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跪着教书》的读书心得
《不跪着教书》的读书心得(精选5篇)
《不跪着教书》是吴非老师的一部教育随笔。还没打开书就被封面作者的自序所深深吸引,“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五篇《不跪着教书》的读书心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不跪着教书》的读书心得(篇1)
书,究竟什么叫跪着教书,什么叫不跪着教书,我没有在书中找到明确的答案,我又搜出一些读后感,希望得到启发,还是不够清晰、不够完整。
经过再次拜读,终于解出这道考题的答案。是不是应该这样理解呢?
一、对“跪着教书”的理解
跪着教书,就是失去了大脑思考的功能,失去了对人性美、人情美的感悟能力,失去了对弱者的同情与怜悯性,失去了一切情感连接的纽带,失去了作为人的基本尊严,屈从于应试教育的各种考核、各种奖项、各种荣誉。把学生在校的时间无限延长,把“你死我活”的绝情冷漠引进班级,不顾学生内心感受地强迫他们也做考试的机器、分数的奴隶。师生共同被动地把全部的精力投放到书本、投放到考试、投放到分数上,导致学生不懂得生活,不懂得感情,不懂得感恩,教师不懂得心灵修炼,不懂得不断阅读,不懂得终身学习,不仅思想贫血, 而且专业缺钙,成了没水平、没了底气、教师立不起,学生、家长看不起你。
二、对“不跪着教书”的理解
不跪着教书,要求教师不仅要有源源不断的活水浇灌祖国的花朵,更重要的是不断通过读书、思考、自我教育等各种自我修炼方式获得足够的养分让自己也成为一朵永不凋谢的玫瑰,成为让孩子们倾慕的最鲜艳的生命之花;教师不仅要成为只会吐丝的春蚕,在奉献的同时,也要不断提升精神境界;教师不应该是蜡烛,而要在无私奉献的同时,实现与学生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共同成长, 成为一个有自己独立思想和信念的人,是一个站直的铁骨铮铮的人。
不跪着教书,就是要求你成为照亮孩子未来一生的道路的明灯,这是在追求一种幸福,绝不是谋生的手段、发财的途径、升官的渠道;站着教书,是与形形色色的粗野作斗争,是与体制的弊端做抗衡,是与扭曲的价值观做较量,是与人性中最残酷、最冷漠、最虚荣、最功利、最丑恶的一面做决裂。
三、成长中的育人梦想
60后的我,从小就对教师这一职业有着神圣感;生长在偏僻农村的我,最有缘的就是中学还未毕业的教师人群;当时,只对他们有能力教我们识字、算题而充满崇敬。现在想来,虽然他们个个文化水平有限,见识也不广,但他们个个都是朴实、真诚、热爱生命的。在我十年寒窗的经历中,没有逼迫补课的经历,也没有因犯错而遭受过任何伤害。只留下了美好的回忆。小学时,经常在六一儿童节期间晚上外出演出,在演出完毕,老师总能步行几公里送我安全回家,自己才又拖着疲惫的身体拐几公里路程,摸黑回家;初三晚自习问完问题,老师也几次行走几公里路送我回家,自己再原路返回。当时,我只觉得感动,但没想到,三十多年过去了,这些事情还留在我的记忆,给我的生命打下了终生的烙印。
热爱生命、尊重生命、呵护生命,是现代教师最清楚的使命。但能否完全落实在自己的教育行为中,值得质疑。可是那些曾经默默无闻、没有太高学问的乡村教师,是真正用他们平凡的生命照亮幼小生命前进的路程,让他们的学生安全、温暖、勇敢、自信地走向理想的彼岸。
