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议论论据作文素材
推荐文章
2023高考议论论据作文素材
高考议论论据怎么积累呢?其实学生如果善于留心观察生活中的细节,就不会愁没有材料可以用。今天小编整理了高考议论论据作文素材供大家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高考议论论据作文素材篇1
天问一号环火飞行,5月到6月择机着陆火星
作为中国第一次自主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于2020年7月23日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升空,并成功进入预定轨道。
天问一号任务是我国独立开展行星探测的第一步。任务一旦成功,我国将成为世界上第二个有能力进行火星表面巡视的国家。
长途“跋涉”7个月后,2021年2月10日,天问一号抵达火星,顺利实施制动点火,进入环火轨道。这也标志着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绕、落、巡”三大目标中的环绕目标顺利达成,为后续着陆、巡视任务的实施奠定了基础。
2月24日,天问一号第三次运行至近火点时顺利实施第三次近火制动,成功进停泊轨道。此后将在该停泊轨道上大约运行2.5个月。
3月26日,国家航天局发布了两幅由天问一号拍摄的南、北半球火星侧身影像。图像中,火星呈“月牙”状,表面纹理清晰。天问一号飞行至距离火星约1.1万千米处,利用中分辨率相机拍摄了火星全景。此时,由于探测器处于火星侧后方上空(以面向太阳为前方),得到两幅“侧身”影像。
高考议论论据作文素材篇2
01. 24节气倒计时
冬奥会开幕当天恰逢“立春”节气,开幕式的倒计时以中国二十四节气的时间推进。把最后一秒留给了立春,寓意着各国朋友共同迎接一个新的春天。而在每一个节气背后都是一句脍炙人口的诗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雷响,万物长;春风如贵客,一到便繁华;家家麦饭美,处处菱歌长;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把二十四节气搬上冬奥会,是在向我们智慧的祖先致敬。这既是一种优雅的中式浪漫,更是一种深沉的文化自信。
02. 最美不过中国红
开幕式中最让人激情澎湃的瞬间当属中国代表团入场。鲜艳的五星红旗与冰雪五环同框,“鸟巢”响起《歌唱祖国》,中国运动员身披中国红,全场沸腾、掌声雷动。热烈的氛围让网友直呼“最美不过中国红”。
03. “一叶知秋”与低碳理念
这次点燃主火炬的方式叫“一叶知秋”。主火炬是一朵大雪花(燕山雪花大如席),由90个国家、地区的小雪花构建而成。奥运火炬从希腊奥林匹亚山一路传递,在开幕那一刻被传入主会场,运动员代表将其插入大雪花,火炬与上面的氢气能源自动接通,实现了无缝连接。整个过程以“不点火”代替“点火”,以“微火”取代熊熊燃烧的大火,体现了低碳环保的理念。
开幕式焰火表演时长总计仅约3分钟。环保弹药只有1800发,用量仅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10%。焰火药剂无毒、微烟,大大减少了烟花燃放时对环境的影响,最大化地践行了绿色、低碳的理念。
04. 不再向世界解释“我是谁”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烟花“大脚印”、四大发明、戏曲、绘画、音乐、丝绸之路、太极拳……总导演张艺谋认为,那时第一次有了向全世界展示中国的机会,所以用大规模的文艺表演去表现中国五千年的文明。
这次冬奥会开幕式的总导演还是张艺谋,不过风格大为不同。这次不再使用人海战术,演员总数由上次的15000名减少到3000名,而且没有一个明星,都是普通市民,焰火表演规模也大大缩小。但是,凭着巧妙的构思和创意,依然向全世界献上了一个精美绝伦的冬奥开幕式。
两次开幕式表演,风格由“盛大”变为“简约”,主角由“我”变成了“我们”,内容由“讲历史”变成了“向未来”。这种转变的背后有疫情的因素,但更为重要的因素是,中国在世界上的角色和地位已经转变,中国人的自信心已经大为提升,我们不再需要向全世界解释——“我是谁”!
05. 一起向未来
“一起向未来”是本届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口号。开幕式上,在《让世界充满爱》的歌声中,几十名来自世界各地的年轻人并肩前行。他们走过之处,一幅影像长河缓缓展开,寓意着“一起向未来”。
当前的世界,新冠疫情依然复杂严峻,国与国之间的撕裂与对抗也有加剧的趋势。在这样的形势下,中国克服重重困难举办一届精彩的冬奥会,必然会有力地提振全人类团结合作、共度时艰的信心,这种精神的传递甚至比冬奥会本身更具价值。
让我们多一些理解、少一些隔阂,多一些合作、少一些对抗,让我们手拉手、肩并肩,一起向未来!
高考议论论据作文素材篇3
自信的中国,好美
二十四节气倒计时,汉字笔画入场顺序,绚烂的礼花,五湖四海的宾朋,充满中国风的设计,前所未有的点火仪式,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之惊艳,注定载入奥林匹克发展史。从2008到2022,从烟花“大脚印”到漫天雪花的“北国风光”,当十四年后再次与奥运相逢,中国已昂首阔步走进新时代。
“简约、安全、精彩”,不仅是开幕式的创作原则,也是今天中国人自信、平和心态的具体折射。面对世界时更从容,风吹浪打中更勇毅,文化传承里更坚定。今晚,中国人呈现给世界的,除了精彩的冬奥开幕盛典,更有其背后展现出的中国自信、中国人的自信、中国外交的自信、中国文化的自信。
自信的中国,好美!
