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之战的交战双方

   关键词:

  长平之战的交战双方是秦国和赵国。

  一场耗时三年,耗尽交战双方几乎全部国力人力、旷日持久之战,最终以秦的惨胜告终,赵国付出的,却是四十万降卒的性命。秦赵两国为此战,皆是倾其所有,举一国之力,真可以算作是一战而赌国运!无论谁获胜,都将是战国最后的终结者。这场战役堪称是战国后期规模最大,最考验战争智慧与决断的一场战略大决战;它不仅决定了战国后期命运的走向,更是秦赵两国作为这一阶段的,最为强大的两个军事力量间的一次雌雄对抗!

长平之战.jpg


  长平之战,发生在周赧王五十三年至五十五年(公元前262年——公元前260年),由秦国名将白起率军在赵国的长平(今山西省晋城高平市西北一带)同赵括所率领的赵国军队之间进行的一场秦、赵之间的战略决战。赵军最终全军覆没,秦军以伤亡十五六万为代价而获的惨胜,攻占长平、坑杀赵国40万降卒。赵国经此一战已经无力再与强秦对抗,至此,秦国统一六国道路已毫无障碍,统一时间,指日可待。长平之战是中国古代军事史上是最早、且规模最大、最为彻底的一次围歼战。秦赵皆是征发年满十五六岁以上所有男丁不断作为后续补充,全员参与于这场战役之中。

  周赧王五十三年(前262年),秦国攻打韩国,占领了韩国野王,切断了上党郡与韩国本土的联系。韩桓惠王令上党郡郡守冯亭将上党之地献与秦国,以祈求秦国息兵。上党民众与郡守冯亭皆不愿降秦,于是谋划之后,决定利用赵国力量来对抗秦国,将上党郡十七座城邑尽数献于赵国。赵国君臣经过一番商议之后,决定接受上党之地,随封冯亭为华阳君,派平原君赴上党接收;同时,派廉颇率赵军驻守长平,以备秦军。

  赵国接受了上党之地,引起秦国强烈不满,眼看唾手可得之地落入他人之手,秦国怎能善罢甘休。于是,秦国决定出兵攻打赵国。上党之争,可以说是秦赵长平之战的导火线,但深究其原因,秦赵间的确是时候需要一场战役来一决高下,决定谁来成为战国后期一统天下的主宰者;所以,上党之争只能作为战争诱因,而非战争爆发的主要因素。

  秦国在经历商鞅变法之后迅速崛起于西方,通过秦孝公,秦惠文王,和昭襄王前期的不断努力经营,其国力、军力已经远远超出六国。到了秦昭襄王时,秦国加快了兼并六国的战争步伐:垂沙之战,大败楚军;伊阙之战,战胜韩、魏两国,扫平秦军东进之路;鄢郢之战,获得楚国大量国土,削弱了楚国实力,使其无法与秦再次对抗;华阳之战,大败赵、魏联军。。。在统一六国的进程中,唯一能和秦国抗衡的也只有北方的赵国。赵国在赵武灵王时期,推行“胡服骑射”,国力与军事实力迅速上升,而且赵武灵王本人在将王位传给其子赵惠文王之后,曾率众化妆,潜入秦国窥探秦国地形;且意图“道九原,经上郡,直南而攻秦”,足见其雄心壮志。

  公元前260年初,秦将王龁率领三十万秦军渡过上党境内的少水河,进驻上党,并向赵国长平推进,开启了长达三年的长平之战的序幕。战争中,赵王在战争指导上,昧于秦强赵弱的基本形势,急于求胜,错误地坚持进攻战略,中秦人离间之计,弃用名将廉颇,而起用纸上谈兵的赵括代替廉颇;赵括遵照赵王意图,急于求胜,变更了廉颇的防御部署及军规,更换将吏,组织进攻。秦国则暗地里调换号称“战神”的白起接替王龁;白起针对赵括骄傲轻敌的弱点,采取了佯败后退、诱敌脱离阵地,进而分割包围、予以歼灭的作战方针,获得了战争的最终胜利。

  周赧王五十五年(前260年)农历六月战争初开,冷兵器时代的大规模战役,直接就是以人力为对抗,惨烈程度可想而知。赵将廉颇兵败,秦军攻破赵军阵地,赵国的两个重要据点都尉城和故谷城均被秦军攻占,另有四名赵国的尉官被俘。赵军初战不利,主将廉颇,依托有利地形修建营垒,固守不出,疲惫秦军。任凭秦军屡次挑战,皆不应战,战争进去相持阶段。赵孝成王对于廉颇坚壁不出久拖不决颇为不满,多次派人催促廉颇应战,这也是后期中秦反间计更换纸上谈兵的赵括的主要原因。战场上,廉颇以逸待劳,以惫秦军,等待有利时机出击,一举歼灭;而秦军长途奔袭,后续粮草兵力补充支援无法长期保障,故急于速战速决。然而,战争走向终被场外因素所决断,天意如此?!相对秦王的老成,年轻气盛的赵王将决定这次战争的走向,也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相关图文

猜您喜欢

热门标签

相关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