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天堂里的孩子观后感精选范文5篇

| 敏清

最新天堂里的孩子观后感精选范文5篇

  今天我用心观看了《天堂的孩子》这部电影,特别的感人。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天堂里的孩子观后感,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天堂里的孩子观后感1

  《小鞋子》以一个兄妹交换鞋子上学的故事打动了无数观众,催下了无数眼泪。这是一个质朴真情的儿童电影,也是个体在困境中寻求幸福和希望的社会赞歌。在获得了11项国际大奖,并被《时代》杂志评为当年十佳影片之后,本片和其导演马基德-马基迪成为了伊朗电影工业的首席代表,也成为了伊朗社会状态和人民精神的代言。

  在影片伊始,哥哥阿里由于买菜时的疏忽,把妹妹莎拉的小红鞋给弄丢了。为了体谅父亲无力添购新鞋,阿里央求莎拉跟他轮流穿他的旧球鞋上学。在不停的“交换”中,兄妹遇到了诸多困难和不便。可是他们却依靠相互的信赖和关爱,踏过这些误会和困境,一起向着天堂奔跑着。在影片的最后,哥哥在跑步比赛中获得了冠军,与其渴望的季军奖品----运动鞋擦肩而过。影片很真实地描述了伊朗的底层社会。这里的人们过着贫困且艰难的生活,可他们中的每一个人都不怨天怨地,而是依赖互相体谅,努力地维持着一份和谐。这份和谐成就了生活幸福的根本。

  哥哥阿里因为每次上学前都要等妹妹下课后才能来换鞋,所以几乎每次上课都要迟到。面对老师的斥责,他并没有埋怨或发泄不满。有一次妹妹不小心把鞋掉进了河里,阿里一反常态地向妹妹发了一次脾气。其实这次发脾气,也不是因为他觉得妹妹会耽误自己上课,而是他害怕最后一双鞋如果再失去的话,他和妹妹将无法继续隐瞒。为了向妹妹道歉并平复妹妹的委屈情绪,阿里把老师奖励的自动笔送给了妹妹,并在影片最后为了妹妹参加了“一定拿第三名”的长跑比赛。他用自己的付出为妹妹架起了幸福的保护伞。

  妹妹莎拉对哥哥丢鞋始终心存不满,但是在家里没钱交租买菜的情况下,她也只能忍下。莎拉不像哥哥那样爱说话,心里的话总是欲言又止。莎拉曾经发现了一位叫亚宝的同学穿着她的“小红鞋”。莎拉开始跟踪亚宝,故意接近亚宝,和亚宝做朋友。可是当她带着哥哥一同来到亚宝家门口时,他们看到了亚宝双目失明的父亲。他们放弃了继续追究,选择了失望回家。当亚宝换了新鞋,并告诉莎拉说旧鞋已扔时,莎拉十分生气。出人意料的是,她很快便压制住了伤心,没有继续责怪亚宝。她这样做虽然无法发泄自己的郁郁之情,却从亚宝那里分享了穿新鞋的喜悦。她用自己的失去为亚宝架起了幸福的保护伞。

  为了帮家里缓解贫困的现状,阿里和莎拉的父亲利用休息日来到城市里做园丁。尽管他需要面对城里人冷蔑的目光、肆意的呼喊,甚至看门狗的狂吠,但是他始终感到十分欣慰。因为有了这笔钱,他便可以帮助妻子和孩子实现他们的小愿望。影片结尾镜头中,父亲自行车后座纸箱中露出的两双新鞋,让观众们感到欣慰,看到了希望。他用自己的争取为儿女架起了幸福的保护伞。

  无论阿里和莎拉如何期盼奇迹,现实始终只给了他们一双小鞋子。比赛结束后的阿里回到家中,面对妹妹的询问不知如何开口。他把脚放到了池塘里,殷红的血扩散开,小鱼们都围了过来不断亲吻。在这个充满失望、无助和沮丧的现实中,每个人都在为别人支撑着幸福。无需言语,只需关爱,人们便可以始终奔跑在那幸福的天堂。

