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天幕红尘读后感800字范文
推荐文章
《天幕红尘》是一本由豆豆著作,作家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6.00元,页数:385,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天幕红尘读后感800字,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天幕红尘读后感800字1
叶子农父母均是干部,父亲还是将军,-中死去。叶想弄清楚父母至死都忠诚的那个信仰到底是什么,16岁开始研究马克思主义已有22年,为能够直接读原著,-时学习了英文和德文,之后政治大学学习两年后退学,佛学院学习两年后退学。
叶子农最看重自由,有赚钱的能力,无赚钱只要的欲望,只要挣的钱否自己用了就马上停止,做自己最想做的事情。没有人关注,没有人围观,没有人评论,只他一个自由身。
叶子农是个极具智慧的人,研究涉猎范围有共产主义、马克思主义、宗教、哲学、西方政治、经济学等,根据小说最后描述的张志诚翻看叶子农的笔记内容来看,叶的研究都有自己的见解和分析。以上这些领域随便一个拿出来普通人都要研究不知多少年都走不出来,由此可见叶子农的心智与头脑之强。
罗家名投机生意因苏联解体而夭折,欠下巨额债务无力回天,走投无路开枪自杀,妻子林雪红根据多年前叶子农给罗家名的一句话“见路不走”,求助华侨商会召集所有债权人到德国开会,当时叶子农在德国生活,目的是期望叶子农能够救罗家于水火之中,德国之行除了林雪红其他债权人都不认为会有结果,何况此事叶子农还蒙在鼓里啥都不知道,且叶的经济能力也不够支付所有欠款。大家也就是看在华侨商会的面子上走个过场而已。
谁也没想到的是叶子农了解到罗家的情况后,用了1天多点的时间就接下罗家的烫手山芋,不单单是口头答应负责,而是直接给出了具体解决方案。从这个方案来看,叶子农对当时的国际局势有精准的判断,并东西各国法律及政局发展趋势走向,方案考虑到华侨商会的影响力,罗家在苏联的情况,中国国内的形势等来制定的,详细、具体、考虑了方方面面、对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都提前分析好拿出对应方案,做到了全面把控。
面对天上掉下来的头疼问题“巨额债务责难”,叶子农没有推脱逃避,仅仅凭当年罗家明对他能力的信任、赏识或者说是帮助,就揽下这件事,为了取信债券人还提出可以将自己的房产及存折内现金用于该方案前期实施用的资金。干脆利落不拖泥带水有担当。最后解决方案成功的解救了罗家,并将欠下的债务都还清。
因债务问题香港女明星戴梦妍对叶子农一见倾心,而后到美国留学的方迪(其父为中国军界高官)因其才华和智商爱上叶子农。
小说是以悲剧结局的,这个和豆豆另一部小说《遥远的救世主》的结局有些类似,遥远的救世主里男主丁元英创造了一个劫富济贫的神话。女警官芮小丹爱上了他,最后在抓捕在逃疑犯时被炸弹炸掉双腿,为不给别人带来麻烦开枪自杀。丁元英收到芮小丹的死亡通知时虽无明显情绪波动却自己在洗手间吐了几口血,应是悲怆。这里是叶子农因处理并解决了罗家的债务危机,引起了几波人的关注,罗家债券人布兰迪就是其中之一,布兰迪是美国当时最大的电视公司的编辑,负责政论板块,工作内容就是针对每日发生的国家国际大事件进行分析评论,对美国民众起政治引导作用。布兰迪从叶子农的特殊身份、经历以及思辨能力、洞察力和他研究的马克思主义等看到了新闻价值,想利用叶子农拍摄政论片让他就马克思主义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评价。叶子农为拒绝此事得罪了这家公司的总裁,为教训叶子农对待自家总裁的不礼貌,时任总裁助理的奥布莱恩决定教训一下叶子农,奥布莱恩实际是美国前情报局高官,退休后返聘到这家公司。奥布莱恩设计一条绝杀,让叶子农曝光于全世界,彻底摧毁了叶子农想要低调做人低调生活的希望。让叶子农的处境变得无处安身,回中国,国人会骂他是汉奸,呆在欧洲,欧洲的自由民主人士会因他是共产主义者而攻击他。最后的结局是叶子农在巴黎被极端分子枪杀,当场死亡。按照叶子农的遗嘱遗体火化骨灰撒进河里随水流走,不留墓碑不需祭奠。
