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读后感600字精选
推荐文章
《三字经》是灿烂的中华文化的精华,是国学经典之一。看完《三字经》这本书有什么收获吗?知道怎么写《三字经》读后感600字吗?下面是小编分享的《三字经》读后感600字精选7篇,欢迎大家阅读。
《三字经》读后感600字精选篇1
我读过很多书,有天文书,有历史书,有漫画书,有漫画书等等,这些书是我丰富了知识,开阔了视野,得到了很多启示,懂得了很多道理,其中,令我感悟最深的就是《三字经》这本书,它是中国文化的经典作品,每一次读它都能引起我的很多思考,让我受益匪浅。
“人之初性本善”是三字经第一句,虽然很简短,却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人生下来都是善良的,是不好的习惯让人误入歧途,“子不学非所宜”更是教育我们: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一无所知,能有什么用呢?“如付心如挂角深邃老,犹苦卓’说的是古人在艰苦的环境下仍坚持读书,为我们梳理下了良好的榜样,。
“香九龄,能温席。孝与亲,所当执”是最令我感动的一句话,他讲的是东汉时期,一个叫黄想的人,九岁的`时候就非常懂得孝顺,每当夏天,总是先把枕席善良了,蚊子赶跑了才让父母休息。而冬天则自己先躺下,把被窝焐热了。这是多么董事的一个孩子啊!爸爸告诉我这个故事讲得不仅仅是孝顺,更是爱!而这个爱就是关心就是体贴!
每次读到这里,我的眼眶都是湿润的,因为我也想到了我的爸爸妈妈对我的爱,也想到了爸爸妈妈和我的一点一滴。一次下大雪,我因为值日走出校门时天都要黑了,但是妈妈一直在校门口等着我,看着像雪人一样的妈妈,捂着妈妈冻得哆哆嗦嗦得手,我忍不住眼泪啪啪只掉!爸爸妈妈就是这样很爱很爱我,而我却不知道去关心爸爸妈妈,我觉得好惭愧!者的有太多太多,值得我去思考,去学习
读三字经让我懂得了什么是自然,什么是善恶,什么是学习,什么是爱!我爱这本书,爱这本书里的智慧和精神。我更会在享受爱的时候像黄香那样,真正对爱老师,爱父母,爱同学,爱每一个人!让三字经伴我成长,让爱伴我的同行!
《三字经》读后感600字精选篇2
中国古代的历史传承历史悠久。这个文明古国有着许多充满着历史传承的诗文,就像《三字经》、《论语》等。历史像一条韧带一样,穿着一颗颗历史传承的珍珠。让历史的文明古国璀璨夺目。这几天,学校让我们接近祖国悠久的历史传承历史,让大家背诵《三字经》。这是我们班级的第一次接触。同学们兴致大发,我们在文学的海洋中遨游着。看完了《三字经》,我有许多的感触,我的感触是:《三字经》似儿歌又似歌谣,读起来琅琅上口。它是每三字一句,每四句一组而且每句表达的意思都不同。这些简洁明了的词语竟保存着中国千古年来璀璨的历史历史传承,含意深刻,引人入胜、回味无穷。
细看《三字经》的时候,我被《三字经》那种博大精深的文字深深地吸引住了,《三字经》启迪了我们的心智,使我们轻松的进入了《三字经》的深刻含义。《三字经》的知识也是多方面的,历史故事、古今贤文、人生哲理等等,《三字经》还可以劝学、提高品德方面、教做人的方面等等。一句话就被分成了几组,简洁明了,我们一读就懂,而且含义十分深刻,使我们受益匪浅。它让我们懂得了人生哲理,讲文明,懂礼貌。让我们少年时代走上正确的成长道路。还使我们的知识面又扩大了。《三字经》的句子里包含着深刻的的意义,让我们受益匪浅。文中还有许多经典故事,如孔融让梨等。我来讲讲古人好学的故事吧:披蒲编,削竹简。彼无书,且知免。意思是路漫把文字抄在蒲草上,公孙弘将春秋刻在竹片上。他们买不起书,还勤奋的学习。想想我们在明亮的教室里读书,还有老师来领进人生的道路,古代没有钱上学,他们还挤时间看书,想法抄书。我们的条件优越,为什么不好好学习呢?《三字经》还教我们一些典故。我还知道了,一个人在少年时代要奋发图强才能长大成才,报效国家。
《三字经》是我们中华悠久的历史历史传承,是中华的瑰宝。现在也是一本启迪我们的好书。是我们学到了许多做人之道,这将是陪伴我们一生的好书。
《三字经》读后感600字精选篇3
记得有一次,一向成绩不错的我早中段考只考了七十多分,妈妈很生气,把我大骂了一顿,我当时感到很委屈,对妈妈大叫到:是。
朗朗乾坤,得万古之灵气,孕千年文化之精髓,成千古旷世之奇书,《三字经》横空出世!小子对此奇书甚有感触,即书一文,此亦个人之意,又亦儿戏之言,不可当真也!