  天堂里的孩子观后感2

  今天我用心观看了《天堂的孩子》这部电影,影片中有一处特别感人的镜头,当萨拉和阿里去找那个穿着萨拉的旧鞋子的女孩子亚宝的家去要回她的鞋子时,他们在门口看见亚宝的父亲是盲人,亚宝家的经济状况或许比萨拉和阿里更差。电影对于萨拉的眼睛来了一个特点,那是一双湿润的眼睛。观众可以想象她是为自己要放弃即将拿到手的自己的鞋子哭,也是为亚宝这样的经济状况哭。萨拉的眼里流露着不属于那个年龄的女孩子的成熟和善良。尽管阿里家条件差,但是他们有着人性的善良,他们懂得爱和尊重。

  影片的高潮是哥哥阿里为了得到季军的奖品——一双球鞋送给妹妹而去参加了市长跑比赛。在这一段落中,导演一共用了73个奔跑镜头,延时7分21秒。导演运用了高速拍摄和旋转拍摄的技巧,慢放的安静的镜头中只有阿里沉重的呼吸声。而阿里奔跑坚持的动力只有回忆:妹妹穿着他大大的球鞋从学校一路奔跑回来;他和妹妹的对话“你干嘛迟到?……它们太大,我总是穿不稳……都是你不好,你不该丢失我的鞋……”;他对妹妹的誓言“若我得到季军,我把球鞋送给你……我会得到季军”。把妹妹鞋子弄丢的愧疚鞭策着他,脑海中闪回的画面和声音强化了这次比赛的使命———不仅仅是为了弥补过失。透过鞋子意象,我们可以看到这个只有小学三年级的少年,他作为兄长对于妹妹、父母的爱,他对诺言的坚守,对他人的理解,对生活环境的不屈,对梦想的追逐。

  鞋子不仅仅是阿里兄妹失而不得的心爱,也是阿里家难以承受得起的奢侈品。阿里家是贫穷的。这点在第一个修鞋的镜头中,我们就能猜到。鞋穿得如此破旧却还要去修,因为萨拉只有那么一双鞋。在鞋子丢失后,阿里怀着愧疚的心情回家,看见满脸期待的萨拉,因为谎说不圆,阿里只能告诉萨拉事实。萨拉的眼泪立刻就留下来了,她第一反应没有骂哥哥,而是说“但我明天上学怎么办?”那样自然简单的话,却让我们动容。最后阿里为了妹妹去参加长跑赛,为了一双鞋子,他坚守着第三的位子,哪怕摔倒了,还是要继续往前跑。沉重的呼吸,安静的世界,一个挥汗如雨的少年在体力严重不支,几乎丧失意志的情况时,问的一句是“我是否季军”,当得知自己是冠军后,他满眼流着委屈的泪水。诚然,冠军的奖品和名誉更为优渥,但是他渴望的仅仅是一双鞋子,可以让妹妹和他两人一起上学,可以让他能大大方方得和同学去踢足球。

  可是物质上的贫穷,没有让这个家庭失去爱与善的光芒,也没有让这个社会失去人文关怀的亮光。家里没有糖了,但是父亲坚决不用教会的糖,因为那是教会让他们代为保管的糖。家中很贫穷,但是母亲仍然坚持给邻居送去汤。当萨拉因为鞋子太大,在跳过小河时把鞋子掉在水里哭泣时,有店家和路人的帮忙。当盲人为女儿亚宝去买鞋子时,店老板会给他们很好的折扣。所以说只要心中有爱与善,人间处处是天堂!