看到这里,我脑海里只有一个词“天涯孤独”。
叶子农太聪明,所以他也特别孤独,十几岁时父母就因-去世,之后叶的人生中很长一段时间都是一个人,虽然他很享受一个人的生活,但是人毕竟的是群居生物,只要叶子农还没有脱离人的属性,他就有情感的需求,只是在他的生命里能带给他温暖的人太少了。
我羡慕他的头脑,却恐惧他的孤独。
天幕红尘读后感800字2
我最近想写一个小说,也算给之前的日子收个尾打个包,好继续往前走。
就开始读大量的小说,抓哪儿读哪儿。越读得多就越觉得难,攒一包日记容易,回首生活让她精彩好看难。且写且试吧。
说回正题,这本书。
读任何一本书都有个缘起,朋友的推荐,排行榜的偶遇,甚至出版社的赠送,都是。这本书的读到,得倒回到《遥远的救世主》的阅读去,那是同一个作者的作品。
之前有一段时间我不读小说的,生活压力大的,没时间还要挣钱,桌子上的搁的都是《期货市场技术分析》、《怎样选择成长股》和《证券分析》。就是在这样与小说隔绝的环境中,我还是接触到了《遥远的救世主》这本书,因为浓汤野人在博客里提到“你不知道你,所以你是你”,吴伯凡的一篇文章也提到这本书,于是我找来看了。让人耳目一新的一本商业类的小说。
说《天幕红尘》为什么要说《遥远的救世主》?不仅仅是因为是同一个作者作品的问题,还有一个小说写作怎么突破的问题。
《遥远的救世主》的主人公叫做“丁元英”,这本小说后来改成电视剧《天道》,王志文演了这个角色。《天幕红尘》的主人公叫做“叶子农”。
两个角色都被设计为有智慧的世外高人,旅居德国(作者自称自己作品的灵感就来自一位旅居德国的朋友),似乎是为了刻意体现两人的区别,两者被设计成商业精英与哲学研究者、名校毕业与两次退学、普通出身与将门之后,甚至发生作用的场景也分别是国际大舞台和山东农村。
角色细节的设置不可谓对比不强烈,可我读书的时候,却老从叶子农角色的身上,读出王志文老师的味道,王老师演的是谁啊,是“丁元英”啊。
说到底,“你不知道你所以你是你”跟“见路不走”是一回事,丁元英就是叶子农啊。
反正我读书的时候,一直自动脑补王志文版的叶子农出来,那对话、那断句,分明就是他说的。还有书里方迪这个角色,虽然戏份没法和《遥远的救世主》里的“芮小丹”比,可她难道不是芮小丹吗?
我没有说这部小说作品成就不高的意思,作者在《遥远的救世主》中塑造了丁元英这个智者形象。人物虽然已经饱满,但是他的思想,他的“你不知道你所以你是你”,那本书并没有说透,至少没有直白地说透。
这是个不满的点,所以这部作品里有改变,要让他“满”。这本书里安排了好几场叶子农和不同人士的理论交锋,叶对自己的理论进行了大量的直接解读,这在丁元英是没有的。可以说这一部书里,就理论的阐述这方面,叶子农相比丁元英,是要充分的多,也饱满的多的。
作者在小说里加入了一个有自己哲学体系的重要角色,就等于加入了哲学体系到书里。这个尝试在丁元英身上没有完美地完成,就有了叶子农,和这本书。丁元英和叶子农两个角色,合在一起(或者还有作者成名作《背叛》里的某个角色),去完成作者想要阐述的某种方法论的实践和宣讲。
因为有这层关系在,所以这两本书实际上是一本书,所以他的语言、篇章和布局都非常的一致。
