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的读后感1000字左右的
活着的读后感1000字左右的(精选5篇)
可是我再也没遇到一个像福贵这样令我难忘的人了,对自己的经历如此清楚,又能如此精彩地讲述自己。关于活着读书心得怎么写?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有关活着读书心得范文,一起来看看吧!
活着的读后感1000字左右的(精选篇1)
读完《活着》,我的心情很沉重。这本书不是一两天看完的,中间断续了许久。昨天看完了最后一半,给今天留了个结局。
我本以为,我留下的这个结局会很平淡,会对福贵有一丝悲悯。我错了,我也没错。错就错在余华把苦根写死了,对也对在余华让福贵还活着。
这本书是第一本让我觉得书名跟文章内容非常契合的,却也给我一种别扭之感。主人公活着,支撑他活着的,都死了。
福贵是旧时地主家的儿子,败家且妄为。有个个好爹娘不知爱戴,娶个好妻子不知珍惜。也许是因为前半生穷尽富贵,后半生只剩下半点福气了。而这半点福气不足以支撑他拥有的一些人事,所以最后他拥有的、视为“劲头”的都一一离他而去。
福贵遇上了最动荡的年代战争、人民公社、大跃进、土地改革。作者余华也生活在这个年代,他用最真实的、最冷静的笔触客观的书写了那个年代的动荡与疾苦。那个时代造就的,绝不止一个“福贵”,是成百上千的、是千千万万的。这也让我想到了电视剧《奔腾年代》里的那对主人公。他们也是这个时代的产物,他们也经历了福贵经历的艰难与困苦。不同的是,他们最后爱人在侧,子孙满堂,事业有成,未来光明。而福贵只留了个独独活着。他们追求的是国家机车事业的的兴盛,为他们奠基的,是一个家庭的爱与团结。而福贵追求的是家。有家珍、凤霞、有庆的家。再不济,留个苦根给他,他也像有个家。最后苦根被撑死了。一个不到十岁的小孩子,因为挨了饿,而后又有豆子吃,活活撑死了。太悲哀了 余华没有强调是福贵给苦根送上的豆子;没有强调凤霞是为生苦根难产而死的;没有强调有庆是为了福贵的战友春生的老婆强行献血,失血过多死的。他把这些可避免的错误与遗憾,风轻云淡描绘出来了。他太冷静了,让我想到了一个词无情。无情却有情。家珍有情,从始至终没想过放弃福贵;凤霞有情,一如既往地勤劳且善解人意。有庆有情,怀揣着对生活的赤诚和对家庭的理解。或许余华是把感情倾注给了笔下的人物吧。
看完这本书时,一种绝望席卷而来。四个字活不下去。可以概括这种绝望。许是我不够坚强,福贵太坚强了。他买了一头跟他一样老的老牛,不全是为了让它干活儿,也是为了它的陪伴。福贵说了一句话“少年去游荡,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到他那个年纪、那个境遇,也该活得清明了。他很客观的概括了自己的一生“这辈子想起来也是很快就过来了,过得平平常常,我爹指望我光耀祖宗,他算是看错人了,我啊,就是这样的命。年轻时靠着祖上留下的钱风光了一阵子,往后就越过越落魄了,这样反倒好,看看我身边的人,龙二和春生,他们也只是风光了一阵子,到头来命都丢了。做人还是平常点好,争这个争那个,争来争去赔了自己的命。像我这样,说起来是越混越没出息,可寿命长,我认识的人一个挨着一个死去,我还活着”。不悲不喜,更多的是对人生的深刻理解与醒悟。我叹服他的胸怀。
