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大卫科波菲尔读后感
《大卫·科波菲尔》这本书写的19世纪维多利亚时期英国社会的广阔画卷,这本书反映了狄更斯的道德观:好人会有好归宿,恶人有应有的惩罚。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写大卫科波菲尔读后感5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写大卫科波菲尔读后感篇1
《大卫·科波菲尔》(DavidCopperfield)是英国小说家查尔斯·狄更斯的第八部长篇小说,小说采用第一人称叙事,述说了主人公大卫·科波菲尔从幼年至中年的生活历程,以“我”的出生为源,将朋友的真诚与阴暗、感情的幼稚与冲动、婚姻的甜美与琐碎、家人的矛盾与和谐汇聚成一条溪流,在命运的河床上缓缓流淌,最终融入宽容壮美的大海。
《大卫·科波菲尔》是世界文学宝库丛书48本中的一本,尽管世界文学名著宝库中的书我已经看了好几本,但我还是对狄更斯的这本自传情有独钟。
文中的主人公大卫·科波菲尔的父亲在大卫出生六个月就去世了,大卫八岁时,她的母亲又嫁给了摩德斯通先生,而摩德斯通先生和他的姐姐都是铁石心肠,他们不喜欢大卫,总想着法子虐待大卫,还将大为的母亲给折磨死。
大卫的母亲死后,他的继父就不再让他上学,并逼着大卫去做童工,做了童工的大卫生活变得更加困难,一个星期6个先令让大卫省吃俭用,很快他就偷跑了出来,投奔他富有的姨婆,并被姨婆送进学校,受到了好的教育。
尽管大卫童年时受尽了磨难,但他善良,乐于助人的性格没变,并且他最终也取得了幸福美满的感情。
《大卫·科波菲尔》让我懂得了自传的书写方式,也让我明白了仅有磨练自我,你才能够成功。
写大卫科波菲尔读后感篇2
《大卫·科波菲尔》是狄更斯的半自传体小说,描绘了小科波菲尔的一生。小科波菲尔未出生时父亲便去世了,母亲的陪伴,8岁前的生活也还是欢快的,但其母亲在他8岁时改嫁给谋得斯通,之后小科波菲尔的童年便是恐惧和憎恨。在科波菲尔的妈妈还活着的时候,科波菲尔被送到萨伦学校,之后科波菲尔的妈妈去世后,科波菲尔又被送到格比货行,格比货行的生活是艰辛和痛苦的,最后科波菲尔选择偷偷离开去投奔他的姨妈,他的姨妈是一个古怪但心底善良的人,十分果断的收留了科波菲尔,之后科波菲尔去了一家有名的学校,毕业后做了一个律师。之后科波菲尔遇到了他的妻子朵拉,婚后的生活是幸福的,但命运的残酷,朵拉离开了人世,科波菲尔开始消沉下去,最后艾格尼丝的鼓励和陪伴终于使他又振作起来,二人过起了幸福生活,同时艾格尼丝的帮助和支持使得科波菲尔成为一名赫赫有名的作家。
科波菲尔的一生经历了苦难最后又经历幸运和幸福,归其原因是科波菲尔善良正直的本性和不断努力拼搏,人一生都会经历自己的磨难但是只要不放弃不气馁,坚持和努力最终都会取得最好的结果。
《大卫·科波菲尔》这本书栩栩如生和真实的人物描写让我百读不厌,同时这本书还揭示了人性,“恶有恶报善有善报”是这本书想要表达的最直接的人生哲理,我们要时刻警惕金钱和其他罪恶的诱惑,保持一颗善良正直的心,一直坚定不移的走下去,相信都会有最好的结局!
