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读后感十篇
《活着》读后感(十篇)
《活着》讲述一个人一生的故事,这是一个历尽世间沧桑和磨难老人的人生感言,是一幕演绎人生苦难经历的戏剧。下面是小编分享的《活着》读后感十篇,欢迎大家阅读。
《活着》读后感1
余华是当代著名的作家,虽然他所写的作品不是很多,但是本本都是经典。《活着》,就是他的一部代表性的作品,今天读完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就想把心里的想法一吐为快。
本书的主人公,福贵,是一个富家的少爷,但是又因在外吃喝嫖赌,把家里的105亩地都输给了龙二。他爹也因此被他气死,他为什么要活着?他人生黯淡,为什么还要“熬”剩下的一天天呢?看完《活着》以后,这个问题曾一直一直在困扰着我。从苦根死后,他没有了随着已故的亲人,只买了一头老牛天天在一起,孤苦伶仃活在世上,像其他农民一样劳动着。
他的一生也是处处经历坎坷的,赔完了地后,父亲被气死。只得和母亲妻子和女儿生活。最后母亲得了重病,福贵去城里给母亲买药时,又被抓壮丁。几年后,遇到解放军,回到了家乡,而母亲已经死了,女儿凤霞也因病变得聋哑。后来,儿子有庆,因为县长的夫人生孩子大出血缺血,可是其他人的血型对不上,只能抽有庆的。但是大家都想着救活县长的,谁还会管有庆呢,最后有庆因为抽血过多而死。凤霞后来嫁给了二喜,在生孩子时也因为大出血而死。福贵的妻子家珍也很伤心,三个月后也死了,二喜在工作时因为失误被水泥板夹死了,他的孙子,凤霞的孩子,苦根也因为吃豆子撑死了。这样,整个家庭就只剩福贵一个人了,他就买了一头老牛,给他起了自己的名字,陪自己度过以后的日子。
从这本书中,我知道了,只要坚持活着,活着本身的意义就存在希望。有人说其实在这个世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对于福贵来说他始终没有绝望。虽然身边的亲人接连离他而去,可是福贵依旧没有放弃生的希望。
生命的磨难最终会随着时间,渐渐的在记忆中消退。福贵的一生是非常悲惨的,可是当他老年时回想起自己的一生时,他并没有充满绝望。
《活着》读后感2
一个人,一场故事,一世遭遇,成就了《活着》。富贵的苦难,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他从一个富家少爷,沦落到贫苦农民;他气死他爹,输光财产;他的儿女死了,妻子死了,女婿死了,外孙也死了,可他却还活着,孤零零的活着。
当在黄昏的田野上,富贵和他那头老牛耕耘在田地里,富贵对牛叨絮的那席话差点让我怜悯的掉下泪来。我觉到了余华的残忍,他为什么要让富贵活着?没有了亲人,没有了爱,只有大半辈子数不尽的苦难,富贵活着的意义何在?人到底为什么而活着?
当福贵看到赌的倾家荡产的龙二被毙掉的那一刻,庆幸的是福贵,后怕的也是福贵。他庆幸,是因为被毙掉的人不是自己。他后怕,是因为被毙掉的人本该是自己。命运是未卜的,生命是脆弱的。败家子的自己气死了爹,他知道,自己害死了一个生命;当被抓去拉大炮的自己回来没有看到娘的最后一眼,他明白,生命原来如此脆弱;当他的家人一个个死去的时候,他懂得,活着不易,活着有多好!
