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第6回读书笔记700字
红楼梦第6回读书笔记700字3篇
《红楼梦》小说人性的塑造中贯穿始终,每个人物不是模式化的僵尸存在,而是有棱有角、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艺术生命,《红楼梦》是一本奇书,是一出爱而不得的悲剧,是一纸讽刺封建礼教的指控。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红楼梦第6回读书笔记700字”,下面小编收集了相关的素材,供大家写文参考!
红楼梦第6回读书笔记700字篇1
红颜薄命,谁曾眷恋——读《红楼梦》有感一两支狼毫,三四沓黄纸,五六碟青墨,七八分惆怅,那个九曲回肠的故 事乘着十里春风,成为了一场流传数百年的千秋大梦……执一杯被月光沏开的香茗,独立于微凉的院落里。良久,掌中这盏清茶已泛起寒光,信步踏上地面浮动的暗影,残叶在脚下发出细微的破碎声响,天地仿佛静止住,惟留一片凄清。垂眸轻啜一口冷茶,在泛起淡淡涟漪的茶面上,似乎看到了隽秀的三个字:潇湘馆。
这一夜,那饱经风霜却依旧豪华雍容的贾府到处都是炫目的流光溢彩,府邸上下被那艳丽的大红色笼罩,人人都在不停地忙碌着,眸底流动着朦胧的喜悦。而在这府宅的另一角,月在枝头风在梢,竹影斑驳了墙头,偶尔有凉风掠过,却也吹不散这凝固了的冷清。踏着叹息声走进内阁,见她气若游丝的卧在榻上,火盆中的暖光照亮了那苍白如纸的精致容颜,多情目中泪光点点,樱色唇中娇喘微微,让人不得不心生怜爱。见她贝齿轻咬下唇,费力伸出纤纤玉指,似乎已经知道了她想做什么。果然,如我所想,她将往日所写诗词与他送的帕子揽入怀中,一遍又一遍的轻抚着,眸底涌出无尽的眷恋与奢望,然而很快被绝望替代。
终于,她用尽最后一丝力气,将这些情丝尽数抛入火焰中,火苗猛然蹿高,照亮了她唇边溢出的鲜血,艳红,刺目,像极了她那多情公子身上的喜袍。香魂一缕随风散,愁绪三更入梦来。她走了,也带走了我的思念,带走了我的眷恋,带走了我曾因她而生出的撕心的疼痛……可我不曾忘记,那双似蹙非蹙笼烟眉;不曾忘记,那双似盼非盼含情目;不曾忘记,披一件大氅与寒梅立于风雪中的她;不曾忘记,坐于如水月光下抚琴低吟的她;更不曾忘记,我在梦中苦苦追寻的她……不曾忘记,我的潇湘妃。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握不住的沙,不如扬了它。
黛玉,愿你来生不再成为这样一个为爱销魂的多情女子。脸上一片微凉的湿润将我拉回现实,仰头看向朦朦胧胧不再锋利的月光,才发现,起雾了。内心被这柔和的光芒抚的愈发明亮,黛玉这等弱女子都能如此倔强的去爱,而我们这样健康幸福的人为何不去向她那样执着的去爱其他人呢?黛玉父母双亡,我们却有一个完整幸福的家:黛玉心高无友,我们却益友成群;既然如此,为何不好好珍惜呢?那么就这样,扬了流沙,守住幸福吧。
红楼梦第6回读书笔记700字篇2
曹雪芹创作了《红楼梦》,创建了贾府这个大家庭,但是整部作品的主线却始终集中在贾宝玉和林黛玉身上,如只将注意力集中在宝、黛间的恩爱缠绵上,的确很容易让人生厌,但是从作品的写作手法这条线索出发,却使我感感悟有许多:
第一,仔细阅读过《红楼梦》的读者一定会发现,作品对任何一个人物的描写都显得格外的细腻,格外的重视,是其他三部名著所不能及的。特别是在第三回之中,人物描写不但多,而且恰当,恰如其分地把作品中主要人物的性格一一呈现在我们面前。在对迎春、探春、惜春的描述中,作者写道“第一个肌肤微露、和中身材,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第二个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采精华,见之忘俗。第三个年纪尚小,身量未足。”挥挥几笔,把三姐妹的外貌描写得出神入化。
而对贾宝玉的描写又多了几分大气,“头上戴着束发嵌宝紫金冠,齐眉勒着二龙抢珠金抹额,穿一件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红箭袖,束着五彩丝攒花结长穗宫绦,外罩石青起花八团倭锻排穗褂,登着青缎粉底小朝靴。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视而有情。项上金螭璎珞,又有一根五色丝绦,系着一块美玉。”从外到内,从上到下,从粗到细,都把人物的外貌、性格描写得淋漓尽致。再看薛宝钗的,“先就看见薛宝钗坐在炕上作针线,头上挽着漆黑油光的鬓儿,蜜合色棉袄,玫瑰紫二色金银鼠比肩褂,葱黄绫棉裙,一色半新不旧,看去不觉奢华。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脸若银盆,眼如水杏。罕言寡语,人谓藏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如此描写,真把人给写活了,我读了以后仿佛真的见到了这一大家子,这就是令我感受最深刻的地方。
