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医生”先进事迹5篇

| 燕玲

2022年“最美医生”先进事迹5篇

在第五个“中国医师节”即将到来之际,中宣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向全社会公开发布2022年“最美医生”先进事迹。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最美医生”先进事迹5篇,以供大家参考!

“最美医生”先进事迹5篇

“最美医生”先进事迹篇1

在第五个“中国医师节”即将到来之际,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向全社会公开发布2022年十大“最美医生”先进事迹。其中,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管向东教授荣获全国“最美医生”称号。

赶往三亚时一波三折

8月17日,羊城晚报记者与正在海南省三亚市支援新冠疫情抗击的管向东进行连线。他于8月6日从广州出发前往三亚,原来订的航班10时起飞,结果8时接到航班取消的信息,急忙扭头赶往高铁站。乘坐高铁到达湛江后,当地卫健委工作人员将他们送往徐闻码头。达到海口后,他们又再次乘坐高铁赶往三亚,入住酒店时已是23时了。

新冠疫情发生两年多来,作为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中央指导组的医疗救治组国家级专家,管向东被称为“灭火队长”。这次到海南,已经是他第十四次奉命出征,此前,他的足迹遍布湖北、黑龙江、上海等局部疫情聚集性发生地,在前线奋战340多天。

奋战两周实现“床等人”

管向东介绍,目前,三亚各方舱发现的重型、危重型新冠疫情患者都集中收治在三亚中心医院救治。目前,整个海南省有危重型患者5名,重型患者10名左右。经过两周的努力,海南已经基本实现了“床等人”。

每天一早,管向东就要换好防护服,进入病区巡视,并参与重型、危重型患者的救治。这个季节的三亚,刚穿上防护服,里面的衣服就湿透了,而管向东穿上防护服,一站就是四五个小时。

管向东一直身先士卒。2020年年初,疫情初始,身为重症专业主委,他向全国同行发出倡议书,获得了积极响应。全国4.26万名援鄂医护人员中,有1.9万名是来自ICU的医护人员。

在三亚度过60岁生日

这个月,管向东正好满60岁。这么重要的生日,却不能和家人一起庆祝,会不会有遗憾?管向东说:“没有遗憾,反而特别有意义!”毕竟,前年、去年8月,管向东也驰援一线,分别在喀什、郑州度过难忘的生日。

8月19日,“最美医生”颁奖礼即将在北京举行,管向东也将缺席。“能够当选最美医生,我感到很荣幸。但我觉得,在抗击新冠疫情过程中,有很多医护人员比我做得更多、做得更好。‘最美医生’这个称号属于每一个为抗击新冠疫情拼过命的医务工作者。”

“最美医生”先进事迹篇2

“不在床边看病人,

所有的事都是瞎扯”

此次海南疫情,是我国应对新冠病毒奥密克戎BA.5.1.3分支的“首战”。8月6日,管向东受命抵达海南,这是他的第14次逆行出征。

管向东常说:“不在床边看病人,所有的事都是瞎扯。”刚到海南的第一周,救治条件相对简陋,他常亲自上手救治病人,一干就是6个小时。有的病区不能开空调,在海南的高温下,隔离衣穿上不久就湿透了。与BA.5.1.3这一新分支“交手”两周,管向东和其他专家们也有了一些新认识:“这个变异株传染力很强。从致病力来看,我们观察到20%至30%的病人会有症状,如发烧、咽痛等,但味觉消失、腹泻等症状的比例比原始毒株和德尔塔毒株要低一些。”

随着全国医护增援海南,管向东回归国家指导组专家的身份,把主要精力放在巡视督导、医疗管理、相互协作等方面,帮助当地逐步优化医疗救治条件。疫情发生2年多来,巡回在全国各地的重症病房,已是管向东的工作常态。新冠疫情发生以来,管向东14次受命出征,先后驰援湖北、黑龙江、新疆、辽宁、云南、湖南、河南等多个省份,累计抗疫超过340天。

