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最美乡村医生事迹
疫情期间最美乡村医生事迹(五篇)
医生的作用可能仅仅是安慰、帮助,也正如保罗所说:“人人终有一死,作为一名住院医生,我的最高理想不是挽救生命,而是引导病人或家属去理解死亡或者疾病。”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疫情期间最美乡村医生事迹,希望大家喜欢!
疫情期间最美乡村医生事迹篇1
在贡井区桥头镇增产村泥泞的山路上,总是有一位白大褂带着口罩,提着药箱,艰难却坚定地走向乡亲家里看病。如果你仔细打量,会吃惊地发现,这位医生在一瘸一拐地缓慢走路。原来,他年幼时患上败血症导致左腿短小,左腿股骨头已经坏死。但就是这个行动不便的人,却在二十多年的风雨中坚守在乡村的医疗岗位,坚持为乡亲们送医看病、送药、打针、量体温……
特别是2020年新冠疫情发生后,他拖着残疾身躯,坚守在抗疫一线,同基层党员干部一道保卫着乡村的安全,将青春和医术献给了乡村医疗卫生事业,他就是深受村民们喜欢的医生——桥头镇增产村医务室的“跛脚村医”黄永剑。
突发病难左脚残疾
1981年,黄永剑出生在桥头镇以外十多里的偏僻山村增产村石厂坡民院中,小学就读于增产村小,后升学到桥头中学读初中,成绩保持在全班前10名,他刻苦努力,成绩优秀,并一直担任班长。
可惜好景不长,1991年刚满10岁的他,有一天突然感觉腿部剧痛,继而全身发烧疼痛难忍。父母赶紧将其送往自贡第四人民医院,检查出他患了化脓性股关节炎加败血症。
当时,医院下了病危通知,看着曾经生龙活虎的儿子奄奄一息,父母苦苦哀求医生做手术。医生们冒险做了手术,黄永剑奇迹般地起死回生。黄永剑家里贫苦,这次手术花去的一万多元治疗费,还是父母四处借钱,东拼西凑的。
随后,伴随黄永剑的就是艰难困苦的保养、锻炼和恢复,为此他足足修学了一学期。当他能够拄着拐棍走路后,就赶紧复学了。从老家石厂坡到桥头镇中学就有十几里山路,他每天天不亮就要起身,背着书包和干粮,拄着拐棍,一摇一跛地向中学走去。由于双腿疼痛,黄永剑每走几分钟就要歇一会儿。每天到校时间就是四五个小时,有时候走不动了,路过的同学就主动背他走一段路。
后来他灵机一动,自制了滚珠板车,上学也不那么艰辛了。板车坏了,同学们又帮着做了新的滚珠板车,陪着他一起走过漫长艰苦的求学之路。
苦学医术报效桑梓
1997年,黄永剑以优秀的成绩考上自贡卫校,他常常想着,家里为自己治病的借款都没有还清,父母还在为自己读中专做着无休止的重活。他下定决心:绝不能荒废时间,必须利用机遇刻苦钻研,锻炼医学能力!
