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课堂教学规律的心得体会

| 锦伟

学习课堂教学规律的心得体会5篇

课堂教学是传授知识和技能的主要渠道。心得体会指将读过的东西,把最受感触、最重要的部分做为中心来写;也可以采用书信的方式来写。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学习课堂教学规律的心得体会,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学习课堂教学规律的心得体会

学习课堂教学规律的心得体会篇1

通过这次的远程网络通识培训,我聆听到专家对《有效课堂教学的实施与策略》的精彩讲座,听后觉得收获很大。课堂教学必须做到有效的教学,否则,就等于浪费自己和学生的宝贵的时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要想真正达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我觉得可以尝试以下两点:

一、激发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保证课堂教学有效性。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善于激励,把好奇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主动的学习行为,激发和培养他们的兴趣和求知欲,唤起探究欲望。同时,教师在课堂上激发起学生强烈兴趣的同时,还要给学生设置一定的悬念,激发学生在课外完成。比如在教学《大树和小草》时,带领学生在校园先观察狗尾草、蒲公英、车前草,并用简图把狗尾草画下来,观察狗尾草、樟树茎的相同和不同处。最后归纳大树和小草的相同和不同处。教师有目的的设置一些悬念,不仅使学生保持了持久的学习兴趣,而且节省了课内教学时间。

二、重视课堂教学情境化的创设,保证课堂教学有效性。

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科学,这样我们可以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解决实际问题。比如《盐到哪里去了》一课我为学生创设了生活情境,采用生动有趣的课件和照片,引起学生的高度的关注。学生会怀着极大的兴趣去探究、讨论、合作,产生好的效果。在设置情境时,做到情景交融,浑然一体,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改变并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强化了学习动机,拓宽了学习的内涵和外延。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途径还有很多,做为一名教师,我们的探索路途还很长,希望在我们各位同仁的努力下,我们的有效课堂教学的实施会更上一层楼。

学习课堂教学规律的心得体会篇2

5月8日--9日,我参加小学数学名师教学观摩研讨会。在2天的时间里,观摩了8节示范课,聆听了2个学术报告,听了这些名师和专家的课,使我更深刻地感受到了名师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艺术化。下面我就说一说我听课后的感受。以前觉得教小学生还应付自如,每天都能认真备课,有时观看名师的录像课,并把精华的部分用到自己的教学中来,但上过课后也有很多的困惑,为什么同样一篇教案,名师们在课堂上是那么的挥洒自如,孩子们学起来也是兴高采烈,而到了我的课堂上却是不尽人意?蔡宏圣和朱玉如两位老师的学术报告后中提到:“没有课前的精心预设,就没有课堂上的精彩生成。”听了名师的示范课以后,觉得自己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尤其是名师们的敬业精神令人感动,

太原市张琪老师《确定位置》一课中,充分地让我感受到了“数学应该是现实的,是生活化的,是儿童乐于做的。”张老师首先让学生找出自己好朋友的位置,由于标准的不同而产生问题,再让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使整节课都在学生的自主学习生完成教学,真正的展现了学生的自主能力。听了李小春老师的课和讲解后,更让我感到的是教师不仅要让学生自已动起来,同时在动的过程中更应该发现问题,正如李小春老师说的:“教学不是让学生学会知识,而是让学生带着小问题进入课堂,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课堂。”这句话更深刻地点到了我们目前的教学中的不足,每节课的教学不是问学生学会了没有这么简单,而是要让学生在本节课学习的认知能力上产生出更多的问题,这样才能促使学生不断地去追求学习新知,正如“学无止境”一样,知识是没有终点的,就象走路一样,当走到一个十字路口时,我们回头看时好象是到了一个终点,但在我们的面前却又产生了几条没有尽头的新路。教学和学习也应该是这样的,是一条永远没有尽头的路,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是否能在学习完后产生更多的有代学习的问题。

