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唐绍忠个人事迹

| 诗诗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唐绍忠个人事迹5篇

康绍忠,男,汉族,1962年11月生,中共党员,中国农业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那么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唐绍忠个人事迹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唐绍忠个人事迹5篇,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唐绍忠个人事迹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唐绍忠个人事迹篇1

康绍忠, 男,1962年11月生,湖南桃源人,中共党员。1982年7月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农田水利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获学士学位。1985和1990年在西北农业大学农业水土工程专业硕士与博士研究生毕业,分别获农学硕士和工学博士学位。先后赴澳大利亚、以色列、香港留学进行合作研究。1993年9月经陕西省高校职称评定委员会批准破格晋升为教授。

现任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水问题研究中心主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育部旱区农业水土工程重点实验室主任、农业部旱区农业节水重点开放实验室主任,农业水土工程学科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兼任英国《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otany》杂志编委。

主持和参加科研课题30项,包括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l项,国家“九五”攻关项目专题1项、“973”项目专题l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霍英东高校青年教师奖励基金l项、中科院“百人计划”项目1项等重大项目。公开发表(含合作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被SCI收录61次、EI收录98次。论著被国内外他引6000余次。

【研究方向】

旱区农业节水与水资源持续高效利用的研究,土壤?D植物?D大气系(SPAC)。 水分运转与节水调控理论的研究。

【研究成果】

【科研项目】

主持完成的“土壤—作物系统水分动力学及农业节水的生物学基础研究”   主持完成的“创建农业水土工程新学科,面向旱区节水农业培养高层次人才”   作为主要技术骨干完成的66SPAC水分运移力能关系的理论分析成果

【论文著作】

发表与合作发表学术论文220余篇。其中被SCI、EI和ISTP三大检索系统收录57篇次。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唐绍忠个人事迹篇2

康绍忠,男,1962年11月生,湖南桃源人。农业水土工程学家。现任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水问题研究中心主任,农业部作物高效用水武威科学观测实验站站长,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工程院农业学部常委会主任、中国农业节水和农村供水技术协会会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农业工程学科评议组召集人、高等学校农业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国家灌排委员会副主席、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副理事长,主著和合著学术著作与教材16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500余篇,其中SCI收录176篇、EI收录150篇,SCI引用5000余次,H指数(Web of Science)45。曾获2006年度ICID国际农业节水技术创新杰出成就奖(该年度全球唯一获奖者)1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国家优秀科技著作三等奖1项、国家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全国研究生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当届唯一的特等奖),培养的研究生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2人、提名奖1人。

1993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4年获第四届中国青年科技奖,1996年入选首届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1998年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全国模范教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1994年首批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1997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01年被评为教育部“教育部人才项目特聘教授”特聘教授,2006年入选教育部创新团队,2010年被英国Lancaster大学授予荣誉科学博士学位,2011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013年入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优秀创新研究群体。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唐绍忠个人事迹篇3

长期从事农业节水原理与技术、水资源高效利用研究,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研究体系,在国内外具有一定的影响。主持和参加科研课题30项,包括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l项,国家“九五”攻关项目专题1项、“973”项目专题l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霍英东高校青年教师奖励基金l项、中科院“百人计划”项目1项等重大项目。

获1998年度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第一名)1项,水利部科技进步一等奖(第一名)1项、三等奖1项,陕西省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一名)2项,陕西省水利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主著和合著科技专著9部,在国内外期刊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20余篇,有10余篇论文曾分别获陕西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奖等奖励。

曾先后获农业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中国青年科技奖、全国优秀农业科技工作者等荣誉和奖励,首批入选农业部“神农计划”、陕西省“三五人才规划”第一层次人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等跨世纪人才工程计划。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唐绍忠个人事迹篇4

“要有一颗感恩的心,党和国家为科研工作者创造了优良的工作环境,最优的研究平台,最好的奋斗时代,要用自己精湛的技术,回报党和国家,为人民多作贡献。”

——康绍忠在石羊河实验站临时党支部主题党日活动上的发言

1985年6月,23岁的康绍忠加入中国共产党。

在那次支部大会上,康绍忠的入党介绍人,也是他的研究生导师——熊运章叮嘱他,要按照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坚定信仰,爱国奉献。

熊运章是一位1938年入党的老党员。“当年,老师在国统区求学时,冒着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头的危险,读进步刊物,参加革命活动,秘密加入党组织。他的经历让我对和平时期入党,并且一生坚守初心有了更深刻的思考。”那时的康绍忠正值硕士毕业,老师的几句挚诚叮嘱,让他一刻不敢忘记。

现在,康绍忠又这样叮嘱自己的学生。他常说:“只有对党和国家心怀感激,对农民心存感念,对土地心系感恩,对节水心有感悟,才能在农业科学道路上刻苦钻研、奋发进取。”

石羊河流域是甘肃三大内陆河流域之一,也是我国西北内陆干旱区人口最密集、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最高、用水矛盾最突出的地区。这里的人们对缺水,有着难以言说的感知。

1995年,时任西北农业大学教授的康绍忠来到甘肃石羊河下游的青土湖一带调研。一到当地,眼前的景象就给了康绍忠“当头一击”:土地龟裂、水干沙起,到处都在喊“渴”。在民勤东渠乡大号三社,因为没有水,很多人远走他乡,原来134口人的村子只剩下21口人。