  天堂里的孩子观后感3

  与《小鞋子》的姻缘,很早就有了。记不清是什么时候,看过一个宣传片,虽只是几个剪切的画面,却深刻在记忆里;一直惦记着。

  新年的时候,亚亚要韩国教书了,年提及此事的时候还觉得遥远,可新年一过就是行期,陪她匆忙地采买物什,吃的、穿的、用的,不一而足,虽是近在邻邦,却到底是陌生的国度,样样都想备齐,而于我类而言,书和碟子是少不了的。径直南大门口的老店,一站就是半天,收入囊中的便有那张《小鞋子》。

  没有急急地看,想到已经拥有,便觉得十分满足,这种幸福感需要慢点体会。一个有些微雨的周末,忽就想念起那些过目不忘的画面。泡一杯咖啡,静心期待与小鞋子的相遇。

  89分钟的光影,朴素、简单,甚至有些粗糙,但那有什么关系呢,我甚至愿意沉在其中,让安心与温暖持久一点,再持久一点。

  小阿里买菜,顺道为妹妹取回送修的小鞋子,却在买马铃薯的时候,把小鞋子丢在了菜摊中,被收垃圾的人误拿了,而那是妹妹唯一一双鞋。为了免除父母的惩罚,他央求妹妹与他达成协议:两个人共穿一双鞋上学。为此他们需要无尽的奔跑,在相约的地点迅速换鞋。奔跑,也依然会迟到、会被老师批评甚至差点被退学, 可是只有奔跑,才能解除眼下的困境。

  找回丢失的鞋,或者拥有一双新鞋,是两个孩子心中每日的期待。在奔跑中,躲避父母可能加诸的责罚;在奔跑中,妹妹看着别人的小皮鞋,羡慕又无奈。

  找寻旧鞋,却发现穿着那双小粉鞋的女孩家庭更加穷苦,他们躲在角落,看着小女孩拉着失明的爸爸,善良的目光里面写满了理解,即便那么珍惜,也依然放弃要回的念头。

  他们无比珍惜地清洗那双共穿的球鞋,那么小心,轻轻地吹走鞋上洁白的泡沫,看着泡沫在阳光下变作彩色的肥皂泡,一如他们的童年,纯净而透明、飘忽又美丽。

  阿里终于有机会为妹妹赢得一双鞋,哀求老师批准他参加全市长跑比赛,因为季军奖品是一双鞋子。比赛要开始了,身着名牌运动服、合脚运动鞋的孩子们,各有各的目标,而阿里穿着老师发的运动服,踩着破烂的球鞋,只想赢得季军。

  比赛开始,阿里奋力奔跑,眼前晃动的是与妹妹奔跑着换鞋的匆忙脚步,他要取胜,要那双鞋。在极度疲劳的奔跑中,阿里跌倒了,又爬起来,不顾一切地冲向终点,却率先撞线。当人们向小冠军表示祝贺时,当无数的闪光灯在眼前闪耀时,阿里的眼睛里却充满了自责的泪水!他要的不是冠军,而是那双鞋啊。瘦小而失望阿里,坚强又宽容的小男孩,他没有说什么,静默的眼神却直看入你的心底。

  片尾,阿里脱下已经彻底磨烂的球鞋,把满是水疱的脚泡在院内的池中,一片红色的小金鱼游到脚边,轻轻地亲着阿里的小脚,妹妹已失望的走开,阿里的眼神也许还是充满歉意的。要怎么办?

  天堂的孩子,阿里和妹妹,纯净的笑容,自然的面对。导演马基德·马基迪 Majid Majidi以其最自然的捕捉,抓住了最温情的关怀。触碰的是,也许我们每个人都曾经丢失的梦想,或者为梦想应该有的坚持。

  天堂里的孩子观后感4

  没有悬念的情节,没有华美的拍摄手法或场景,却很感动。这是一部清新、质朴的伊朗电影,它真诚地描摹了伊朗人的真实生活,表现了窘迫艰难的平民生活中隐含的人性的善良,带领着观众回到纯真澄净的世界。

