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交流的心得体会

| 锦伟

论文交流的心得体会5篇

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心得体会是指把一个时间段内的工作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检查、总评价、总分析、总研究,它有利于我们学习和工作能力的提高。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论文交流的心得体会,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论文交流的心得体会

论文交流的心得体会篇1

听了将近两周的论文写作课,我对论文写作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大二的学习生活即将结束,在这个时候,学院给大家安排了这样一门特殊的课程,可见老师们对我们这届学生的良苦用心,一来是针对论文写作的有关问题给大家做一个介绍,转变大家过去对论文写作的错误认识,点燃大家对学术研究的兴趣;二来是为了鞭策大家再接再厉,指引大家在接下来两年的学习中自觉地研究和探索,提早为毕业论文做准备。现在看来,这门课或多或少已经收到它预期的效果了。就我个人来看,论文写作课确实给我不少的启发。回顾先前写过的课程论文,再参照老师提供的范本,才猛然发现这其中的差距。

“学然后知不足”,通过听课,明白差距在哪,才会见贤思齐,下决心要在这方面好好补补功课。当然,之前写的论文也并非一无是处,至少在习作的过程中,尝试地做过一些简单的研究,对什么是学术研究有了一点感觉。比如我在大一的时候,写过关于现代汉语语法的文献综述。在写这篇课程论文之前,需要查找大量可靠的语料,对它们进行概括整理归纳,最后成文,这一过程本身就是很好的训练。通过听各位老师的讲解,我对论文写作也有了更深的理解,可谓收获颇丰。上课时,听老师对某一问题侃侃而谈,滔滔不绝,而且又是自己熟知的内容,觉得既亲切又陌生,潜藏已久的好奇心一下子被唤起,于是听得更加认真。一有新发现,就立即记下来。课后做一些补充,还有批注,算是自己的心得。整理笔记的时候,我发现老师这些天给我们介绍的内容大致围绕两大问题展开,简言之,态度问题和方法问题。

下面我想就几位老师上课提及的这两方面问题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

1、治学要有求真务实的精神

这是第一堂课老师给大家的忠告。我认为这是学术研究的前提。当下社会抄袭之风似乎盛行得很。在这样一个急功近利的时代,所谓的“学术抄袭”好像四处都可以寻找到适合它滋生的环境。而我们呢,对这类现象自然是会嗤之以鼻,然而见多了,也就见怪不怪了。不过,当我们自己进行学术研究时,却要时刻提醒自己,千万不可以“犯规”。因为学术研究是多么神圣的事,怎容得随意亵渎?我记得有一个名人说过,学术本身是有尊严的,学术研究者要有良心。这话说得在理。治学要有求真务实的态度和精神,然而要想做到这一点,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清代王国维曾说,凡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第二境界讲的是治学必须做好吃苦的准备,“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作为大二的学生,对论文写作抱有畏难情绪,总觉得没什么可写,无从下手。其实,我个人觉得还是一个态度问题。一个心无旁骛,潜心研究学问的人,一个扎根下去,对一个问题穷追不舍,纵然衣带渐宽也无悔的人,不可能找不到写论文的突破口。务实的态度是可敬的,不仅做学问,做人亦然。

2、亲近学术

依然是个态度问题。我记得方卫平教授给我们讲课时谈到过这个问题。课上,他给我们讲述了自己在学生时代读书的经历。他说自己当年读书的快乐,是很难用言语来形容的。当年的他如饥似渴地涉猎大量的书籍,“每有意会,便欣然忘食”,享受着补充精神食粮的快感,。听他一番讲述,我深深感觉到,原来一个人可以与学术这般亲近,没有任何隔膜和芥蒂,这该是一种理想的境界吧。说实话,我很羡慕方教授,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也可以达到,“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努力去接近吧。

有了研究的兴趣,学术研究便不再是“苦差事”。十年冷板凳苦不苦,但想到终有一日会有新发现就觉得浑身是劲,劲头十足。抱着这样的想头,踏实做功课,功夫到家了,突然有一天从某一传统见解中解读出新意,所谓“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方教授打比方为“老树开新花”,甚是形象。

