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友吧 > 读书心得 > 读书心得范文 > 出师表读书心得体会

出师表读书心得体会

| 小龙

出师表读书心得体会(精选5篇)

《出师表》表达自己以身许国,忠贞不二的思想。文章既不借助于华丽的辞藻,又不引用古老的典故,多以四字句行文。小编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出师表读书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出师表读书心得体会精选篇1

读罢《出师表》,掩卷深思,一位为国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仿佛就站在面前。

《出师表》是诸葛亮分析时局,把握战机向蜀后主刘禅提出的出师攻魏的意见书。作者在表中反复劝戒刘禅要继承先主遗志,励精图治,严明法纪,以完成兴复汉室、统一中原的大业,表现了他伟大的抱负和忠于蜀汉的决心。

诸葛亮知道,奖罚应该一致,否则人心不服。他写道:“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对于蜀国的人才,这位蜀相也很有了解:“侍中侍郎郭攸之……悉以咨之……有所广益”进行了广泛的推荐。这突出表现了他一心为国毫无私心的磊落胸怀。“亲贤臣、远小人……”诸葛亮已经洞察了这一点,力谏君王不要亲近小人,因为亲近小人会给国家带来祸患。联系实际,亲近小人而疏远君子者,仍大有人在。有些单位的领导人喜爱听身边心术不正的下属讲恭维的话,拍他的马屁;面对逆耳忠言,却置之不理,甚至会找莫须有的“罪名”,把讲正气的同志“调离”。我实在想不出他们面对古人“亲贤疏佞”劝戒的心理状态,也许这些所谓的“领导”根本就没有读过《出师表》吧!

诸葛亮率兵出战,甘愿立下军令状,“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多么豪爽耿直。如今又有多少人,口口声声说什么一定要把“效益搞上去,否则……”“一定要以厂为家”。可是厂子倒闭了,他却拍拍屁股一走了之。更有甚者用送礼行 贿的手段,异地为官,另谋高就,继续挥霍、攫取。这比起蜀相诸葛亮,怎不汗颜?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沾襟!”诸葛亮的高风亮节,至今令人怀念,让人敬仰。我读《出师表》更加深切地体会到,唯心中装着国家和人民的人,历史才不会忘记他。

出师表读书心得体会精选篇2

三国时期诸葛亮曾在北伐中原前给后主刘禅上了一份奏表,这份奏表中包含了诸葛亮对刘氏父子的耿耿忠心,他用婉转的语气为刘禅提出了三条极为有关键的建议。分别是广开言论,赏罚分明,亲贤远佞。

当时天下三分,蜀汉力量薄弱,又由于刘备讨伐东吴时折损了四十万大军,可是内忧外患。南有少数民族的判乱,东有吴国虎视眈眈,北有魏国强敌。那时国力衰弱,诸葛亮身为一国之丞相,承担着巨大的压力。为了报答刘备的三顾茅庐,临死托孤的恩情,决定出师北伐,上奏《出师表》。

刘禅是一位无能懦弱的君主,诸葛亮在北伐前不放心刘禅,叮嘱道,亲览人,远小人。在《出师表》中,诸葛亮提到先帝刘备多次谈论,后汉因近小人而衰败,西汉因进览臣而兴盛。亲贤远侫国家才能繁荣昌盛,我们要吸取历史的教训,防止悲剧再度发生。

为了让后主刘禅明辩忠善的臣子,诸葛亮在《出师表》中一一中指出,让刘蝉在决定国家大事时与他们商量。真是良苦要心呀!

读了《出师表》,我被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精神所感动。诸葛亮把统一天下,光复汉室,完成先帝的遗愿作为自己的志向,以兴盛蜀国为己任。

出师表读书心得体会精选篇3

又看了遍《前出师表》,可能是之前背过,默读起来相当有感觉。以前初读是什么感觉,已经忘记了,这一次,我却笑出来了!如此情深意切,实在不应该笑出来的,但:

其一,“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这段写得真的很好,但,一个未出山前,每每自比于管仲、乐毅的人,他不求闻达于诸侯?

所以我的第一个反应是,诸葛亮在吹,不过签于他是我最佩服的人,故,很是可爱,我就笑了。

其二,“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这句话其实我不应该断章取义,但,如果缩短一下,很有意思:陛下亦宜自谋,

臣不胜受恩感激。

就变成了,陛下你好歹自己用用脑子,我就十分感激了!

所以,我又笑了。

不过,看到了有点不能理解的:“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疲弊为什么还要出师?

曾经看到,西方列强还是日本,为了转移国内的冲突,所以侵华。

所以诸葛亮是同理?