写大卫科波菲尔读后感篇3
从1849年5月到1850年11月,《大卫·科波菲尔》一书在20个月的时间里以分期连载的形式面世。狄更斯在序言中写到:“在我所有的书中,我最喜欢这一部”,“……像许多溺爱孩子的父母一样,在我的心灵深处,也有个最宠爱的孩子,他的名字就是大卫科波菲尔。”
狄更斯以他自己生活为背景,再通过他丰富的想象力,以自述的形式向人们展现了一个维多利亚时期的生活情景,一个美好而又可怕的时代。
大卫·科波菲尔是这本书的主人公。他还未出生就没来得及见到父亲最后一面,在母亲和女仆佩格蒂的呵护下成长。但,这只是厄运的开始。不久后,母亲改嫁,继父对大卫是又打又骂,把他看成是累赘。母亲离开人世后,继父却当即把年仅十岁的他送去当学徒。小科波菲尔实在忍不了生活的压迫,独自逃跑去投靠自己唯一的亲人——姨婆。在姨婆的帮助下,科波菲尔到真正的学校接受了教育,认识了艾格尼丝等朋友。在随后的工作中,科波菲尔认识了米伯考夫妇,还有自己喜欢的朵拉。不久之后,姨婆破产,米伯考夫妇流亡,这也让科波菲尔逐渐能够独担一面。可是到了小说最后,朵拉因病去世,成为大作家的科波菲尔满怀悲痛,出国旅行,其间,艾格尼丝始终与他保持联系。当他三年后返回英国时,发觉艾格尼丝还爱着他。他俩终于结成良缘,与姨婆贝西和女仆佩罗蒂愉快地生活在一起。
而对于大卫,一直支持他上学,工作,甚至是后来爱情的人,就是他的姨婆贝西小姐,一位善良的怪人。这位善良的怪人爱憎分明,可以亲切地叫朵拉为“小花朵”,也可以大声谴责摩得斯通姐弟对大卫的虐待。
为什么说她善良?他在大卫走投无路的时候收留他,在迪克先生被家人送去精神病院的时候认可他并把他带回家,在前夫来找她时给他钱,当得知威克菲尔先生遭他人利用而使自己破产时原谅了他。
那么,又为什么会说她是怪人?第一,便是她的衣着古怪——衣着打扮是维多利亚时期重要的身份标识,女子应该穿戴得体,高雅。但姨婆却是“帽上戴着一条头巾,手中带着一副种园子的手套,身上披着一条收税人围裙一般的口袋,手里拿着大刀子”。正是这样一位女性,没有当时大多女性的虚荣和奢华,相反,更多的是善良和淳朴。第二,就是姨婆行为和说话古怪。当大卫后来独自跑来投奔她时,她把橱柜里各个瓶子里的东西都倒进大卫的嘴里。这难道不古怪?而这正是姨婆对大卫同情心的一种体现。
而作者狄更斯的许多作品中,都有类似的怪人形象。他们不是故事中的主角,但是是人道主义的精神的传话筒。他们内心善良,不畏权贵。虽然行为举止古怪,但正是这些古怪的行为,打动了我们读者的心弦。
当然,作品还有一些以乌利亚为代表的邪恶的小人。他谄媚奉承,油嘴滑舌,阴险狡诈。在所有人面前,他都一副卑微的不能再卑微的样子,内心却有着山一般大的野心。作者对他的描写甚至是“像软体动物一般没有脊柱,手滑的像鱿鱼一样”他一开始本是威克菲尔先生的一名学徒,到了后来却是和大卫争抢威克菲尔先生的女儿艾格尼丝小姐,甚至是用阴险的诡计威胁威克菲尔先生把律师所给他,并吞并了姨婆的两钱磅的家产。作品中第四十二章:大卫得知真相后给了乌利亚一巴掌,看了这章我真的为大卫给希普的一巴掌而感到痛快!这样一位小人正是维多利亚时期心术不正的代表,作者也是借着乌利亚来讽刺这一类人。
而以米考伯夫妇为例的又是另外一类人。米考伯先生热情,真诚,追求自由,但天生爱慕虚荣,喜好挥霍,不切实际、不肯脚踏实地,常常负债累累。此外,他又有善良正直的一面。他在给希普做秘书时,揭露了希普陷害威克菲尔先生并导致贝西小姐破产的阴谋。贝西小姐为了感谢他,资助他去了澳大利亚发展,他在那儿取得了事业上的成功。这一以“债多不愁,乐天知命”的人物形象,也是这本小说情节发展的主要推动者。