种地的艰辛,让他体会到活着的不易;公社的磨难,让他感受到活着的美好。活着就幸福,再艰难,只要活着那也是幸福;死亡是痛苦的,再好的墓葬,那也是痛苦。当富贵的家人一个个离自己而去的时候,有痛苦,但更多的是珍惜,珍惜自己现在还具有的生命,他知道,活着有多好。
余华《活着》的自序:“作为一个词‘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他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叫喊,也不是来自于攻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这里有一个关键词时“忍受”。可见余华笔下的富贵面对生命的苦难与绝望只是忍受,没有反抗,更不用说蔑视。也许有人不怕死,但他一定不想死;也许有人想要死,但他一定不愿意死。
《活着》读后感3
很早以前就知道有《活着》这本书,但一直没有找来阅读。近几天又经常听到读书会的会员们在讨论余华的《活着》,便到阅览室借来并急迫的读完。
《活着》的作者余华以第一人称的叙述方法,用冷静的、平常的笔调,用至真至诚的语言,向我们讲述了一位叫富贵的老人极其不平常的一生。
富贵是一个富有的地主家的少爷。年少无知的他,夜以继日的吃喝嫖赌。终于在一夜之后将庞大的家业全部输光。从一个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富家少爷,沦落的靠租地为生的佃户。巨大的人生落差,刺醒了他麻木的心。他开始孝敬母亲、关怀妻子、怜爱孩子。然而,上天似乎注定要他为自己过去的错误付出代价。他去为母亲请郎中,却在路上被残兵抓了壮丁,被抓后母亲病死。以后他的儿子有庆在为学校的校长献血时,却被不负责任的医生酬谢过量致死。他的女儿凤霞死于产后大出血。他的妻子家珍在两个孩子去后也撒手人寰。他的女婿二喜在一次搬运事故中惨死。剩下和他相依为命的外孙苦根也因贫穷,吃豆子被撑死。亲人相继的离开了富贵,孤独的富贵买了一头和他一样老的牛为伴,继续活着。
富贵只是千千万万那个年代中的人物的一个缩影,默默的忍受着这一切。我们可以体会到人世的残酷与个人的渺小。作者在《活着》韩文版的自序中这样写道:作为一个词语“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喊叫,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忍受,成为生命给予生活的一种状态,是活着的一个必须条件。但是忍受需要力量的支撑,爱的牵引。如果在忍受之中看不到希望,感受不到幸福,那么,这种活着的方式也是不能忍受的。
其实活着是一种证明、一种历练。活着就是一种修行。
《活着》读后感4
我在望不到边际的生活中茫然前行,心中浮现出余华的《活着》,这正是生活的本质。如海的眼泪,如山的压抑,如沅的热血,充满了力量。
那福贵的母亲的白发与撒手西去的愕然。这是面对的自己身边第二位至亲的离去。那福贵女儿的难产而死的痛,那福贵妻子的软骨病,那福贵儿子失血过多而意外而来的丧子之痛,还有那福贵的老爹含泪逃离了支离破碎的徐家……随着一支毒箭的打击,又一支,再一支的刺痛福贵那早已野哭决然的心。死者的死对于他们自己来说更像是噩梦的一场解脱,而痛苦的枷锁全部转而拷向福贵一人之身,除了心在眼泪里泡渍,还有生活的重担,活着的坚持。
伟大的人格也许就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力量。福贵的一生写满了绝望的不存在,面对着眼前的绝望之境地一点点地长大,渐渐脱去徐家少爷的光荣放荡,成就一个坚强乐观的农民。这精神上的成长远比身体上成长珍贵得多,珍贵的力量,这来自于对活着的亘古不变的态度与信仰: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人格强大。即心态与观念造成了福贵自我与外界如此黑暗的隔膜与保护,如山的压抑,如沅的热血,还有伟大的毅志,活着的希望。
他们说,人生不过一场戏,各人有各人的角色与台本,可福贵就是那偏要不服命不认命的坚韧不听上苍的调度,那满怀的倔强,那满腹的荒唐,那满怀发谥的期待,如若上苍发出死亡的调度也决不顺从!只要热血生命仍在骨头里嶙峋作响,就是要活着。拼死才能拼出活头来,总有信仰会排空而来,而来与活着的福贵相遇,走在尘土飞扬的道上,活着自己的人生。充满了力量,活着的色彩。
少年去游荡,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
世上千千万万,老来风味,大抵都是在活着,谁都逃脱不了活着的欲望。生生灯火。明暗无辄。活着,哪怕只有一息尚存,也可千回百转抱有希望,真心不感到死之苦恼!