现在很多作品对人物的描写往往达不到这种效果,因此写出的人物就显得苍白无力,没有一丝灵性。别以为这一点没有多大的价值,其实它就是衡量你作品优劣的一个刻度表。其实,要想写出人影来,并不难,就需要多观察。《红楼梦》能如此耐看,原因也在于此。据“红学家”考证,《红楼梦》就是发生在曹雪芹生活的那个年代,也就是曹雪芹天天见的事儿。所以说若没有平日观察的功底,现在的四大名著恐怕就无法登上荣誉宝座了。
第二,就是曹雪芹刻画出的人物都具有一种神韵。经过曹雪芹的手后,《红楼梦》中的每一个人物都被赋予了各种各样的性格,王熙凤被赋予了见风使舵、善于察言观色、理家才能高超、心狠手辣的性格;林黛玉被赋予了爱哭、喜争风吃醋的性格;贾宝玉被赋予了一种独有的呆呆傻傻的性格……对每一个主人公的刻画显得那么自然,让人在不知不觉中感悟,比起其它三部名著来,更有难度,如不细读,必不能品味透彻。
读完《红楼梦》这本书真让我深深体会到了“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的含义。
红楼梦第6回读书笔记700字篇3
合上《红楼梦》后,我的泪已悄然落下。为这悲壮的故事落下同情之泪。《红楼梦》一书规模宏伟,结构宏严谨,阐述了宝黛两位叛逆者的爱情故事,也告诉我们物极必反,天下无不散之筵席的历史趋势。深刻的揭露和批判了封建社社会种.种黑暗和腐朽。
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妹寂寞林。这位被其父亲称作恶名昭著的混账东西,为他的爱情奋不顾身,宁愿做和尚对黛玉的思念,也不愿成为循规蹈矩的服从者。宝玉曾经说过,女儿是水做的,男子是泥般浑浊不清。我亦钦佩他这般痴情,敢爱敢恨,塑写那悲壮的爱情故事,敢于与命运作斗争,这何尝不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两弯似蹙非蹙烟笼眉,一双似喜非喜的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比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这位红粉丽人亦有着与宝玉般叛逆,却比宝玉多几分孤僻。颦儿如荷花般纤尘不染,坚贞纯情,才学横溢。我更加欣赏的,是她那无与伦比的丰富而于优美的精神世界。“花开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她的诗寥落忧伤,气压群芳。无论是少年听雨歌楼上的诗情,清寒入骨我欲仙的画意,还是草木黄落雁南归的凄凉,花气温柔能解悟的幽情,无不体现出她娟雅脱俗的诗人气质。一句“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诉说她内心的愁苦,红粉痴恋最终难抵香消玉殒。“一缕香魂随风去,三更不曾入梦来。”为自己的爱情画上圆满的句号,我已落下同情之泪,为她的悲剧命运感到痛心,也为她的艺术魅力感到心醉神迷。纵然她与宝玉未能圆满地在一起,但他们爱亦是达到顶峰,如同诗意的涟漪,成为绝世佳唱。
都到黛玉是悲剧,我言宝钗亦不逊于此。比起黛玉,我更痛心于宝钗。刚品读宝钗时,我认为她是以个名副其实的“小三”。她插进了原本不属于她的爱情,以黛玉的名义嫁给了宝玉。看到这,我狠狠地走咒骂她“小三”、“狐狸精”。但当我看完全书,我对她产生了痛心的感觉,为她感到怜悯。宝钗也是一个形容娇美,聪敏绝顶的奇女子,但她比黛玉多了几分沉静宽厚。她处世更圆滑,亦不逊于王熙凤。在贾府,她比黛玉更为得人心,她是个麻木的人。心中谨记着那冷酷的纲常,处处行动要三思,她是封建礼教的牺牲品。“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这是对她一生的写照。她嫁给一个并不爱她的人,最终亦是独守空房,寂寞落泪,红颜易老,人去楼空,真真可叹“玉带林中挂,金簪雪中埋。”当她听闻宝玉做和尚后,她亦不落泪,反倒劝慰王夫人,得来称之为“绝世好媳妇。”她是真的不痛心吗?不,她已经完全麻木了,得来的是行尸走肉的身躯。她的一生被命运操控着,是个循规蹈矩的服从者。黛玉虽悲,但她还有一段惊天动地的爱情。相比之下,宝钗的悲凉亦添加几分,她亦是《红楼梦》中最悲剧的人物,令人怜悯的人。
今风尘碌碌,纵观大观园,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细考较去,觉其行止见识皆出于我之上。这是曹先生对《红楼梦》的评价,是啊!《红楼梦》是在演绎着历史的趋势,是对封建黑暗社会反射,听听《红楼梦》的声音那不变的咏叹调,让我学到了他们的精神与不朽。
窗外的雨声,淋淋沥沥,忧伤精密的雨之呢喃,仿佛是你千年不变的咏叹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