米伯考夫人则是以狄更斯母亲为原型而塑造的人物形象。她头脑简单,能力低下,正是作者不能忘记童年时候母亲把自己送到鞋作坊而感到开心的事,因此他借机以旁观者的身份对她进行细致的讽刺性描写。
大卫的爱情也是小说的一条主线。在他的一生中喜欢过五个女孩子。第一个,是儿童时期在女仆佩格蒂家里遇到的女孩小埃米莉,那份爱情是那么真诚,那么透彻,没有一丝杂念,那么美丽。可是,却没有结果。他们成长了,分离了,却难聚首,再聚首时,咫尺天涯。小时候的爱情,与未来无关,更单纯,更纯粹,温暖你惊惶的岁月。第二个,第三个女孩都是在他的初高中时期,但也是段时间的情愫。那么幼稚,那么不成熟,像是一阵风,吹开了花的芬芳,却带不走粉红的花瓣,只留下一个淡淡的美好的回忆。
第四个女孩应该是大卫印象最深的——朵拉。她是一个可爱的美人,也是大卫的娃娃妻子。她纯洁,美丽,喜欢抱着小狗吉普,喜欢弹弹吉他。但她并不成熟,不会管理家务,不怎么懂得理解别人。大卫很爱她,但也想“改造”她,因为他以前希望的妻子不是这个样子。但最后失败了。而她是以狄更斯初恋玛丽亚为原型设计的人物,婚前婚后都是一个娃娃。
而最后一个女孩就是陪伴大卫到老的一位端庄贤惠,机智,通达人理的女孩艾格尼丝。大卫和他曾经错过,但最后还是生活在了一起。艾格尼丝是大卫的朋友,是大卫在遇到困难时的支柱,是大卫在精神崩溃是的依靠。她陪伴他,鼓励他,也深爱着他。而艾格尼丝,“一张温柔恬静的脸总像是有微光环绕着”,她如“天使般温柔可爱”,是维多利亚时期英国男人梦寐以求的完美妻子——贤惠端庄。
就如同我们现实生活中芸芸众生,大卫的爱情错过,也拥有过。
作为维多利亚时期一名成功男性,狄更斯并不是一个歧视女性的作者。他在自己的生活当中,尊重女性,爱女性,照顾女性。但是在创作之中,他却总是有意无意地贬低女性,把她们置于男性之下,用社会上流行的价值取向来规范要求女性——女性应该是柔弱、善良、纯洁的,她们要以以男性为天,以男性为支柱;而家庭是女性唯一的港湾,因此她们总是被束缚在家里,没有自己的独立言行。这也是维多利亚时期女性地位和生活的一种反映。因此,这部小说里也暗含着作者的男子主义。
当然,作者在作品的创作中还增添了很多比喻象征性的词语。摩得斯通(Murdstone)这个名字既暗示murder(谋杀。他导致大卫的母亲过早进入坟墓),又暗示stone(石头。他的铁石心肠拒绝大卫表达感情的任何尝试)。还有斯蒂夫斯称大卫为“雏菊”。为什么要叫作雏菊?这种花是纯洁的美,天真,和平的象征,而大卫也正是因为善良,因为那颗美好的心灵才能够历经重重困难,去赢得最终的胜利!无论是谐音还是比喻,作者通过这样一个小小的细节,强烈的表示了对摩德斯通的讽刺和对大卫美好品格的赞美。
文中曾写到“至诚,才是一个人应该寻求的,从而是一个人有所依靠,有所进步,特洛。得有专一的彻底的,实心实意的至诚。”姨婆的这一番话给大卫带来的不仅仅是是引导,更多的是鼓励,同样的,我们也能受到启发。至诚,是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是一个人最基本的素养,也是一个人良好品格的体现。至诚地对待每一个人,才能获得最宝贵的友情。
“这样不行!应该前进!必要时穿上防滑靴,好走时就穿平底鞋但是得永远向前奔!冲过一切障碍,赢得比赛的胜利。你要把应该走的路走得漂亮,才可以走想走的路。”又是一句多么引人深思的话啊!就如现在,必须先把该走的路走漂亮,不是吗?必须要永远向前,哪怕是前进一小步,不是吗?这句话是对大卫的鼓励,更是对我们的鼓励!