《活着》读后感5
《活着》讲述了一个悲惨的家庭故事。
主人公一开始福贵是一个富二代,后来迷上了赌博,结果全输了。他先是把家产输了个精光,“一夜回到解放前”,住进了茅草房,过着拮据的生活。后来还算运气,和一位叫家珍的姑娘成了家,很快生了两个孩子,女儿叫凤霞,儿子叫有庆。可是好景不长,家珍得了一种叫软骨病的重症,人一点都不能动,只能躺在床上。又过了几年,刘县长的女人生孩子大出血,血型比较奇特,于是全县的学生都验血,结果只有有庆对上了。可怕的是抽血的医生不知道怎么,居然把有庆的血都快抽干了,有庆就这样莫名其妙地死了。没过多久,凤霞发高烧,一不小心烧成了聋哑,真是祸不单行啊!两个孩子接连出事,对原本就艰难的家庭可以说是雪上加霜啊!家珍也病得更重了。可是到这里还没完,凤霞成年后嫁给了一个偏头,不久怀上了,生产的时候因大出血,也没了。家珍挨不了多久也病死了。一大家子只剩下一个主人公福贵、偏头女婿和外孙了。后来这个偏头也在搬水泥板时被挤死了。后来几年,福贵和外孙苦根相依为命,艰难地熬着,结果有一天福贵犯糊涂了,煮了一筐豆子给苦根吃,唯一的命根子苦根吃豆子撑死了。
读完这个故事,感觉心情很沉重。这个家庭只剩下孤独的福贵了,徐家到他这也是断子绝孙了。从此就一头老牛陪伴着他了,但是他依然坚强地活着,可见福贵这个人命硬,生命非常顽强,而且能够看得开,心理调适能力强。当然,如果当初没有迷上赌博,也许福贵的人生完全是另外一种活法,有可能会在“打土豪,分田地”时期,因为地主的身份而遭到横祸。
所谓,一步错步步错,人生没有一点点悔棋的机会。我们要好好珍惜当下,尤其是要学好本领,改变不良的生活学习习惯,才能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活着》读后感6
《活着》讲述了一个人和他命运之间的友情,这是最为感人的友情,他们互相感激,同时也互相仇恨,他们谁也无法抛弃对方,同时谁也没有理由抱怨对方。《活着》讲述了眼泪的丰富和宽广,讲述了绝望的不存在,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以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主人公福贵生活在那个纷乱特殊的年代,经历战争、杀伐以及一系列动荡的生活,经历家庭的兴富到衰落,,身边的人陆续地死去。在他们一生中,不知失去了多少东西,失去金钱,失去亲人,最后只剩下一头瘦骨嶙峋又险些被人宰割的老牛与他为伴。尽管是这样,他还是友好地面对世界,一切伤痛的往事在他口中都变得那样平淡。也许当我们的生命将要走到尽头的时候,回望以前的一切,才会做到安下心去对待,才会做到清醒地重新认识所有的事。
福贵的经历的确令我感到悲凉,甚至同情他。他的一生有太多的不幸,曲折的命运一次次降临,我不禁感叹:这世界上的确不公平,有的人一生享尽荣华富贵,衣食无忧,而有的人却要像福贵那样,面朝黄土背朝天,挥洒血汗过完一生。
在现实生活里,往往有许多的人因一时的挫败,对命运的不满,企图了结自己的生命。在电视新闻报道上,往往都会看到一两则关于某某人因对生活充满绝望,或是忍受不到生活所带来的煎熬而选择放弃自己的生命。看到这些行为,我并没有对其有同情之感,反而觉得他们很愚蠢,人生有什么比活着更重要呢?活着,我们可以干很多事,
必死去幸福得多。我们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其他的都不能动摇我们活着的信念。我们要友好地面对我们的人生。
生老病死,我们都得一样一样地过,生命只不过是个过程罢了。我只希望能按自己的意愿选择一个方式,真实清醒并发自内心地去实现他的价值,到了那一天,但愿我能带着平静的微笑向世界到个别,也对身边的人说声再见。
《活着》读后感7
