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论语五年级读后感
《论语》,是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文集,成书于战国前期。以下是小编整理的2022年论语五年级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
2022年论语五年级读后感1
《论语》内容广泛,记载了很多方面的言论,是了解中国文化绝对不可不读的作品。一直以来,我都没有细心地品读过这本书,俗话说得好“半部《论语》治天下”,所以我也想进一步了解一下孔夫子的思想。
孔子重孝,“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为人之本。在中国的文化传统里,孝道也是非常重要的。《论语》里多处讲孝道,“父母在,不远游”,“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今之孝者都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做,何以别乎”……
中国古语说“父慈子孝”,可论语中只看到“子孝”的讨论,并没有写父母的爱。其实,根本不需要提,因为那一个父母不爱自己的儿女呢。
父母是那么的爱我们,关心我们,而我们又对父母有多少关心。就拿自己来说,小时候,不懂事的时候,父母为我处处操心,对我的关心真是无处不在,而我却觉得自己受到了干涉,父母的唠叨声让我很厌烦,甚至对父母的爱有一种反感,现在想起来,自己真是“该当何罪”啊!
论语里说,孝是仁之本,而孝首先是要了解,关心自己的父母。我想我做到了,我懂事了,我知道父母的爱了,我会真心去对待这些爱。
其实我真的觉得自己挺不应该的,会跟父母顶嘴,吵架,可我却不知道父母骂我是另一种表达爱的方式。也许在生活中的一件很小事就能让父母感觉到自己对他们的爱,比如:做一件家务事,替妈妈分担;过新年说上几句祝福语;吃饭的时候像父母照顾我们一样为他们加一点菜……
《论语》是一部先圣的经典,带给后人的启迪和价值说不尽,而且越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出来。对于《论语》,正如编着所说的:它是一切炎黄子孙不可少的人生教科书。
2022年论语五年级读后感2
有人说,阅读是汲取精神的食粮;有人说,阅读是接受灵魂的洗礼。但我说,阅读是开启新阶层的人生,每读一本书,我都感到自己在蜕变,在成长。书,就像一个引路者,它引导着我脱去幼稚的外衣,变得更加沉稳,智慧,向着知识大道走去。而《论语》这本儒家名著,是众多书籍中给我启发最深的一本书,每次读到这本书,我都能从中发现更多的知识,感悟更多的人生智慧。童年,在阅读中慢慢成长……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这句话,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听到的名言。那时,我才七岁,但也懂得了“自尊”,经常满怀嫉妒愁闷,老是想着如何超过别人,抬高自己,这时,我看到了《论语》中的这句话。顿时,我如同挨了一记闷棍,我明白了整天想着如何抬高自己,想这想那,成天忧虑是小人之举,不仅没能如你所想,还白白浪费大好时光。而君子,心胸宽阔,宰相肚里能撑船,与小人相比,显得多么有气度!我立刻提醒自己平时要“制怒”,拥有宽广的心胸。从此以后,我一旦发现“嫉妒之魔”出现,我就会告诉自己,这是平庸的表现,只有市井小民才会这样做,道德高尚的君子,心怀如天般宽阔,我要克制住自己。从此以后,我生气的次数大减,一直保持着广阔的胸怀。《论语》,是你教会了我做人之道!
在我成长的每一步,背后都有着一个身影——《论语》。它将不慎落入沼泽的我拉出,将卷入漩涡的我拉出,它几乎帮助我化解了一切困难。我一见到它,就像见到了一位老朋友,又像见到了父亲。它就是一把利剑,帮我将拦路虎一一击败。记得三年级,在三月一日那个黑暗的日子里,我的语文成绩跌到了历史最低点,我就像被人扇了一记耳光,一整天恍恍惚惚。那时的我,就像失足坠落悬崖那般绝望。在这时候,《论语》又给了我以无尽的动力:“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是啊,我怎么能如此之快地失去了斗志,变得绝望?难道失败不是暂时的吗?人的志气是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我绝不能轻易失去啊!于是,我立刻恢复了信心,对失败的原因进行了剖析,果然,在第二次考试中,我的成绩又恢复到优秀水平。《论语》啊,是你让我不断成长,不断抛弃坏品质!
看似普通的一本《论语》,却为我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精神力量!有了阅读,我相信,我将会迅速成长,有了阅读,我相信,我的人生必将精彩!