后来,听了蔡宏圣老师和朱玉如老师的课和学术报告后,更让我感到的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两位老师深厚的教学功底,及精湛的教学艺术,他们所设计的学习情景,不仅绚丽多彩,贴近学生的生活,而且蕴含着数学问题,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学生通过观察、试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主动地参与探究解决问题。这些名师不但关注学生,把握数学的解题方法,而且更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让人耳目一新。他们的学术报告更是让我感到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和差距,更让我们感到要学习名师扎实的理论功底、深厚的文化积淀、开阔的教育视野、精湛的教学能力及永不满足的超越精神,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所以我们要有水滴石穿的精神,从点滴做起,从现在做起,坚持不懈,努力提升自己。

在这短短的2天时间里,让我近距离地接触了名师,聆听名师的示范课,从中我领略到每个名师的教学风格。想一想一名教师一辈子从事学校教学工作,就意味着他生命中大量时间和精力,是在课堂中和为了课堂教学而付出的。每一堂课都是教师生命活动的凝聚。课堂教学对教师而言,不只是为学生成长所作的付出,不只是别人交付任务的完成,它同时也是我们自身生命价值的体现和自身发展的组成。虽然我们希望生活是多彩的,但平实是生活的本质,多彩只是生活的点缀,舍弃平实而追寻多彩,结果必定是浮华人生。课堂教学不也正是如此!名师们走进课堂,让课堂走进生活,用真情拨动学生那鲜明的思想、生动的语言、创造的精神的琴弦。我们也只有将课堂教学当作人生中的生命经历,去享受、去充实,才会将课堂教学当作学生的生命经历,自觉地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这段生命经历。名师正是深知其中的精髓,所以名师的课堂朴实而显睿智。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努力学习,取长补短,也让我的教学生活化、细节化、智慧化。

学习课堂教学规律的心得体会篇3

自我县实施高效课堂改革以来,我迷茫过,退缩过,怀疑过,但是硬着头皮一步步跟着课改的步伐慢慢走来,感触颇深,收获颇大。

我觉得上好一节好的高效课,必须有活跃课堂气氛,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在课堂上要积极营造适合学生发展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想说、能说,会交流,会合作,会展示,让学生在互动的氛围中激活思维、发展能力、培养个性,真正让学生乐学、想学,从而为教学提供保障,这就是我理解的高效课堂。

如果想要更好地实施高效课堂,我们必须把预习提前,这样为我们的课堂节约很多时间,就是让学生按导学案进行自学,在课堂上,先是师友互查,第一检查是否完成,第二检查完成质量,把不会的题上交小组,小组内讨论,把共性问题呈交课堂,让学生把自己提前写的答案尽可能多的展示在黑板上,因为数学本身就是一题多解,不管对与错,都应该给与及时的鼓励与肯定。这样学生才会大胆动脑,大胆展示与交流,成为数学课堂的主人。通过展示与质疑解决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

下面我以九年级数学上册的一节探究课作为例子说明一下。我讲的是《二次函数的图像》,在教学中我采用了探究的教学方式,在教师的配合引导下,让学生自己动手作图,观察、归纳出二次函数的性质,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力求体现"主体参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指导引探"的教学理念。整个教学过程主要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前置性作业,前置作业是前一天发给学生的,主要涉及如何作图(二次函数y=ax2的图像)、一次函数性质等问题。在课堂上让学生汇报作图中遇到的困难,教师再去订正,效果要好很多。

第二部分是探究活动。一是让学生在坐标纸上画出二次函数y=2x2的图象,每一个小组找一对师友把图画在黑板上,有问题的老师适时点拨。观察图像在老师的引导下说出函数的性质。探究活动二是独立画出函数y=-2 x2的图象,然后是自主探讨当a<0时函数y=ax2性质。探讨函数的性质主要从开口方向、对称轴、增减性、顶点坐标和最值方面入手,让学生从特殊函数来归纳总结一般函数的性质,学生们完成的很好。探索活动三是小组合作活动。观察自己画出的两个图象,它们代表函数y=ax2的两种情况,找出a的符号不同时他们的相同点、不同点和联系点。这个环节能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让学生在谈论中体会分类思想。小组讨论完毕后我让学生展示他们的成果,大部分学生跃跃欲试,他们讨论的很全面,出乎我的预料。