何谓此书奇之?其一奇,以三言韵句成句,自成一体,易读易记,通俗易懂;其二奇,孕千年中华文化之精髓,这部仅有一千五百多字的小书,竟融“历史、地理、人物、天文气象、诗书礼乐、教育和历史教育的重视。《三字经》还将整个中国历史浓缩在一起,易学易记,并且专门谈到学习历史的方法。
总之,这一切都表现了古代中华儿女的传统美德与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们中华儿女的骄傲。
但是,我不得不再重申一遍,由于当时的历史与政治原因,造成了许多不可忽视的问题,使《三字经》多了几分糟粕:三纲五常。所谓“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这说明当时的人们愚昧地认为有了“三纲”,就会形成君顺臣良,父慈子孝,夫和妇顺的社会安定局面;所谓五常,即“仁、义、礼、智、信”,“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这是人人都必须遵守这些基本道德底线,不容打破。只是可怜当时的人啊!一心认为三纲五常可以维护家族、国家秩序,所以大肆宣言三纲五常并亲身践行,实际上这不过是富有的统治者对被统治者在伦理道德和法律上施加的紧箍咒而已。
总而言之,《三字经》这本奇书,其精华就在于对亲情、孝顺的张扬,对后天教育的重视。其糟粕亦昭然若揭: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封建道德,两千年来一直是束缚中国人思想和行为的绳索。
我们一定要记住,《三字经》所体现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需要我们去汲取精华,剔其糟粕,最后发扬光大至世界。
《三字经》读后感600字精选篇4
嗯,没啥吃惊的,没上小学的时候就读了唐诗,百家姓也看了,12岁之前也开始接触诸子了,历史书也没少看,恰恰就是没有看三字经。这次为了自己的外甥读书,买了本三字经,不是啥图文的,就是地道的中华书局出的,一点都不fancy。看了之后还是挺有感触的:
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四书通,孝经熟。如六经,始可读...经既明,方读子....经子通,读诸史.....这个说明了读书的顺序,三字经作为启蒙读物,四书学习做人的基础,六经则是进一步阐述儒家的思想,只有等建立了明确的人身观世界观(说难听了就是所谓的对错的判断之后)才进一步的去读诸子,等这些都明白了才开始去接触历史。这个顺序说明了一个基本的道理,书不是乱读的,一切都要循序渐进,所谓的少不读三国,老不读水浒也是这个道理,小时候不能上来就接触所谓的诸子百家,更不能直接的去开始读历史。经史,经史,只有明白了经才能去理解史,只有明白了自己才能去看这个世界。我爸很多年前就说我不是不读书,而是读书读多了还没人教,最开始没什么理解,以后逐步发现了读书却是要有这个步骤,我小时候读的第一本字书应该是孙子兵法,然后通过这个开始研究兵家,通过兵家而去了解历史,通过历史去学习法家,通过法家来去了解自己还有这个世界。
结果虽然不能算是差,但是我没办法接受所谓的对错善恶,历史上的对错又是什么呢:因为胜者为王败者贼,所以成功者不会被指责,那么为了成功不择手段也是合理的。虽然我觉得现实就是如此,但是这也是种悲剧吧,果然人才人才,成才之前应该学会怎么做人。
《三字经》读后感600字精选篇5
《三字经》里,还有许多我不知道的知识呢!我知道了五岳,有岱山,华山,嵩山,恒山,衡山。啊,我还知道我的老家湖南的衡山居然还是五岳之一呢。
我知道了十个天干,十二个地支。天干有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有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记得以前我才知道四个天干呢,现在,我哪个都知道了。
我还知道了唐代有个神童,叫刘晏。他才七岁呢,是一个聪明绝顶的儿童。相对起来,我比他笨多了。《三字经》里面是这么说的:“唐刘晏,方七岁,举神童,作正字。彼虽幼,身已仕,尔幼学,勉而致。有为者,亦若是”。后几句的意思是“要想成为一个有用的人,只要勤奋好学,也可以和刘晏一样名扬后世。”我一定会把这句话牢记在心。
我还知道了人平时所吃的食物中,全能用嘴巴分辩出来的,有酸、甜、苦、辣和咸,这五种味道。我们的鼻子可以闻出东西的气味,气味主要有五种,即羊膻味、烧焦味、香味、鱼腥味和腐朽味。我以前还不知道有腐朽味哩!