2022年论语五年级读后感3
《论语》是孔子智慧凝成的结晶,它使我们深深感受到了儒家思想的博大与精深,体会到了中华文化的深邃之美。
五年级时候,我开始读《论语》。论语中的经典句子让我受益匪浅。写作时,我常常把在《论语》中诵读过的经典句子运用到我的作文中来。比如要写珍惜时间的句子时,我马上想到了这一句:“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描绘学习的快乐时光,“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马上出现在我的脑海里。
而在整本《论语》当中,孔子对“孝”阐述最使我难忘。孔子非常重视父母子女间的感情交流,并强调子女对父母的尊敬、爱戴和赡养。孔子认为孝不能停留在物质奉养上,他认为仅是物质上的奉养是不够的,还得在感情上对父母表示真诚的尊敬和爱戴。在《论语》中他说:“今之孝者,是为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这是教导我们:百善孝为先,如果对父母在感情上不尊敬和爱戴的话,仅是物质上的奉养,否则与动物有什么区别?古代的黄香就做得很好,他小小年纪就会在寒冷的冬天里,为父亲温暖被子。这看似一个普通的行为,其实包含着黄香对父亲深深的爱。
不过,孔子对“孝”的最高的要求是立身。孔子认为:“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这句话告诉了我们子女在父母生前按照父母的意愿行事,在父母死后继承他们的遗志,这才是真正的孝道。而周武王和周公旦继承文王的遗志讨灭了商纣王,因此孔子赞扬他们的行为是真正的孝道。
孔子对孝顺的要求深深地震撼着我的心灵,我不禁想到了自己的平时的所作所为,与古人比起来,我差远了。虽然我还没有到赡养父母的年龄,但是我在精神上也没有做到孝顺父母。很多时候我都会耍性子,因为一点小事情和爸爸顶嘴。学了《论语》后,我进一步认识到这真是很不孝顺的行为,自己的行为也有所改变。父母都说我变乖了,看来《论语》的力量真大哦!
让我们热爱经典吧!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
2022年论语五年级读后感4
《论语》的真谛,就是让所有人明白,怎样才能得到我们心灵深处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
几棵挺立在岩石缝间的古树千年不倒,即使经历了暴风骤雨;几座绵延的大山不断延伸,即使脚下的激流不停地拍打;几座散落在山间的小屋在等待,即使已被高大的岩石遮蔽。《论语》正如它们,存在着一种强大的力量,那就是信念的力量,它从未被人们忘记过。
《论语》的精髓在于把天之大,地之厚的精华融入到人们的内心,使天、地、人成为一个完美的整体,让人们有着一种无比强大的力量。从而使人们对自然万物,有一种敬畏,有一种顺应,有一种默契。
每个人都希望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而幸福快乐与贫富无关,同内心相连。只有真正的贤者,才能不被物质生活所迷惑,才能始终保持内心的那份恬淡与安宁。
如同老师这份职业一样,她选择了奉献,她会从学生们的点滴进步,或是学生们每天的问好中感到生活的美好。她用心感受这一切,虽然每天辛苦但内心舒畅,同学们也会对她多一份敬畏。从另一个角度去想,如果老师只用眼睛去看待身边的一切,只会看到自己的付出,会有很多怨言,甚至会影响到同学们看待问题的角度,从而使同学们失去学习的兴趣。由此看出,心灵的感受是何等的重要啊!
拿起这本书,重新领悟古老理论的精华,心中产生了很多共鸣:把握自我,不为外界事物所迷惑;忠孝礼仪是基础;安贫乐道,淡泊名利;爱人犹如爱己,敬人犹如敬己。
《论语》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中国古老文化的魅力,思想的境界。它仿佛是一面镜子,时时刻刻映照出我们自己的所作所为。
2022年论语五年级读后感5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正人乎?” 贫穷的人仰慕富豪,由于他有让他一辈子也花不完的钱;而富豪却仰慕那些平凡的人,由于他们很快活,不会整天杞人忧天地忧虑钱是不是被用光、是不是被偷走。 可是,就如孔子说的,高兴的事有许多:学了又经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开心吗?
有情投意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不仇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正人吗? 曾子曰:“为人谋而不忠乎?与兄弟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现在的大大家,更注重物质化的国际,却疏忽了中国的传统观念:忠、信。 曾子提出的自省办法,却恰似给咱们亮了一盏明灯:我每天屡次反省自个,为他人就事是不是鞠躬尽瘁了呢?同兄弟往来是不是做到诚笃可信了呢?教师教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温习了呢?