细致考察后,康绍忠发现水资源配置不合理、上中游灌溉面积无序扩大、不科学的农业用水等原因,造成水资源的极大浪费,结果导致下游用水紧张、难以为继。

康绍忠深切感到,农业科学用水在这里太重要了。也就是从那一刻起,一个想法在他心中越发坚定:必须为这里做些事,“确保民勤不成为第二个罗布泊”。

从零起步,康绍忠在这片土地上建起实验站,带领团队系统揭示了流域内13种主要农作物和4种防风固沙植物的耗水规律,开发了流域尺度面向生态的水资源合理配置与调控技术。

为了获取准确可靠的资料,康绍忠和团队每天一干就是十几个小时,夏天时常冒着高温、顶着烈日观测,汗水湿透了衣服,蚊虫不停叮咬,根本无暇顾及。“渴了就喝几口白开水,饿了就啃上几口自带的干粮”。

科技引导+务实苦干,终于在15年后的2010年,青土湖碧波重现。湖水荡漾、野鸭成群、水草丰美,康绍忠“还西北旱区一片绿洲”的梦想实现了!

“得益于党和国家对水资源的重视,经过多年系统治理,我们最终实现了粮食增产、农民增益、水资源节约、生态环境改善等多个目标。”康绍忠说。

在康绍忠这个“领头雁”带领下,石羊河试验站临时党支部成为一面鲜红的旗帜,在科研一线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现在,实验站已培养35位教授、29位副教授,石羊河节水技术也走向全国,在甘肃、新疆、陕西、山西等地累计推广示范2338.54万亩,节水17.4亿立方米,直接经济效益21.27亿元。

“农学专业面向‘三农’,实践内容多,研究耗时长”。如今,作为中国农业大学教授、中国农业水问题研究中心主任,康绍忠依然奔波在西北旱区一线,从石羊河到阿拉尔,再到黑河流域,都是他的主战场。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唐绍忠个人事迹篇5

康绍忠,男,中国共产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教授、中国农业水问题研究中心主任。主要从事农业高效用水与水资源研究,长期带领科研团队从事旱区农业节水与水资源研究,发展了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水分传输理论与作物耗水计算方法,提出了旱区主要作物的需水指标与灌溉制度,创建了基于作物生命需水信息的节水调质高效灌溉理论与新技术,建立了生态脆弱区流域尺度水资源合理配置理论与应用模式。主著和合著科技专著与教材12部,其中主著的《西北旱区流域尺度水资源转化规律及其节水调控模式—以石羊河流域为例》、《农业水土工程专论》、《中国节水农业》获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资助,《SPAC水分传输理论及其应用》、《西北地区农业节水与水资源持续利用》分别获1992年水利部首届优秀水利科技专著出版基金和1996年首届中华农业科教著作出版基金资助。

《西北旱区流域尺度水资源转化规律及其节水调控模式—以石羊河流域为例》2011年被国家新闻出版署评为全国“三个一百”原创性图书出版工程。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SCI收录90余篇。先后获ICID国际农业节水技术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部省级一、二等奖8项。曾获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等荣誉称号。

康绍忠,男,1962年11月生,湖南桃源人。现任中国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水问题研究中心主任,农业部作物高效用水武威科学观测实验站站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主要从事农业高效用水与水资源研究。

康院士1997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06年入选教育部创新团队,2010年被英国Lancaster大学授予荣誉科学博士学位,2011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013年获国家自然基金委优秀创新群体科学基金。

主要学术兼职有: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农业节水与农村供水协会副会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六届农业工程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水利科学评审专家组组长,国家“863”计划现代农业领域主题专家,水利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水利学会农田水利专业委员会副主任,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水沙科学与水电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水资源与水利水电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研究所农业资源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作物高效用水工程实验室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国家节水灌溉(杨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国家节水灌溉(北京、新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委员会委员,《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农业工程学报》《水利学报》《Agricultural Water Management》《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otany》等15个中外科技期刊的主编、副主编和编委。

主要研究领域和研究成果:康院士主要在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物质循环与能量平衡、作物需水量与节水优质高效灌溉理论及新技术和内陆干旱区流域尺度水资源转化与科学调控领域开展科学研究。在以上领域发展了旱区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理论与作物耗水计算方法,提出了旱区主要作物的需水指标与灌溉制度,创新了基于生命需水信息的作物节水优质高效灌溉理论与技术,建立了旱区流域尺度面向生态的水资源合理配置与调控理论及应用模式,取得了一系列重要学术成就。

先后主持和参加50余项国家“973”计划、国家“863”计划、国家重大科技攻关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创新群体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与重点、面上项目、“111”引智计划及其它部省攻关与基金和国际合作科研课题。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国家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国家优秀科技著作三等奖1项,部省级科学技术一等奖7项、二等奖4项,获专利12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3项。2006年获ICID国际农业节水技术创新杰出贡献奖(该年度全球唯一获奖者)。在《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otany》和《水利学报》等30多个国内外著名学术期刊发表论文300余篇,其中SCI收录110篇、EI收录131篇。

主著和合著科技专著与教材12部,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国家出版基金、1992年水利部首届优秀水利科技专著出版基金和1996年首届中华农业科教著作出版基金多项基金资助。其中,《西北旱区流域尺度水资源转化规律及其节水调控模式—以石羊河流域为例》2011年被国家新闻出版署评为全国“三个一百”原创性图书出版工程。

目前已培养研究生130余名,其中已毕业博士50多名。研究生中2人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1人获提名奖,3人获省级优秀博士论文奖;21人已晋升为教授(研究员、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0人获聘博士生导师。

307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