黄永剑勤学好问,敢于实践,特别是在第三人民医院实习期间,他认认真真向老师、医生们请教和实战。黄永剑说,在三医院实习这二年,是自己医学技能进修的最好年华,老师们的无私帮助和指导,给了他莫大的鼓舞和培养。
2000年中专毕业后,黄永剑在桥头镇医院做临聘人员,参加农村医务工作的具体实践。2001年,经镇医院老师们的推荐,他参加荣县乡镇医疗系统统一考试,正式作为村医到家乡增产村医务室工作。
对黄永剑而言,这真是意想不到,却又真实发生的神奇事情。自己是在同学与乡亲的帮助下,从这里一步一摇走出去读书学习,如今黄永剑怀抱感恩,以“学有所成,反哺家乡”这一坚定的意志,学得一身医学知识又回到了养育自己的家乡,投入到为父老乡亲看病送医的工作中。
黄永剑保持医者仁心和赤脚医生的传统,坚持下村入户、送医上门,对本村所有慢病患者进行随访,对分布在村里各个地方的疑难怪病人员、年老不便行动的瘫痪、高血压患者,要给予针对性地诊治和安慰。
2001年夏天,赖大姐回家途中被蛇咬,到县市医院路途遥远,又舍不得花钱到大医院医治。黄永剑获讯便带上药品器具,拄着拐杖走山路去给赖大姐看病、打针。
还有一次,增产村6组的冯婆婆从高坎摔下,腿摔断引发败血症,大医院下了病危通知,通知家属准备后事。家属虽然把棺材寿衣都准备好了,但始终不甘心,于是希望黄医生可以上门输液,死马当活马医。没想到,经过半个月的治疗,冯婆婆竟然奇迹般地康复了……
黄永剑每天风雨无阻为村民送药看病打针输液,他的报恩行动和高超的医术,博得了父老乡亲的交口称赞,诠释了医者仁心。
坚守抗疫坚守安全
一名党员,一面旗帜;一个岗位,一份责任。
身有残疾的村医,拖着不便的腿脚,每天来来回回监测村里18个湖北返乡村民的身体状况,黄永剑用行动保障了全村人的健康。从非典到扑灭山火,都有他冲锋在前的身影,这是一名普通共产党员在危难面前的初心,也是一位乡村医生对乡亲们的大爱。
今年新冠疫情爆发后,全镇全村党员干部迅速到各路口、社区、农家院落监测和宣传防疫,为村民抽血检验,投身到抗击新冠病毒的工作中。村医疗室中,黄永剑每天要为乡亲们看病、测量体温,分期到桥头镇医院各点参加检查、测量体温等工作,还要密切注意村里各生产队各家户出现意外,不间断上门查问。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黄永剑拖着自己的残疾腿脚,每天来来回回监测村子里从湖北返乡过年、散布在村里各处的18个村民,及时掌握他们的身体状况。
每天配合桥头镇卫生院的安排,入户为这18个居家隔离人员进行一天两次体温监测,询问、观察他们的实时身体动态,记录台账,成了“跛脚村医”的特殊任务。黄永剑说:“我的任务就是守住18个人,守住了这18个人,便守住了全村2400多人的安康。”
增产村有2400多人,各户分布很远。早上7点,黄永剑就得出门,有些村民家里开车到不了,他就跛着脚一步步走路去。每天,黄永剑不是在村民家中,就是在山路上。
负责全村医疗工作的同时,黄永剑还要支援乐自高速桥头收费站卡点,同公安、交警等部门的同志一起,在站点排查车辆、测量体温,守好外地车辆进入贡井的第一道关口。轮到值夜班,天冷与久站刺激他的病腿越发疼痛。同事们让他休息,他却咬牙坚持:“不能影响检测排查工作,这是大事。”
增产村村支书杨宗国挨家挨户排查、宣传防疫时,每次碰到黄永剑,都叮嘱他要注意安全。杨宗国说:“之前有两天下雨,有些小路全是泥巴路,看他跛着脚走路不容易,生怕摔倒了。”
2月1日上午,不到一个小时,黄永剑已两次走进武汉返乡居家隔离观察人员刘大姐的家。第一次是上门监测体温,观察到她有些咳嗽,立马返回桥头镇卫生院汇报,第二次他又上门为其抽血检验。刘大姐看他一瘸一拐地走进门,赶忙去搀扶他坐下:“黄医生,你对我们太负责了,你自己腿脚都不方便,喊卫生院换个人来嘛。”黄永剑回答道:“我是共产党员,又是学医的,这个时候当然是我上。”
通过连续监测和观察,刘大姐的血常规显示暂无问题。2月7日,增产村18个从湖北返乡的村民全部解除隔离。这样的结果,对于村医黄永剑来说,就是坚持在乡村抗疫一线的意义。
全家行动发展村医
由于疾病,黄永剑长时间行走或站立十分疼痛。好在妻子曾武平是村里的网格员,也是一位党员,能帮上黄永剑的忙。曾武平说:“他走路痛了就搀扶一下他,帮他做下记录,帮他分担一点。”黄永剑常年要负责村里的高血压、糖尿病等患者的日常诊疗,很多不容易去、去不到的地方都是曾武平扶着他走去。
黄永剑在工作上的坚持和毅力不仅感染着村民,也让家人更加团结勤奋。黄永剑家里条件依然艰苦,他生病医治的费用到现在还没有还清。父亲因病过世,为了还债,六十多岁的母亲还在外打工挣钱。
在母亲不能照看、父亲去世的环境下,黄永剑一直在营建轻松、奋进的家庭气氛,希望让小10岁的妹妹能够安心读书。好在妹妹也以哥哥为榜样,她刻苦学习,成绩优异,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并从西南医科大学研究生毕业。妹妹成为了家里最高学历和最全面医学专业知识的人,这是黄永剑非常满意的结果,希望这将会对乡村医疗和他的村医事业发挥更大的作用!