第三部分是课堂检测。最后五分钟时我让学生们独立完成课堂检测部分题目。

本节课从当堂的反馈来看,两班共有六十七人,只有两个人没有完成基础题部分,八人因为知识点不清晰,做错一道题,十五人完成了选做题,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同学能掌握本节课的知识,达到了学习目标中的要求。以前讲这部分内容,都要分为两个课时,学生不爱画图,觉得简单,一看就会,但是一画就错,细节性的错误很多,比如坐标轴不写x、y,不标正方向等等。通过师友纠错,组内讨论,学生把图都能画对,而且都画得很漂亮。这是以前的讲授法从来没有做到的。课下让每组学师负责教会找那八名同学和两个没有完成基础问题的同学(如果两个都不对的找组长解决),第二天上课第一件事就是检测,出乎意料的是每个同学都过关了。同学们高兴地告诉我:“王老师,我也会学数学了”。

在高效课堂的路上我尝到了甜头,这种方法我会一直推行下去。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将加强自身对课程标准和教材的把握,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科学的学习方法,不断总结,不断改进,争取创建更“高效”的课堂。

学习课堂教学规律的心得体会篇4

从事教学工作已经两年多了,一直以来担任我校试验部的地理课。由于我本人不是地理专业的,再加上地理在有些人眼里被冠以“副科”这一不太好听的名字,因此学生不重视,学习上不肯下大功夫,怎样让学生喜欢地理课,爱上地理课。我也在工作中苦苦的思索着。

1.激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地理学科由于涉及面广,所须记忆的地点、现象、事件纷繁复杂,所以给人的感觉是教起来枯燥,学起来无味,考起来难。为避免陷入此局面,我在教学中尽量运用知识性、趣味性、现实性相结合的原则。

知识性是要求学生掌握教科书上地理知识,这也是教学的主要目的。为此我每次力争自己吃透教材,凡要求学生读背的知识自己事先全部掌握(包括图)。甚至在有意无意中让他们发现我们的老师竟然能把我们的课本背下来,让他们在心里敬佩老师的同时,自己也就下工夫学习了。

趣味性则是为避免课堂教学的单调枯燥,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进行的。活动作为现今地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运用得体,便可激发学生思考地理问题的兴趣,积极去探索,去学习。在地理课中,我始终把地理知识的学习和地理技能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活动带动知识学习和技能培养,让学生动起来。比如,在八年级“水资源”一节中,课文提到我国水资源严重匮乏,上课时,我又引导学生回顾“我国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一节中的图文材料3.3“水资源危机”,结果学生触动很大。因为,在学生的意识中,水龙头一开,自来水就来。土地龟裂、河道断流,人们饮水成为困难。对他们而言,都没有亲身经历过这样的生存环境。我及时利用这组图片给学生带来的触动,让学生分别表演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用水片段,要求真实地反映自己的行为。同学们都很积极,在短时间的议论之后,有的表演用水龙头冲脚的,有的表演用一盆水洗了一下手就倒掉的,还有两位同学表演用水打闹的,也有表演用水后不关水龙头的,当然也有表演节约用水的。我没有对学生表演出自己日常生活中不好的行为而批评他们。相反,表演浪费水资源的同学,他们大胆地展示出自己的真实行为,说明了他们已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作为教师,要及时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对其肯定、表扬和鼓励。表演之后,请学生分组讨论今后我们应如何合理使用水资源,然后各组推选代表发言。活动结束后,我注意观察学生日常生活用水情况,通过观察发现,学生在这方面有了很大的改变,能够做到节约用水。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基础,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提出的问题和现象,并自行设计或补充一些学生较熟悉和感兴趣的地理问题和现象,以展示地理课内容的丰富多彩和智力价值,初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比如在讲述《陆地和海洋》一课时,正好是我国的“神舟六号”宇宙飞船上天,结合时事,既有利于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又有利于学生对现实的认识,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的思考能力。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学习内容有足够的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探索欲望和饱满的情绪状态,才会自发地调动全部感观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中去。就如孔子所讲“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兴趣才会使他们产生无穷地渴望和勇往直前的热情。,因而在教学中要学会适时地进行兴趣的激发和积极情绪的调动,促使每位学生都被你深深吸引,促使他们自始至终处于和谐融洽、兴趣盎然地探究氛围。

