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杂说读后感范文
《易经杂说》是南怀瑾老师在1975年冬天的讲座后经整理而成,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本书是南怀瑾老师有关《易经》的讲记。其中,前一部分主要介绍了《易经》的一般知识,及与之相关的内容。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易经杂说读后感范文,欢迎阅读!
易经杂说读后感范文1
读一本书,能吸取其中有用的营养才是目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读不下去,没有读完的读者,我觉得是没有发言权的。
中国的信教人口比例一直不高,虽然历史上发展了道教,吸收了佛教伊斯兰教和____,但不信教人口一直是大多数,这与西方社会显著不同。这确实是中国的文化特性,但这特性从何而来,真的恐怕要从易经身上找到答案。
就像南怀瑾所说,西方的宗教讨论上帝,上帝创造了一切,但上帝从何而来?这出现了鸡生蛋,蛋生鸡的问题。中国的古人却说,“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比西方的有神论更符合进化论与宇宙起源的科学。
其实易经应该看作是史前时期中国这块土地上,人类活动数千乃至数万年的经验总结。古人由于生产力的限制,并没有给出更科学的定义,更严密的论证。但总结出易经的理论,认为是更贴近事物的时空发展规律。
就像南怀瑾说的,一些前人血和泪的教训,最后只凝练成一句话留下来,因为时间的洗涤,这其中的具体内容易经失传了。让后人产生了不解和错误的解读。但不得不说,古人也是人,关于人生的道理和事物发展的道理,只要我们还在太阳系内生存,就还没有超出他们的观察。“吉”与“凶”,“得”与“失”,古人看的甚至比今人还明白得多。
易经解释了这个世界,说的有些事让我能不太明白,但他告诉我们,世界最大得奥秘在于“易”,可能世界得终极解释就蕴含在里面。
易经杂说读后感范文2
南师的《易经杂说》,讲解通俗易懂,循循善诱,使初读者流连忘返,欲罢不能。
中国人的一般观念,说道《易经》就想到八卦,就想到穿八卦道袍的江湖术士,好像学了《易经》就能把握现在,预测未来,其实不然。
在中国本土的文化思想中,儒家与道家是主流,包括春秋战国时期产生的各种思潮,这些都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而向前追溯这些思潮的来源,便是“易”。
“易”的意思是变化,将“易”字分开来看便是“日”与“月”。在不断的变化中总有不变的东西,如时间的流逝、日月的运行,这就是变化的法则。古语有云:“一阴一阳之谓道。”用阴阳两爻来解开宇宙运行的法则,囊括了为人处事的法则,这也正是古人的过人之处,这本书给我的感触也颇深。
“易”的本意,宇宙星辰,万事万物,都在不断变化之中。易的卦象告诉我们,阴极则阳生,阳极则阴生,当一件事情发展到极点,便会向相反的方向发展,即“物极必反”。所以,为人处事,恰到好处,把握好“度”,做到中庸。
由乾卦到坤卦,是一爻一爻变过来的,并非一蹴而就,也就是一个渐变的过程,万事不可操之过急。《易经杂说》中说:“《易经》的原则只能渐变,没有突变的事,那种看来是突变的现象,也是渐渐来的。所以鼎革的道理,一个新的办法,认为很有道理,要用来变更旧东西的时候,千万要根据历史的经验,慢慢来。”所以,做一件事,要有长远可行的计划,一步步改变。同样,当生活中出现某种问题、冲突或者矛盾时,要清楚这些问题也不是突然涌出的,而是往日一点点小问题、小冲突、小矛盾慢慢积累起来的,若要避免这些麻烦,就要防微杜渐,同时,有些变化是不可避免的,这就要求我们未雨绸缪。对于人来讲,“不可能一口吃成胖子”,所以,十年寒窗,才腹有诗书,气才自华。“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些都是渐变的道理。
