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红名著读后感及读书笔记

| 诗诗

萧红名著读后感及读书笔记(5篇)

萧红的文学作品是爱的凝结,有萧红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和思考。关于萧红名著读后感及读书笔记怎么写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萧红名著读后感及读书笔记5篇,希望大家喜欢!

萧红名著读后感及读书笔记

萧红名著读后感及读书笔记精选篇1

《萧红散文》是萧红的一部著名的散文集,此书收录了《同命运的小鱼》、《雪天》与《失眠之夜》等60多篇散文佳作,林非先生曾评价说:“萧红的小说写得有散文的韵味,散文就更有散文的风格。” 我最喜欢的是《回忆鲁迅先生》一文,若要了解鲁迅,这篇文章就是你的不二选择。 萧红告诉我们鲁迅十分珍惜时间,“先生的休息,不听留声机,不出去散步,也不倒在床上睡觉,先生自己说:‘坐在椅子上翻一翻书就是休息了。’”鲁迅每天的睡眠时间平均只有3小时,他夜以继日地进行文学创作,一生为我们奉献了《呐喊》、《野草》和《朝花夕拾》等100多部闻名中外的作品。

有人夸鲁迅是天才,他却说:“哪里有天才!我只不过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用到了学习和工作上了。” 文中的一个小插曲表现出了鲁迅对孩子的尊重:有一次吃鱼丸子,海婴吃上一口,说不新鲜,许广平不信,在座的人也不信,海婴再吃,仍是嚷,鲁迅拿过来尝了尝,果然不新鲜,鲁迅说:“他说不新鲜,一定有他的道理,不加以查看就抹杀是不对的。” 萧红通过描写鲁迅包纸包的过程表现出他的耐心和一丝不苟:他“用细绳捆上,那包方方正正的,连一个角也不准歪一点或偏一点,然后拿着剪刀,把捆书的绳头都剪得整整齐齐的。”

鲁迅先生虽然早已仙逝,但通过阅读萧红的文章,我们依然能感受到先生的音容笑貌,鲁迅先生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萧红名著读后感及读书笔记精选篇2

热爱文学的人总会熟知萧红,作为“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 其作品中悲喜交杂的情感基调、刚柔并济的语言风格以及独特的写作视角的运用和对行文结构的处理,在文学史中独树一帜。文学造诣的高深和爱情惨淡的痛心,仅仅31年的生命旅程让萧红成为了中国文坛的一个标志,最有影响力的女传奇。她从开始写作到去世,创作生命一共只有10年,绝大部分时间都过着居无定所、贫病交加的生活,然而,她竟然留下了百万多字的作品,包括《生死场》、《呼兰河传》等传世之作。如此看来,她不但天才,而且有着超人的勤奋。最近的《黄金时代》,《萧红传》等电影把她的形象搬上了荧屏,让更多的了人熟知了她,短暂时光中经历的坎坷与磨练。

很多人写过萧红的人生,这次李琦老师的作品也极为精彩,萧红的成就不仅仅是文学作品的贡献,爱情和向往自由的历程为传奇人生留下为人称道却十分悲情的一笔。本书的这篇序章极为的精彩,语言的运用,情节的提炼,完全是整本书的一个提炼和纲领。“她美丽纯洁的生命短暂得如同绚烂的烟花,只在天空绽放出一片冷艳,转瞬便归于冷寂,她把凄婉苦难的命运活成了一串动人的歌谣”。8个章节,描述了一生的跌宕起伏和感情的纠葛。

我觉得萧红的“苦命”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是封建家庭、殖民社会的重压,旧中国一个女人生而俱来的悲惨命运,似乎难以避免;可是更深刻的伤害恰恰是她爱着的人所带来的。这就让人感到特别悲哀。年少时候,觉得萧红怎么那么笨,如花的生命,总是带着悲剧的色彩。如今,随着时间和阅历的累积,越来越能明白她的执着,欣赏她那种越爱越勇的心态。现在深深觉得,在爱情里,傻瓜总是更可爱一些。

萧红名著读后感及读书笔记精选篇3

民国时期的女作家里,我最熟悉的是张爱玲,看她的作品也是最多的,而萧红也只是大概知道一点,还是在看关于其它文学知识时所涉及到的一点,并没有特别地关注过她,她的作品我也只看了《呼兰河传》,还是别人推荐的,说句实话,我看了一遍并没有完全看懂,然后就没有再看过了,也许我心里觉得我对萧红并不了解,所以才没看懂《呼兰河传》。现在我手里有了《萧红:黄金时代的婉约》这本关于萧红的传记书籍,看完后我觉得自己现在再去重读一遍《呼兰河传》,也许就能够读懂那本书了。《呼兰河传》我会去再读一遍的,也许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萧红这个女人,对,我说的是从女人的角度去了解和理解萧红。

《萧红:黄金时代的婉约》这本书讲述了萧红从在呼兰小镇出生到死于香港的整个人生过程。全书共分八大章,分别述说了萧红在呼兰生活的童年历程,在哈尔滨、北平等地的求学过程,在与家庭决裂过程中与人生中的几个男人的感情纠葛,在文学创作过程中得到了鲁迅的帮助和指导,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对生的渴望和不甘的心情,全都浓缩在了《萧红:黄金时代的婉约》这本书里。

看完《萧红:黄金时代的婉约》整本书,说句不好听的,我心里只涌上一句话:“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我真的叹其不幸,更怒其不争。

