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读后感小标题形式1000字

| 舒洪

史记是中国史学上第一本记传体通史,而且是司马迁走遍大江南北,经受了各种打击,呕心沥血在公元前91年完成的旷世巨作。下面是小编为你准备的史记读后感小标题形式1000字,快来借鉴一下并自己写一篇与我们分享吧!

史记读后感小标题形式1000字篇1

看完史记之后,我久久不能忘却,特别是项羽的踪迹。

项羽,你天生就有与众不同的气魄,不学刀不学剑只学“万人敌”。秦末农民战争之际,你假托楚国名将后裔之名,斩木为兵,揭竿而起,融入之历史变革的潮流之中。

“苦心人,天不负,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破釜沉舟一战,你显现出卓越的英雄风采,亲率区区八千江东子弟兵的你但却打败百万雄师。历史前进的车轮或许不可阻挡,但你却加速了它的前进驱使。杀入咸阳,攻破潼关,焚烧阿房,族灭秦族,你向天下人证明了闾阎平民的力量—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但入主关中,君临天下的你并没有忘记你的兄弟刘邦。汉中盆地,这块古老而肥沃的土地,就在你分封诸侯王的时候赐予了刘邦。“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你如此重兄弟情义,可却不知你在不经意间埋下了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祸根,留下了四面楚歌,乌江自刎的悲剧。你信守誓言,可取忽视了背信弃义小人的狼子野心,不择手段。

诚信是一个君王最不应有的美德,而你也因拥有它而失去了天下。“此沛公手下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也”,你如此直言不讳,坦率天真,试问天下还有谁敢再助楚!“宜将剩勇追穷寇,不敢沽名学霸王”,后人说你沽名钓誉,但我看到的是你的诚信。我始终这样认为—诚信是每个中华儿女应有的美德,但它却是一个皇帝不应有的美德。你的好兄弟刘邦也因缺乏诚信而得到天下。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一个个亲如兄弟的江东士卒在你面前倒下了,爱你至深的虞姬在你面前倒下了,陪伴你征战沙场多年的乌骓马在你面前倒下了……一切的一切都离你永久逝去,留下的唯有孤独的你空对乌江,泪流满面。

当拔山举鼎的传奇褪成一页泛黄的纸张与斜阳下汉家小儿幼稚的传唱“大风起兮云飞扬”形成鲜明对比时,你终于远去,留下一个顶天立地的背影。但你最终还是战胜了刘邦,以你的诚信刺刘邦于后人的口碑之下。于是你不朽—司马迁毫不犹豫的将你列入了本纪,李清照为你写下了“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壮丽诗篇,《楚汉骄雄》的导演大刀阔斧的对你进行褒扬……而那奸邪之徒刘邦呢?司马迁不顾时代压力为他留下了“好酒及色”四个字,一曲朝天子冷嘲热讽的咒骂着他驽驭英雄,能擒能纵,无人处彀中”,现代人把他拍成市井无奈的典型演绎了几百遍……

你失败了吗?没有。因为有诚信为你殉葬,你轰轰烈烈的死去,并永远的活在了后人的心中。于是,你成为名垂千古的一代英豪,永远的漫漫岁月里绽放光芒!

史记读后感小标题形式1000字篇2

只要有心,就可以细赏书香,仔细品味,慢慢欣赏其中的一点一滴。

生活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往往有不少人的心是浮躁不安的,那么,在网络信息发达的今天,我们不妨静下心来仔细品味,欣赏书籍里华美乐章的熏陶吧!

“言必信,行必果。”这句话是在欣赏司马迁的《史记》中看到的。他让我懂得“诚信,立身之根本”。背信弃义的人,或许会获得眼前的利益,但他的人格已经有了污点:重情重义的人,或许会失去一时的利益,但他却永远得到了人们的赞美。汪精卫背信弃义,出卖祖国,即使留名史册,但那终归是骂名。而活在芸芸众生之中的“草根”们却可以因城助人,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那么,作为二十一世纪的我们。是否需要诚信呢?是的,需要。就如泰戈尔说的“信用的坠落,犹如打碎的镜子再不能重圆”。我们的人生犹如一面完整的镜子,镜子碎了,我们的人生就残缺了,不完美了。所以诚信是我们完美人生中的一件修饰品,我们不可丢失。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细细的品味;欣赏。可以活跃人的思维;可以汲取其中的精华;可以激发人的爱国情怀。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一句多么无所畏惧的话语。细细品味之中,我感受到了文天祥誓死捍卫祖国的决心。更体会到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铮铮铁骨。是的,像这样拥有大无畏奉献精神的人还有许多。如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与杜甫“安得广夏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的爱国情怀。他们心忧天下的事迹让我为之感动,他们赤子般的爱国情怀也让我为之骄傲。我们应努力勤奋的学习,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坚持不懈的奋斗,成为最强的自己。所谓少年强,则国强。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些读书的方法都告诉我们读书时要精读细读赏读。这就要求我们细细品味。慢慢欣赏。