我的经历与阅历太少了,我不能轻易品评别人的人生。我说我自己的。我从来不是一个耐得住、藏得住的人。但我也在慢慢长大的过程中学会了反省自己。当我意识到我总喜欢用批判的眼光、用自己的傲气去看待人事的时候,我也在有意识地去改正。我学会收敛、学会沉默、学会忍耐、学会换位思考、学会悦纳自己。我在尽力地活得坦荡,这能让我觉得舒服。在我的人生际遇中,大苦难没有,小挫折不断。我没有用眼泪,这是我最值得肯定的地方。我不爱哭,不会因为困难哭,只会因为感性。所以我经常刻意地去培养我的理性思维,希望能够冲减或者避免感性带来的错误。
活着的读后感1000字左右的(精选篇2)
一个从小在富贵中的少爷,一个不把别人放在眼中的风流人物福贵,他因为好赌被骗去了家财父亲也被气死了,但他却因祸得福--后绞幸的活了下来,他的老婆家珍一直陪伴在他身边慢慢的用爱和自己的信念感化他,-终福贵终于被感化了,但是为时以晚,害得自己的家人受到苦日子。
当我读到家珍死去,这是我看到的所有生离死别中-宁静的一段,也是-真切的一段,家珍没有怨言,是那样慈祥那样平静,我看到她无邪的纯洁的心灵,她仿佛在净化着一些"丑恶"的事物。福贵的女儿儿子相继死去,-终连女婿也惨死在了钢板下面,苦根也因为家中的贫穷-终被饿死了。看到福贵的亲人相继死去我的心情也触动了,留下了泪水。但是福贵也是可怜的上帝对他如此不公平,让他的亲人死去,只让自己潦倒的一个走向生命的尽头,也许这是他的"素命"吧!
亲人的相继离去使福贵变得不在是很新痛了,是他渐渐明白了,亲人一只活在自己的心中,要让自己好好的活下去,他买的老牛也是给予自己的自我安慰。
我对福贵的精神是十分赞赏的,他坚定的信念,背负着祖先留下的一句话,让自己活下去。生老病死,我们都得一样一样地过,生命只不过是个过程罢了。我只是希望能按自已的意愿选择一个方式,真实清醒并发自内心的去实现它的价值,让自己的路走的更长更远。
活着的读后感1000字左右的(精选篇3)
这几天没事的时候看了一部余华写的作品《活着》。作者说:"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里面的主人公福贵一生中曲曲折折经历了很多事情,从一个地主的大少爷到一个贫穷的农民,他出生在一个地主家庭,要什么有什么,但由于好赌全输给了龙二,导致家里破产。后面他的所有亲人都先于他过逝。-后剩下他跟一头牛。
他破产后遇到很多困难,亲人也一个一个的去逝,但是,他没有一句抱怨的话。后面解放了,龙二是当地地主,被枪毙了。福贵听说龙二被枪毙,对自己说,"龙二是他的替死鬼,要不是输给龙二,死的就是他,虽然破了产,但他还能活着。"如今还活着,村里的人都说,他跟那头牛是两个"老不死"
人活在这世界上不容易啊,能活着就-好,要好好的活着!我觉得人来到这个世界上是要感受这个人生的快乐而不是来抱怨老天的不公平。有些人出生在富裕家庭,有些人出生在贫困的家庭,但富人有富人的快乐和烦恼,穷人有穷人的快乐和烦恼,富不富裕这不重要,而是要感受到人生的乐趣,这才是重要的。
我觉得人只要是好好的活着就是富裕的,因为我们还有希望,而那些死去的他就什么都没有了,你现在能吃饱能穿好的话,那你更富裕了,因为如今还有地区吃不饱的穿不好的人很多。不要抱怨不公平,只要好好活着就好。而且对我们身边的每个人都好一点,因为迟早有一天他会离开你的。
活着的读后感1000字左右的(精选篇4)