分宫卦象图的变化都是由下而上,由内而外的,这就说明“宇宙事物的变,是内在开始变,如人的变,是内在的思想先变,一个公司机构出问题,必然是内部先出了问题”,所以,“一切东西从内变开始”。同时不可否认,外卦的变化也会引起内卦的变化,即外影响内,就像今天常说:“你成为今天的你,定是因为一些事的发生。”所以才要多经历一些事情,来充实自己的内在,内在充实了,思想观念端正了,对人生、对社会、对世界的看法才会深刻,才有可能改变外部的环境。
本书引人入胜,透过南师渊博的知识,将人事与自然法则、历史规则结合为一。南师以其极为严肃的治学态度,轻松的口吻,网络逸闻,探玄寻秘,教我们如何读懂《易经》,从而学以致用,趋吉避凶,走上成功之路。
易经杂说读后感范文3
看这本书的时候,就和看武侠小说一样,那么专注,那么入神,的确这本书是非常引人入胜的。
我记得:我第一天晚上加班看它,就发现越研究越深,脑子里迸发出的问题也是越来越多。看完一章几个问题,看完一页几十个不明白的地方,然后就一页一页的看,找答案。
不知不觉加班班长就喊停了,真的体会到了古人说的“闲坐小窗读《周易》,不知春去已多时”。孔老夫子也讲了:“洁静精微,易之教也”。就是说学习《易经》的人需要一个非常冷静的头脑和非常精密的思维。
其实无论学《易经》还是别的经典,都要有洁静精微和一个冷静的头脑,做事也一样。
如果真的有了这样的一个头脑、一个思想的话,就会举一反三,受益万千。在这本书中还讲了《易经》的三个原则和三个法则。
《易经》的三个原则是变易、简易、不易。
就先说这三点吧:“变易”就是说宇宙万物没有一事、一物、一情况、一思想是不变的,所以学易的人先要知道“变“,高等智慧的人,不但知变还能适应这个变。
“简易”,就是把那些复杂的道理,变得非常简化,这就叫简易。那么《易经》首先告诉我们宇宙间的事情时刻都在变,尽管变的很复杂,在我们懂得了原理、原则以后,就非常简单了。
“不易”,万事万物随时随地都在变化当中,可是却有一项是永远不变的----就是能变出万象的那个东西是不变的,那是永恒存在的。这个东西就是“不易”。
再说这个《易经》的三个法则,这三个法则就是:理、像、数。
这三个法则就好比是录音带,是录音用的,它可以录音。其中有很多道理,录音带的样子、大小以及它会出声音,这是它的像。这卷录音带,若干分钟可以录完,它有若干长、若干宽,这是它的数。
所以研究《易经》的学问,有些人用“理”去解释《易经》,有些人用“象”来解释《易经》,有些人用“数”来解释《易经》。
古人掐指一算,万事皆知,这就是了解《易经》的缘故。所以《易经》的每一卦都是天地,每一爻都是真理。
通过学习《易经杂说》,再说一下我对为人处事方面的理解。在这本书中,它讲到了如阴阳、五行、京居十六卦等等。
我体会到它当中的一句话:“內腐,则外虫生焉”。
就是说,如果里面腐坏,外边就会有那些小虫子出来了。和我们做事一样,当你发现你做的这个事出问题了,别人指责你时,说明我们自己有问题了。不可以别人一指责就不高兴了,就和别人争辩起来了,如果这样的话,问题就更大了。
如果别人责备我们,能好好地接受,那么,问题就会没有了,做事也就更顺利了。
第二个就是《老子》上的一句话:“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所伏”,就是遇到有一个不顺心的事不要太悲伤,遇到好事就太高兴,那么就会“乐极生悲”了。
《易经》是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并不那么神秘,要“玩索而有得”,才能读懂《易经》。
易经杂说读后感范文4
美国著名思想家爱默生说:“有如语言之于批评家,望远镜之于天文学家,文化就是指一切给精神以力量的东西。”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国家与地区,产生不同的文化、不同的精神信仰,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这些精神性的东西塑造了本土的人,创造出本土的文明,长久而深远地影响着本土的发展,例如在冯友兰先生《中国哲学简史》中所谈论的,正是因为老子“反者道之动”的思想,使得处在生灵涂炭中的中国人民一直相信这苦难的时代终究会结束,这就是文化给予人精神支撑的作用。
而在中国本土的文化思想中,儒家与道家便是主流,包括春秋战国时期产生的各种思潮,这些都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再向前追溯这些思潮的来源,便是“易”。