上了大学的我,听我们老师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地讲课,为他们的学识渊博所震撼。为了自己也能成为业务精湛的称职教师,我把所有的时间用在读课本、背教材上,我的学科成绩全达到95分以上,当时觉得自己很优秀。可是,95分以上的成绩付出的代价是惨重的。上大学期间,也正是成人学习、成长的起始阶段,是适应社会能力形成的关键时期,我却除了学习就是学习,真正成了读书的机器、分数的奴隶。休息、娱乐、社交、体育锻炼、逛街、认识市场、干家务、学习生活等,都被我的“跪着读书”所代替,大脑全是语法规则、固定搭配、词汇短语,没了情感、没了情趣、没了思想,走向工作岗位,更多的是迷茫、困惑。
尤其教小学英语,怎么也无法跟大学储存的那些语言信息链接,思想的缺血,业务的缺钙,情绪的低落,只能靠高压的课堂管理,机械的重复教会最基础的东西。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学背的东西渐渐遗忘,教学上的难题随时出现,我才意识到,我的大学是在跪着求高分的虚荣中葬送。
不断充电之旅、浓厚的教研氛围、书香的校园氛围早就惊醒了迷茫中的我。思维的改变、阅读的积累、写作中的思考,让我摆脱跪着读书、跪着教书的困境。
当然,人不是生活在真空中,教育体制的现状、社会评价的倾向、家长的各种期望、上级部门的各种测评,都是我们不得不面临的问题,我也曾经怀疑过育人的真诚是否能与传统势力抗衡,试图迎合、放弃自己的追求,读了南京师范大学附中特级教师吴非的这本书,让我坚定了我的信念,我要义无反顾地走出传统育人的误区,像苏霍姆林斯基那样,打破传统道德观念的束缚,理解并欣赏孩子发自心灵深处的人性之美、情感之美,送孩子永不凋谢的玫瑰;像吴非老师那样,能发现孩子住进五星级宾馆后,第一个念头就是让含辛茹苦的爸爸妈妈能住一夜的感恩之心,激发孩子报答社会的无穷潜能;把学生培养得像吴非老师的医科大毕业的学生郭虹那样,在年三十夜里,陪一个孤苦伶仃的老人生命的后几个小时,替她换上街道居委会准备的衣服,推着躺车把她送到太平间去,让老人最后一段生命不再孤独。
并利用自己学习研究家庭教育的特长,继续做家庭教育志愿者,引导家长绝不让任何邪恶的种子无意间落进孩子纯洁的心田,给孩子带来无穷无尽的灾难。经过我反复打磨写成的《是谁弄丢了孩子的天赋》就是倡导天下父母加强“家风建设”,把文明引入社会的每一个细胞。
本次阅读,更加坚定了我做一个有血、有肉、有感情、有思想、有方法、有智慧、有素养、有人格魅力、有育人梦想的教育大师的梦想。
只有我们每个人坚定信念,才不会被世俗观念、被传统势力所压倒,才不会跪着教书,才能站着做一个铁骨铮铮的人,才能找到冲破禁界线和生命成长的平衡点,既不让孩子在应试教育的氛围里受阻,又能生机勃勃地成长,作一盏照亮学生生命之路的常明灯。
《不跪着教书》的读书心得(篇2)
闲暇之时,再次翻开吴非老师写的《不跪着教书》一书。观点鲜明,言辞犀利,一针见血,震惊于吴老师所提及的种种教育中的无奈与愤怒,感叹于他对教育界的疾声呐喊,他提出的:“‘教师’应该是一个‘站直了’的人,一个头顶天,脚踏地的人,一个能够影响学生健康发展的人,一个永远让学生铭记在心并学习的人。而要做到这样,教师就绝不能跪着教书。“这样的观点让我陷入了沉思,教师究竟该是什么样的?什么叫做不跪着教书?带着这些疑问,我看完了整本书。
如今的这个社会,还是有着太多的“跪求生存”。有人会面对强权折腰,有人会面对不公隐忍,谓之以“生存之道”。吴老师一句“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深深震撼了我,如果连作为“传道授业解惑”为己任的教育工作者都对世俗匍匐行礼,我们所鄙夷、无奈的生活不是被我们自己一代代地传了下去吗?是的,我们的肩上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重任,更重要的是“为人”的传承。如此,我们就要向吴非老师所说的,得要站直了教书,得要有铁骨!
那么又如何实现铮铮铁骨?
