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世纪的巴黎,贫苦的冉·阿让为了挨饿的孩子去偷面包,结果被饱食终日的法官判处19年的苦役。出狱后,走投无路的冉·阿让被好心的米里哀主教收留过夜,却偷走了主教的银器潜逃,后被警察捉回。主教声称银器是送给他的,使冉·阿让免于被捕。主教的言行感化了冉·阿让,他化名马德兰,从此洗心革面奋发向上,十年后成为成功的商人并当上市长。这时,以前缉拿过他的警长沙威出现,一心要找他的麻烦。在此期间,冉·阿让得知了妓女芳汀的悲惨遭遇,并承诺照顾她的私生女柯赛特。八年过去了,平静的生活再起波澜——柯赛特爱上了共和派青年马利尤斯,轰轰烈烈的巴黎人民起义爆发了,无赖德纳迪埃和冉·阿让又狭路相逢,而多年来从未放弃追捕冉·阿让的警长沙威又出现在冉·阿让的面前
冉阿让作为这部小说的主角,其性格分析成为学术界讨论的重点。王登霞对冉阿让的评价是“他的一生是悲剧式的浪漫主义传奇,却闪烁着人性之光,呈现着温暖的灵魂。”他的一生虽然命途多舛,但这都是在生活所迫的情形下,不得已而去盗窃,都是为了保护别人,而牺牲了自己,再后来,他被一位乐善好施的教主感化以后,去恶行善,最终当上了市长,他的一生可畏传奇而又极富浪漫主义色彩。曾寅震对冉阿让的评论也大致如此“。《悲惨世界》主人公冉阿让能够在一次次的错事之中不断提升自身的人性,充分的展现自己人性的一面,给予别人帮助。”。黎志卓觉得冉阿让是先灵魂破碎,再重获希望,而这个过程,是苦难的历练,也是人性光辉的体现。作者通过冉·阿让这个悲剧英雄,给了社会底层的民众以希望和信念。困难可能会给人带来灾难,但不应压垮一个人的信念,掠夺走一个人的爱心。任何时代的人都会遇到重重困难,正因如此,冉·阿让至纯至善的形象与其人性中的光芒更应永存于世。
“人生如一次长长的旅行,旅行中有坦途也有弯路,你得以平静的心态面队每一天,挑战自我,执着向前,一如既往地朝着目的地走下去。当你到达终点站顾却来径时,才发现人生的旅途有喜有忧,有笑有泪,甚至得少失多,而这一切已构成了你生命旅程的全部。”
冉·阿让的苦难遭遇是千千万万劳动者悲惨生活的缩影。作家通过冉·阿让的形象反映了穷苦人民的深重灾难,揭露和控诉了当时社会的罪恶,表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朱毅君在《浅析<悲惨世界>人物悲剧命运根源及其人道主义救赎》中分析了冉阿让,马伯夫老爹,芳汀,以及羸弱儿童的悲惨命运,得出结论“贫穷产生邪恶与仇恨,是一切罪恶的根源。社会的进步总是要经历痛苦、纠结、艰辛的历程,期间包含肉体与灵魂的搏击,完成这一历程,人类社会又向前迈进一步,获得暂时的神清气爽,但旧的痛苦走,新的痛苦来,周而复始。作者把人物的苦难放到整个社会历史发展的大背景中去,表现了人类历史发展中的永恒性矛盾,使苦难透着深深的无奈,从而增加了小说的悲剧色彩”。。我们不难发现,雨果作品里的主人公总是从“恶”走向“善”,这是博爱、仁慈的光辉感化而来的,同时雨果的作品里也总会出现一个道德高尚、博爱仁慈的完美人物。他们是迷失了善良本性的人类的引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