  影片讲述了一对兄妹与一双小鞋子的故事。阿里不慎把妹妹仅有的鞋子弄丢了,为了免除父母的惩罚,减轻父母的负担,他与妹妹萨拉每天上学时换着鞋穿,在承受着种种压力的换鞋中,两个小孩强烈渴望着一双鞋子,阿里参加了长跑比赛,一次次换鞋的情景和妹妹渴望的声音促使疲惫不堪的他在长跑中赢得了冠军,然而,被采访时,抬起的却是一双充满失望的泪眼,影片的最后是父亲自行车上的新鞋和失望着走开的妹妹、被磨烂的球鞋和被金鱼亲吻着阿里的双脚。

  这部影片对自身文化进行了充分肯定和赞美。伊朗是一个长久经历战火的国家,然而他们并没有在电影中辛酸地描述这些悲苦与创伤,伊斯兰教中那种对生活苦难隐忍对抗的顽强精神和伊朗民族豁达的乐观主义精神使影片没有沉溺在感伤和悲观的论调中,而是执著地寻找生活中的美好与希望。

  影片里有不因贫穷而褪色的人与人之间的脉脉温情:病重的妈妈不忘叫阿里送汤去关心隔壁卧病在床的邻居;影片里有未因时间社会而改变的人最原始的纯净善良:萍水相逢的老爷爷主动为哭泣的萨拉捡回鞋子,阿里和萨拉再看见穿着萨拉丢失的鞋子的小女孩的爸爸是盲人后,放弃了要回鞋子的想法;影片里有不因生活困顿而丢弃的诚实与信仰:在昏暗拥挤的房子里,爸爸坚持不吃为教会准备的糖;影片里有孩子内心深处最自然的体贴:阿里对抱怨他,吵着要把事情告诉妈妈的妹妹说:“我不怕爸爸打我,你就算告诉他他也没钱给你买鞋,他得去借钱。我以为你会明白!”而妹妹也一直没告诉父母,而是忍着泪水穿着比自己脚大的球鞋、带着艳羡的目光在下课后的街道上飞奔着……阳光下,有孩子与父亲对未来的美好憧憬,有哥哥和妹妹在肥皂泡沫中的欢欣笑脸,有一双总对未来抱着希望的美丽双眼……这些零散的影像如同微弱的火苗,照亮我们的心。

  在这里,很贫穷,但这里的人很干净。贫困是一种不幸,但那些贫困的人们,却不曾因贫困而丢失善良、诚实和体贴以及相互之间的温情,这部影片让人感受到贫困生活中仍存在着金钱买不到的希望与温暖。正如影片中生活得富裕的小孩,却很寂寞,请求着阿里与他玩,而阿里的妹妹却会因一支笔而欣喜异常,邻居会因一碗汤而会心微笑。

  我们也应如影片中的人们一样,面对苦难,不退缩,不绝望,抱着对未来的美好希望,执着梦想,相信有一天,美好也如金鱼一样,会向我们游来。

  天堂里的孩子观后感5

  很久前就听过这部影片的另一个名字,朴实又简单——《小鞋子》;看过这部影片的那张别致的海报,湛蓝的天空,漂游的金鱼,手拉手的两个孩子的背影。让我想起了一个词:简约主义。对,简单的,脉脉的,但可能是直指人心的感动。再没有看之前,这部影片给我了这样的第一印象。

  之前很少接触伊朗的电影,换句话说习惯了好莱坞的光影斑驳的我,似乎对这种“草根文化”有点淡然了。但是,“天堂里的孩子们”拯救了我的默然,呼唤出了隐藏在我心底很长时间的那份性灵。

  一双已经破的不堪入目的粉红色的小鞋子,在一双粗糙的手中,一针一线的缝补着。开头的这一系列动作干净利落却给人以压迫的冗长。当鞋匠把缝好的鞋子递给那个叫阿里的小男孩后,我知道了原委:他替妹妹来补那双破旧的已经补过不知道多少次的小鞋子,原因,显而易见:贫困的家庭,生病的母亲,只有父亲的微薄的工资支撑着这个看似破败的家庭。当导演把这些情节都娓娓道来的时候,我的心头涌上了一丝担心,看过太多这样的情节,这样雷同的故事,并不是我缺乏同情。只是这样普通的故事,稍微脱轨便会落入俗套,陷入单纯赚人眼泪的表象漩涡,直到让人麻木。