说到这里,我不禁感叹古人智慧的博大。“易”的意思是变化,将“易”字分开来看便是“日”与“月”。在不断的变化中总有不变的东西,如时间的流逝、日月的运行,这就是变化的法则。能了解这些法则便能知过去、晓未来。古语有云:“一阴一阳之谓道。”用阴阳两爻来解开宇宙运行的法则,囊括了为人处事的法则,这也正是古人的过人之处,这本书给我的感触也颇深。
首先,就是“易”的本意,宇宙星辰,万事万物,都在不断变化之中。周易的卦象告诉我们,阴极则阳生,阳极则阴生,当一件事情发展到极点,便会向相反的方向发展,即“物极必反”。所以,为人处事,恰到好处,把握好“度”,做到中庸。
其次,由乾卦到坤卦,是一爻一爻变过来的,并非一蹴而就,也就是一个渐变的过程,万事不可操之过急。《易经杂说》中说:“《易经》的原则只能渐变,没有突变的事,那种看来是突变的现象,也是渐渐来的。所以鼎革的道理,一个新的办法,认为很有道理,要用来变更旧东西的时候,千万要根据历史的经验,慢慢来。”所以,做一件事,要有长远可行的计划,一步步改变。同样,当生活中出现某种问题、冲突或者矛盾时,要清楚这些问题也不是突然涌出的,而是往日一点点小问题、小冲突、小矛盾慢慢积累起来的,若要避免这些麻烦,就要防微杜渐,同时,有些变化是不可避免的,这就要求我们未雨绸缪。对于人来讲,“不可能一口吃成胖子”,所以,十年寒窗,才腹有诗书,气才自华。“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些都是渐变的道理。
再者,分宫卦象图的变化都是由下而上,由内而外的,这就说明“宇宙事物的变,是内在开始变,如人的变,是内在的思想先变,一个公司机构出问题,必然是内部先出了问题”,所以,“一切东西从内变开始”。同时不可否认,外卦的变化也会引起内卦的变化,即外影响内,就像今天常说:“你成为今天的你,定是因为一些事的发生。”所以才要多经历一些事情,来充实自己的内在,内在充实了,思想观念端正了,对人生、对社会、对世界的看法才会深刻,才有可能改变外部的环境。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诸葛亮六出祁山。为什么他能前后六次出祁山攻魏?因为内政安定了,人民生活富庶,国家稳定。又为什么被叫回来?因为魏国派人入蜀散谣,造成内部不稳定了。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在街上经常可以看到路边的算命先生,也经常见人会请他们为自己算上一卦,以求心安。至于准不准确是另外一回事,最重要的是,事在人为。不管卦象如何,要知道人是处在中心位置,是能够改变环境的重要因素。有时候可以算卦来玩一玩,求个安慰,但需要记住,人心是最伟大的存在。所以,古人说,善于易者不卜。知道怎样算卦的人不会算卦,因为算卦结果不管好坏,都是客观事实,不如改变自己的心境,豁达看待不利处境,或者提高自己,拥有可以改变环境的能力。
《周易》的最后一卦是“未济”,即世间万物都在不断循环当中,死而生,生而死,昼夜交替,四季更迭,看似结束,其实只是另一阶段的开始。万事万物,起起伏伏,涨涨又落落,变化无非两者之间。好与坏,对与错,不妨看开一点,就像南怀瑾先生解释“未济”时说:“《易经》中,孔子告诉我们一个历史哲学,看懂了要哈哈一笑,人世间事情是永远作不了结论的,永远是未济。”
一个人生在哪里,根就在哪里。当今时代文明冲撞,势必会产生新的思想,然而这都是建立在对自己文化的认同感和彻底了解的基础上的。同样,倘若一个人想要长成参天大树,必须先将自己的根扎足、扎实,才有枝繁叶茂的可能。
最后,我并不认为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是分家的。“易”是根据日月天体运行规律所衍化出来,本身就来源于自然宇宙,而孔子将这些法则应用于人事上,才有了中国人文的发展。同样,我们兴许也可以从人文领域中汲取一些观念,来作为促进自然科学发展的指导吧。
易经杂说读后感范文5
易经,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名词,熟悉到从小挺起,陌生到对其一点也不了解。现在,借着团校视频授课,有机会看了曾仕强的《易经的奥秘》,突然发现一些最基本的存在于我们身边的事事物物都与易经相关,而现在科技的发达也归于易经,真得感觉很惊讶。