作为一名重症医学科医生,管向东有着一副侠心义胆。“凡为医者,侠之大者。奉命于病难之间,受任于疫虐之际。国有难,召必至,战必胜!”2020年初,管向东就以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主任委员的身份,慷慨写下《致全国重症医学专业同道倡议书》,号召重症医护同道奔赴武汉。

他的振臂一呼得到举国响应。据国家卫健委统计,当时全国4.26万名援鄂医护人员中有1.9万名是重症医学人,援鄂重症医护人数占全国重症医学医护总人数的10%,他所在的中山医院重症医学科全员位列其中。管向东自己也冲在前面,2020年2月3日晚便来到堪称疫情“风暴眼”的金银潭医院。“那时候金银潭医院收治的都是传染性很强的病人,但我们几个专家没有一点恐惧。因为我们本身干ICU的,心里都有数,只要把防护做好就行。”管向东说。

他的专业和乐观总能影响团队里的其他人。“管主任总是冲在最前面,他就是团队里那个扛战旗的人。”中山一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司向说。

作为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主任委员,管向东的很多创新探索,引领了我国重症医学科的建设。他表示:“重症医学的发展,意义不仅仅在于我个人能帮助的一两个病人。带好学生,提升我国的重症专业,能让每年上千万的重症病人获益。”

“最美医生”先进事迹篇3

号召医护

“打造有温度的ICU”

唱歌是管向东的爱好,读书时他曾参加学校的歌唱比赛;在海南虽然很忙,他仍不忘追看新一季的《中国好声音》。同为“重症八仙”的重症医学专家赵蓓蕾,曾笑称他为“被医学耽误的音乐家”。

他把自己对患者的柔情,也用音乐来表达。在武汉看到因救治无效离世的病人,管向东的心被深深触动,他花两三个小时写出了一首歌词。一星期后,由援鄂一线专家医护共唱的《我希望》面世:“我看到了生命的脆弱,我幸运我和他们相伴,我希望把生命继续点燃……”

“凡为医者,性存温雅,志必谦恭,动顺礼节,举止和柔,无自妄尊,不可矫饰。”这是管向东的座右铭。常年在ICU工作,虽然见惯生死,但管向东的内心仍有一些温雅、和柔、不可触的地方。“最难受的是什么?上午去查房的时候,一个患者还对你竖大拇指,向你敬礼,下午人就走了。”他说。深知病重的苦痛,管向东总是温柔对待患者。

“ICU的病人都是到了生命垂危的关头进来的,是用生命在信任你。”管向东有一套“泡病人”的理念,制定了“TEA”制度——T(Tell,告知),E(Evaluate,评估),A(Answer,回应),要求医护每天必须抽出至少一小时解答病人及家属的疑问,打造有温度的ICU。

为了增强病人的信心,他常戴的医生帽上绣着“党员管向东”几个大字,“患者知道你是党员就更加信任你。”在驰援全国各地时,他的防护服上写着“管OK”等大字,让重症患者一眼就能认出他,就能心安。

“我是因为抗疫工作得到大家的认可,但比我做得好的同道还有很多很多。”在他看来,自己所做的无非是医生的本分:善良、探索、付出、担当。简单的几点,他坚持了30余年。

管向东的生日在8月。前年喀什,去年郑州,今年海南,连续3个生日,他都没能和家人一起度过,会不会留有遗憾?