“只要读书,什么都好办”,“要让自己的学生出色,教师必须出色;想让学生多读书,教师首先应当多读书,自觉地多读书”,“学生超越教师,是教育的成功,也是教育的希望;然而如果教师太容易超越,我看真不是什么幸事”……书中的这些话深深地触动了我。书中提及的教师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似乎也晃动着自己的影子:有时候工作繁忙,我对外出的业务进修怨声连连,埋头于作业批改之时往往忽略“及时反思”,对教学中和班级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往往怒气重生却鲜少缺乏深度的思考,图书馆似乎也只成为要写论文时才去的地方。突然想起大学时候,老教授提出的“教师与教书匠的区别”的话题,心里一惊,长期日复一日的生活似乎让我越来越成为一名“匠”而已。是时候该反思了,只有常读书会思考的教师才是真正的教师,才会对身边事务进行思辨性的判断与分析,才能告诉面对的一批又一批的学生,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是思想,什么是为人!
此外,书中也提及如今教师内心的困惑。不知何时起,“园丁与蜡烛”称谓开始让教师们焦躁不安。社会舆论中,这个称谓成为了精神枷锁;家长心目中,这个称谓成为了无条件付出的理由。有人说,教师也只是普通人,有着自己的柴米油盐的生活,有着做自己的教好书育好生的职业理想,有着自己的喜怒哀乐的情绪。社会舆论对教师职业“虎视眈眈”,而教师们却更多地感觉不到社会给予“教师”这个职业的宽容与善意。或许,教师们都该一起来读一读这本书了,吴老师掷地有声地告诉我们:教师是思想家。我们是园丁,是蜡烛,是引领孩子探索世界、认识未来的阶梯,这是教师职业与生俱来赋予的使命,我们有着自己的美丽思想,我们不必理会他人的质疑,无惧舆论的无理抨击,无视不怀好意的谄媚,我们勤勉工作、努力提升、关爱学生,我们不跪着教书!
《不跪着教书》的读书心得(篇3)
身为一名教师,我们时常有这样的烦恼——抄写不完的材料,应付不完的检查,花样百出的课改,名目繁多的评比,压得我们喘不过气来。即便有气也不敢出,生怕得罪了哪路神仙——领导谈话、扣绩效、外送取消评优评先。我们时常嘀咕:要好好地教教书就那么难吗?我们选择做教育就是做这些莫名其妙的事的吗?无处安放的初心,让我们一度迷茫……
最近读到江苏省特级教师吴非撰写的教育随笔《不跪着教书》,篇观点与我们不谋而合,迷茫的内心终于找到了精神的依托。吴非老师在 “序”中说,“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如果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学生会是什么样的人呢?”发人深省的思考引出一个话题:教师是什么,怎样才能做到“不跪着教书”?
教师究竟是什么?其实,教师就是教师,就是一个普通的人,有自己的油盐酱醋,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有自己的生活理想;教师也是一个“站直了”的人,一个大写的人,一个能够影响学生健康发展的人,一个永远让学生铭记在心并学习的人。而要做到这样,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而书中提出的“如果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学生会是什么样的人?”的质问振聋发聩!
《不跪着教书》有一个标题是“我美丽,因为我在思想。”吴非老师列举了现实中的一些跪着教书的现象,“面对一本教参,他不敢说不;面对外行领导的错误指责,他会立刻匍匐在地;教师失去了独立思考的精神,乃至丧失尊严,能靠他去立人吗?”事实上,我们常常在教参与个人思想之间举棋不定:要是按照自己认为的来教,万一考试考到这个问题,而标准答案肯定是以教参为准,那岂不吃了亏?斗争的结果,往往是违心地将教参上的观点与标准答案传授给学生,宁可躲过学生怀疑的目光。读了《不跪着教书》,知道了,我们不只是“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我们还要“传道”,要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而教师首先要是一个思想先进、厚重,不盲从、很自信的人,学生才能在学习先进科学技术的基础上,更懂得为人处世,更能成长为一个有思想、有魄力、有高尚品格的人。如果一个教师自身都缺乏批判意识和怀疑精神,很难想象他所教出的学生会是什么样子,真的就如吴老师说的“学校只能教出一群精神侏儒,只能培养顺服的思想奴隶”?