类似的情况还有庹政的官场小说《男人的战争》和《青铜市长》。也是第一部横空出世时,完全是一种震撼的新写法,当第二部推出时,读者会希望得到一次同样的新的颠覆和震撼。但是,对不起没有,因为作者还没有把问题讲完讲透,所以他需要换一个名字换一个场景来继续讲。两本书合在一起才是整个作品,许多角色重在一起才是整个人物。
这两本书里头,作者都通过角色在讲方法论,也因此难懂。作者懂不懂我不清楚,反正不少段子感觉都可以琢磨。
其实这样的书,文案特别好写,“浓汤野人整个棉花历程中唯一提到的一本书(实际他提到的是《天道》)”,这得有多少人读?反正我就是因为这个接触到这一系列作品的。
总的来说,两部小说可读性都不错,值得读。如果不爱读书,《遥远的救世主》有改编的电视剧《天道》,王志文演的丁元英,演得很好。
天幕红尘读后感800字3
豆豆的书一向是上乘之作,天幕红尘便是至今三部中的集大成。 每个人物都少了些故弄玄虚的清高感,虽说还是用僻径拨大道,却有了更多四两拨千斤的合理性。天幕红尘可贵便在每个人都不努力逃脱红尘,出世入世的问题在一点儿也不做作的环境里自然而然地得到解决。
豆豆引导我们看到的问题部分与《悉达多》一书中传递的思路不谋而合。自我意识强烈、试图出世之时,悉达多听身旁自然之声,是蛙声、水声、鸟声、虫的窸窣声和风的过往声,种种声音分割开来,具有清晰之美,却缺少大成之象。 自觉意识渐强、出世后再入世,蛙水鸟蝉,融为一体,再也无需分辨各种,自然之音在耳畔心中。
叶子农最吸引我的地方是他灵魂中没有丝毫道德制高点或思维包袱的两袖清风。“不求死不求活“,没有《遥远的救世主中》那自知高明、以低调作为赎罪的姿态,也没有《背叛》里那处心积虑的阴谋和最后英雄主义化的遵循因果。叶子农不扶贫,也不复仇,不为了爱报答,也不为了爱妥协。静下来想一想,每一个在这幕中出现的人于叶子农都有所求,求他悟的能力、道的渠道、爱的呈现、智慧换取财富的可能和真理的存在与疯狂。 叶子农呢?他不要,也不拒绝。实事求是,因果论与经验论的辨析,叶子农是最好的实践者。
他不像丁元英一样登庙堂求道,却在追求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参透了这一切。也许,当人以一件事为本身而非工具之时,见路不走便是唯一而又自然的选择。他不像背叛男主角一样在最初拒绝麻烦,抗拒爱最后不能自拔沉溺爱,他设计他参与他识穿阴谋他成全阴谋。因为他的底线在求是而非求生。故事的精彩之处便是叶子农此番棋逢对手。美国新闻人看到他的道,以政治国家搏斗,道走下神坛,叶子农维护道的精神却永远停在了一个让人惊叹的高度。
天幕中,没了一个绝决、聪慧、为了爱的占有挑战爱人生存逻辑的女性。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有条件无心智的追求者,和一个有洞察却几乎无交集的暗恋者,影星的追求和两者相处的模式自然而等距, 她永远不懂他,他也不因为有人懂或奋力懂自己而爱上她,这样的自由让人肃然起敬。方迪无意中得知叶子农的”见路不走“,远远地懂他,关注他,最后在他的坟上迎风流泪, 也只是一句默默狠狠的好喜欢你。读到最后,脑海中突然浮现出俞飞鸿的形象,要是这部小说能够变成银幕之作,我希望是她扎一个马尾,走在纽约街头,晴朗,坚定。 超越了感情,这样的情感让人觉得我们可以是高级的动物,流泪,犯错,也是高级动物。
从 《背叛》《遥远的救世主》到《天幕红尘》, 守道法却不守法,看似吊诡,却也似乎正当,作者没有为良好的终极目的过多辩护,所以最后都将主人公推向死亡或孤家寡人的隔绝。到了天幕中,豆豆更懂爱了。实事求是的道法如来如此浪漫又高深,犹如那消散在柏林风中的薄雾。
天幕红尘读后感800字4
数年前,看电视剧《天道》的时候,面对剧尾的那一场诉讼,我佩服得五体投地,于是,给某人出了一道题:如果一个农村家庭作坊被人谴责为滥用童工,怎么辩护?