做个有心之人,仔细的去欣赏。我会感受到诚信的可贵;会感受到爱国情怀的感动;会感受到中华民族精神支柱的强大。

仔细欣赏,我会在清幽的书香中聆听到古人的智慧;会看到白纸黑字的世界中人性的伟大。

史记读后感小标题形式1000字篇3

在小学五年级下学期语文课本中,我认识了许多中外名人:郑和、海伦凯勒、阿炳……最让我难忘的就是编写了52万余字《史记》的'作者司马迁。

我读这篇课文时,司马迁留给我的印象是:好学。他从小看着波涛滚滚的黄河从龙门山下呼啸而去,听着父老乡亲们讲述古代英雄的故事,读完这句话,我仿佛看见了司马迁吃力地搬椅子,坐在父老乡亲们旁边听故事,忘记了约定和伙伴放纸鸢,忘记了帮妈妈干农活,忘记了老师一步一步教我们,我又了解了司马迁的一个优点:坚持。他当年因冤枉受到了酷刑,家里没有钱,只好每天受刑罚,但他是一个修史的官员,要完成父亲临终的遗嘱:替父亲完成平生想要的史书。所以在饱受刑罚、悲愤交加的情况下,还是出色完成了《史记》。

那我们在生活中要学习司马迁的哪些精神呢?

第一,学会克制自己。有些人啊,受不了一点责备,甚至是自己有错而被责备都会生气,但是司马迁呢,他为李陵将军辩护而说出直言,结果是自己因冤枉受刑,为了完成父亲的遗愿,忍辱负重,克制自己心中的愤恨,坚持在狱中写书,这值得我们好好学习,不能因为一时的责备而泄气,只有克制自己,才能成就大事业。

第二,学会坚持。我就是不能这样的,写作文时总会坚持不下来,想快点结束,所以写一篇作文就要花很长时间。所以我们要学习司马迁,用十三年的时间完成一本书,况且他是在监狱中恶劣环境下书写而成。对照我们如今的生活和学习条件,我们对学习上的困难有什么不能坚持呢?

第三,学会打基矗司马迁从小就听父老乡亲讲英雄的故事,在青年时期努力读书,四处游历,广交朋友,为今后的写书打下了结实的基矗我们今天的学习也是同样的道理,学好知识,打好基础,才能为国家和社会做出更大贡献。

我读完这篇文章,懂得了许多,也学习了许多,要做一个为了理想而忍辱负重,勤奋坚持的人。

史记读后感小标题形式1000字篇4

因为下个学期我们就要开展古代汉语的学习了,而史记作为古代汉语著作的典范,尤为值得我们去阅读。《史记》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我们在初高中时期时都接触了《史记》的内容,比如《项羽本纪》以及《陈涉世家》这两篇文章。在学习这两篇文章时,老师都特意强调过本纪记载的是帝王,世家记载王侯将相。《陈涉世家》中的陈胜,吴广都是“乡野村夫”,没有文化,没有地位,没有财富。他们之所以反抗只是因为在赶赴服徭役时因大雨延期迟到,而秦律严苛,凡是延期都会被杀,因此陈胜吴广在半路上决定要反抗,发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呼吁与倡议。利用鱼腹中的纸条“大楚兴,陈胜王”,助公子扶苏为王来开展起义。可以说,陈胜吴广的起义拉开了反抗暴秦的统治序幕。因此虽然陈胜并不是王侯将相,也将他记录于世家这一部分,正是因为他的贡献。因此是可以理解的。