方教授给大家的建议是多读书,这一点我举双手赞成。见识多了,思维就不会狭隘,博采众长嘛,对论文写作不无裨益。其实,我认为,学术也不是什么深奥莫测的东西,揭开学术神秘的面纱,发现原来结论是如此的清晰和明了。过去,我一直认为学术就是一些玄而又玄的东西,只有科学家才会懂。现在才明白过去的想法之幼稚。

人总要鼓足勇气去做一些事,做了之后才会发现其实有些事并没有原先想的那么难。上面讲的是态度方面的感想,下面我想谈谈方法问题。

我想论文写作的成败,关键还在于选题。课上老师花了大量的时间给大家讲了选题的问题。我倒是有一些自己的切身体会。选题就是要发现值得做课题研究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有问题意识。确定论文的题目不可能靠临时抱佛脚,这项工作必须要放在平时。

我有一个读书的习惯,就是做批注。读书的时候,看到不理解,或者觉得有出入,值得进一步商榷的地方就做一个记号,然后写上自己的观点。有的时候是看到一个句子,甚至一个词,跟老师上课的内容有关联,也会记下来然后查阅资料。很多时候是看到某处,突然灵光一闪,发现了研究的价值,自己也觉得很有趣,于是想顺藤摸瓜,“企图”发现另一个洞天。当然,有的时候也会令人不悦,虽然发现了问题,但问题太深,凭我现在的水平还难以驾驭,只好忍痛割爱了。我一直保持着这种读书习惯,这使我并不畏惧即将面对的学年论文写作。因为通过做批注,我锻炼了自己的思维能力,又巩固了所学的知识。总之,论文写作课给了我不少的帮助。

经过老师的一番指点,我也豁然开朗。这话可不是客套,是我的切身体会。我想到多年前一位我个人十分尊敬的长辈送给我的一句话。他说,做人,要做到三个“实”,务实、真实、充实。务实,就是要脚踏实地地做事,不玩虚的;真实,就是要做个襟怀坦白的人,不虚伪,不弄虚作假;充实,就是要珍惜时间,珍惜生命,用有限的时间做有意义的事。这句话,我至今铭记在心。我想这三个“实”同样适用于学术研究吧。

最后,我想用王国维的“三境界”来自勉: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论文交流的心得体会篇2

这学期期末,我们专业拟建一个传媒研究论坛,强化大家对传媒的理解,增加大家的交流机会。由于写了篇论文参加论文比赛得了一个小小的奖励,12月28号要到北京去领那只小小的优盘,所以不能参加这次活动,只好搜肠刮肚地总结自己论文写作的点滴心得体会。不能参加本专业论坛很是遗憾,用笔谈谈论文写作心得聊以将功补过。于是在12月26号晚上匆匆写就,希望对同学们起一点参考作用已足矣。

1、多看书:首先要看的是老师指定的必读参考书,没有必要的知识储备,遇到某个新闻传播现象时就缺乏新闻敏感和新闻学术敏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疑难问题要多问为什么。重要的一点是,读书不仅要看到别人写得不好的地方,更要学习别人写得好的地方。

2、多比较:有比较才有鉴别。将基本同类书进行比较,看看各家面对同一问题是如何阐述的,得失分别是什么。这样可以去除对学术的恐惧,避免盲目崇拜学术超人,并采取客观态度正视问题。

3、多思考:遇到问题或者某个现象要多思考,将这个现象与自己的知识储备结合起来从纵向和横向思考;如果发现自己还无法理解这个现象或问题,那么请查找相关资料或文献进行探究。

4、多练笔:如何讲授写作的文章或著作很多,可是一些同学仍然感到提笔无语,原因就在于没有坚持练笔。常常有这种情况,感觉自己似乎有很多话要说,真正写时却写不下去。这就需要经常练笔,磨砺思维。

5、多请教:文章写好了,冷处理一下可以看出一些问题。这还不够,毕竟个人知识有限,眼界不够开阔,思维不够深刻,这时一定要多虚心向各位老师请教。老师可以帮你指正很多问题,指出需要努力的方向。