彼时,还算是民商法才子的某人给了一个答案。但是,我依然觉得是电视剧中的辩护词更赞。
电视剧中,中年的农民大叔说,农村的孩子,谁不是从小就帮着家里干活的呢?难道这也是用童工?
其实,当时我转述问题的时候也有所遗漏。但是,不管怎么样,《天道》惊艳了我,豆豆也惊艳了我。
只是,豆豆创作的小说数量并不多。而我,又属于那种心理洁癖者,很少在看完电视剧以后再看原著小说或者在看完原著小说后又去看电视剧的。所以,我并没有读过《天道》的原著小说《遥远的救世主》,我读了《背叛》。
豆豆的小说有着明显的style,就像是大树的年轮,早已融于自身,无法消除。
豆豆的男主,都是有着绝顶的智慧的,就像是罗贯中笔下羽扇纶巾的诸葛亮,对方的一举一动、事态的发展,皆在自己的预料之中。无论是宋一坤,还是丁元英,抑或是叶子农,都是那种其貌不扬,扔在人堆里就找不到的主儿,但是,却具有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能力。
而他们的这种操纵乾坤的智慧和能力,在小说里,则体现为游走于法律的边缘。这句话,用通俗的说法叫做“打法律的擦边球”。
无论是丁元英设计的“劫富济贫”,还是叶子农策划的“劳务输出”,较了真,其实都是违法行为。
但是,叶子农则认为自己的这种行为并非钻法律的空子,因为他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均在法律认可的范围以内,既然法律没有明确禁止,那就是合法的。呵,这个人,倒是懂得将私法上的“法无禁止即自由”的思想应用于实践。
“情深不寿,慧极必伤。”善于谋划,并且算无遗策的人,是一种“只可远观”的神话;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他们的存在对于他人来说也是一种“危害”。这样的人,要么屹立于社会之巅,操纵着芸芸众生;要么,注定无法容于世。
所以,天神一般的神机妙算的诸葛亮只是罗贯中在正统思想下塑造出来的“演义”。
所以,宋一坤用鲜血来洗刷自己的罪孽;所以,丁元英孤独终老;所以,叶子农倒在了异国他乡。
作品中,人物身上的种种智慧,事实上,都是作者自身智慧的投影。
高智商的宋一坤、丁元英和叶子农的身后,站着的是高智商的豆豆。
“豆豆”这个笔名太过普通。你随便去哪个幼儿园里一问,便会发现这个名字太不具有识别性,每个幼儿园里都有一大群叫做“豆豆”的孩子。
也许,普通“豆豆”追求的是一种“泯然众人矣”的低调、不张扬的境界,就像“宋一坤”“丁元英”“叶子农”这三个普通名字、普通长相背后的高智商男子一般。
后来,网上搜索豆豆的资料。惜墨如金的简介也正显示了豆豆是一个低调的作家。
只是,让我意外的是,如此见识不凡、智慧超群的豆豆竟然只是一个高中学历者。这对唯文凭论者着实是一种观念的冲击。实践出真知,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一个人的阅历和见识远比一纸文凭更重要。
让我再一次意外的是,豆豆竟然是一位女作家。我一直猜测豆豆是一名男作家!
