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朝花夕拾

| 舒洪

读书笔记朝花夕拾5篇

《朝花夕拾》这本书里面内容丰富,不仅有一些鲁迅的往事回忆,也有他对当时社会的不满。下面是小编为你准备的读书笔记朝花夕拾,快来借鉴一下并自己写一篇与我们分享吧!

读书笔记朝花夕拾

读书笔记朝花夕拾篇1

到现在,我也不敢称自己为书评人,遑论给鲁迅这样的大家写书评,顶多算是写点读后感吧。看的书从数量上也不算很少了,但是因为看的杂,看的只掠皮毛、不得要领,甚至不敢说自己是个读书人、爱书人。经典于我的意义,就像是保底条款,不知道看什幺书的时候,就翻出经典重读一遍,层出不穷的各类新锐作品为我们开拓视野,而经久不衰的经典作品始终一字千金、直指内心。

由海南出版社重新出版的《朝花夕拾》比旧版充实了许多,由旧版的10篇扩容至62篇,实际包含了旧版的《朝花夕拾》、《南腔北调》、《坟》、《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呐喊》、《叁闲集》、《准风月谈》、《伪自由书》、《野草》,几乎收集了鲁迅先生的全部散文、杂文。

装帧上本书是裸背线装本,雅黄色纯净封面中间只有“朝花夕拾”四个篆书字体,同色系腰封上印着淡淡的蓝色水墨山水,古色古香的装帧风格深得我心,格调高雅不落俗套。

我们这代人,因为人教版语文教材的关系,对于先生那一代的作家是多少有些偏见的。说起来塬因大概不外乎以下这些:上学时背诵全文和考试的压力,对先生半文半白行文的不适应,还有阶级斗争和民族意识强烈的课本选文……种种塬因导致我们在整个青少年岁月都过分低估了鲁迅先生的价值,更有甚者干脆对其避而远之。

鲁迅先生被誉为“民族魂”,可笑的是,人民日报官微曾经发起一个“一句话证明你读过鲁迅”的话题,下边一水的“你也配姓赵!”,虽有玩笑之嫌,但是多数人对我们的“民族魂”并不熟悉也是难以回避的事实。新版《朝花夕拾》集结的这62篇文章,几乎能够全方位无死角的展示先生的为人和品格了,读完这些,也许你心里那个刻板化的“横眉冷对千夫指”的先生形象会有根本改观,这里呈现的是一个真实的,好玩、丰富、温柔、鲜活的鲁迅。

读书笔记朝花夕拾篇2

小时候就读过《朝花夕拾》,薄薄的一册散文集,其中的《从百草园到叁味书屋》、《藤野先生》好像是初中的课本内容,高中课本中也有整整一个单元是鲁迅专题,选了几篇小说和杂文。

《朝花夕拾》这部散文集,距离读的时间太久,记忆模煳,这次又有机会重读一番(海南出版社2016-8新版),因此能重新寻找一个抒情而非严峻的鲁迅。

散文中是48岁鲁迅记忆的浮现,在《狗•猫•鼠》中,追忆小时候对隐鼠的喜爱,对猫的厌恶,以猫来隐射讽刺“正人君子”;《二十四孝图》批判传统孝道的虚伪;《阿长与<山海经>》回忆长妈妈,虽然迷信但是非常善良;《五猖会》写对迎神赛会的向往,父亲却硬要“我”背《鉴略》,以致迎神赛会的情景全部忘记,只记得背书的那段记忆;《无常》写作者对可怖而可爱的无常的喜爱;《从百草园到叁味书屋》写作者由百草园中无忧无虑的童年到进入私塾的生活转变;《父亲的病》写作者父亲生病后,被中医耽误,最终去世的回忆;《琐记》写作者离开绍兴到江南水师学堂、矿物铁路学堂再去日本的经过;《藤野先生》追忆作者与在日本仙台医学院求学时的授课老师藤野先生的友谊,其中提到自己弃医从文的塬因;《范爱农》则是追忆不满革命的范爱农的人生悲剧。

在按照时间顺序排列的以上一系列作品中,可以看到一个童年鲁迅长成青年鲁迅的过程。如果说鲁迅写作以上作品是因为批判现实的需要,如批判正人君子、批判儿童读物、批判中医、批判出传统文化中的糟粕、批判革命的失败等等,从而召唤了符合的记忆,那幺如何解释鲁迅的这一系列按照时间排列的散文会与他的成长轨迹相一致呢?我认为,鲁迅在下笔时,已经是有意识地从自己的童年开始,在记忆中回顾自己的人生经历。当然,这些如孤岛一般的记忆的浮现,与现实社会状况的响应有紧密的联系。

鲁迅曾鼓励青年不要读中国书,而要读外国书。鲁迅反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却又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浸淫很深:无论是小时候对无常的喜爱、对迎神赛会的向往,还是1912年5月到1919年11月,在北京绍兴县馆缢死过女人的院子里抄古碑。虽然儿时仍然留存有一些温馨的记忆,然而这个世界却是如铁屋一般让人窒息,必须要寻找、走入别一类的人们,才会寻到希望。

读书笔记朝花夕拾篇3

鲁迅先生在文章中表现了他热爱自然,向往自由的那份热情,希望能自由自在的玩耍,与大自然亲密接触,不希望整日被父母家奴管束着,不过,这正是儿童特有的。

我读的名著是《朝花夕拾》,作者鲁迅,我不觉得这像是一本名著,反倒像一个朋友与你闲聊家常。这本书主要是记述了鲁迅从幼年时期到青年时期的道路和经历,追忆那些难以忘怀的人和事,抒发了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生动的描绘了清末明初的生活风俗画面。《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对逝去岁月的回忆,真挚的情怀,无奈的忧伤,这一切都是能感受到的。