维多利亚文学作为一个时代的产物,自然带有宏大与多样性的特点。批判主义的小说家们一方面重新倡导了18世纪的现实主义,又一方面肩负起批判社会,捍卫人民利益的责任。他们的作品中对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和对社会制度的无情批判唤醒了公众对社会问题与社会发展的意识。虽然他们的创作角度与风格各不相同,但共同特点都是关心百姓的命运与生活,他们为堕落的道德、不人道的社会、拜金主义的盛行及大面积的贫困与不公而深感愤慨。
而狄更斯就是它们中间一颗璀璨闪亮的星,他通过对人道主义的歌颂,对阴险小人的批判,让我们充分意识到了维多利亚文学的特点。因为对于这个时期资产阶级和社会上级阶层人们的贪婪、虚伪以及凶残面貌的憎恨,狄更斯对于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人民,尤其是儿童、妇女和老人的悲惨有着无限的同情。所以,我们也能够在狄更斯的许多的作品中看到他对女性的怜爱与尊重。《大卫·科波菲尔》以大卫为主人公,从而塑造出一个个性格不同、命运不同的女性形象。
狄更斯构建语言特色的技巧主要是采用了口语化、个性化的人物语言和精准化的叙述形语言。通过人物语言中口语化的语音,作者再次体现了人物的方言、俚语、社会地位、文化水准等个人特征。个性化的人物语言和精确化的叙述形语言把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及生动的场景带到了读者的眼前。狄更斯还善于运用各种修辞手法,他丰富的、幽默的艺术带给读者美的享受和深刻的启示。狄更斯小说的语言特色让读者更好地欣赏他作品的艺术魅力。维多利亚盛世下连载出版形式的助推以及文学传统和教育背景的影响使狄更斯的小说之所以形成其独特的语言魅力,。书中的每一个字无疑是对我们心灵的敲打,对人性的质问!
通读全书,我深切的体会到了金钱的罪恶,它使乌利亚不顾人与人之间的温情去威胁威克菲尔先生,去敲诈姨婆,去用伪善的面目对待身边没一个信任他的人。
通读全书,我体会到了在人世间多数人之间的冷漠中同样还存留着一颗颗热烈而善良的心。正是因为他们,使英国被黑暗笼罩着的天空中有了数颗明亮闪烁的星,照亮夜行的路;正是因为他们,使伦敦上空那些让人们喘不过气的雾一点点消散,让人们重新看到了光明和希望!
轻轻地放下书,我不禁吸了口气,我是否该重新审视一下自己,审视人心,审视人性?
