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初三读后感800字
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家初三读后感800字,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
家初三读后感800字1
翻开带着墨香的书籍,看着一代青年爱情婚姻的故事。
很喜欢巴金先生《激流三部曲》之一的《家》,觉慧、觉新、觉民对待爱情婚姻的不同的遭遇,或顺从或反抗,那么矛盾又那么统一,反映出一个时代的特征。
《家》单纯、朴素的文字中,刻画了一个个深刻的、让人难忘的人物形象。
充满朝气、叛逆的觉慧,他要“做自己的主人”,他大胆,他幼稚,他单纯,他反抗。他是受到五四新思潮冲击的激进青年,他的成长反映了那个时代新青年精神的成长。他有着新思想,看到了社会的弊端,他勇敢的反抗旧礼教。他敢于反抗并且冲出了那个封建礼教的大家庭的束缚,走向了他向往的新生活。
而大哥觉新又是个让我心疼的人物形象。他不满旧礼教的专制,但这个旧家庭的长房长孙这种神圣的血缘关系,又让他难以割舍,从而养成了他委曲求全懦弱顺从的性格。我心疼觉新,看着他清醒的在罪恶的泥沼中挣扎,我的心也跟着他痛苦。
《家》还刻画了一些典型的人物形象,个性鲜明,栩栩如生。敢于以死抗争的纯洁丫头鸣凤;温顺善良地吞咽着旧礼教恶果的梅芬;善良厚道的长孙媳妇瑞钰;衰老专横的高老太爷;腐化堕落的五老爷克定……而觉慧、觉新、觉民三兄弟代表着三种不同的性格,他们出生在四世同堂的高公馆这个黑暗王国里,因为性格的不同所走的人生道路也就完全不同,从而演绎出一个个腐朽或新生的戏剧。
《家》映射了那个时代下的社会,揭露了封建专制制度的罪恶,撕开了在温情关系掩盖下的大家庭的勾心斗角,暴露了所谓“诗礼传家”的封建大家庭的荒淫无耻,也描写了新思潮唤醒的一代青少年的觉醒和反抗,从而宣告了这个封建大家庭必然崩溃的命运。这本小说沉痛的控诉了封建家庭制度、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对年轻生命的摧残,热情歌颂了青少年叛逆封建家庭和封建制度的革命行动。
巴金先生自己也说过“我写《家》的时候仿佛在跟一些人一块儿受苦,跟一些人一块儿在魔爪下面挣扎。我陪着那些年轻的可爱的生命欢笑,也陪着他们哭。”这也是我的感受,我的心被这些年轻的生命占据了。我为他们燃烧,我的思潮在翻滚。我悲愤,我痛心,但是我的心中任然充满了激情,有梦就有希望,我相信他们离幸福不远了。
家初三读后感800字2
《家》是历来高考学子的课外明珠的必考题,其作者巴金先生素来以进步的知识青年为主人公,暴露旧制度、旧礼貌、旧道德的罪恶来歌颂反抗和光明。
《家》以五四运动浪潮波及到的滞塞内地四川成都为背景,以高公馆这个“诗礼传家”、“四世同堂”的封建官僚地主家庭祖孙两代冲突为线索。在这个封建大家庭中,我作为他的局外人,亦是可喜,同时也抹了一把辛酸泪。
令我可惜之处莫不过是高家主人公高觉慧的反抗精神,他反对封建思想崇尚自由与创新。在那个极度落后的时代,等级观念深入人心。而他视其如草芥,爱上了高家公馆可爱、善良勤劳的婢女鸣凤。青年人正需如此,古往今来多少痴男怨女因家族反对、等级观念双双殉情,爱情的花朵尚未盛开就已枯萎凋零。不言而喻,封建势力是悲剧的开始亦是一个个鲜活生命的摧残者。作为新中国人都会为此义愤填膺,可在那个时代,新思想就如春节的火车票一票难求。可爱的觉慧带领了先进的思想与文化,实在是让人可喜!