管向东想得通透:“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不是一句空话。作为重症专家,14次出征是我的分内事,家人也充分支持我。如果我没能参加,反而会成为一种遗憾。”

“最美医生”先进事迹篇4

急诊科是医院抢救急危重症患者的前沿阵地。在这里,“战斗”随时打响,“生死时速”的救治时刻上演。

一名年轻人突然意识不清倒在了工作岗位,被同事送到省人民医院急诊科。心脏按压、电除颤,10分钟、20分钟……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年轻人依然没有心跳。急诊科主任李建国快速作出诊断,重新制定了救治方案——溶栓治疗。对心肺复苏病人溶栓虽然风险极大,但李建国还是下定决心,积极与家属沟通,很快为其注射溶栓药物。经过不懈努力,年轻人的心脏重新开始跳动。

关注患者病情进展,快速鉴别、作出诊断并进行适当处理,李建国早已习惯了这样的工作压力和节奏。

“我已记不清自己救治了多少患者。”从医33年,李建国每天早到晚走,恪守职责,抢救了一个又一个病人。

与李建国不同,马莉每天面对的是刚出生的婴儿。

作为省儿童医院新生儿科主任,马莉救治的都是出生28天以内的小宝宝,而且很多小宝宝病情复杂、生命垂危。

面对病房外焦急的父母,被称为“临时妈妈”的马莉深知责任重大。每天都会坚持查看每位患儿,和护士们日夜不停、接力赛式地守候治疗,随时掌握患儿的病情变化。从事新生儿科工作20多年来,马莉几乎没有享受过一个完整的假期。

无论是省级医院,还是县级医院,我们都能看到医生们坚守岗位、默默付出的身影。他们以精湛的医术守护着广大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用实际行动践行着“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职业精神。

在石家庄市鹿泉区中医院,找内一科主任贾进辉看过病的患者,都对她的脉枕和针包印象深刻。

“这两样东西,从我上大学时就开始陪伴我。”贾进辉一直致力于脑卒中康复治疗和预防工作,创建了鹿泉区中医院脑病科,建立了重症监护病房及中医康复室。同时,她还总结中医临床经验,形成了中风病针药及康复等系列治疗方案。

精湛的医术挽救了无数基层患者,脑病科每年收治的病人大幅增加。贾进辉也因此从一名小大夫逐渐成长为当地有名的中医专家。

“最美医生”先进事迹篇5

国有危难时,医生即战士。在国家和人民需要的关键时刻,广大医生总是迎难而上、冲在最前线。

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重症医学一科副主任李兴华先后三次奔赴抗疫一线,参加救治任务:2020年,李兴华驰援武汉,在武汉市红十字会医院、雷神山医院开展救治工作;2021年,石家庄因疫情按下“暂停键”,他带领市重症医学团队进驻省胸科医院ICU病区;2022年2月,保定出现疫情,他更是义无反顾,第三次带领重症救治团队进驻市定点医院。

哪里有疫情,省疾控中心主任医师刘长青就赶往哪里。

石家庄、衡水、廊坊、邢台、唐山……他直接面对病人,寻找密切接触者,常常一个病例信息核实下来,就要接触很多人,打无数电话,期间稍不注意,就有可能暴露在病毒中。不仅如此,2020年以来,他还作为国家级专家,先后到海南、湖南、内蒙古、辽宁等地开展疫情检查指导工作。

医疗防疫保障是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成功举办的重要支撑。

在张家口赛区雪如意下的山地转播中心筹建医疗站,对医疗保障人员开展医疗保障和疫情防控培训、演练,为涉奥人员提供医疗保障……作为冬奥会医疗保障队的一名医疗官,河北大学附属医院普通外科主任靳小石带领团队24小时值守医疗站,共接诊中外涉奥就诊人员200余人,转运20余人,多次及时处置急救和疫情防控紧急情况。

白衣执甲,始终和祖国同向,与人民同行。

2021年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创伤急救中心副主任吴昊天奔赴新疆,在铁门关医院开启了自己的援疆生活。

铁门关医院没有急诊,晚上急诊病人要到40公里外的库尔勒市就诊,患者用血则要到80公里外的血站取血。“对患者而言,时间就是生命。”吴昊天积极沟通协调,克服重重困难,为医院创建了急诊科和输血科。他还发挥自身优势和技术专长,将先进的理念、微创技术带入铁门关医院,带领团队完成了一系列高难度手术,填补了当地多项医疗技术空白。

240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