  但是,接下来的发生的事情,让我完全打消了顾虑。不,应该说让我完全陷入了故事当中,没有一点闲暇去考虑别的事情。

  阿里在帮大人买菜的时候不小心弄丢了那双鞋。他妹妹唯一的鞋子,被捡垃圾的人“收入囊中”。他不敢告诉爸爸,开始我以为是害怕挨打,他也是这样告诫妹妹的:千万不能告诉爸爸,家里没钱给你买鞋的,他知道了你也会挨打的。到后来我才知道,阿里,一个11岁的学习优异的伊朗小男孩,不单单是害怕父亲大发雷霆,他害怕的是忧郁的母亲的眼里再添上一层困苦,他担心浮躁的父亲的头上再添一根白丝。他不想让本来就困难的家里因为他的原因再添上一丝负担。或许小小年纪的他想不到这么具体这么深远这么细腻,但当阿里看着妹妹嗔怪的表情急得已经哭出来的时候,从他天真的面庞和晶莹的泪珠里,我升华出了这一切,提炼出了小孩子的天真善良独特性灵的想法里蕴涵的最天然的特质。

  为了解决只有一只鞋的难题,兄妹俩悄悄达成了一个协议,每天妹妹穿着哥哥的旧球鞋去上课。等放学后,妹妹快速飞奔回家,哥哥换了鞋子再飞奔的去上学……

  于是,我看到了这样的一幕幕:兄妹俩在巷子里飞快的进行那熟悉的“交接”动作;阿里穿梭在狭窄的巷子里的瘦弱背影,气喘吁吁的在上课铃响后才无奈的踏进教室的失落神情,被校长抓到后委屈而又难过的哭泣;还有还有,妹妹追着不小心掉入河里随波游走的球鞋时的无助和急迫,她收到哥哥为了安慰她而送她的那支笔时欣喜而开朗的笑容。一个属于两个天真的孩子之间的许诺,串起来的是属于孩子们自己的苦乐酸甜,苦中作乐,酸涩品甜。

  导演独具匠心的设计了许多巧妙的特写镜头,他运用的镜头语言就好像一个孩子在观察外部世界那般细致新奇,让那种独特的视角真实可爱的令人击节。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妹妹在考试时的那段情节,已经下课了,她一边答着题一边偷偷望着老师手腕上的手表,这时的镜头没有给出老师的全身,而只有那种让人略感不安和焦躁的在手腕上移回,让我刹那间触到了妹妹同样焦急的心情:哥哥在等着她回去送鞋子呢,现在还又时间吗?

  另一个出彩的镜头同样是描述妹妹微妙的感情。站在队伍中间,低头扫视着周围人的鞋子。导演不厌其烦的用慢慢移动的特写镜头向我们展示了周围那些大大小小的或者玲珑或者华贵的漂亮的鞋子,最后,镜头回到了自己的脚下,那双又大又旧的破球鞋。几乎不用在回到妹妹的表情,我已经可以尝到她内心的羡慕和无奈失落了。几乎每个人,在童年时不都曾有过这样的时候吗,那份孩子的小小的不平衡的心理状态被敏感的我的记忆瞬间捕捉到了。但是真正高明的,是让我忆起这种感觉的,像个真正的孩子一样表达感情的的导演啊!

  始的时候不明白为什么本片要叫作“天堂的孩子”。此前我曾看过这样一篇同样描述贫穷的文章,题目,却残酷让我不忍读出——贫穷,是一根刺痛的针。文章描述的作者的世界是灰暗的,贫苦的环境和本片相似,但基调却几乎完全不同。

  直到看完影片,我才领会了天堂的含义,虽然出身贫苦,但兄妹们却依然会不时的爽朗的开怀的大笑,这是低微的物质生活不能夺走的,也是最珍贵的。他们在刷鞋子时还不忘吹起一个个五光十色的肥皂泡泡,哥哥在难得的闲暇时忘情的陪着雇主的小孩玩耍,在秋千上悠悠的晃荡,花园里在爸爸的浇灌下分外红艳的花朵,把骄阳烈日也变的柔和而温馨。真正生活在天堂的孩子们,也不过如此吧。能够如此从容乐观的面对生活的人们,肯定拥有天堂了吧!