写大卫科波菲尔读后感篇4
不曾领悟这样一种孤独:从小便失去父爱,好不容易拥有母爱,却又在命运的变故下变的一点点的母爱也不复存在,童年开始变的备受摧残和煎熬,却没有一个人可倾诉,只剩下自己一个人从童年煎熬了过来,一路上历尽了所有艰苦磨难。这是怎样的一种孤独与坚强。
不曾看懂这样一种善良:将利用自己的人看做朋友,崇拜他,感激他,他做了什么阴险之事都拼命维护他,直到最后被利用他的人毁了一个家庭,一个自己在乎的家庭后,才看透,但却了无怨恨,只是悔恨自己不曾看清这位朋友的真面目。这是怎样的一种善良与包容。
不曾感叹这样一种情感:或许这就是所谓的爱情吧。不顾一切的去爱,不思一切的去维护自己的爱人,不让她受一点点伤害。朵拉,他的妻,却被称作娃娃媳妇,只因他什么都宠着她,什么都让着她,什么都不让她干,她却像朵小花,娇嫩,只能观赏而不能触碰,受不了任何伤害,终于在命运下枯萎了。他哭的凄惨,童年的任何痛苦都不曾将他打垮,但这次,他近乎绝望,如若不是艾妮斯的鼓励,他将有可能郁郁而终。这是怎样的一种执着与痴情。
他,大卫科波菲尔,他的善良,他的坚强,他的内心最深处的脆弱与孤独,他的身处逆境的乐观向上,他的身处顺境的进取奋发,深深的在我的脑海里挖了一个坑,怎么填都填不满。在未来的道路上,也许应该像他一样吧!我们所受的艰苦还不及他的一半,我们所受的伤害还未到达他的痛苦的边缘,他一个人所受的煎熬,是我们无论如何都体会不到的呀!起码我们还有幸福的家庭,我们还有快乐的童年,我们衣食温饱,我们在关心与爱护下茁壮成长。但是,我们的求学精神可能还远远比不上他,他即使是在逆境中仍然坚持惦记着学习,即使在学校受尽了侮辱还坚持学习,这是怎样的一种热爱与执着!全心全意的将自己投入进去啊!毫不懈怠,沮丧后拾起难过情绪又继续起航,就算在后来的工作与生活中也是如此。深深的敬佩他!大卫,这样一个坚强乐观,善良勇敢,执着向前的人,难道不应该是我今后的指向标吗?在痛苦的炼狱中站起,他又前行,在现实的打击的火炉中,被烧的遍体鳞伤,他又忘却伤痕,继续他的人生之旅,那些伤痕,便显得熠熠生辉,美丽的堪比钻石。
而那些带给他伤痕的人呢?有些厌恶的不想去提及。不想再忆起斯提福兹,他的虚伪,让我厌恶至极。友谊,大卫以一颗真诚的心去对待这份友谊,他最初的友谊,最后换来了什么?家破人亡,痛苦!除了痛苦还是痛苦!我看到了大卫那份友谊的真挚,这份真挚让我心痛,我看到了斯提福兹的假惺惺,那份虚假,令我心烦。什么才是真实?难道一颗真诚的心还换不到真实?换来的只是一个梦,一个噩梦,一个令人为之感到悲哀的梦。
而之后希普的卑贱,也让我感到无比的悲哀,一个人穷不要紧,但如若失去了原本的那份善良纯真,装作自己谦卑美好,在面皮之下掩盖了一副丑恶至极的面孔,这该是多么令人心凉,那份真正的卑贱,是贱到骨子里的,失去了做人该有的准则,以牺牲别人的快乐来成就自己的辉煌,这实在活该遭人咒骂!
希普与斯提福兹所犯下的罪恶,带给了大卫无法抹去的伤痕,但却被大卫的善良,衬托的美若虚幻的彩虹。
真正最痛的伤痕应该是摩德斯通姐弟的虐待和朵拉的离去吧!