《论语.宪问》中谈到“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如果你心怀很敞亮,内心很仁厚,你就有一种坦然的勇敢,去直面你的悲痛与遗憾。当一个不幸降临了,悲痛是难免的,而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它尽快过去,这样我们才能腾出更多的时间去做更多有价值的事情,我们才会活的更有效率,更有好心情。这就是《论语》中所提倡的“坦荡荡”的心境。 此外,还要加强自身的修养。除了树立明确的目标之外,还需要良好的习惯作为约束自我和提升自我的手段。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时常在生活中总结体验,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知音来相聚,不是很快乐吗?没有人了解自己,并不烦恼怨怒,这不才是君子吗?这是何等高尚的境界啊!而这一切都不是虚无飘渺的,而是可以通过提高自身修养而实现的。 思想修养的提高不仅关系到个人,也是与社会有着密切的联系的。
“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一个对人谦恭友爱的人,很少去做犯上作乱的事情。每个人都能如此,那我们的生活环境和社会秩序无疑就非常安定了。 再大而化之,国家的治理与安定也和为人的基本修养有关。“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就是说,治理一个大国,就应当严肃认真、恭恭敬敬的对待自己所从事的工作;讲求信用,节省开支,不奢侈浪费;对百姓有仁爱之心,在合适的时间调动不同的人干不同的事。除去统治者的特殊身份,其中有不少要素(严谨、守信、节俭、仁爱)都是与个人修养密切相关的。
我的课外英语辅导班教师从前给咱们讲过一个有关她的学生的故事。那个学生学习极好,很受同学与教师们的期待,可是却有同学发现那个学生偷同学们的笔和钱,从此,那名学生开端被同学们排斥,最终不得不转学。
这正验证了孔子的一句话: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品德永远是做人的榜首,想做一个受人期待的人,没有德与孝不行。 这些就是给我感触最深的句子。
读《论语》,令我收获颇丰。往后,我要细读论语,细读这中华悠悠千年才智,读懂这其间的做人道理与处事办法,品味这暖暖的心灵鸡汤。
2022年论语五年级读后感6
打开《论语》,我像是穿越几千年的时空隧道,看到了一个充满智慧的古人正向我们走来——孔子,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一个影响了中国两千年教育文化,社会礼仪,文明道德的伟人。
他留下了许多使我们对生活,对学习永久反思,并值得我们借鉴的文字。他的言行深及学习,孝道,德行,为政。只要能学着把《论语》这本书“读薄”,你就会总结出《论语》一共写了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一、学习 《论语》首先告诉我们一件事,学习。学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论语》首先就告诉我们一个铁定的事实,人要学习。“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学习,首先要学会培养学习兴趣,其次是要选择适当的方法,最后需要持之以恒的努力。只有这样,才能学习好。
二、孝道 孝道,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今天,在中国都有不可动摇的地位。“人不孝则非正人君子,此类人鲜矣。”《论语》大概一半左右,都牵扯到这个“孝”字。正因如此,后被公认为百家正统的儒家学派,把孝道推广的十分广泛,巩固了孝道在人们心中的位置。
三、友情 人活在世上,什么是最重要的?是朋友。什么是人生中不可或缺的?还是朋友。这一点,《论语》中讲述了很多。“交友儒雅友人高尚”这是一种激励自己向上的好方法。交的朋友要比自己强,这样才可以让自己奋发向上,成为人上之人。
四、理想 孔子说“匹夫不可夺志,哪怕是三军可以夺帅。”这句话在中国的民间流传得很广,也就是说,一个人的志向决定了他一生的发展和努力。但是在今天看来,最重要的不在于我们终极理想有多么高尚,而在于眼前有一个什么样的起点。我们往往不缺乏宏图伟志,缺乏的是在到达志愿之前的一步步积累起来的那条脚踏实地的道路。
五、快乐人生观 读《论语》使人知仁义。孔子说“仁者爱人”,“仁”就是爱别人,一个人爱别人,才叫爱心。成就别人才是无私。“仁”也就是爱自己,世上没有只爱别人不爱自己的人,连自己都不爱的人,哪里能爱别人呢?仁义必须是快乐的,否则,必将要与人性背道而驰,不会是真的仁义。真的仁义出自真心,所以就会真正的快乐。人生真正的成功必然要伴随快乐,如果一个人的财富,名利,各项成就,不能给你带来快乐,那么这些东西还有什么价值呢?由此,我们要学孔子的快乐主义和包含的快乐人生观。
人这一生中,总会遇到这样那样不如意的事情:《论语》中说到,有一天孔子的学生司马牛忧伤地说:别人都有兄弟,偏偏我没有。孔子的另一个学生子夏就说:“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这代表了《论语》所倡导的一种价值观念:人首先要能够正确地面对人生的遗憾,要在最短的时间里接受下来。每个人相对与他人都有不如他人的地方,或者某天不如意的事情“砰”地降临在你的身上。如去年的地震中的青海玉树人,特大山洪泥石流的甘肃舟曲人。他们(她们)有的瞬间失去了父母、儿女、兄妹等亲人;有的瞬间失去了熟悉的家园,这时要他们(她们)用怎么的心态来面对?!天灾,人们无法预见、有时又无法避免。在天灾已经发生时,只有去接受它。
不要过分地纠缠在里面,整日呼天抢地,这只会加重你的苦痛,就像鲁迅笔下的祥林嫂一样。 《论语》中告诉我们的第二个人生态度就是尽自己的可能、用自己的能力做事去弥补遇到的遗憾。灾害已发生、悲剧已上演、迅速地正确面对这些困苦,思考如何去减少损失、重新站起来。此时,支持我们站起来的是内心的淡定与坦然。在现实中,我们看到重建后的汶川,人们一片忙碌:人们纪念逝去的亲人、重组新的家庭、修补破损的房屋、生育新的生命。通过用自己的能力去“做事”,汶川的人们渐渐地弥合心里的伤口,去逐渐减轻心灵的苦痛,通过劳动,汶川重新获得了新生。
由此可见,治理国家也是从提高自身修养的基点开始的,的确是值得重视的大事。 如何做人,是一个终生的课题。《论语》告诉我们许多为人处世的道理,这是一座思想的宝库。认真地研读,细心地体会,努力地实践。我们的境界必将得以提升,我们的人生一定会产生积极的变化。读《论语》令我受益匪浅。今后,我还要更加细读《论语》,细读这中华悠悠千年的智慧,读懂这其中的做人道理与处事方法,品尝这暖暖的心灵美味。
2022年论语五年级读后感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