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版昆虫记读书笔记
青少年版昆虫记读书笔记5篇
《昆虫记》描述了小小的昆虫恪守自然规则,为了生存和繁衍进行了无数努力。下面是小编为你准备的__,快来借鉴一下并自己写一篇与我们分享吧!
青少年版昆虫记读书笔记篇1
法布尔的《昆虫记》,语言十分有特色,处处彰显出人情味儿,文字给人意犹未尽之感。他将他那灵动的语言,融入自己的感情、思考与幽默,出神入化地描写出昆虫的习性习特点,将我们引向了昆虫的世界。丰富的情感自然流露在字里行间,各样的昆虫在他的笔下更是神奇有趣,灵活可爱。它兼具科学性与文学性,将理性与感性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而且十分的有趣。许多昆虫在书中都有着不一样的角色,让我们改变了对他们的认知与评价,就像蝉和蚂蚁,曾以为是蝉向码蚁借粮食吃,读后才明白,原来是蚂蚁偷吃蝉的食物,真是颠倒了黑白。
作者将自己的一身都献身于对昆虫的研究中,即使没有高级研究设备也不放弃对昆虫的热爱。在“荒石园”中,法布尔搭建了简陋的昆虫食验室,以正确的态度研究昆虫,数十次的实验猜想与证明,都被详细的记录了下来。别的昆虫学家研究昆虫都要开膛破肚,而法布尔却是观察活昆虫,对各种生命都十分敬畏!在书中,他细心的观察着蝉出地洞,一次次问题的引出与解决,最终发现了蝉的秘密。
读完昆虫记,我对昆虫有了许多了解,各种昆虫本能、习性、劳动、婚恋、繁衍和死亡都呈现在脑海中。作者凭借着广博的和识、诙谐的趣味以及精妙的文笔把我们引入了昆虫的世界,让我们明白,在这个世界,人与自然需要和谐相处,人与动物需要友谊。只有学会尊重大自然,敬畏自然中的大小生命,人类才会有光明的坦途。
青少年版昆虫记读书笔记篇2
暑假期间读了一本特别有趣、特别吸引人的书——《昆虫记》。这本书的作者是法国伟大的昆虫学家、文学家亨利•法布尔。之所以说他伟大是因为他能够坚持三十年时间做一件事——观察昆虫。然后通过文字描绘出了一个五彩缤纷、妙趣横生的昆虫世界。这本巨著不仅具有很强的文学性,而且还有浓厚的科学性。
通过书中的描写,让我们对昆虫的世界有了一个初步的认知。比如“神圣圣甲虫”名字的由来、蝉是怎样脱壳的、屎壳螂是如何吃粪球的、蚂蚁是怎样去吃蚜虫的分泌物的。这些小小的昆虫繁忙又短暂的一生、这些平时根本不会留意的场景生动的在脑海中浮现。
其中让我感到新鲜的就是螳螂了。因为现在城市的生活环境中已经很少能够见到螳螂,也只有在前一段时间回农村姥姥家里时才偶尔能够见到。原本以为威武的螳螂会是昆虫世界的一个霸王,没想到螳螂在幼虫的时候也是会有很多的天敌。而且它还是一个残忍的“刽子手”,雌性螳螂居然会在和雄性螳螂交配后为了种族更好的繁衍,残忍的杀死对方并吃掉它。
还有一个就是蚂蚁了。原来蚂蚁生活的环境就像一个微型的“人类社会”一样,也是分了很多的不同“工种”,而且蚂蚁们团结一心,往往能够战胜很多体型比它们大的多的昆虫,比如蝉。
还有许多昆虫平时生活中根本见不到,在读完这本书后,也让我对它们有了一些简单的了解。丰富多彩的昆虫世界是大自然孕育的奇迹世界,想来读完《昆虫记》后你也会喜欢上这个世界。
青少年版昆虫记读书笔记篇3
在生物课上,老师初步让我们了解了昆虫。昆虫是无脊椎动物,属于节肢动物一类;它是生物圈中最多的生物,遍布所有地区。基本特征为:一对触角,通常有两对翅,三对足。但为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昆虫,我翻开了《昆虫记》的作者是法布尔。在这本书中法布尔用生动、活泼的语言为我们描述了一个奇妙有趣的昆虫世界。
就拿作者所写的《昆虫记》这本书里的螳螂来举例吧。作者运用细节描写、修辞等手法,生动形象描绘了螳螂特征。螳螂外表美丽,身材纤细,体态优雅,但螳螂也是一种残忍的小动物,让我知道螳螂华丽的外表下隐藏着凶残,更让我懂得在动物或植物的鲜艳外表下,可能隐藏着浓浓的杀机!