什么叫有思想?怎么做个有思想的老师?我是个有思想的老师吗?什么叫不跪着教书,怎样才能不跪着教书?吴非老师说:“只要肯读书,什么都好办。”这是告诉我们要多读书才能有思想,不跪着教书。“不管以后课堂模式如何,老师还是要在课堂上与孩子们说话的;无论如何,别让孩子们看不起你。”他期望年轻一代的教师“能注意知识的积累。向新高度攀登;倘若条件有限,那也要有点自我提高意识,哪怕读点闲书也是好的,哪怕知道一些典故也是好的,即使自己读书不多,听听别人说读书也行”。教师读书是关系教育成败的大事。教师不读书,就没有教育理想,就没有教育信念,就没有教育思考,就没有教育智慧,就没有教育活力,就没有教育创新,一句话:就没有教育生命。教师是天生的职业学习者,职业读书人。教师只有活到老学到老,才能一辈子“站直了”教书。
教师不仅仅是园丁,他自己本身就应该是一朵美丽无比、赏心悦目的花,吸引着学生;教师也不仅仅是春蚕,他的生命在每一个季节,在奉献的同时也实现了自身的价值;教师还不仅仅是工程师,人类的灵魂不可能用一个固定的工艺流程去塑造;教师更不仅仅是蜡烛,他不应该用“燃烧”自己来“照亮”学生。他本身应该站着教书。
“繁华落尽见真淳”,教育本来的面目便是如此,我们要坚守自己的初心,不要被外物蒙蔽了双眼,迷失了方向。不忘初心,毅然前行,这才是教育王道。
《不跪着教书》的读书心得(篇4)
暑假闲来无聊从网上浏览到一本书不跪着教书,我感到非常好奇,教书和跪着是什么关系呢?带着这份好奇我细心地阅读了吴非先生写的这本书。书中没有什么高深的观点,也没有那些晦涩难懂、拒人千里的理论,而是对教育现象的反思或教学随想,是和同行或学生的对话。那充满真真切切、实实在在的对人、对教育的热爱,使我看后久久不能平静!
开篇第一则随笔《永不凋谢的玫瑰》就深深地打动了我,这个故事长久地激励着吴非老师,他说:为了爱的教育,为了我们的学生能像人一样地站立在这个世界上,我幻想着生活中有这样的美好。这个故事也深深触动了我,我们老师往往被传统观念束缚,忽略了学生的想法。我想如果是我,我肯定会去批评这个小女孩,然后耐心地教育她应该保护花草树木。那么这个孩子这么善良的行为不是被我给扼杀了吗?我被这么美好的、有爱心的小女孩感动,更为苏霍姆林斯基爱的教育感动。在感动的同时我也感到了沉重,教育的每一个细节都可能影响孩子的一生,教师的责任不仅在传授知识,更重要的还是育人,教会学生如何做一个善良的人。看到这,我不禁问自己:面对孩子,我是怎么做的?我做好了吗?当我认为学生犯错的时候,我总是会马上告诉他这样做不对,有时甚至发怒责备,以为严厉的批评可以给他深刻的教训,下次他就不敢犯错了。我想我的不够耐心与不够机智不仅让我失去了许多教育的契机,说不定已经在不知不觉当中伤害了一些孩子幼小的心灵,这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呀,想到这,我不禁毛骨悚然。
书中多次强调不管是学生还是老师都要坚持读书,善于思考。只要读书,什么都好办,要让自己的学生出色,教师必须出色;想让学生多读书,教师首先应当多读书,自觉地多读书,学生超越教师,是教育的成功,也是教育的希望;然而如果教师太容易超越,我看真不是什么幸事书中的这些话深深地触动了我,让我的心为之一颤,作为一名老师,我觉得自己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读的书还太少,思考的深度尚浅。校长经常提醒我们应该博览群书,但是,自己却常常以忙、累为借口推脱。事后我反问自己:要给学生一杯水,你准备好一桶水,甚至源源不断的水源了吗?尤其是书中讲到现在的教师普遍缺乏思考,只知埋头苦干,不知及时反思,对教学中和班级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往往视而不见,缺乏深度的思考。想想自己也一样,有时经常意识到了问题的存在,但没有及时去反思,时间过了也就忘了。现在我告诉自己思考也会成为一种习惯,长期的缺乏思考教师就会成为教书的机器,所以从现在开始我必须激励自己多思考。
读了《不跪着教书》这本书后,我体会到:教师要挺直了身板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要经常弯下腰去俯视学生的优缺点,要不时蹲下身子与学生平等的心贴心的交流,偶尔还要跪下去仰视孩子们的天真和纯洁还有我们时刻在说的闪光点。这样我们教师才是该站的时候如青松,该跪的时候如阶梯!