乘复习功课的间隙,我把《活着》给看掉了。余华的这本书早有所耳闻,可是一直没什么时间,到是张艺谋的电影先看过了。读过原著之后不由得赞叹这书天生就是本很好的剧本,我想编剧更本不用改什么。故事的描述镜头感十足,是我-喜欢的那种讲故事的模式。作者的文字并不华丽,但平实中却充满了力量,是一种能从内心感动你的力量。我不想说什么涉及灵魂的字眼,可能书看多了就不太容易随便给感动了,但这的确是一本好书,值得我推荐。希望每个人读过之后都会有自己的感悟
给出一段书中的文字,大家欣赏下:
老人和牛渐渐远去,我听到老人粗哑的令人感动的嗓音在远处传来,他的歌声在空旷的傍晚像风一样飘扬,老人唱道:
少年去游荡,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
炊烟在农舍的屋顶袅袅升起,在霞光四射的空中分散后消隐了。
女人吆喝孩子的声音此起彼伏,一个男人挑着粪桶从我跟前走过,扁担吱呀吱呀一路响了过去。慢慢地,田野趋向了宁静,四周出现了模糊,霞光逐渐退去。
我知道黄昏正在转瞬即逝,黑夜从天而降了。我看到广阔的土地袒露着结实的胸膛,那是召唤的姿态,就像女人召唤着她们的儿女,土地召唤着黑夜来临。
活着的读后感1000字左右的(精选篇5)
早上泡在图书馆看完了余华的《活着》。我不知道该怎样去评价福贵这个人,说他不幸,他却度过了最为漫长而黑暗的一夜,乐观而坚强地活着;说他幸运,他又亲手埋葬了自己所有的亲人,只剩一头比他年纪还大的病牛陪伴着。其实,福贵的人生代表了那个时代大部分中国人的命途:从身为地主的浮华到败家后遭压迫;从被国民党逼迫去打仗到遇到解放军回家团聚
书中有很多可圈可点的地方,但现在一直盘旋在我脑海中的是福贵的儿子有庆给镇长的女儿献血时被活活抽死的场景。我仿佛看到有庆嘴唇发乌,脸色铁青地呢喃着头晕,我好像触摸到他想要抽出那被医生死死握住的全是骨头的手。我似乎就在那样一个场景中,想要上去帮一把有庆,却被什么阻挡着,只能眼睁睁看着,心发憷。其实有庆是不是代表着那个年代想要拯救中国的有志之士呢,他们一腔热血被时代活活抽干,成为有权阶级的美食。
画面一转,是老人福贵和他的老牛福贵。我看到两个福贵一样黝黑的脊背在余晖中发光,听到老人用浑浊的嗓音在空旷的田野间响起:少年去游荡,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整本书以老人的叙述为主,作者和我都是旁听者,坐在下午的山头上,听老人默默细数。正如作者所说,很少有人能这么详细地讲述自己的一生,我想这大概是因为福贵这大半辈子都用在回忆过去了,一个人守着7个人的人生,不断在脑海中放映,无论巨细。就像书中有这样一个情节,老人福贵"责骂"老牛福贵道:"今天有庆,家珍耕了2亩田,苦根还小,也耕了1亩田,你呢,我知道你年纪大了,也就不说出来羞你了。"我不解,明明这里就只有一人一牛,哪儿来的那么多名字?福贵得意地解释说,:"如果它(牛)知道只有它在耕作,就会偷懒的。"呵,多么有趣而忧伤的画面,其实福贵和他的牛一样,他们都假想着自己的亲人还在,所以从来不曾忘记。
故事的最后,黄昏正在转瞬即逝,黑夜从天而降了。我看到广阔的土地袒露着结实的胸膛,那是召唤的姿态,就像女人召唤着她们的儿女,土地召唤着黑夜来临。我久久停留在故事中,眼前一会儿是少年时飞扬跋扈的少爷福贵,一会儿是得了软骨症不能干活而哭泣的家珍,一会儿又是饿的撑死的苦根。我仿佛是想要哭出来的,但却又觉得连福贵自己都从未哭泣过,我又在这里流着谁的眼泪呢?
原来,《活着》便是最好的幸运,亦是最大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