唐三藏……

其中孙悟空的形象最令我难忘。他机智,聪明,又有着猴子的玩皮,让故事时而紧凑时而轻松,他每每在关键时刻都展示自己鲜明的主见。但他始终保有那一份真,因此又十分的叛逆,比如大闹天宫,就是对固有秩序的挑战,在玉帝和如来面前依然会称自己一个“老孙”,自明为“齐天大圣”这一种肝胆浩气,让文章一扫过往之沉闷。虽然他一下子能走十万八千里,他会七十二变,但有时候猴性难改,所以还是少不了唐僧的一个紧箍咒。然而正是这一个猴子,却成为了神和人的世界里最惹人爱的那一个。

而师父唐玄奘,也是让故事多了几多人性和佛性的关键人物。他信心坚定,一心向佛,为求得真经可以肉身行万里山,趟千里河,这一份信念与韧劲直到如今也是值得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心向往之的。虽然他辨别能力差,易被表象所迷惑,有时分不清谁是妖怪谁是好人,还常常是被欺负的对象,而他的保护者却往往成为他的打压者,让人们经常感到啼笑皆非。但他为人善良,诚实,能够带领一个团队,凝聚一种精神,最终带领徒弟们取得了真经。

大家嘲笑而喜欢的却是“二师兄”,猪八戒,又名猪悟能,大家对他的印象往往都是好吃,懒做,有时还会帮倒忙,但他有时候也会耍些小聪明。在第三十八回“婴儿问母知邪正,金木参玄见真假”中,孙悟空忽悠猪八戒去井里扛国王的尸体,猪八戒感觉上了当,最终设计让师父惩罚了一下“大师兄”。但就是这样的人物,在吴承恩的笔下,却收获了很多好人缘,正是因为有他在,《西游记》才显得别有情趣。

还有沙和尚,一个始终挑担前行者,这是一个任劳任怨的人,看似角色不重,却让是串珠成线的一个重要人物。他为人老实,任劳任怨,默默奉献,一代代人在他的身上看到了砥砺前行的正能量。

读完《西游记》,那一个个鲜活的人物,让我看到了正义,自由,信念,团结,让我明白了人们之所以喜欢它,正是因为在他们身上寄托了美好而珍贵的东西。

初一《西游记》1000字读后感篇5

《西游记》为明代小说家吴承恩所著,它取材于《大唐西域记》、民间传说和元杂剧。宋代《大唐三藏取经诗话》(本名《大唐三藏取经记》)是西游记故事见于说话文字的最早雏形,其中,唐僧就是以玄奘法师为原型的。《西游记》被尊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

作为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长篇神魔小说,是魔幻现实主义的开创作品。先写了孙悟空出世,然后遇见了唐僧、猪八戒和沙和尚三人,唐僧从投胎到取经受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到达西天见到如来佛祖,最终五圣成真。

《西游记》早些年被拍摄成电视剧版西游记,受到许多人的喜爱,成为家喻户晓以及不可超越的作品,它也成为了我们记忆最深刻的童年陪伴。记得小时候,每次放学归来,做完作业,第一步就是打开电视剧看西游记,那时候孙悟空是我们所有人心目中的大英雄,他机智勇敢、降妖除魔、坚持正义、保护唐僧西天取经不畏艰难困苦,小时候的我们立志长大成为像孙悟空一样的人,他也成为了我们一代人的回忆,陪伴至今。

我喜欢孙悟空,不仅是他那给人耳目一新的外表,还有他取经路上给我们带来的惊喜和快乐,他从一个上天入地、自由自在的齐天大圣到被唐僧收服,并保护唐僧西天取经,尽管取经路途充满了艰险和怀疑,他仍不离不弃、拼尽全力助唐僧取得真经,这一点是我最欣赏的,也是我们值得学习的。看过这部剧的人对孙悟空的评价也是参差不齐,有人说他好,也有人说他坏,不管怎样,他永远是我们心目中的英雄。

对于唐僧这个人物,我是不大喜欢的,他虽一心向佛、心地善良,但过于固执、迂腐,在取经途中不辨妖魔,赶走徒弟,说到底还是心里根深蒂固的思想影响了他,如果他不固执己见,或许途中就不会多了那么多苦难,取得真经会更为顺利。

猪八戒和沙和尚这两个人物,在能力上和智力上不如孙悟空,一个虽好吃懒做、胆小好色但为人温和善良,另一个忠厚老实、任劳任怨却毫无主见,两人在取经途中也起到了很大的帮助。剧里的其他人物统称为妖魔鬼怪,他们有的被打死,有的被收回天庭,很多人说这一点反映了一个现实社会的问题,死去的妖怪没有后台,任人宰割,活下来的妖怪有背景,尽管犯了错,仍能被宽恕,从这些看法中我们也懂得了吴承恩写这部神幻小说的背后意义。

《西游记》的神幻色彩,结合了神、人和自然三者,从古至今,一部充满神幻主义色彩的小说是很受欢迎的,它抓住人们好奇的心理,带给人们精神上的享受,想象奇特、丰富、大胆,是古今小说作品中罕有的。其幻想的思维模式,有着超现实的超前的意识。《西游记》的幻想艺术确是一份宝贵的思维财富和丰富的艺术财富,不仅是中国文学中的一部杰作,而且也是世界文学中的瑰宝。

377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