2.沟通师生感情,鼓励学生发言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还来源于师生思想感情的沟通,师生关系的融洽。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看到成绩优秀的学生,还应特别关心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他们常有自卑感和对教师的戒备心理。为此,我常以一些较简单问题让他们回答,即使回答错了,也肯定他们敢于回答的精神,并尽可能找到他们回答中的合理部分加以肯定,作为教师,及时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对其肯定、表扬和鼓励,消除他们的心理压力,让他们相信只要我举手回答问题,就是一种勇气、一份自信;渐渐地他们就变被动回答为主动举手参与讨论了。

3.发挥课代表优势,学生管理学生

课代表作为老师的助手,不仅仅只是收发作业如此简单了事。让学生参与管理学生,一方面锻炼学生的工作能力,另一方面也让他们有一种紧迫感、压力感。意识到如果自己不严格要求自己,让就无法去要求别人。八(3)班的赵瑞杰,是一个让老师家长都颇为头疼的学生,但是自从担任地理课代表一职以来,协助老师严格要求班内学生,认真及时收发作业,自习课布置作业、读背听写,着实成了老师的好帮手。

4.亲身体验教师角色,激发听课兴趣

上课老师讲,学生听,天长日久,相当单调、枯燥。在七年级上册第五章《发展与合作》时,我尝试让学生讲,我来听,结果反而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①学生自己或身边同学上去讲课,无论好坏,对于他们都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因此讲的用心,听的专心。

②“我”是老师,站在讲台上,面对同学,他的学习使命感、责任感无形之中就会增强。感觉要教好别人,首先要自己学好。

③让他们相信:地理的知识点,只要学生肯学,真的就能自己学会。通过当老师讲课,体会老师讲课的辛苦,增强学习信心,感觉地理知识不难学。

④扮演老师,站在讲台之上,当然更激发了兴趣,即使个别知识点没有处理好,没讲清楚,也觉得没什么。甚至有的同学自己觉得讲的不满意,要求在讲一次。

⑤体验课堂,让他们亲身体验一下上课时学生如果不认真听讲故意捣乱该怎么办。七(3)班的高仁在讲课中,就提出“孔燕同学上课太调皮,不专心听讲”。这样在以后的课堂上他就知道要自我约束了。

5.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由于地理不是本人专业,对于所有地理知识不能很好地融会贯通,再加上不能专心致志地钻研教材,因此在教学时不能做到一气呵成,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艺术。同时对于怎么学好地理,本人也没有一定的方法,在教学中只好要求学生多背死记,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负担,不能很好地落实素质教育精神。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教育教学的园地里,我还仅仅是一名新兵,我以我满腔热情,关心和爱护每一位学生,使自己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在自己的岗位,永远不满足现状,要不断进行教学改革、勇于实践,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教学水平和科学素质,为我所热爱的教育事业、为我所选择的职业献出我毕生的精力!