的确是人无完人,诸葛亮六出祁山,用军如有神,但,是不是出的太频繁了?

出山前所作隆中对,就一生只为执行隆中对,至死方休,可悲可叹。

有人拿诸葛亮的隆中对说事,说他一生只不过是执行隆中对,而且隆中对还不是诸葛亮第一个想出来的。

对于这个观点,且不说当时刘备多么落魄,才几个兵,诸葛亮辅助刘备把蜀国建立起来,不是拿着隆中对,啥都不干就能拿下益、荆两州的。

我只想说,很多人,包括我,连制定的每日5分钟要干嘛嘛的计划都坚持不下去,说不定也包括了“有人”。

纸上谈兵,往往是很容易,但实际操作起来……

出师表读书心得体会精选篇4

读罢《出师表》,掩卷深思,一位为国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仿佛就站在面前。

《出师表》是诸葛亮分析时局,把握战机向蜀后主刘禅提出的出师攻魏的意见书。作者在表中反复劝戒刘禅要继承先主遗志,励精图治,严明法纪,以完成兴复汉室、统一中原的大业,表现了他伟大的抱负和忠于蜀汉的决心。

诸葛亮知道,奖罚应该一致,否则人心不服。他写道:“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对于蜀国的人才,这位蜀相也很有了解:“侍中侍郎郭攸之……悉以咨之……有所广益”进行了广泛的推荐。这突出表现了他一心为国毫无私心的磊落胸怀。“亲贤臣、远小人……”诸葛亮已经洞察了这一点,力谏君王不要亲近小人,因为亲近小人会给国家带来祸患。联系实际,亲近小人而疏远君子者,仍大有人在。有些单位的领导人喜爱听身边心术不正的下属讲恭维的话,拍他的马屁;面对逆耳忠言,却置之不理,甚至会找莫须有的“罪名”,把讲正气的同志“调离”。我实在想不出他们面对古人“亲贤疏佞”劝戒的心理状态,也许这些所谓的“领导”根本就没有读过《出师表》吧!

诸葛亮率兵出战,甘愿立下军令状,“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多么豪爽耿直。如今又有多少人,口口声声说什么一定要把“效益搞上去,否则……”“一定要以厂为家”。可是厂子倒闭了,他却拍拍屁股一走了之。更有甚者用送礼的手段,异地为官,另谋高就,继续挥霍、攫取。这比起蜀相诸葛亮,怎不汗颜?

出师表读书心得体会精选篇5

《出师表》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北伐中原之前给后主刘禅上书的表文,阐述了北伐的必要性以及对后主刘禅治国寄予的期望,文中以恳切的言辞,劝说后主要继承先帝遗志,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臣,远小人,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写出了诸葛亮的一片忠诚之心。 南宋诗人陆游曾高度评价这篇表文,说道:“ 早岁哪 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舟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蓑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杜甫写到 :“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

诸葛亮是历史上一个很值得尊敬的人。古往今来的政治家,诸葛亮几乎可以说称得上是完人。他起初跟着刘备,刘备死后,他又辅佐刘禅,刘禅是一个庸人,诸葛亮辅佐了他,大权都在诸葛亮手里。但这个人没有野心,没有把刘禅弄下去,自己来作皇帝。刘禅什么事都交给诸葛亮,从没有怀疑过诸葛亮会夺他的权。

诸葛亮在表文中写到: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 倾颓 也。 ( 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先汉兴旺发达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倾覆衰败的原因。 )小人和贤臣两个不同类别的人,竟会让身边的人有如此大的得失。这又让我联想到: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谚语主要说的是环境对人的影响。这一点我是深有体会的,举个例子:身边的一个朋友住单身宿舍,很懒,不爱干净,以前和她同住的舍友很爱干净,东西摆放整整齐齐,一有时间就打扫卫生,屋子里总是保持清清爽爽,干干净净。时间长了她不好意思自己屋子的零乱,受其影响,也开始打扫自己屋内的卫生,也变得爱干净起来。后来那位舍友搬出了宿舍,换了另一个舍友。这个舍友自己收拾的利利索索,干干净净,但屋子很乱很脏,不愿收拾。这正应朋友的本性,索性两个人都不收拾屋子,导致屋子脏乱的没地落脚,不忍看。另一个例子:学生甲刚来我校的时候是一个诚实、上进、董事、听话的学生。因为学校男生少,需要和其他班级的男生合宿,仅一个学期,学生甲就变得油嘴滑舌、不知进取,还屡次违犯校规校纪,多次受到学校的处罚。

335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