书中还描写了螳螂的捕食过程。螳螂的猎物有蝗虫、蚱蜢、黄蜂、蜘蛛等。当一只蝗虫跳到螳螂的面前,螳螂会极力张开它的翅膀,将身体上端弯曲,并且不时地上下起落着。与此同时,螳螂还会发出一种声音。做完这一系列动作后,便死盯着蝗虫,这大大增加了蝗虫的恐惧心理。最后,蝗虫竟然靠近螳螂,主动送死!就这样,螳螂杀了猎物并得意的享用它的战利品。
这又何尝不是达尔文的“自然选择”说:汰劣留良、适者生存。一只小小的螳螂尚且可以通过它的聪明才智取得成果,我们也应该在前进着的人生道路上学会开动脑筋,解决问题。
在生物界中是存在着吃与被吃的关系的,因此,螳螂也不例外的有自己的天敌。幼时的螳螂,它的头号天敌是蚂蚁。一只只蚂蚁会在螳螂巢穴边耐心等待,然后在时机成熟后捕杀螳螂幼虫。虽然是呈人之危,但蚂蚁也巧妙的运用的计谋,得到一顿美餐。
除此之外,螳螂还有其他天敌——蜥蜴,蜥蜴通过它的舌尖舐起那些刚刚幸运逃出蚂蚁口的小昆虫。可见,自然界的生存斗争是多么残忍。世界本就是永无穷尽的循环着的圆环。各种物质的死,就是各种生物的生。
螳螂的生活惊险曲折,稍不留神,便会死于非命,但它却尽己所能,生存斗争,例如,保护色。而我们在遇到挫折与困难的时候,也应该不畏艰苦,积极突破重围。
不只是螳螂,更有千千万万个昆虫让法布尔耗尽自己的经历来观察研究。他不仅满足了自己的喜好,更是使生物学发扬光大。我认为,我们应该学习他坚持不懈,敢于尝试的精神。让我们从身边的环境出发,了解昆虫,推开生物世界的大门,开始新的旅途。所以,我推荐《昆虫记》这本书。它适于所有年龄阶段的人阅读,它能使我们开阔视野,增长见识,融入自然,了解大自然美丽背后的真相。
青少年版昆虫记读书笔记篇4
这周我读的书依然是《昆虫记》,在我读的几章中,让我感受最深的不是章目标题旁边标着“精读”的章节,而是那寥寥几章中未标“精读”的一章——“黄蜂”。
在这一章中,有一段内容让我记忆犹新。那便是作者用一个玻璃罩罩住了一个土壤之下的蜂窝。里边的黄蜂想从原来的出口出去,然而却只能四处碰壁,但是就算这样,它们也没有想过从别的地方挖出去,只是一味的想要撞开玻璃罩,仍然待在里边。累了之后回去一会儿,休息一下再继续撞开那难以逾越的屏障——玻璃罩。而在外边的黄蜂原本也是一样装玻璃罩,但是之后便从另一旁挖土而进。可是这些黄蜂进去之后再想出来,仍然只会撞那玻璃罩。显然,进去的黄蜂不仅没与同伴交流,更没有吸取经验。毫无疑问,最后落得灭亡的下场。
很显然,这些黄蜂思想死板。虽然是因为它们等级较低,学习能力不强。但我也悟出了许多道理,尤其是——“条条大路通罗马”。在当时,罗马帝国因为几位有为的大帝治理江山颇有成效而雄踞欧洲,许多人都想一睹帝国首都——罗马的壮美山河,故修了许多条通向罗马的公路。
上述只是那一句古话的直译,意译则为“有许多办法解决困难”。俗话讲的好,“办法总比困难多”。当大家遇到困难之时不能像书中的黄蜂一样,只会墨守成规,死板了事,而是应该随机应变。好比你做数学或者理科大题,如果用一种方法解不开就没必要死磕到底,而是换一个方法,反之则得不偿失!