令我可悲之处有太多太多。作为高家长子,高觉新过早的担负起高家的一切重担,不仅为此失去了自己心爱的女子,婚姻受到家庭的阻挠,心上人似林黛玉“焚稿而死”。而直接原因或许让你哑然失笑:两家本为亲戚因一次小小的争执便决意断送二人的婚姻。罗密欧与朱丽叶本就是悲剧,但他们的家族有着血海深仇。根本原因昭然若揭,实为可叹!
婢女的丈夫只能是工人或是农民而绝不可能是其心爱之人。难道世间的爱情都是错的吗?为何本来美好的爱情要被封建制度打上沉甸甸的枷锁,蒙上灰暗的颜色。金庸先生道: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我们由此可以看出爱情的真挚和不计较得失。这是多么美好可爱的感情啊!
新中国60年风风雨雨,正因其开放的婚姻制度促成了一段段美好佳缘。今日是中秋之夜,我突发奇想诞生了一个梦想便是家家传颂的天下人有情人终成眷属,这来源于开放的社会与人类坚持不懈的争取和追求,我坚信在这个开放的新时代,我的中国梦,总会实现!
家初三读后感800字3
终于读完了《家》的最后一页,心中澎湃的浪花却没有平息。它的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带给了我欢笑,悲伤,气愤,和失望……
《家》描述的是一个封建的大家庭的悲欢离合。在这样的家庭中,有着不可避免的明争暗斗,纠纷,不公与压迫。但又因为身处于新文化运动的开始时期,却也有令人感到惊奇的反抗。在封建社会的残酷迫使下,一群年轻可爱的生命受苦,煎熬,甚至是失去生命,因而故事中带着血和泪,带着控告与悲愤的呼声。把斗争的剑刺向了极度腐朽的封建社会以及害人的封建礼教,并暗示它走向灭亡道路。
我觉得书中最有魅力的东西就是矛盾。主人公中觉慧一群象征着一端,觉新连同老太爷一群象征着另一端。关于觉慧的个性,第三回就已经明显了——幼稚、叛逆、热情。刚在督军暑怀着满腔激情抒发了多时积累下的愤慨,却又在家里和老太爷吵上了一通。于是,觉新的话语在旁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其实爷爷跟你说什么话,你只要不声不响地听着,让他一个人去说,等他话说够了,气平了,你答应几个‘是’就走出去不是更简单吗?”好一次矛盾,好一次思想的撞击。
说到觉新,便让我想到了梅:在觉新知道自己的订婚日后,“他绝望地痛哭,他关上门,他用铺盖蒙住头痛苦。他顺从了父亲的意志,没有怨言。可是在心里他却为着自己痛哭,为着他所爱的少女痛哭。”在父亲告诉他要去西蜀实业公司,在他面临着一生的理想被强制剥夺之时,“一个念头在他的脑子里打转:‘一切都完了。’他的心里藏着不少的话,可是他一句也不说。”又是矛盾,又是思想的撞击。
家初三读后感800字4
《家》,巴金先生的代表作之一,《激流三部曲》的第一部,生动地展示了青年一代的觉醒忽然封建势力的没落,是文学的里程碑。
觉新是这部小说里塑造得最成功的一个人物。由于他处在长房长孙的位置,因此,为维护这个四世同堂大家庭的“和睦相处”,他凡事都采取“不抵抗主义”。他与他的梅表妹有一段美好的恋情,但是在这个封建大家庭里,婚姻大事是不由得他们作主的。他的父亲为他做了亲,他没有反抗,有的只是默默地接受父亲为他安排的一切。虽然他的内心十分痛苦,但他不敢说一个“不”字。而后他与妻子瑞钰成了亲。祖父死后,陈姨太以“血光之灾”为由,不许瑞钰在家生孩子,叫觉新送她到城外去。这事对觉新来说犹如晴天霹雳,但他还是接受了,结果封建迷信吞噬了她的生命。而在这之前,他的梅表妹也因为他,郁郁寡欢而死。然而对于这一切悲剧的发生,他无力反抗,甘愿继续痛苦地过着“旧式”的生活。