我还知道了人类生活中的主食有的来自植物,像稻子、小麦、豆类、玉米和高梁,这些是我们日常生活的重要食品。在动物中有马、牛、羊、鸡、狗和猪,这叫六畜。这些动物和六谷一样本来都是野生的。后来被人们渐渐驯化后,才成为人类日常生活的必需品。
我还知道了我国古代传统的五种颜色。它们分别是:“青色、黄色、赤色、黑色和白色”。原来如此啊。
我知道了我国古代人把制造乐器的材料,分为八种,即匏瓜、粘土、皮革、木块、石头、金属、丝线与竹子,称为“八音”。我们的祖先把说话声音的声调分为平、上、去、入四种。四声的运用必须和谐,听起来才能使人舒畅。
从今天开始,我要把《三字经》看完。我喜欢《三字经》,因为它好有趣,因为它里面有太多知识了。就像一本厚厚的百科全书。里面的知识应有尽有。如果你有空的话,请你也来看看吧!
《三字经》读后感600字精选篇6
《三字经》,它短小的人篇幅蕴含着许多深刻的道理,它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一直毅力于灿烂之巅,多少年来一直伴随中华儿童的人成长。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放在《三字经》的开头,讲出了人的本性是天生善良的,但由于后天的教育和自己的勤奋程度而差距越来越大。“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讲述了如果学习时不专一,那么善良的人本性就会受到变迁,最后与人的差距就会越来越大。现在的我们很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上网、逃学在中学生中都时有发生,我们要学会专一,“一心不可二用”,才可有所成就。
在《三字经》中,有一段是“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赵中令,读鲁论,彼既仕,学且勤。彼蒲编,削竹简,彼无书,且勉。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这段话告诉我们:圣人孔子曾拜7岁的小孩项橐为师,古代圣贤且能如此勤奋学习,跟何况是我们;宋朝中书令赵晋读了一辈子《论语》,做宰相之后,仍勤奋读书;公孙弘为了学习削竹片抄书,他没钱买书却如此勤奋;孙晋怕晚上读书打瞌睡,把头发系在梁上,苏秦学习疲倦时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晋朝车赢晚上用捉来的萤火虫当做灯来看书,孙康依靠雪的反光来看书,他们虽然贫穷,却没有因点不起灯不学习;汉朝朱买臣边砍柴边看书,隋朝李密边放牛边读书,他们尽管劳累,却不放弃学习。我们现在可以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又有老师的悉心呵护,我们太幸福了。
《三字经》概况了中国上下五千的历史知识丰硕,它独特的语言表达能力让人耳目一新;《三字经》虽然重在传道,可生动有趣,记载了大量的历史人物和故事,这让人在学习中增加了不少乐趣,也让读者对为人处事、求学交友等方面有了更为直观的认知;《三字经》通俗易懂,还可也陶冶情操,提高人民的涵养。
《三字经》读后感600字精选篇7
《三字经》,它是一部广泛流传,家喻户晓的启蒙读物;它也是记载历代发生大事小情的历史结晶;它还是一部具有高度概括的健康读物。
它虽然只有短短的三个字,但却蕴含着极为深奥的哲理。这本书教育我们孝顺父母,友爱兄弟,立志勤学和尊敬师长等等,这些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不仅给你的一生指出一盏明灯,它还讲述了天时、地利、人和相生相息的关系。除此之外,还介绍了古代历代君王的丰功伟绩和,以及历代名人平民的大事小情。
《三字经》一开始提到了“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这种简练精湛的语言,想一想,还真蕴藏着深刻的哲理。人刚出生的时候,本性天真无邪、善良。由于后天所处的环境不同,所受教育不同,彼此的习性才形成了巨大的差别。虽然哲理很深,但是读一遍也便知一二了。只要像品茶一样地细细品味,这哲理就是显得轻而易懂了。
当读到“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就被孟子母亲的用心良苦,三次搬家的毅力所感动。她前两次搬家,孟子在墓地附近住,模仿丧人的哭泣;孟子在闹市区住,便整天模仿商人吆喝做生意;直到第三次搬到学堂附近住,孟子才懂得学习礼仪和文化知识。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吗。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其实人一生最宝贵的东西是什么?是他有丰富的知识。要想有知识,首先就要努力学习,如果不用功的话,反而会使你不能掌握知识,懂得真理。正如玉石不经过玉匠的细细琢磨,也就不可以成为精美的玉器。
黄香九岁为父母温席,孔融四岁把大梨让给哥哥。他们这种“首孝悌”的精神令我由衷的佩服和感动。
“周武王,始诛纣”。周武王推翻商纣王的残暴统治后,建立了周朝,赢得了老百姓的信任,使其延续了八百五十五年,是历史上最长久的一个朝代。
《三字经》是值得让每一个人去品读。不论是作为儿童的启蒙读物,还是成为指引你在人生路上不偏离航向的明灯。我相信《三字经》会改变你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