其实我发现在生活之中,一种方法用到底,也不管是否适用的情况常有。例如网上新闻中将优等生的作业题量与难度给差生,造成无法完成作业的老师。难道提高成绩只有这一种方法吗?不止,而且这种方法也是有适用人群的。上述的老师这样下去也只是揠苗助长罢了,倒不如换法而行之。
另外,其实一本书,不仅仅只有“精读”部分精彩,其它的,也照样有哲理,作者写出来自有其之道理。最后切记——“条条大通罗马”!
青少年版昆虫记读书笔记篇5
科学家也能创作出文学作品吗?当然可以,法布尔的著作《昆虫记》就是最好的例子。
有很长一段时间,我认为科学家只会摆弄着显微镜,注视着下面的世界,文学家只能整天挥舞着笔杆子。直到我接触到了一个词:“边缘性人才”后,我才明白,有些人不光是杰出的理科生,也是出类拔萃的文科生。比如爱因斯坦,他不但是物理学家,也拉得一手漂亮的小提琴。而法布尔的这部《昆虫记》,大概也是一本“边缘性书籍”吧!
昆虫记有个最大的特点,就是语言细腻文笔流畅,真是让人感觉到是一部散文。虽然是散文,但昆虫记处处都流露出科学的知识,把人以前错误一扫而光,使你不禁感叹:“哦,原来如此!”
法布尔有时真是一个“老顽童”。看,他把圣甲虫描述的多有趣:“咦?这只唯恐来的太晚,碎步向粪堆赶来的是什么虫呢?它那长腿像是由装在肚子里的一个机械所推动,生硬而笨拙的向前移动;红棕色的触角像扇子似的张开,表明它担心强烈的贪欲不能满足而惴惴不安。它来了,它挤倒一些捷足先登者,来到了大餐桌前。这浑身黝黑、粗大异常的家伙,便是大名鼎鼎的圣甲虫,现在它跟它的同胞们入席排排坐了。它用巨大的前足,一抱一抱地对粪球做最后的加工,或者给粪球再加上一层粪,然后走到一旁,平静的享受劳动成果”。好像昆虫也有各种各样的情绪,真像个活生生的小人儿。
圣甲早和法布尔似乎是有缘。当“美味蛋糕”从山坡上滚下的时候,圣甲虫毫不气馁,一次又一次的向上爬,不管斜度有多大。而法布尔为得到一片地,奋斗了四十年,尽管自己多么穷困潦倒。看,多么相似呀!昆虫记差不多就是法布尔的自传,他就是那些昆虫,和大自然在做勇敢的斗争。《昆虫记》是一本科学着作和文学经典,看过了之后,你一定会感慨:“这个世界真奇妙!”
我敬佩法布尔,敬佩他的细致入微。法布尔的细心,从《昆虫记》的字里行间里便一展无遗。这本书对昆虫的描写,小到连虫子的某个动作都描写得惟妙惟肖。读着《昆虫记》:昆虫们排着队向你走来,勤劳的蜜蜂在采蜜,威武的螳螂在比武,可爱的蝈蝈在歌唱……这些可爱的小精灵因为法布尔的细致入微而跃然纸上。读着这新奇、优美的文字,我不由得对法布尔肃然起敬。《昆虫记》真不愧是“讲昆虫故事的楷模”。
《昆虫记》固然值得我们去阅读、了解,但是法布尔的执着、细心的品质却是需要我们去学习的啊!
微风掠过,品读着《昆虫记》,我仿佛看到了这位昆虫大师痴迷观察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