时光飞逝,岁月如梭,不知不觉中我已走过几年的历史教学,几年的教学生涯,让我深感历史教学任重而道远,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工程。同时也让我深深体会到历史教学的乐趣,总有让我挖掘不完的东西。下面我对初中历史教学作以下反思,与大家共勉。

首先,把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一个关键性问题,联想式教学方法是更好地结合学生的特点,通过纵向联系及横向联系,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显著的教学效果。

新课程实施以前的教学大都是为了适应应试教育,因此教师大都是以讲解、概括为主,学生则是听众。现在新课程实施以后的内容,更多的是结合学生的时代特点,同时要求老师改变过去“填鸭式”的教法,要求老师还学生以课堂和学习的自主权。其实教与学是交往、互动的,师生双方相互启发、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情感,体验观念,从而达到共识,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因此,我个人是根据教材,以点拨为主,让学生发挥想象,联系已知知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与老师共同探讨,步步引申,让学生在知识的生活海洋里尽情畅游。这种以老师的点拨来启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老师共同进行探讨、交流的教学方式,我把它叫做联想式教学。

这种教学方式正好适合学生的时代特点。因为现在的学生,他们成长在改革开放以后,接受的思想是多元化的,头脑中没有太多的条条框框;获取知识的途径是多渠道的:电影、电视、杂志、书刊、网络等,因此获取知识是多样化的,也有真真假假的。他们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各方面都知道一些,知识可谓五花八门,当然这其中也包括大量的历史知识。他们知道美国布什再次当选总统和这次“海啸”带来的灾难,知道当今中国“韩流”“肆掠”……他们勤于思考,经常对现实的问题要问个为什么,却似是而非,容易被事物的表面所迷惑。他们拥有强烈的好奇心,旺盛的求知欲和敏捷的记忆力,这就使他们想象力丰富,思维能力极大的广阔性,善于独立思考。

其实我们的历史也是丰富多彩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学、自然科学等都有历史的影子。历史知识与青少年的探求心理是如此相似的,那么,历史教学过程应该是多姿多彩的,其中关键离不开老师的正确引导。这种联想式教学方法。就是符合青少年心理,调动学生学习历史兴趣的重要方法之一。这种方法力求做到将历史贴近学生,贴近当代,使学生认识到历史时刻在我们身边,并不是高不可攀,惶不可及的东西。这种联想式教学法其实就是我们所熟知的“温故知新”。首先温历史之“故”而知新。例如,要讲中国的改革开放,可以先通过商鞅变法的例子来分析。商鞅变法得到多数人的支持的史实,使学生体会到商鞅变法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秦国统一大业的需要,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古今同理,结合当今我国的改革开放宏伟大业这所以得到广大人民的拥护、支持并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正是由于中国共产党在新形势下制定的一系列路线方针、政策、措施。这样通过温习以前的旧知识来理解、深化当前新知识,还可以巩固旧知识。

其次温其他科之“故”而知新(联系各学科的知识)。历史包罗万象,涉及中学的所有科目。如关于商鞅变法的例子,还可以联系到语文中的典故:“徙木赏金”、“立木为信”。数学方面,有圆周率的计算者祖冲之等。语文的课文背景是历史,生物、数学、物理、化学的发展的历程,是历史;历史的思维方法是历史唯物主义本身就属政治的范畴;地理与历史更是息息相关。再次温课外知识之“故”而知新。这个“故”不是所有学生都了解,但恰恰是这一点是最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积极性,最让学生有自我实现的空间,而且更容易让学生理解历史与现实的必然的,不可分割的联系。例如,讲到英国侵占西藏地就可以提到《红河谷》这部电影,这部电影表现西藏民风的纯朴,武器的落后,但这种武器并没有使他们屈服于列强,而更激起他们捍卫民族,捍卫国土的高尚气节。讲到华盛顿创建美国的赫赫战功,同时谢绝连任,就可以提到当今热点布什再次当选总统,但美国历史上没有连任三任的总统的贯例。讲到《文学艺术》部分,可以提到中央2套的《鉴宝》,让他们知道中国文化遗产的价值,还可以起到保护中华文化遗产,这也是大家不可推卸的责任。