高考议论论据作文素材篇4
目前,天问一号正在火星停泊轨道运行,绕火期间一次次从火星首选着陆点乌托邦平原上空掠过,观察着陆点,开展预着陆区成像探测,为5月到6月择机着陆火星做准备。
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副主任、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新闻发言人刘彤杰表示,天问一号要成功着陆火星,还要经历两道难关:一是在火星轨道上环绕2-3个月后寻找一个好窗口,让它进入到火星大气;二是软着陆后,还要把火星车释放到火星表面上,让它走起来并开展探测。
刘彤杰透露,我国行星探测计划规划了4次任务,首次火星探测天问一号任务是第一次。规划的第二次是小行星探测任务,预计在2024年前后实施。第三次是2030年前后将开展火星采样返回任务。此外,2030年前后还将有一次木星系及行星穿越探测,即探测完木星和木卫4之后,还要飞往更远的深空。
高考议论论据作文素材篇5
热点聚焦
2021年5月15日,中国的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成功着陆于火星乌托邦平原。
5月22日,“祝融号”火星车安全驶离着陆平台,到达火星表面,开始巡视探测。
这次登陆火星,标志着我国在太空探测领域迈出了崭新的一步。
素材入文
2020年,“嫦娥五号”月球“挖土”归来,中国探月计划完美收官。2021年,“天问一号”又在火星表面成功着陆,中国人的火星探测之旅正式启程。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航天事业承载着一个古老民族对太空的向往,从筚路蓝缕,一步步走向了星辰大海。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一系列辉煌成就的背后,凝聚的是几代航天人自立更生、自主创新、不畏艰难、勇于攀登的航天精神。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我们应传承航天精神,加强各领域科技创新,向着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进发。作为新时代的新青年,我们追寻的脚步不会停止,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适用话题:科技兴国、自主创新
高考议论论据作文素材篇6
北京时间2020年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号怀揣着来自月球的岩石和土壤返回地球。
发射升空,抵达月球,采集标本,再次点火起飞,返回地球……20多天里,嫦娥五号的每一个举动都令世界瞩目,它的成功返回让亿万人为之喝彩。
嫦娥五号实现了地球外起飞、外太空采样等多个“第一次”,它代表着中国自主创新的最新成就,是中国航天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对于我们学生党来说,“嫦娥五号”也是一个绝佳的作文素材。
中国梦、自主创新、青年担当,这三个作文话题都是高考热点,而“嫦娥五号”非常适用于这三个话题的写作。
下面素材君逐一示范。
高考议论论据作文素材篇7
中国梦
2020年,在“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发射50周年之际,“嫦娥五号”又怀揣着月球土壤样品顺利归来。栉风沐雨的半个世纪,一代代中国人用青春和汗水、智慧与坚守,从筚路蓝缕,一步步走向了星辰大海。旗开月表,五星闪耀。当鲜艳的五星红旗在月球上缓缓展开,我们分明看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正一步步从梦想照进现实,从过去照向未来。
自主创新
2020年,随着嫦娥五号月球“挖土”归来,中国探月计划完美收官。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航天事业承载着一个古老民族对太空的向往,从一穷二白的昨天,走到了“九天揽月”的今天。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是自力更生的精神,支撑着我们突破了别人的技术封锁,是自主创新的理念,引领着我们翻越了一座座科学高峰。过去已成历史,未来更加可期。只要我们坚持“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的精神理念,就不必在意别人的聒噪和纷扰,任谁都无法阻挡东方巨人走得更稳、更远……
青年担当
当“嫦娥五号”一飞冲天时,发射现场一位95后女指挥员一度受到了全世界的关注。这位名叫周承钰的女孩,被英国BBC称为“嫦娥五号背后的女人”。事实上,整个嫦娥团队的平均年龄只有33岁。这些年轻的中国航天人,在科技报国的道路上一路飞奔,谱写出了新时代最美的青春!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未来的中国并不缥缈,它就在你我的手中。我们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
高考议论论据作文素材篇8
热点聚焦
3月20日至23日,央视连续4天推出《三星堆新发现》特别节目,实时报道三星堆遗址考古的最新发掘成果。
四百多万人在线观看发掘直播,出土宝藏成了“当红流量”,成功“霸屏”热搜榜单。
三星堆遗址位于四川省广汉市,属于古蜀文化遗址。据测定,三星堆文化的年代处于距今4000年到3200年间。
学界认为,以三星堆为代表的古蜀文明在夏商时期已进入“古城、古国、古文明”阶段,“是中华文明起源多元一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1986年,三星堆一、二号坑的发掘,曾经震惊了世界,改变了国人的历史观。
时隔30多年,三星堆再次“上新”,神秘的黄金面具残片、象牙尊、青铜容器等多元文化印记,印证着中华文明的无限精彩。
此次三星堆“上新”,不仅有恒温恒湿考古仓、3D打印箱等新技术,还有“直播+MV”的全新传播方式,让社会大众对古代文明产生了浓厚兴趣,真正做到了让文物“活起来”。
素材入文
最近的三星堆遗址考古霸屏热搜,诸如黄金面具之类的珍贵文物,再次证实了中华文明的多元一体、精彩无限。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在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面前,自豪之情和文化自信油然而生。
五千年文明从来不缺乏精彩故事,只是缺少融入时代语境的表达方式。无论是三星堆考古现场的全景式直播,还是此前收获无数“点赞”的《国宝藏》节目,又或者是故宫博物院的“网红”之路,都是对表达方式的有益探索。一系列成功的事例告诉我们,通过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把传统文化变得好看、好听、好懂,让它们成为大众喜闻乐见的最爱,就是对它们最好的传承和发扬!
适用话题:文化自信、文化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