从小是一个少爷,一个无知的小孩,到一个为了一百亩田而疯狂赌博的年轻人,以致赌光了家产,被国民党抓去拉大炮,到了人生的末端,亲人纷纷先他而去,只留他苟活着。这么一个苦命的人儿呀,就是余华作品《活着》的主人公——福贵。他早年丧父母,中年又丧了一对儿女,那可怜的.妻子和女婿呀,死神也不放过,还有他那唯一的外孙儿苦根,因吃多了豆,也被活活撑死了。
福贵,他一生不福不贵。作者的“假惺惺”有点让人反感,他经常会在你被悲惨的情节弄得快窒息时,加入一丝淡淡的喜悦,如同在黑暗的世界中给了你一丝丝的光明。而当你刚刚松了口气时,你却发现这只是个巨大的陷阱:就像有庆长跑得了第一,紧接着就面临死亡;凤霞怀孕了,一家人终于露出了难得的笑颜,不久,她又因难产而死了。
作者的手法真是太残忍了。他让我惊愕地站在那里,站在他描绘的世界里。我仿佛看到一棵快枯萎的树,刚抽出一点让人喜悦的丫枝,他便无情地举起斧子,拦腰斩断,斩断了这让人期待的美好。
我想福贵活下来又有什么意义呢?这太可怕了,死了一堆人,都是他的亲人,全是他的血和肉呀!最后只留一头老了的牛和他相依为命。他留在世间还有什么意思,他的灵魂是不全的。我曾以为失去自己喜欢的东西是痛苦的,可是福贵接二连三地失去亲人,那仅仅是痛苦吗,那是绝望。当绝望在你心中时,你虽然活着,但已经是死人了,所以福贵没有真正痛苦过,他是万念俱灰,是行尸走肉。
我想余华写作的目的是让我们感悟人生的沉重吧,直到看到他说的写作缘起。
“我听到了一首美国民歌——《老黑奴》,歌中的那位老奴经历了一生的苦难,家人都先他而去,而他依然友好对待世界,没有一句抱怨的话。这首歌深深打动了我,我决定写下这样的一篇小说,就是这篇《活着》。”
人在活着的过程中免不了苦难,但你必须去忍受。这也许就是作者要告诉我们的吧。但是我的感受完全不止这些,它引起了我对人生的思考。
《活着》读后感8
书中泪点很多,刚开始看福贵回忆自己如何嫖赌,如何轻藐父母家人时,我恨不得他马上就死了,就在想怎么会有这样的败家子,他的妻子为何还能容忍着和他过下去,也许这就是当时妇女的可贵与可悲吧。看到他真的败家了,自己的老爹最后用自己的死来教育他的时候,我真的好心痛,心想,肯定该成熟了,人如果经历巨变之后,不能蜕变,就只能退化了。想着他日后会从一只鸡变成一只鹅,然后变成羊变成牛等等,如何像祖宗一样,白手起家,然后光宗耀祖。事实证明,我还是生活在21世纪的青年,不能体会旧中国的苦。当我还抱着希望生活对这位曾经我恨不得让他死的男人温柔些时,却换来了勤劳善良的凤霞,死于难产,死于医疗技术的落后。之后送走亲人的速度之快,也是我实在无法承受的,妻子家珍,女婿二喜,外孙苦根,上天到底对这个可怜的男人做了什么啊……
书名《活着》,不禁让人追问,主人公活着的意义究竟是什么,最开始,奢华靡醉的时候,可能就是享受了,享受嫖赌的快感,然后破败了,活着是为了家人,但当他先后送走了自己的父母,儿子女儿,女婿外孙,身边再无一个亲人时,活着的意义究竟是什么。余华说,活着本身就没有意义,有意义的是生活。当生活一次又一次的打击时,我们是否也能,为了活着而活着。
21世纪的我们,生活变好了,却出现了各种心理承受力极低,心理变态的人。我们吃的好,穿的好,幸福感却低了。我们说活着为了家人,为了争口气,为了做贡献等等诸多意义,但也许活着真的只是为了活着,活着本身没有任何意义,有意义的是生活吧,如何活出你的人生。这是一个没有正确答案的问题。
近期习得一句话,“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名师指路不如自己去悟。”其他的,我可以自修,还希望命运为我多安排一些良师益友,助我成长。
《活着》读后感9
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余华
死亡是生命逝去的方式,是终点,亦是起点。而活着,活着是生命存在的证明,但活着的意义是什么,是为了什么呢。这是个问题,也不是个问题。