亲情本是世上最美好最真挚的感情,是不带有一丝回报的完全的付出。但摩德斯通姐弟竟那么残忍的夺去大卫的母爱,那么冷酷的想尽法子折磨他,他们的心还存在着爱么?如果存在,他们为什么不考虑下别人的感受?他们姐弟若还有亲情,应该体会的到,这是一种多么弥足珍贵的感情啊!应该想的到,对于早就失去父爱的大卫来说,这是多么重要的财富。可是他们就这样剥夺了,就这样不留余地的占有了这个家的一切,可见他们的心,是冰冷到了一种怎样的程度!大概是有十尊火炉立在他们的心旁,他们也还是无动于衷。我不敢想象,如若有一天,摩德斯通得到了一笔巨大财富,他的姐姐,是否会与他耍阴谋耍手段甚至不惜生命的去抢夺,反正,他们都是同一类人,所以,得不到同样的财富,得到的,只有属于他们的凄凉的结局,那些丑陋奸诈,与大卫的乐观进取不计前嫌和善良,又是一个鲜明的对比,覆盖在那些伤痕上,像大海般冲刷,使它显现出珊瑚的动人。
朵拉带来的那道伤,最明媚的忧伤。他是多么宠爱她啊!她是他的挚爱啊!他的心,他的全部,他愿意不惜一切来换取她的真心一片,他深深爱着她,不愿她受一丝一毫的伤害,他一刻见不着她他就焦躁不安,见着她了,他的心思全在她身上,多么执着!但却也多么悲哀。这是一段没有结局的爱情,以朵拉的生命的终结,艾妮斯的温柔体贴的代替为最后的终点。或许这也是注定的。这段爱情,没有理性与真正意义上的俩人的互相理解,婚姻后,大卫也曾多次怀疑过自己,是否做错了选择。这样一个娃娃媳妇,是他的宠儿,但却是命运的弃儿,她的任性,她的天真,她的过于单纯,连一点现实的打击也受不了,这样的一个人,怎能抚慰大卫心中无数的伤痕?到最后,留下的,也只是伤痕吧!大卫对她的爱,在一见钟情那一刻就已经说明了是个错误,没有生活的磨练,没有时间的洗礼,没有相互理解的基础,这样的爱,荒谬而又凄凉。终于在最后,大卫也发现了,他真正爱的人其实是艾妮斯,那个一直在他身后默默支持着他,他受了委屈可以发泄的温馨港湾,他的知心伴侣,他的灵魂寄托!而他们俩最后也成就了一段真正美好的爱情,在大卫今后的日子里,这样一个贤惠,温柔体贴,会照顾人的妻子,应该可以让他安心,让他的伤痕变的美丽吧,就像一滴水,透明而纯净,平凡的美丽,可以贯穿他的一生了。
伤痕之下,还有辟果提对大卫不离不弃深深的不是亲情却胜比亲情的爱,还有贝西奶奶虽然严厉但却慈祥的关爱,还有梅西老师的对大卫真诚的爱,让我深深感动,原来在一大片阴暗之下,还有阳光,在伤痕之下,还有那么多的关爱,那么多那么多的爱,满满一心的欢喜。但愿美好的结局永存,在任何伤痕之下的故事,都能有个美好的结局,而希望在现实中,也有那么多那么多的温暖,那些丑陋,在阳光的照耀下销声匿迹。
写大卫科波菲尔读后感篇5
《大卫科波菲尔》是19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大师狄更斯的一部代表作。在这部具有强烈的自传色彩的小说里,狄更斯借用“小大卫自身的历史和经验”,从不少方面回顾和总结了自己的生活道路,反映了他的人生哲学和道德理想。
《大卫科波菲尔》具有很强的艺术魅力,吸引人的是那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具体生动的世态人情,以及不同人物的性格特征。如大卫的姨婆贝西小姐,不论是她的言谈举止,服饰装束,习惯好恶,甚至一举手一投足,尽管有夸张之处,但都表现出她生性怪僻、心地慈善的老妇人形象。
《大卫科波菲尔》通过主人公大卫一生的悲欢离合,多层次地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真实面貌,突出地表现了金钱对婚姻、家庭和社会的腐蚀作用。小说中一系列悲剧的形成都是金钱导致的。书中最令人痛恨的是尤赖亚希普。在别人面前总表现得很卑微,似乎要博得别人的同情,他在任何时候都这样。其实别有目的,在成为威克菲尔的合伙人以后,他要让威克菲尔崩溃,使他沾上了酗酒的恶习,并挪用公款交试图吞掉威克菲尔的事务所。类似这一类人在商场上我想是不少的,他们总是以破坏别人聚敛财富为快乐。他们让我们痛恨,不正当的竞争,即使自己是当中的胜利者,恐怕,任何一个有良知的人都不会为自己的行为感到高兴和自豪吧。
我们不会忘记水手哈姆的“真”,他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精神将被永恒地延续。让我们感受其中纯真的人性,但也要记住那丑陋的行为,让我们永远远离那些不好的行为,是我们的人生绽放出美丽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