小说中的另一个典型角色觉慧,觉新的弟弟,却有着与他哥哥完全不同的性格。小说典型地塑造了觉慧这个大胆幼稚的叛逆者的人物形象。他积极参加了学生联合会组织的的反帝反封建活动,猛烈抨击封建家庭。在婚姻问题上,他敢于冲破封建等级观念,毅然和丫头鸣凤相爱。对于长辈们装神弄鬼等迷信行为,他也敢于大胆反抗。最后,他义无返顾地走出了家庭。
《家》还重点描写了几个有着不幸遭遇的女子形象——梅、鸣凤和瑞珏。这三个女子虽然性格不同——梅悒郁,瑞珏贤慧,鸣凤善良却柔中有刚;她们的社会地位也不同,但她们的悲剧结局却是相同的。作品通过对这几位女子悲剧遭际的描写,,进一步控诉了封建礼教以及封建道德对弱小、无辜、善良的人们的x,强化了全书主旨。
《家》是一部充分体现了巴金创作成就和风格的优秀作品,它充分显示出了巴金在现代文学小说创作领域中所取得的卓越成就。
家初三读后感800字5
很小的时候就看过巴金老先生写的激流三部曲之一《家》。长大后闲来无事随手还会翻翻这本书。
《家》以娴熟的艺术手法,塑造了众多富有典型的形象。每个形象都写得血肉丰满、个性鲜明、栩栩如生。
小说中的人物有七十来个,其中既有专横,衰老的高老太爷,荒淫残忍的假道学冯乐山,腐化堕落的五老爷克定,又有敢于向死向封建专制的刚烈丫头鸣凤,温顺驯良的梅芬,善良厚道的长孙媳瑞钰等;以及受新潮思想、向往自由平等的觉慧、觉民、琴等青年觉悟者和叛逆者的形象。其实,《家》一书是写在中国社会剧烈大变革时期一代青年走过的历程。觉新、觉民、觉慧三弟兄代表了三种不同的性格,他们出身在四世同堂,黑洞洞的大家族公馆中。因为性格的不同所走的人生道路也就完全不同。
觉慧应该是巴金老先生笔下具有一个代表性的新青年的一个典型人物。巴金曾在他的这个第十版序中这样写到:“一个旧礼教的叛徒,一个幼稚然而大胆的叛徒。我要把希望寄托在他的身上,要他给我们带进来一点新鲜空气,在那个旧家庭里面我们是闷得透不过气来了。”觉慧正是这样一个人物,他有着新思想,看到了社会的弊端,他反对旧礼教。同时,他也很幼稚。但是,他敢于反抗,并且最终冲出了那个封建礼教的大家庭的束缚,乘着不停东流的绿水走入了他向往的新生活。
书中还有一个特别显著的气息:到处闪耀着青春的色彩。这种单纯而自然的环境就是作者本人所写的那样:“永生在青春的原野”,“我始终记住:青春是美丽的东西。而且它一直是我的鼓舞源泉。”
巴金老先生笔下的《家》是当时社会的一个缩影。而《家》的那些子弟们正代表了社会中形形色色的人物。例如:高家中专横、衰老、腐朽的统治者高老太爷。他代表的正是政府机构中腐败、贪婪的官员。那些官员仗着自己的官职,随意支配人,在无形中,人们对他产生了怨恨,对他也产生了无形的威胁。还有像狡猾贪婪的四老爷克安的贪官,他们运用自己的小聪明,毫无顾忌地从公家手中“榨钱”,行贿受贿是样样不缺。社会中也有像腐化堕落的败家子五老爷克定的青少年,他们整日沉迷于网络的虚拟世界,他们由于承受不了社会各方面的压力自甘堕落。尽管有如此之多的“乌云”,但它永远遮挡不住“太阳”的光辉。
总之,《家》这部作品从思想内容上,对摧残人的青春、生命的封建礼教和封建专制制度进行了愤怒的控诉,对那些在封建礼教的重压下受苦、挣扎最后作了牺牲品的人们寄予了无限的同情,对那些为争取自由的生活而奋斗的人们进行了大力的歌颂。
这个社会永远都是在进步的,并不会因为有什么不进步的羁绊而停止,而且它也不能够停止;没有什么可以阻挡得了时代的潮流。在走过的途中,它会喷发出应由的水花,这就会形成一股股奔腾的不息的激流,具有排山之势,向着的海流去。
家初三读后感800字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