疫情期间最美乡村医生事迹篇2
孙子文,男,1981年出生,中共党员,开封市鼓楼区南苑牛墩村卫生室医生。自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在全国爆发以后,在区卫健委及仙人庄卫生院领导指导下,孙子文身为一名医务工作者,他付出了所有的干劲,身为一名共产党员,他展现了应有的无畏。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防控工作中,面对疫情,他挺身而出,冲锋在前。
2020年1月23日,在接受区疾控中心疫情防控工作培训之后,便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面对孩子的恋恋不舍,爱人的担心,孙子文坚定的告诉他们“我是医生,也是一名共产党员,治病救人,抗击疫情是我分内之事,是我必须做的。”从2020年1月23日至今孙子文一直在卫生室二十四小时待命。
由于牛墩村是疫情防疫重点村,村里设立了疫情防控监测点,孙子文为监测点免费提供自己卫生室仅有的2个电子体温枪,并向支部申请在监测点值班,作为党员的他始终坚持初心,冲在疫情最前方。
2020年01月24日至2月17日,连续23个昼夜,孙子文每天要近距离为确诊人员的密切接触家属测体温、询问健康情况,送体温表、口罩,定期去其家中消毒,帮助并解决居家隔离人员的生活困难,甚至照看密接人员家中的家禽。在该村的疫情防控监测点值班岗位上,也经常有他的身影出现。同时,孙子文还主动请战,承担全区确诊人员和疑似人员的密切接触者的转运工作,该工作,不仅要与密切接触者近距离接触,承担很大的感染风险,并且异常辛苦,从到上级卫生院做个人防护、陪同密切接触人员办理转院手续,再到将他们安全送达转运隔离点、解除自身防护,每次转运工作都要持续6——8个小时。在孙子文义不容辞地坚持下,通过孙子文相继安全转送密切接触人员17人,当中,有高度怀疑的疑似病例,也有需要搀扶的老年人,面对被感染的风险,孙子文从来没有选择过退缩,每次接到转送指令,总是立刻赶来。
2月6日早上9点,接指令后的孙子文,到州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换急救车接1名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出院,当办理完出院手续,已经近正午12点,将其送至仙人庄卫生院隔离后,已经是下午1点,为了节省防护服,主动询问另1名反汴人员是否出院,在车里等到下午2点,驱车到开封市第六人民医院接其出院,直至等到下午6点办理完出院手续,开车将其送回板桥小区,换车脱下防护服已晚上8点,这一天,防护服在他身上穿着近12个小时,一天没吃东西,一天没上厕所,汗水浸透全身,轻度脱水,那天看到他疲惫的身躯,在场人无不为之动容。
在这期间,孙子文父亲患过一次重病,因家中无人,他把自己做简单的消毒后立刻赶至家中,亲自给父亲输液,又突然接到指令去魏都路伊园小区接4名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到淮河医院复查,并送仙人庄卫生院进行集中隔离。因父亲还在输液,把弟弟从家中叫来照看,当天完成任务后已经下午5点,回到父亲家中已经快五点了,看着躺在床上的父亲,他第一次掉下眼泪。
2月18日,全区密切接触人员的接送工作已基本完成,他又立刻写下请战书,欲去武汉与疫区一线同仁并肩作战。
正当国内疫情相对稳定,大家都认为可以舒一口气的时候,新的使命又来了。由于国外疫情的不断恶化,接送从国外返乡人员的使命又落在了他的身上。3月15日一大早,接到上级卫生院命令,需驱车前往新郑机场接2名从韩国返乡的人员,没吃早饭的他,做好防护上午9点就出发前往机场,在交接现场由于交接程序和手续问题,一直等到下午3点才顺利将2人接走,期间,由于没有备用防护服,他不敢喝一口水、不敢吃一点东西,将人安全的接回隔离点已是下午5点,来不及吃一点东西就又赶回自己诊所替换身体不好的父亲,一个烧饼、一包榨菜,就是他那一天吃的第一口饭。3月17日早上,又接卫生院指令,还需驱车前往新郑机场接1名从菲律宾返乡的人员,这一忙碌,又是一天。在此期间,由于辖区从国外返乡人员较多,孙子文始终担负着辖区境外输入人员和湖北返乡人员的机场、高铁站转运工作,前后共转运各类人员40余次,一个人架起了一道通往隔离点的生命线。