利用这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可以使课堂教学效果显著提高,还可以利用学生的想象力,补充老师讲述的不足,便于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迅速掌握新知识。由此也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学生的有意注意,活泼课堂气氛。还可以培养学生利用掌握的知识独立思考获取新知并作出判断的能力,这样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解决当代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可以帮助他们疏理已知知识,而且可以纠正他们掌握的不正确的历史信息。可以激励他们多渠道的获取新知识,可以巩固旧知识;甚至可以给他们表现自我的机会。但利用这种教学方法,作为老师首先要充分,准备不然有时会无法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有时还会控制不了局面。作为老师更要多渠道的了解时代信息。不过不要过多的引用课外知识,要善于引导学生用可能短的时间回答出要点。

以上这些是我个人的一些心得。总之,历史教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我们每位历史教师坚持不懈,勇于创新,在课程改革的春风吹拂下,我们每位历史教师都要抓住时机,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传统的高中的政治课教学方法基本上是教师滔滔不绝地讲满四十分钟,不留给学生充分的主动学习和消化时间,这种教学方式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从而失去学习政治的兴趣。其实,这种陈旧的教学方法实质上具有“重教师主导作用,轻学生主体作用;重知识灌输,轻养成教育;重群体教育,轻个体教育;重课堂教育,轻社会实践;重学校教育,轻社会教育”等诸多特征。因此,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必须改革高中的政治课教学方式和方法,而要改革政治课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就必须彻底打破封闭、单项、机械、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所以,我认为,高中的政治教师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要注意努力做到:

第一,要结合政治教材的内容,有针对性地分析现实社会及生活中活生生的各种政治、经济、哲学、文化现象或事例,尤其是要善于将当今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时政热点与书本中抽象的政治理论知识生动、形象地结合起来。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对政治课产生浓厚的兴趣,真实地感受到政治理论离自己的生活并不遥远,从而接受所学的政治理论观点,加深对政治理论知识的理解。

第二,在政治课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特别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要想方设法让他们动起来。比如,在高一经济学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堂谈自己在经济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并从课本中寻找解决的办法。例如,在经济生活中我们的学生会遇到人民币与外汇的兑换问题,甚至会涉及到外汇的兑换比率的问题,这在高一政治新教材中就能帮助学生找到答案。

第三,政治教师还要结合新课程的要求,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比如,除常规的讲授方法外,我们还可以运用图画图表演示、幻灯、录音、录像等直观感知的教学法,把多媒体等现代化信息技术充分利用到政治教学中去。此外,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比如辩论、讨论、社会调查等。

学习课堂教学规律的心得体会篇5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打造高效课堂是关键,在这里,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和自己的学习与实践,谈谈以下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重视学习环境,让学生参与数学

高效课堂教学必须强调学生在活动中学习,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以及应用意识与推理能力,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废除了学科中心论,确立了数学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体现数学教学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重视数学与学生生活、自然和社会的联系;体现了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性特点;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倡导自主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通过创设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学习氛围,激励学生学习潜能的释放,努力提高学生的参与质量。和谐的师生关系便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现代教育家认为,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求知,必须在民主、平等、友好合作的师生关系基础上,创设愉悦和谐的学习气氛。因此,教师只有以自身的积极进取、朴实大度、学识渊博、讲课生动有趣、态度认真、治学严谨、和蔼可亲、不偏不倚等一系列行为在学生中树立起较高威信,才能有较大的感召力,才会唤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以真诚友爱和关怀的态度与学生平等交往,尊重、理解和信任学生,才能激发他们的上进心,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见解,保护学生的积极性。