  从城里打完工后,父亲带着阿里载着胜利的欢愉缓缓的走在林阴道上,注意到他们的对话了吗?

  “这份工作不错,比以前的工作能赚到钱,以后每个星期日我们都出来干。过不了多久,我们就有钱了。有钱以后,我给你们买很多东西。”

  “先给妹妹买双鞋,她的鞋早就破了!”

  “你们想要什么就买什么!”

  一直以来眉头紧缩的父亲这时候也像个孩子般欣喜。

  父亲带着阿里的自行车失去控制撞到了树上。坐在旧货车的后舱里头上缠着绷带的父亲无力而迷茫的眼神让人目不忍视。毕竟,生活是现实的。

  但现实,也不是灰色的同义词。哥哥报名参加了5公里的长跑比赛,因为第三名的奖品,是让他望眼欲穿的一双鞋子。当他信誓旦旦的向妹妹保证一定会拿到第三名的时候,他们脸上再次绽放了纯真的笑容,那里面包含的是希望,是信任,是孩子们的固执坚持。

  没有任何的声音,除了沉重的喘息。每一次都让我的心头一悸,镜头跟随着阿里,他瘦弱的身躯他满头的汗滴他艰难的喘息,最重要的,是他心中的希望!

  这个镜头如此漫长,好像有一万光年!

  每次落后时,镜头开始闪回,他脑海里浮现的是妹妹无辜的眼神,自己每天跑步的辛劳,是他和妹妹订立的那个金子般珍贵的诺言。让他超越身体极限,拼了性命冲刺的仅仅是一双鞋啊!不,那里面凝聚的是妹妹的心。

  看到这里我觉得心里堵的想用眼泪来释放,曾几何时我以为自己已经遗忘了这样的感觉,不是因为什么所谓的精神什么所谓的浮夸的感动。仅仅是他那份纯真的坚持,就为了一个目的,就是为了心中的希望,不管怎么样就算累趴下也要坚持的向它靠近。这份坚持,难道只有在孩提时才那么强烈那么无畏那么不可抗拒吗?慢慢长大的我们却在长大中迷失了我们最应该坚持的东西!心痛的不能自已!

  阿里用最后的力气第一个冲过了终点线。他的父亲,老师,记者,当所有的人都把他捧着欢呼雀跃的时候,阿里却气喘吁吁的问道:“是第三名吗?”

  站在领奖台上,举着冠军的奖杯,阿里满脸的泪水,人人都以为那是胜利的激动。阿里却在表情黯淡的抽泣,抽泣的悲伤是因为他心中希望破灭,是因为违背了和妹妹的诺言啊!

  还好,我看到的是一个温暖的故事;还好,他们认为自己生活在天堂里。当父亲从商店里出来拿着两双鞋子的时候,我感到心里前所未有的满足。也许人心真的本善,即使有多残酷的经历,还是希望心中的美好实现,毕竟,这个世界的永恒不多。

  还为自己的失误耿耿于怀的阿里脱下那双被他磨破的球鞋,把被磨烂的脚伸到了池塘里泡着。

  这是影片最后的神来之笔,镜头再次变成了特写,而这次是在柔和的晕蓝的池水里一双小脚,柔和的音乐中,一抹亮色突然映入眼帘。一群金黄的金鱼游到了周围,在徘徊,在嬉戏,在灵动的摇摆着精致的身躯。

  其实,生活的美好本不抽象,就像那忧郁的蓝色中突然跃入的一抹亮色,让人惊喜,让人久久不能平静,让人浮想联翩……


25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