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友吧 > 生活百科 > 有关考研调剂流程完整版

有关考研调剂流程完整版

| 宋佳

有关考研调剂流程完整版一览

考研调剂需要考生登录研招网网上调剂系统,查询各招生院校的专业缺额信息,为此关于调剂流程你们了解多少?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了有关考研调剂流程完整版一览,欢迎参阅。

有关考研调剂流程完整版

考研调剂流程

1、考生凭网报时注册的用户名和密码登陆"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的网上调剂系统。如果忘记了用户名或密码,

请使用“找回密码”功能,输入相关信息来找回用户名或密码;

2、考生填报前请认真阅读各招生单位在其招生单位信息栏目里公布的调剂要求和查询各专业缺额信息;

3、通过调剂系统选择需要调剂的招生单位和专业(可选择两个志愿);

4、确认提交调剂志愿后,招生单位将尽快反馈是否参加复试的通知。请考生及时登录调剂系统,查看志愿状态和招生单位的反馈通知。如果收到复试通知,请考生按照招生单位的调剂要求办理相关手续;

5、复试没有通过的考生可以继续参加调剂志愿的填报;

6、考生填报调剂志愿的时候,联系方式尤为重要,是招生单位主动联系的一个重要方式,请仔细填写。

不能跨学科大类调剂

调剂的要求基本上有三个方面:

一是初试成绩符合第一志愿报考专业在调入地区的《全国初试成绩基本要求》;

二是符合调剂学校的具体要求如统考科目与拟调剂复试专业相同,自命题科目相同或相近;

三是拟调剂专业和报考专业的前四位专业代码必须相同等等。

各个学校的调剂办法和要求可能会有一些差异,建议去各个学校官网查看往年的调剂专业和办法,如果不能确定相关要求则可以直接咨询拟调剂学校研招办

能跨学科调剂的专业

跨一级学科/领域调剂(分数需达到该一级学科所在门类/类别所报招生单位的分区资格线)的学科领域包括:体育学[0403]、体育硕士[0452]、中医学[1005]、中西医综合[1006]、临床医学照顾专业、工学照顾专业及工程硕士照顾专业。

注意:第一志愿报考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工程管理、旅游管理、会计、图书情报、审计专业学位的考生可相互调剂,但不得调入其他专业;其他专业考生也不得调入以上七个专业。第一志愿报考法律硕士(非法学)专业的考生不得调入其他专业,其他专业的考生也不得调入该专业。

研究生考试调剂规则

(一)符合调入专业的报考条件。

(二)初试成绩符合第一志愿报考专业在调入地区的全国初试成绩基本要求。

(三)调入专业与第一志愿报考专业相同或相近,应在同一学科门类范围内。

(四)初试科目与调入专业初试科目相同或相近,其中初试全国统一命题科目应与调入专业全国统一命题科目相同。

(五)第一志愿报考照顾专业(指体育学及体育硕士,中医学、中西医结合及中医硕士,工学照顾专业,下同)的考生若调剂出本类照顾专业,其初试成绩必须达到调入地区该照顾专业所在学科门类(类别)的全国初试成绩基本要求。第一志愿报考非照顾专业的考生若调入照顾专业,其初试成绩必须符合调入地区对应的非照顾专业学科门类(类别)的全国初试成绩基本要求。体育学与体育硕士,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与中医硕士,工学照顾专业之间调剂按照顾专业内部调剂政策执行。

(六)第一志愿报考工商管理、公共管理、旅游管理、工程管理、会计、图书情报、审计专业学位硕士的考生,在满足调入专业报考条件、且初试成绩同时符合调出专业和调入专业在调入地区的全国初试成绩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可申请相互调剂,但不得调入其他专业;其他专业考生也不得调入以上专业。

第一志愿报考法律(非法学)专业学位硕士的考生不得调入其他专业,其他专业的考生也不得调入该专业。

(七)报考“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的考生不得调剂到该计划以外录取;未报考的不得调剂入该计划录取。

(八)报考“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的考生,申请调剂到普通计划录取,其初试成绩须达到调入地区相关专业所在学科门类(专业学位类别)的全国初试成绩基本要求。符合条件的,可按规定享受退役大学生士兵初试加分政策。

报考普通计划的考生,符合“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报考条件的,可申请调剂到该专项计划录取,其初试成绩须符合相关招生单位确定的接受“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考生调剂的初试成绩要求。调入“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招录的考生,不再享受退役大学生士兵初试加分政策。

(九)相关招生单位自主确定并公布本单位接受报考其他单位临床医学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调剂的成绩要求。教育部划定临床医学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初试成绩基本要求作为报考临床医学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考生调剂到其他专业的基本成绩要求。

报考临床医学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考生可按相关政策调剂到其他专业,报考其他专业(含医学学术学位)的考生不可调剂到临床医学类专业学位。

(十)参加单独考试(含强军计划、援藏计划)的考生不得调剂。

考生申请调剂前,应充分了解招生单位(含各院、系、所)的调剂工作办法,以及相关专业不同学习方式(全日制和非全日制)招生、培养、奖助、就业等相关政策。招生单位也要积极做好政策宣传解读工作。

404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