虽然自读研以来,我在报刊上陆陆续续地发表过数篇文章,但是平心而论总体质量并不高,因此向同学讲心得体会有一种盲人指路的罪恶感。好在我不是敷衍,上面所说的都是论文写作的关键之处。然而,我也很遗憾地想,看了李小龙的拳术,没有几人能悟出精髓,即使悟出了,也缺乏那种毅力或资质去练成截拳道。

论文交流的心得体会篇3

我们搞科研的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文献的阅读!关于如何阅读文献?读什么,怎么读?结合我自己的体会,我想这里的关键在于要让我们通过这种方式的学习,学会看懂作者的思想、思路和科学方法,从中学习论文作者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论文阅读心得体会。一篇学术论文,大致可以分成如下八个部分:论文题目,作者姓名与单位,论文中英文摘要,论文引言或引论,正文:可以是一节或几节,结论与致谢,参考文献,附录。

一篇学术论文在手,怎么去阅读呢?一般可以有下面几个步骤:

(1)看论文题目

看论文是否属于你要研究的领域、方向,该论文与你要从事的研究工作的相关程度怎样?题目一般能说明一切。另外该文是属于哪一类的论文也要有所判别,它是新理论阐述、还是新方法的提出、还是解决了一个新问题等等。

(2)看作者姓名与单位

主要看论文作者是否是该领域的权威或知名人士,或者看作者所在的单位在该研究领域内是否处于领先地位,等等,心得体会《论文阅读心得体会》。

(3)看论文的摘要

在这里,论文作者基本上将该文所做的工作摘要的形式做了总结与阐述。因此论文摘要是论文全文的核心部分之一。了解了摘要,你基本上可以初步掌握了该论文的全貌。

(4)看论文引言或引论

引言部分一般是作者交待问题的地方。在这个部分,作者会将其要研究的问题的来龙去脉做一简要的阐述,并且还会将该文要做的工作做一个简要阐述。因此从这里,你可以了解问题的产生与发展过程,前人已经做了哪些工作,以及作者是怎么思考该问题的,作者想做什么,想要解决什么问题等等。

(5)跳过正文,看结论与致谢

论文的结论也是全文的关键之一。你要在这里看看论文是否达到了作者在引言中所预期的研究目标,问题是否已获得解决?还遗留什么问题或困难等没有解决?以及问题被解决得怎么样?等等。

(6)看参考文献

从中可以看到作者引用了哪些前人的工作,引用了哪些年份发表的前人的工作。从中你可以发现:作者是在什么样的基础和程度上开展研究工作的。如果文献被用得多,年份又比较近,则一般说明作者掌握了该领域比较全面的研究行情,从一定的侧面反映了作者的研究工作可能是解决了前人没有解决过的问题、方法与困难等等。

(7)看附录

它一般是对论文有关内容的补充,是一种论文内容的扩展。例如,论文中有些数学推导的详细过程,有些试验的补充结果和补充说明等等。这部分只有当你需要对该文进一步了解或补充时才会用到,一般可以不予理会。

此外,对于一般的学术论文,你走完了以上几个步骤,则基本上可以算完成了对文章的阅读。也许你会问:怎么最关键部分——正文没有看呢?其实问题就出在这儿,初看论文时,往往就是被这卡住的,总是迈不过去。对于正文,我们要区分这篇文章与你所要进行的研究工作方向的关联程度如何。若关联程度不大,大可不必在这里纠缠,耗费时日。

其实各人有各人的学习与研究方法,希望各位虫友学习与研究的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以悟出适合自己的方法来。

论文交流的心得体会篇4

高中物理对于很多学生来说是一门难学的学科,对于基础一般的学生来说它更是“老大难”。因此,对于高中物理教师怎么教以及教好这门学科也是一大难题;我据这两年在教学上的探索,有以下反思。

一、重视把握教材

以书为本,这就要求老师要对教材有整体的把握,并且充分了解课本上的每一节在整个章节中的作用以及学生要掌握到什么程度,只有老师心中有数才能做到有的放矢,统筹兼顾。而把握教材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认真阅读整套物理课本,注意观察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2.做近年来的高考真题,注意高频考点在教材中的分布。 3.多听有经验教师的课,注意重点、难点的处理方法。