我最喜欢的人物是藤野先生,鲁迅初到东京时,看到的是清国留学生在上野公园的樱花树下让人鄙夷的身影,听到的是留学生们傍晚学跳舞的喧闹。这让鲁迅极为厌恶,于是他去了仙台,在那里认识了藤野先生。藤野先生虽衣着模糊,但对科学严谨求实,对学生的作业一丝不苟,在鲁迅的作业上用红笔圈出来。而且他平等公正,毫无民族偏见,有着高尚的人格。

印象最深的情节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阿长与山海经》,细读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享受这不时从字里行间中透露出来的那份天真烂漫的感情,眼前不由出现了一幅幅令人神往的自然画。三味书屋后面还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腊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的工作是抓了苍蝇喂蚂蚁,静悄悄的。描述了儿时在家中百草园玩耍的无限乐趣。而《阿长与山海经》说的是儿时与长妈妈相处的情景,比如她睡相不好,“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给我讲“长毛的故事”,谋害了我的“隐鼠”,给我买来了《山海经》等。刻画了一位可敬可爱的封建女性的形象,她有着中国劳动妇女的传统美德,她不仅质朴,而且善良,关爱别人。作者由原来的讨厌她,变成敬她爱她。

读书笔记朝花夕拾篇4

暑假中读了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其中有十篇散文,十分的优美。它记叙了鲁迅先生成长的经历,书中即描写了他对童年生活的回忆和对师友的怀念,又侧面衬托了鲁迅先生对旧社会种种恶习的强烈批判。

在《朝花夕拾》中,生动地描绘出了旧社会生活的场景。如“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中描写到的,观菜畦、吃桑葚、听鸣蝉与油蛉和蟋蟀的音乐会等生活场景,无不体现了小孩子追求自由,热爱大自然的心态,也表现了社会对孩子们的束缚。

鲁迅先生在描写人外貌特征和习性时,即生动地表现出一个人的特点,又增加了幽默感。在鲁迅先生的童年时光中,提到最多的一个人,就是“长妈妈”。里面说到:阿长喜欢“切切察察”和夏天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的睡姿,刻画了她质仆而唠叨、略带粗野的性格。

在那个浑浊、昏暗和落后的时代,人们被黑暗压制着,不知有多少爱国者起来反抗。“范爱农”就是一个例子。他对革命前的黑暗社会强烈的不满和追求革命的精神,体现了旧社会人民对束缚的反抗,向往自由、安乐的心。再想想我们现在安定幸福的生活,都是那些革命英雄前仆后继的结果啊!

《朝花夕拾》中,描写最鲜明的人物,就数“藤野先生”了。《藤野先生》回忆鲁迅在仙台留学时期的生活,记叙了鲁迅与藤野先生的相识、相处,离别的过程和对他的怀念。藤野先生一直鼓舞着鲁迅从事反帝反封建的斗争,热爱学生、理解学生,使藤野先生具有了强大的人格魅力,以至于影响鲁迅先生的一生。

总之,读了《朝花夕拾》后,让我了解了鲁迅先生的成长经历,也让我了解了那个封建,压迫,剥削的年代。

《朝花夕拾》用平实的语言,鲜活的人物形象,丰富而有内涵的童年故事,抨击了囚禁人的旧社会,体现了鲁迅先生要求“人的解放”的愿望。

读书笔记朝花夕拾篇5

黄昏时,我坐在藤椅上,静静地品尝着沁人心脾的香茶,不由回忆起了鲁迅先生那纯真而又快乐的童年,心中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朝花夕拾》一书是鲁迅先生关于他童年旧事的一部回忆性散文的结集,故又名《旧事重提》。他能够用简短朴实的语句写出发人深思的文章,而《朝花夕拾》就是其中的精品之一。

虽然鲁迅先生没有过多的朋友,但他却可以听油蛉的低唱,蟋蟀弹琴;虽然鲁迅先生在学习中失去了百草园,但他却在三味书屋的寿镜吾先生那里领悟到了深奥的知识;虽然鲁迅先生的隐鼠“失踪”了,但他却得到了长妈妈送给他的那本珍贵的《山海经》。可以说,鲁迅是一个幸运儿。

但鲁迅先生却又是一个苦命儿。十几岁时,父亲染上了肺结核,为此,鲁迅先生每天早上都要在上学前为父亲去抓药,煎好药给父亲服用之后才可上学。有一次,鲁迅先生起晚了,所以上学迟到了,他的先生给了他三下戒尺。鲁迅先生就在自己的书桌上深深地刻下了一个“早”字,从此以后,因而没再迟到过。由此可见,鲁迅先生是一个多么认真、多么顽强的人啊!他从来不向困难屈服!

因此,我十分钦佩鲁迅先生。看,他的童年生活多么丰富多彩,单是这一点,我们都没能做到。像如长妈妈的教导,百草园内的嬉戏,以及三味书屋的学习乐趣,我们都没有经历过。我们只是在家里或在校园内无忧无虑的尽情玩耍,却没有接受过生活的磨练,父母把孩子视为掌上明珠,不让我们接受那么多的磨难和考验,因而我们的人生也不会多姿多彩,也难于在今后走向自强。而鲁迅先生,也正是凭着这一点,走上了自强之路,成为中国的文学巨匠。

夕阳慢慢落山了,我手中的这杯浓浓的香茶,也已经喝尽了。蓦然回忆起鲁迅先生的那本《朝花夕拾》,我将其拿了出来,抚摸着淡黄色的书皮,心中充满了无限遐想。

290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