《不跪着教书》的读书心得(篇5)
这是吴非老师的一本著作,看到书名《不跪着教书》时,怦然而动,为什么说不跪着教书?不跪着教书是什么意思?这些疑惑堵在心头,想要知道答案,读下去吧!
这本书一共分为六辑:永不凋谢的玫瑰;我美丽,因为我在思想;爱与敬重的阅读;往高处飞;“实话”怎么说和在欢乐中沉思。吴非老师在书的“序”中说:“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如果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学生会是什么样的人呢?”这段话发人深省,让我们不由得思索:教师是什么,怎样才能做到“不跪着教书”?书中的教育随笔篇观点鲜明新颖,分析问题一针见血,给人耳目一新,读后受益匪浅。
教师究竟是什么?从古至今,教师被太多耀眼的字眼照耀:有人把教师比作辛勤的园丁,培育着祖国美丽的花朵;有人把教师比作无私的春蚕,为学生的成长吐尽最后一口丝;也有人把教师比作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塑造着学生美好的心灵;还有人把教师比作燃烧的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学生人生的道路……其实,我觉得,教师就是教师,一个普普通通的人。教师和学生是一对相互依赖的生命,是一对相互影响的伙伴,是一对共同成长的朋友;教师就是人,有自己的油盐酱醋,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有自己的生活理想;教师就是一个“站直了”的人,一个能够影响学生健康发展的人,一个永远让学生铭记在心并学习的人。而要做到这些,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
《不跪着教书》中有一个小标题是“我美丽,因为我在思想。”吴非老师说:“课堂应当担负起思想启蒙的任务。”这告诉我们不跪着教书,“老师应当是思想者”。吴非老师列举了现实中的一些跪着教书的现象:“面对一本教参,他不敢说不;面对外行领导的错误指责,他会立刻匍匐在地;在教师失去了独立思考的精神,乃至丧失尊严,还能靠他去立人吗?”那我们教师怎样才能做到“不跪着教书”呢?
首先,教师的情感要丰满。教师应向学生广施仁爱、感恩、善良的人性,使学生具备仁慈善良、互助友爱、节俭朴素、自尊自爱的心灵,只有给下一代留下真善美的种子,我们的学生将来不管身处何等恶劣的环境,都能在心中盛开一朵永不凋谢的玫瑰,都能照亮他前行的人生。
其次,教师应努力追求自己的教学风格。吴非老师认为评价一位教师的工作,简单地说可以是三句话:让学生喜欢你的课,让学生喜欢你任教的学科,让学生有终身学习的意识。
第三,教师要读好书,也要教育学生读好书,要通过文学阅读净化学生的心灵世界。作者在书中提到:“只要肯读书,什么都好办。”一位教师,只有不断地进德修业,把自己的成长和学生的成长结合起来,让自己成为学生的表率,才能得到学生的敬重,才能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人。吴非教师谈到“要让学生出色,教师必须出色;想让学生多读书,教师首先应当多读书,自觉地读书。”我们也要尽量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要让学生有精力去读经典名著,从前人文化中吸取营养,要避免产生有文凭而没文化的学生。
我们要做站直了的教师,要不断地学习,使自己思想深刻,追求高远,深厚底蕴,增长智慧。要时时了解学生、关心学生,给学生以真爱,要从细小的事情中去了解学生的真实的思想,让他们不断地发现人性美,做一个正直的、真诚的、宽容的、有爱心的、对生活充满热情和希望的人。这样我们的学生才可能成为站直了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