4月1日,该区设置在美途酒店的又一个隔离点正式开始运行,由于缺人手,已联系在岗2月有余的孙子文主动请缨,赶赴该隔离点开始工作,承担整个隔离点的卫生消毒工作。
截止今日,他依然在自己的岗位上拼搏着。最难能可贵的,他干的这些工作,并不是他的分内工作,甚至本可以不去承担这些重担,他之所以非要这样做,是基于一名医务工作者的良知,还有一名共产党员的党性。
如果说,一个共产党人的价值非要去拿某种标尺去衡量的话:那么,不计功名利禄的付出、不顾个人安危的挺身,才真的是一个共产党员应有的价值所在。
疫情期间最美乡村医生事迹篇3
今年的春节跟往年不一样,没有爆竹声声辞旧岁,也没有大街小巷的热闹非凡,每个人都在响应国家号召,待在家里做贡献。
而有那么一个地方却异常的“热闹”。同时有那么一个人,他的身影一直穿梭在这个“热闹的场所”——他就是贵溪市人民医院急诊科负责人__。
春节期间,人流量多,往往也是急诊科最忙碌的时期,接诊的病人都是以往的数倍,夜间更是承担所有门急诊病人。由于疫情的严峻形势,__考虑到大家辛苦,在开交班会时说:“大家超负荷地上班,无一句怨言,我很欣慰,但是我更希望你们能劳逸结合,请上班的医护人员尽量不要打扰下夜班的同事,有任何事情第一时间拨打我的电话。”就是这么一句话、一个身体力行的举动,却将“职责所在,使命担当”这八个字表现得淋漓尽致。
一场毫无硝烟的战斗警报拉响了,__不仅要做急诊科事务,更是担任了医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领导小组成员、医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救治专家组成员,负责对全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病例的会诊排查、业务指导、医疗救护及相关业务知识培训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的应急救治工作。
从临近春节开始他就以院为家,他的儿子在寒假作文中写到这样一句话“我想我的爸爸,我想他平安地回家。爸爸每天都奋斗在第一线,每天都要接触无数的病人,他为了保护我们,主动和我们“隔离”了,只有在微信视频中才能见他两眼,我真的好想他,但我更希望他在救治病人的同时好好地保护自己。”
__说:“我是一名医务工作者,更是一名中共党员,我有责任也有义务冲锋在前,挺身而出。以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的使命担当为群众生命健康保驾护航。
疫情期间最美乡村医生事迹篇4
__,男,汉族,__岁,__县__镇__村人。__年从医,是一名在农村医疗防保战线上工作了近50年的老乡村医生,50年如一日,默默奉献,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曾被__日报报道,年年都被镇卫生院评为“年度乡村医生先进个人”。
2020年1月26日(大年初二),__接到__镇中心卫生院的紧急通知,立即马不停蹄赶往镇卫生院参加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紧急会议。由于疫情紧急,医用口罩、“84”消毒液、酒精、体温计等防护物资成了紧俏物,防护服、护目镜更是极度缺乏,镇卫生院库存告急。会后,他开始思考如何在防护物资极度缺乏的情况下有效防控疫情,如何圆满完成镇政府及卫生院安排的工作任务。