二、多角度了解学生

根据新课程改的要求,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课堂上注重启发引导式教学方法,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不利于21世纪的中学生能力的培养;怎样才可以最大程度得启发学生呢?首先,必须了解学生基础,了解学生所需的教学方式方法,然后才能“对症下药”。对于了解学生的现状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课后和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学生的听课情况。

2.注意观察学生对提出问题的反映,了解学生的思维动向。 3.认真批阅学生作业,作业完成情况可以反映学生的存在的问题。

三、充分驾驭课堂

新课程改革不仅是教材的改革,也是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与传统的教学相比,对老师素质要求提高了;因此,教师能否驾驭课堂成为教改成功与否的关键。对于驾驭课堂我的体会是:

1。充分认真地备课,预先设想授课中可能出现的种种问题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牢牢抓住他们的注意力3。在课堂上机智灵活,多与学生进行交流

四、及时总结反思

每上完一节课,总感觉还需要改进的地方还很多,例如板书、引入的方式、例题的选择、课后的小结等等,然后我在需要改进的地方在备课本注明并写下反思,两年下来真是让我受益匪浅。让我再一次体会到“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的真谛。

以上是我对自己物理教学的反思与总结。内容上或多或少会有些不足和片面性,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会不断的改进,努力提高自己的物理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使自己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物理教学,做一名优秀的高中物理教师。

20__-1-8

论文交流的心得体会篇5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在课堂内外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培养,对于学习程度不同,甚至相差很多的学生都有一定收益。心理素质的培养,对学生来说要达到的目的是:自觉、果断、坚韧、自制。对于教师来说,必须把所要达到的目的始终贯穿在教学过程中。

要使学生对学习物理有一定的自觉性,首先要引导他们对物理产生兴趣,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兴趣来源于生产生活中所需的物理知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有意暗示,善于把周围的事物及活动与物理知识联系起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把学生注意听课的最优时间指向重点的环节上,把注意的指向性比较长久地保持在教师的讲述上,集中于教师的讲述中,从而抑制与听课无关的活动,使授课活动能有清晰的反映和体现。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授课时间等因素而及时调整,这并不难做到。立足于大部分的学生,引导他们注意各种生活中的现象,针对这些现象,用所学的知识来解释现象发生的原因。在不降低要求的情况下,以浅显、形象的比喻对理论进行解释,这对学生来说是容易接受的,也容易把知识从模糊认识向清晰认识过渡。

中学物理教学,是一个不断增加概念、判断和推理的过程,如何以这些形式去理解物理学习中的各种客观规律,由表及里,从初中的表面现象到高中的本质特征及内在联系,这本身就是教与学双方都得努力才能达到的。在课堂教学中,物理概念的形成,单靠教师的灌输,通过强制记忆,是可以达到记忆的目的。但这只是单纯的记住,无法掌握和应用,不能根据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话把概念表达清楚。我在教学中,注意训练学生的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特别是口头表达,多问几个为什么,在学生的解答中,了解掌握知识的深广度,训练快速敏捷反应的能力。

我通过实践,我有几点体会:启发性教学,奖励式授课。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45分钟,使这45分钟高质量高效率:指导学生如何预习新章节。授课过程以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起主体作用为主线,以教与学为重点,贯穿整个课堂。让学生变被动接受和管理为主动参与,实行导向、导航、导演、引导、指导、辅导,领着学生走向知识,而不是领着知识走向学生。注重和实际相结合。

提问的技巧对于物理学教育来说,也是不可缺少的。因为对于一个学习差的学生,如果提问比较难或太容易,他会觉得是在故意羞辱他。因此,提问的同时应掌握一个度。

无论在哪些方面,尽量去挖掘学生们身上的优点,鼓励他们的信心,并给以赞许式的肯定。“优点单”就是一个很好的措施,使每个学生看到了老师与身边同学的评价,自己恍然大悟,原来自己还有这么多本事没有发挥出来,我也能行。总之,在课堂内外,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对学习物理来说,在“看、听、做、想、练”这几个方面的交替活动中,教与学双方都能得到一定提高。

312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