福贵是《活着》这部小说中一个悲剧性的人物,而悲剧之所以是悲剧,是因为原先美好的事物被毁掉了。福贵原本的生活究竟是幸福还是悲哀,这便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生活不停的变故,是悲剧的来源,福贵好赌,把家产赌光,从地主的儿子变成了下地干活的农民,因此导致父亲崩溃掉入茅坑,再也没有发出声音,接下来福贵的人生可谓是一波三折。经历种种苦难的福贵,感受过幸运来临,也感受到了生命离去的无奈,自己的父亲母亲儿子老婆女儿相继死去,生活仍旧继续,福贵还活着,他还活着。
你说无一亲人的福贵,这只是苟活,可你怎知他是在苦难中熬着,而不是在苦难中幸福呢。以往的种种回忆,似乎是他最宝贵的财富。他不像其他的乡间老人,对自己以往的人生一问三不知,似乎那段人生与自己毫无相关。他可以绘声绘色的描述,他可以徐徐道来,他的曾经,他的人生,他最终为自己而活着。
有人说他其实算是一个恶棍,在生活富裕之时,他吃喝玩乐、好赌成性、不顾家庭、戏弄老丈人。可他何不是为自己而活着,在亲人全部离去的天昏地暗中选择死亡是一件多么容易的事情,可他还是选择活着。
我不知道他在当地主儿子时过着的那些一天天随风飘去的生活是否快乐,是否幸福,但是我认为他在苦难中,在有真正的活着的感受时,他是幸福的。
我们的人生也许没有那么戏剧化的苦难,没有那么多的坎坷。但是活着,为何而活,为谁而活,是人生始终要探寻的一个问题,是我们在生活中前进的一个理由,一个原因。生活总要继续,最终我们总要为了自己而活,身边的人会离开,会离去。而每一个鼓起勇气生活的人,我们都应该明白,活着不仅仅是活着,为自己而活的真正含义,需要实实在在的生活去实践,来活着。
《活着》读后感10
翻开书页,心中涌上沉重,却也交织着欣慰。作者近乎冰冷的笔调洋溢着乐观,同时印证一个年代的艰辛、坎坷与苍凉。一次次生离死别,委婉却凄凉,展现着生命的渺小与短促。家道中落的悲哀,强征兵役的凄惨,双亲逝世的痛楚接踵而至,在为“活着”而“活着”的信念的支撑下,次次打击后福贵依旧继续坚持着。孤苦伶仃的晚年里,他只能与一头同样名叫“福贵”的牛作伴,回首曾经,他需要多大的勇气。“以笑的方式哭,在死亡的伴随下活着。”他用他的一生告诉我:活着是一种历练,活着是一种幸福。
“活着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叫喊,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活着是任何人也无法逃避的,有的人在岁月中感知到活着的意义,于是得到了生命的价值与永恒。可是有的人活着,失去了追寻的方向,活得迷茫;失去了的奋斗的理想,活得可悲;失去了美好的期待,活得艰辛;失去了脚下的路途,活得愚昧。其实活着,并非要名垂青史,轰轰烈烈。过分追求名望,常常是身心俱疲却也无所得。“平平淡淡才是真”,不要过于苛求,不要有太多的奢望,淡然面对,积极把握,珍惜当下。
生活是人生一片广阔的田野,而苦难亦是一种希望的播种。它在落寞时滋润枯竭的心灵,在迷惘时指引前进的方向,在无助时鼓舞失意的灵魂,它能够使人在逆境中坚强,在平凡中不凡。
这样一句俗话被人们口口相传:“好死不如赖活。”的确,人们总是在探求生命的实质与活着的意义,认为人活着是为了理想、奉献、青春、奋斗,诸如此类,却忽略了人生中最真的东西——“活着”,不管处境如何,不管坚持着是为了什么,我们都应该为“活着”而好好活着,这是人生最基本的信条,没有什么比生命更加有价值。就如人生旅途上的朵朵小花,我们日积月累地采摘,那些朴实无华的花朵,也会变成生命的花篮。
人生中没有什么幸运或是不幸,生命只是静静地、平淡地活着。善待自己,珍惜生命,把握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