一阴一阳,亦阳亦阴,阳中含有阴,阴中亦含有阳,看着自己的手就想到了他的阴阳说,有时想想也不无道理,阴不能缺少阳,而阳亦不能缺少阴存在,就像大拇指与四个手指一样,一奇一偶,一阳一阴,对生活的方方面面起到的作用非同小可,人生来其实就已经于已经相关。
听着他的阴阳说,感触很深,手指的活动也不自觉的多了起来,感觉到了手上的神经均与大脑相连,这让我想到了小时候父亲让我多活动手指,当初不明白,也不知道该怎么让我的手指活动起来,因此有空没空就帮妈妈做做家务。现在了解了,原来他是想让我的大脑发育起来。想着老一辈人都有这种思想,他们没有读过书,更何况读易经,却知道的比我们读书人还多,我们还得借着他人的讲解才能理会到,不知道是他们的经验还是祖父辈人的潜移默化。不过这确实管用,手指经常活动,发现自己灵活了很多。
看着曾仕强的讲解,听着他的解读,理解了很多小时候父辈人的教育,因此现在要多活动活动,特别是手指活动,虽然大脑已发育的差不多,但相信还是会有助于大脑灵活。
易经杂说读后感范文相关文章:
上一篇:希腊神话读后感范文
下一篇:伊索寓言读后感三年级
相关推荐
延伸阅读
-
《红楼梦》读后感五年级200字左右10篇
《红楼梦》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伟大文学作品。作者把自我出身高贵,晚年生活却穷困潦倒的命运充分融合到了书里,写的十分好。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红楼梦》读后感五年级20
浏览:8 名著读后感 -
读《骆驼祥子》这本书有感500字
《骆驼祥子》这本书,最先看到的祥子不抽烟,不喝酒,不赌博,虎妞也很合理,刘四爷也非常好。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读《骆驼祥子》这本书有感500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读《骆驼祥子》这
浏览:9 名著读后感 -
《骆驼祥子》读后感征文600字
《骆驼祥子》是老舍爷爷所著的小说,祥子是这部小说的主人公,而骆驼只不过是他的外号罢了。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骆驼祥子》读后感征文600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骆驼祥子》读后感征
浏览:8 名著读后感 -
《骆驼祥子》2022读后感500字左右
《骆驼祥子》为我们呈现了一位要强怀梦的人力车夫经历的兴衰历史,祥子最终沦为堕落自私的末路鬼,这是偶然,也是必然。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骆驼祥子》2022读后感500字左右,希望能够帮
浏览:8 名著读后感 -
《骆驼祥子》2022读书笔记600字
《骆驼祥子》是“人民艺术”老舍先生的代表作品。老舍笔下的祥子来自乡间,带着中国农村的大背景,也带着农民朴实敦厚和固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骆驼祥子》2022读书笔记600字,希望能
浏览:6 名著读后感 -
《骆驼祥子》2022读后感600字范文
《骆驼祥子》这部小说讲述了一个普通人车夫的辛酸故事。祥子是个为了自己的目标奋斗,遇到困难不退缩,刚强,有毅力的车夫。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骆驼祥子》2022读后感600字范文,希望能
浏览:1 名著读后感 -
2022《骆驼祥子》初一读后感400字
《骆驼祥子》真实地描绘了一个北京人力车车夫的悲惨命运。祥子来自农村,在他拉上租来的洋车以后,立志买一辆车自己拉,做一个独立的劳动者。下面是小编整理的2022《骆驼祥子》初一读
浏览:2 名著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