大年初三,即使防护物资不够用、自我防护措施不到位,即使突发急性结膜炎,视力受到极大影响的情况下,他冒着被感染的风险,毅然决然地奋斗在抗疫一线,挨家挨户进行摸排,逐个量一遍体温才算放心。到了深夜,在家人的极力劝说下,他在家接受了输液治疗,初四病情刚有所好转,他却坐不住了,“昨天的工作与抗疫任务我还要梳理一遍,还有几位病人的体温未测量,摸排工作还未完成。”一大早,家人准备好的早餐来不及吃就出门了,给村民发放口罩,给湖北返乡人员测量体温,一忙就是一上午。来不及吃午饭的他又急忙赶往几位刚摸排出来的从湖北返乡人员家里,进行体温测量并询问情况。下午三点,__在骑车回家途中,由于个人病情未痊愈、一天未进食,突然晕厥,摔至重伤。为了抗击疫情,为了治病救人,为了他人安危,他未将个人的得失放在心上,始终坚守岗位,履行着作为一位医务工作者的职责。
由于病情较严重,需行手术治疗,临进手术室前,他对妻子说的最后一句话是:“好饿,真想吃点东西后继续奋斗在抗击疫情最前线。”目前,他还在重症监护室,未脱离生命危险。(妻子__是一位村干部,一位优秀的共产党员,一直非常支持他的工作。)
惟其艰难方显勇毅,惟其笃行方显珍贵。__是千千万万乡村医生的缩影,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他们默默奉献、任劳任怨、辛勤耕耘、艰苦奋斗。虽然他们没有豪言壮语,没有惊天动地的业绩,但是,正是他们几十年来扎根基层,心系群众疾苦,关心群众安危,疫情面前,才会毫不退缩、勇担职责、践行使命,保障了一方百姓的健康安全。
疫情期间最美乡村医生事迹篇5
1月24日,荆州一医主治医师王道亮是第一批进入隔离病房医疗人员,第一轮换岗后,刚解除隔离观察的王道亮再次主动请战,重返抗击疫情第一线。疫情当前,使命必达。王道亮一直以实际行动践行着医务工作者的初心和使命。
一个念头:救人
“患者的心率快速下降,如果不做紧急处理,患者会很快出现心跳骤停。”王道亮毫不犹豫地冲上去,给患者开始实施胸外心脏按压,进行抢救,随着急救药物开始起效,患者的生命体征逐渐平稳,转危为安。
抢救时空气中的气溶胶密度较大,暴露的危险更大,实施胸外心脏按压时大幅度的动作可能会导致防护服的破损。面对危险,谁不珍惜自己的生命,但是抢救患者,必须争分多秒。在抢救之前,王道亮设想过万一遇到危险情况应该怎样做,然而真正操作起来,这种担心早被抛到脑后,“光想着怎么救人了。”好在一切顺利,没有发生意外。这样惊心动魄,与死神抗争的场景无时无刻不在隔离病房内上演,高压力、高紧张的状态是工作日常,半夜起来抢救患者更是习以为常。
一种态度:责任
每天早上8点王道亮都会准时穿上防护装备。查房时,王道亮都问的特别细,包括患者的流行病学史,体温、咳嗽等症状,年龄、基础疾病,检查结果及用药情况,等等,进而做出判断。
对确诊患者,王道亮责任就是执行新冠疫情专家组治疗方案。患者个体差异很大,有的症状轻,有的危重,有的恢复快,有的迟迟不见慢,有的还伴有心脏病、高血压等其它疾病……王道亮和医疗团队采用综合疗法和个性化治疗,确保每一名患者得到科学合理的救治。“这既是为患者负责,也是为患者家庭和社会负责,把好治疗最后一道关口,让患者顺利康复,安全回归家庭和社会。”王道亮说,这就是战“疫”医生必须承担起的特殊的责任,和他一起并肩作战的一线医护人员还有很多,“他们都很年轻,也更辛苦,夜班8个小时,不能休息,特别困时,只能趴在桌子上及躺椅上稍作休息。”
一个信念:担当
“这次新冠疫情,我们以前没有遇到过,但是出于医生的职责,生命相托,关键时刻我们必须托得住。必须有信心、有能力,更是有担当有责任去尽力救治患者。”王道亮已经1个多月没有回家了,新年安排的节奏全部打乱了,家里的大小事情都是王道亮爱人在安排。
王道亮每天要工作十多个小时,而且没有休息日。他说经过这次实战有了隔离病房工作的经验,比如穿脱防护服、怎样对病人检查治疗等。按照要求,出隔离病房后需医学隔离观察14天,2月25日,王道亮立刻申请再次进入隔离病房。他希望,现在没有新增病例,按照这样的节奏持续,疫情早日结束。疫情结束后,自己最想做的事情是将手里没有完成的手术做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