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兰河传》读后感600字

《呼兰河传》是一部东北民间文化的说明书。萧红为人们毫不知晓的故乡作传,为一群卑微的凡夫俗子作传,这体现了萧红独特的写作视角。这里由小编给大家分享《呼兰河传》读后感600字,方便大家学习。
《呼兰河传》读后感600字1
这本《呼兰河传》,描述了呼兰河附近的人们曾经的生活,虽然他们有些迷信、死板,但却十分的淳朴,该是什么样的,就是什么样。呼兰河畔的人们,也有茶余饭后消闲的事物。
比如那个在路当中的大泥坑,在那的人眼里面竟是十分有威严的,因为在它里面淹死过许多牲畜,所以总是会有人说:“大泥坑里又淹死了一匹马。”尽管马最终还是被救上来了。
《呼兰河传》里还描述了作者萧红生活中的各种有趣的事和物。她最喜欢和她的外祖父一起在菜园里一起玩耍,将她那小孩贪玩的本性展露无遗。萧红会把稻谷从地里铲掉,留下一大片狗尾草;会把盛开的玫瑰插在祖父的草帽上,听祖父说:“今年的玫瑰真是香。”而乐的哈哈大笑;会到贮藏室里探险,那木尺、铜环这样的“好东西”来玩。
我小时候自然也像萧红那样贪玩,而且还有一个童心未泯的外公。有一次我和姐姐还有外公乘着一辆两层的公交车,在市区里闲逛。
我们三人聊着天,不一会儿便到了终点站,公交车的广播开始仗着自己的大嗓门催促乘客下车,而我突发奇想,想直接坐这辆车回家,于是便和外公姐姐一起躲到了最后一排,以逃避司机的检查。车上立刻变得空无一人,在后排的我们三人只能听到自己的呼吸声和从街上传来的轻微的嘈杂声。
司机从楼下走了上来,来检查车上有没有人。我却在这时不合时宜的打了一个喷嚏,虽然不响,但司机却听得真真切切,并朝我们这边走过来。姐姐和外公拼命的向我挤眉弄眼,似乎想用眼神把我杀死。
司机越走越近,我们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上,但还是被司机赶下了车去。《呼兰河传》把我带回了我的童年,让我仿佛也生活在呼兰河畔。
《呼兰河传》读后感600字2
我最近在读一本书,书的名字叫《呼兰河传》,它是一个20世纪80年代的一个叫萧红的女作家写的,我觉得她的文笔非常大气。萧红以灰色的笔调描述了呼兰河。
书中,萧红用轻盈的笔调写下了她的童年,其中,萧红很多次提到了她的祖父与她嬉戏玩耍的场面,因为在家中,只有祖父最关心她,而其他人却非常歧视她。书中有一处情节最是我难忘,萧红趁祖父不注意,往他的帽子上插满了玫瑰花,祖父却没有察觉,还说:“这季节的玫瑰真香啊!”萧红在旁边哈哈大笑。 读到这里,我感觉萧红的童年是过得非常无忧无虑,同时也感到自己身在童年感到高兴,是呀,童年是上帝送给我们最好的礼物,所以我们要好好珍惜自己的童年。我又为萧红感到惋惜,因为她31岁就死了,如果她不这么早死的话,也许还能给我们留下更多更好的作品。
平淡得像秋水一样,一个灰色的天空,灰色的道路,灰色的城市,灰色的社会。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人们再善良,也抛不开那些有百害而无一利的旧思想,土办法。抛不开,倾家荡产、家破人亡也是必然的。
呼兰河畔的生活, 故事里充满了那时候的人的迷信的影子,什么海龙王啊,什么叫魂的,说来说去还不是为了一个大泥坑。那里人是萧红那年代最平凡的一种人,靠自力更生却摆脱不了小市民的身份,为鸡毛蒜皮的小事而喋喋不休。烂漫的笔调下刻画出的一个寂寞的世界。迷信还是迷信,跳了大神,给人去病。看了生日再去嫁,若是生日不好但家财万贯的男孩是可以嫁得的。虽然愚昧,却在这么个家庭还有一些小小的温馨,点点的那种,好像炊烟一样迷茫,摸也摸不着,碰也碰不透
《呼兰河传》里的故事,是三天三夜也说不完的,苦闷和寂寞也一样,而这一心情投射在《呼兰河传》上的暗影,但见之于全书的情调,也见之于思想部分,这是可以惋惜的,正像我们对萧红的死一样惋惜。
啊,真想永久停留在童年。可是时光总是要走的。那就用一颗善良、热情、奋进的心来好好珍惜、感受这如花的大好时光吧。
《呼兰河传》读后感600字3
在寒假里,我看了一本书,叫作《呼兰河传》。这本书讲了呼兰河城的一些有趣的习俗和那里人的生活。在呼兰河城,人们会说到“龙王爷”。
这个“龙王爷”应该是那里人的迷信,有点类似于我们说的老天爷。有一位父亲说没有龙王爷,我觉得他是对的。有个小孩给龙王爷戴了个草帽,别人都在议论这个小孩。我觉得没什么,而且还挺好玩的。
呼兰河城经常下雨,下雨后,就会有泥坑。这可不是一般的泥坑,这是“杀手泥坑”。许多动物都死在里面,因为上面有一层硬壳,动物们不知道下面就是陷阱。我觉得如果死的多了的话,硬壳上应该有很多很多洞,这样的话动物们和主人们应该会注意的。
城里有一些卖麻花的,这些人都是挨家挨户地问。一位母亲和她的孩子们买了一些麻花,但大小不一,就开始互相抢了。母亲追过去,他们也开始跑,结果母亲摔到了泥坑里。我认为这些孩子太调皮,也有一点自私了。大姐先挑,老小最后,这是常理。而且自己就吃自己挑的,有什么不好?孔融让梨的道理多好啊!可能还有点笨,因为追着追着自己的就容易坏。大的没拿到,小的也没了。
还有一个就是呼兰河的冬天。唯一一个特点就是――――冷。作者也很夸张,再冷不可能冻掉耳朵呀!除非是高原。平常冬天可能鼻子、耳朵都红了,再厉害点也就僵了、裂了。大自然太威风了。
还有一个迷信,就是“跳大神”。有一个大神,也要有一个二神。不好的二神可能会惹怒大神,但大神却会骂病人。这太不合道理了!谁欺负你,你就骂谁,拿无辜的人当出气筒,这可不行。病人被大神骂是不吉利的,看来病人的安危都在二神的手上啊!