项羽兵败,自刎乌江。可以说是一个失败者,即使却被记录在《史记》中,也应当记录在世家中,但是太史公司马迁却将项羽记录在本纪中。可以说项羽被破例记录在本纪中,是由于太史公的个人情感问题。太史公认为西楚霸王项羽虽然兵败如山倒,自古以来“胜者为王,败者为寇”,但是却不能磨灭项羽是个英雄的事实。

所以说《史记》这本书的意义不仅是为我们这些后人记录下那段历史。让我们后人能够以史为鉴,少走弯路。可以让我们与过去的先贤对话,较为直面客观的了解他们的人生。同时,《史记》中出了许多成语,歇后语。例如,指鹿为马这个成语便是出自秦始皇本纪中赵高的话。不仅可以让我们了解历史,并且可以让我们增长阅历,丰富知识。

《史记》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吸引力便是太史公第一次把历史人物以纪传体的形式展现给大众。可以较为直观且客观的给读者对于一个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比如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项羽本纪》。第一次接触到项羽本纪是在语文课本上,但是是节选。因此如果想要有自己的想法,便需要看看《史记》这样可以直接了解,不是从百度上随意找的,真实性并没有保障。同时,现在各种各样的“历史剧”会曲解一些历史人物来满足剧情的推进,这在看剧的范畴是可以理解的,但在历史的严谨度上就会有影响。

史记读后感小标题形式1000字篇5

翻看《史记》,不知怎么,心中有一种感动,仿若穿越时空的界限,将那些在历史上投下或多或少身影的人,投到了我的心中,依稀看见那个时代的残血夕阳……

两千多年前,一个文人在遭受了莫大的屈辱以后,忍辱负重,以心灵和血肉之躯,完成了一部伟大的史学着作。此后的几千年里,这部伟大的着作,犹如一颗璀璨的明星,又如一座高耸的丰碑,屹立在中国文学和历史的长河之中。这个文人就是司马迁,而这部无与伦比的史学着作就是《史记》。

司马迁原是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史官,和其他人一样,读过万卷书,行过万里路。然而命运的捉弄,使得他饱受了身心上的折磨,备受屈辱。但值得赞叹的是,在那般恶劣的境况下,司马迁为了完成《史记》,忍辱奋进,付出了超出常人的数倍心血,终于出色的完成了作为一个史学家最顶尖的杰作——《史记》。单凭这一点,我就由衷地敬佩司马迁先生,他的执着,他的毅力,他的韧性,也和他的作品同样受人景仰。

在阅读《史记》之时,有如穿越时空,遥望古老中国的风雨。而能够有这样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主要凭借着司马迁在《史记》里倾注了丰厚的情感,融入了对英雄的讴歌,也有对封建帝王的批判,使它充满了强烈的爱憎之情。本来一个史学家记述历史,只要求客观的,公正的记述,不要求抒发情感。然而读着《史记》,你会很容易的跟着司马迁的思绪,为那些泪满襟的悲剧英雄感动,惋惜;又为那些奸佞的小人愤慨,汗颜。

而最让我感慨的是,《史记》中有其他史学家想都不敢想,写都不敢写的内容——对开国皇帝刘邦和当朝皇帝汉武帝的揭露及批判。记录当朝皇帝的历史已经是一些史学家不敢恭维的事了,更何况是去揭露他的一些负面的事迹,这很容易就会招致杀身之祸。然而《史记》却完完整整的将他们一一收入书中,犀利,深刻地把他们内心的隐秘剖析得十分清楚,让我看到了最最真实的朝代,绝不带半点阿谀奉承之味。这可是史无前例的啊。这也许正是《史记》为何如此珍贵的原因所在。

所以读像《史记》这类的经典史学着作,首先要学会领悟人生,领悟社会,领悟的越深刻,越能通过《史记》去体会司马迁的心理感受,以及他对人生,对社会的看法。这也正是我读《史记》之时,最大的收获所在。

安息至永生,是经历了时间所遗留的,那些人,那些事,似乎在千年之前便已沉睡,在历史长河的边缘,无论这里曾多么汹涌,多么绚烂,我都无法涉足,去改变命运的轮迹,但他们的灵魂在时间中得到永恒,他们将化为炎黄子孙心中亘古的传说。 一切皆已过,英雄也有江水这归处,在历史的长河留下自己的影子,也许这也是一种荣耀吧。是否亦是多少人的感言?只因那乱世不灭的光华。

271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