二、转变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兴趣。在课堂上要积极营造适合学生发展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课堂上想说、能说、会交流、会合作、会展示,让学生在互动的氛围中激活思维、发展能力、培养个性,真正让学生乐学、想学,从而为提高教学提供保障。高效课堂的显性表现,一堂课应该是生动的,活泼的,主动的,动态的。例如,可以让学生提前预习,也就是按“学案导学”所提出的任务先行自学,在课堂上,让学生尽可能地把自己提前完成的答案尽可能多的展示在黑板上(数学讲究的是一题多解),不管答案是对还是错,老师都应给予极大的鼓励。这样学生就会大胆的动脑,大胆的思维,大胆地去展示与交流,进而使学生成为数学课堂的主人,从被动的学变为主动的学。例如,我在讲多边形内角之和这一课时,引导学生从多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连对角线,把n边形分成n-2个三角形求出n边形内角之和为(n-2)·180°,然而却有一个学生突发奇想,他不从顶点出发,而是从任意边上任意一点出发连接其他顶点,分成各三角形,我不但给他投以赞许的目光,和他热情对话,引导并鼓励这位学生说理,找出这样作了(n-1)个三角形后,n边形的内角和多了180度,应去除多余的180度,结果还是(n-2)·180度。我的教学行为不仅使这位学生受到了鼓舞,也激发了其他同学的探究热情。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督促,帮助了他从而更加热爱这门学科,也树立了他学习的自信心。

三、重动手操作,让学生体验数学

思维往往是从人的动作开始的,切断了活动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而动手实践则最易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十分关注学生的直接经验,让学生在一系列的亲身体验中发现新知识、理解新知识和掌握新知识,让学生如同“在游泳中学会游泳”一样,“在做数学中学习数学”,发展思维能力。

例如教学立体图形这一节课时,由于它接近于实际生活。在了解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基础上,可以让他们自己总结、交流他们对立体图形的感受、自己动手制作熟悉的立体图形,并根据自己的想象利用丰富图形构造生活实景。这样避免了教师一味地讲解,学生一味地记忆。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掌握了知识。通过动手操作使数学知识不再那么抽象,理解数学也不再那么空洞。教师这样将数学教学设计成看得见,摸得着的物化活动,让学生对十分抽象的知识获得了相当清晰的认识和理解,而且,这样通过动手操作获得的体验是无比深刻的。

四、关注个体差异,因人施教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教育要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即要为所有学生打好共同基础,也要注意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由于各种不同的因素,学生在数学知识、技能、能力方面和志趣上存在差异,教师在教学中要承认这种差异,因材施教,因势利导。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兼顾学习有困难和学有余力的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

新教材设计了不少如“思考”、“探索”、“讨论”、“观察”、“试一试”、“做一做”等问题,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在小组成员的安排上优、中、差三种知识水平学生要合理搭配,以优等生的思维方式来启迪差生,以优等生的学习热情来感染差生。例如,我在上空间图形这一节课之前,安排了六个学生用六个不同方向上的正方形展开图组合成一个正方体,其中安排的学生各有两名,告诉他们第二天上课时要展示给其他同学,并比比看谁做得最好,在第二天上课之前,他们都争先恐后的拿来了自己的作品,特别是两个差生,他们不但做了,而且做的很好,在我的鼓励下,他们拿着自己的作品站上了讲台,熟练地操作迎来了其他同学热烈的掌声,让他们自然并踊跃地融入了教学活动中,在教学中,决不能让优等生剥夺差生思考和权力。在让学生独立思考时,教师要要尽量多留一些时间。对于数学成绩较好的学生,我们尽可能另外选择一些较灵活的问题让他们思考、探究,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数学成绩。

五、重视生活应用,让学生实践数学。

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教学中,教师应经常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在实践数学的过程中及时掌握所学知识,感悟到数学学习的价值所在,从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周围的事物,想身边的事情,拓展数学学习的领域。 如用数学知识去说明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如屋顶人字架做成三角形、汽车保护拦成平行四边形、车轮成圆形等等,这其中固有物理属性等原因,另一方面,也有数学原因,诸如用到三角形的稳定性、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圆的旋转不变性,还有打台球的角度用到对称、聚光镜用到焦点等等问题。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也加深了各学科之间的联系,更体现了学习数学的价值和意义所在。

总之,高效课堂作为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价值追求,一种教学实践模式。在今后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将会引起我们更多的思考、更多的关注,我们要踏踏实实地研究“高效课堂教学”,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从学生实际出发,从素质教育的目标出发,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建立在更加有效的基础上。

321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