《呼兰河传》读后感600字4
最近,我读了一本书,名叫《呼兰河传》,作者萧红。这本书叙述了萧红小时候的所见所闻,让我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在这本书中写到,萧红的祖父很关心萧红,给萧红烤乳猪、烤鸭子吃,还叫萧红念诗,所以萧红很喜欢祖父,但祖母、父亲、母亲都不关心她。父亲把她踢倒,母亲骂她,祖母用针扎她,再加上父亲蛮横无礼,于是萧红产生了离家的念头。萧红还有一个二伯,二伯性格异常古怪,有东西吃,不给他就大声骂人,给了吧又不吃;不与人沟通,喜欢和石头、飞鸟说话;还偷自家的东西;种种这些事却希望得到大家的尊重,他还是一个生性怯懦的人!小城里的人善良却又很冷漠、冷酷、某家一个人去世了,一时就家喻户晓,但过几天,连亲戚朋友都忘记,好像人去世了是微不足道的一件事,让人不禁脚底发寒。这个小城的晚霞很美丽,红、橙、黄、绿、靑、蓝、紫都有了,像彩虹一般。
读了这本书,令我深有感触的是:以前人能主动帮助别人,为什么现在热于助人的人少了呢?我们就应该见义勇为,不要怕被别人诬赖,只要知道自己是真心想帮助别人就行了。看见老人摔倒,应该扶起,有人受重伤,赶紧送往医院抢救„„,现在科学能证明一切了,迷信的人少了,我们只要做好自已该做的事就足够了。我们更不能像小城中的人那么呆板,路中间有大坑,说用种树、拆墙的办法让行人绕道走,但不想想,直接用土填平不就行了吗?要学会举一反三,从这件事中能想象其它有联系的事情,我也想对文中的祖父说:“您的慈爱、善良、像一团火,温暖了萧红,也温暖了所有人的心,我喜欢您—祖父。”还想对二伯说:“您不应该偷东西,想得到别人的尊重可以自力更生,做个小买卖或到乡下开辟一个田种地去当农民,小偷多不好呀,还会被家人耻笑。”而书中另外一些人的那种态度,也使我接连叹气,想不到世上还有这样漠不关心的人。
读了这本书,我也明白了一个道理:我们做任何事都要学会举一反三,动脑子,并做一个善良、有爱心的人。
《呼兰河传》读后感600字5
看完了《呼兰河传》这本书,我留下了无限的思考。《呼兰河传》讲了萧红小时候和祖父的故事,这本书的语言并不华丽,但朴素的语言,平凡的人和事同样动人。
萧红的童年是快乐的,因为有了一个疼爱她的祖父。祖父带着他在菜园里,摘黄瓜、浇水,给她点灯笼,让萧红玩得不亦乐乎。让我难以忘怀的还是祖父给萧红点灯笼了,萧红在房间中翻箱倒柜,找出了一个陈旧的、落满灰尘的灯笼,祖父细心地把灯笼擦拭干净,点上蜡烛,给萧红玩,直到坏了为止,但祖父依然笑眯眯的。这是一件不起眼的小事,可是祖父却有着惊人的耐心和宽容。首先,萧红翻箱倒柜,家里一定翻得七零八落的,一般家长见了都要大骂。其次,萧红找到了一个破旧的灯笼,一般的家长一定没有耐心擦干净,点上蜡烛给孩子玩。更重要的是萧红把灯笼打坏了,祖父没有把她臭骂一顿,居然还笑眯眯的。正因为有了这样一位慈祥的祖父,萧红才有了一个快乐的童年。
萧红的童年是快乐的,因为有了一个不平凡的村子。这个村子里有一个作恶多端的大泥坑,这泥坑经常弄翻马车,淹死人、牲畜,还阻挡了许多人的前进道路。有了这个泥坑,村里里顿时热闹非凡,翻了马车抬马车,人掉下去了救人,挡住了人从旁边的墙上面爬过去。没有一个人觉得累,更没有一个人要把这个“无恶不作”的泥坑填平。我想,假如填平了这个坑,村子就恢复了冷清,变得寂寞,大家没事可干,失去了抬车的乐趣……当然了,这个泥坑也给村里人带来了“福利”,当牲畜淹死的时候,许多人都去抢猪肉吃,杀猪的捡了回去,就会以半价卖出去。在艰苦的乡村生活中,处处闪耀着人性的真、善、美的光辉。
萧红的童年是快乐的,因为有了许多人陪她玩耍。冯歪嘴子啊,她们家的厨师啊,都是她的“寻乐工具”,团圆媳妇只有十几岁,她很乐意陪着萧红玩,乐此不疲,但她最终命运多舛。
我们再也体验不到萧红的童年生活了,但书中字里行间流露的人性的至纯至美,仍然使我的内心暖暖的。
读了《呼兰河传》,读了一个凄美的故事,读出了童年的珍贵。
《呼兰河传》读后感600字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