从女人的角度来说,女人自己首先不自尊、自强、自立,只想依靠别人,甚至依赖男人而生活,这样又怎么可能获得真正的幸福呢?她有坦率的个性是不错,但经过那么多的人生挫折还不懂人情世故,只依着自己的性子任性而为,总希望别人来帮助她,这样的人说好听的是个率真的人,说不好听的是个不成熟、不懂事的人,别人帮你是情分,不帮你是本分,别人没有这个义务必须帮助你,所以要被人看得起、获得别人的尊重和尊敬甚至爱,就必须做个自强、自信、自立的人,作为女人则更应该做到这一点。

萧红名著读后感及读书笔记精选篇4

夜已深,独倚灯下,品萧红散文,渐入书境,氤氲的眼前浮现出一幅悲惨的画卷,记录着一个女人的执拗和世态的几分炎凉。

“我将与碧水蓝天永处,留得那半部红楼,给别人写了。半生尽遭白眼,身先死 ,不甘!不甘!!”这段话出自于骆宾基的《萧红小传》,但却是她临终留下的的遗言。仔细品读便可看出她是不甘心的。三十一岁的她依旧带着一丝执拗,执着与她一生所追求的个性解放追和念爱自由。

儿时的他应该是孤独又敏感的,从其随笔小记中《火烧云》便可看出,因为孤独才会长时间去看天空中的云。因为敏感才会将自然之美、人与物之美描绘得淋漓尽致。而这种孤独所形成的寂寞却又是快乐的。但孤独的她,内心却藏着一颗无比炽热的心。而这样的颗心随着祖父之的死,如他文中所说一般:“我懂得的尽是些偏僻的人生,我想世间死了祖父剩下的尽是些凶残的人了。”内心积存的一些火焰却被呼兰朔北的风所吹灭,厚重的冰雪抹去了这块土地上积存的热量。此时的她如同戴望舒诗中的少女,消了颜色、散了芬芳,洗去了铅华。但涅槃的灵魂却没有随波逐流。

正如赵丽宏《黄昏诺日朗》中所说:“只要看似平静的压抑存在,诺日朗的黄昏便永远不会消却”最初的激情促使她再次去追求心中的向往,但现实却给她狠狠泼了冷水。回忆其散文《搬家》一段文字,“我饿了,冷了,我肚痛,朗华还不回来,有多么不耐烦,连一只表都没有,连时间也不知道。多么无趣,多么寂寞的家呀!我好像落下井的鸭子,一般寂寞并且隔绝,肚痛、寒冷和饥饿伴着我……什么家?简直是夜的广场,没有阳光,没有温暖。”这是她生活的真实写照。优柔的性情和盲目地依赖致使她反复的在生活和感情中栽了跟头。一生追求独立的她却永远不知道真正的独立是自我独立。从中又可看出她一生疲于情感和动荡,安于文学创作,但却难藏无家的悲凉,空洞和乏味之感浸透了她的一生。

我感叹岁月的无常和尘世的洗礼,使她重回孤独与寂寞。早年的的炽热,早已被半生的坎坷磨灭干净。他开始变得沉默但又想去追求自我。多年的沉浮依旧未能带走她的执拗。

最后的她如同夜空下的夜来香,扑鼻于静谧之中。而对于她来说可能所谓的孤独是人迹罕至时耐得住寂寞 ,受得了苦难。即便如此,她也能在暗光之中,无色黄昏之时,浅 斟低喉,苦静思寻,用她那笔墨写出自己心中的世界,让孤独在心中开出花朵。

萧红名著读后感及读书笔记精选篇5

读过的第一部萧红的作品是她的《呼兰河传》。讲述的是发生在呼兰河边的故事。通篇文字透着一种洗尽铅华的平淡,又因为在写作过程中融入了诗歌的特点,使整部作品更具艺术的魅力。被誉为诗化小说。在那些看似寻常的文字下,隐藏着女作家对生命独特的感悟和体认。有人评价这是一部不会随岁月老去、永远年轻的作品。

最近只偶尔翻过些散文,想写写看过《蹲在洋车上》、《失眠之夜》和《同命运的小鱼》后的感想。萧红是那种以全身心投入写作的女性,文字便是她灵魂的自传。在她的作品里,看不到炫耀、卖弄、制造的成分。有的是一种与大地相连的美好品性。创作的素材也大多来源于她的真实生活体验。

《蹲在洋车上》讲述的是一个童年的故事。作者以朴实细腻的笔法,描绘了自己的童年生活,对儿时的生活流露出一种牧歌式的情调。

“我眼看着那个驴子飘飘地不见了!我的心魂也被引了去。等我离开窗子,祖母的斗篷已经脱在炕的中央,她嘴里叨叨地讲着街上所见的新闻。可是我没有留心听,就是给我吃什么糖果之类,我也不会留心吃,只是那夜的车子太吸引我了!太捉住我小小的心灵了。”

在《失眠之夜》中,女作家对自然的那种朴素的颖悟,使得文字中充满了许多细致优美的抒情。“在家乡那边,秋天最可爱。蓝天蓝得有点发黑,白云就像银子做成的一样,就像白色的大花朵似的点缀在天上;又像沉重得快要脱离开天空而坠了下来似的。而那天空就越显得高了,高得再没有那么高。”

可又有谁知道,出生苦难的萧红,在她的内心深处,深藏着难以排解的无家的悲凉感。她将自己浸透着个人身世之感的悲剧感,与生活中弥漫着、浮荡着的悲恋剧气氛相融合,从而传达出深远的人生悲凉感。

356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