这并不是因为我有性别歧视,认为女性作家写不出这样高智商的小说来;事实上,宫斗小说的女作家们的智商一点儿也不比男作家们逊色。
相反,我认为女人比男人的情感更加细腻,比男人更懂得情。
只是,豆豆笔下的爱情没有那些细腻的九曲回肠,几乎都是红拂慧眼识俊杰式的一见钟情。无论是夏英杰对宋一坤,芮小丹对丁元英,还是戴梦岩对叶子农,方迪对叶子农,都是一见钟情,不再见亦倾心。而且,这些红拂女们统统具备了巾帼英雄的魄力和豪爽,不痴嗔怨念,不纠结于一己私情。MAMMA MIA!这哪里是谈恋爱,这分明是在寻找志同道合的高端人生伴侣。这样的感情,因为过于大气而失真。
也许,只有这种并非寻常女儿的大气女人才懂得如何从那低调而普通的外表下识别出神一般的美玉来。
天幕红尘读后感800字5
用了三天的时间读完了豆豆所写的《天幕红尘》这本书,这是朋友推荐的一本书,之前看过豆豆的另一本小说《天道》,同名电视剧《遥远的救世主》,两本小说都对文化属性,人性有很深刻的思考。在《天道》里边,主人公对“神及道,道法自然,如来”有很多的论述,故事的展开也是围绕主人公的理解展开的。而这部《天幕红尘》延续了这一思路,提出了“见路不走”的理念,也就是实事求是的具体实践,作者借人物之口,阐述了见路不走的具体思路,并通过人物的事件经历来阐述作者的思考。
小说的开头就明示:见路不走,是要见,见性,见智,着相,着礼,品鉴有别,亲密有度,这是个没有道法的红尘,而且有时还要你滚一下,这是个没有方向的名利场,有时会绞一些你的肉。这就是你头上的天幕。天有道,则无常道,事于道,则天有道看与事则无常,无常则明,明则通,则世事洞明。世事洞明则世事可治愈,渐达佳境。
罗家明践行“见路不走“而自杀于莫斯科。罗家明的莫斯科投资失败自杀,不是见路不走,而是事于道,又走了一条见路不走的路,见路不走就是实事求是,不住一法,也可以理解成不拘经验教条,罗家明栽跟头是呈因果存在的,谁具备了那种条件谁都离栽跟头不远了。条件的可能,条件的可能是什么:就是实事求是,“想”管不管用?想只管想的用,每个条件只管它这个条件的用,不管别的用,如果你面对的不是正确,你跑一辈子也没有用,老天爷不会因为众生心诚就把有志者都成全了,条件的可能是啥,就是让你想可想之想,能可能之能,你想了条件不可能的,一分钱也是贪心,只要是条件可能的,多少都是正常。实事求是是个很大的概念,很原则,很宽泛,只是你听过了,不觉得它神道了,不觉得它神道并不表示你就真懂了,更不表示你就能操作了,就像很多人说实事求是的时候,其实实事求是是根本不关他的事,他那样说只是想表示他是明白人。见路不走是“见路非路,即见因果”的意思,跟“见相非相,即见如来”是一个道理。见路不走是实事求是的执行和具体,更具提示性,更容易理解和操作。啥叫路?成功者的经验、方法叫路。路管不管用?管用,不管用早就没人走了,它管借鉴、模仿、参照的用,但是我们说它有漏,不究竟,因为成功者的经验是他那个条件的可能,你不可能完全复制他的条件,完全复制了,也就不是你的人生了。见路不走就是提示你,不要拘于经验、教条、要走因果,只有因果是究竟的,是无漏的。是人就会有错,但你至少有了这种意识,比起唯经验唯教条就少出点错。啥叫命运呢?除了不可抗拒的外力外,剩下的不就是多出点错与少出点错的区别嘛。
如来是啥?这得从因果律说起,什么条件产生什么结果,这就是规律,这个规律是怎么来的呢?不知道,因为说出来就已经错了,有来必有去嘛,而因果律无所从来,也无所从去,人们就用如来这个词来表述这种性质.“见相非相,即见如来“的意思通俗点说就是透过现象看本质,这里的如来当真相讲,往大里说就是了悟得到的意思,迷信和科学都用得道这个词,是迷信还是科学就看你的甄别能力了。
见路不走不是让你跟别人不一样,也不是让你跟别人不一样的,它不以一样不一样为判断,它是让你立足自身的条件,以自身的条件可能为判断。一个人如果要做高人,甭管啥道理先别妨碍他做高人再说,这时候甭管啥道理都会被歧读,只要你还有一颗做高人的心,你就会这样,由不得你自己。这时候见路不走就不再是实事求是了,而是我要跟你不一样,我得是高人、高招,这就背离了条件的可能性。他就会放大了他愿意放大的,缩小了他愿意缩小的,他载跟头就是必然。
如何透过现象看本质?举个例子:手擀面比机器面好吃,这算不算路呢?但随便找个人做的手擀面并不一定有机器好吃,但不能说他的手就不是手了,说手擀面比机器面好吃,是由经验归纳出的教条,不为错,也很管用,用来判断面条很方便。但我们说他有漏,实相是什么呢,是软硬度,是薄厚宽窄,是给面团做功的方式和方向,是面的结构等等。总之只要你满足了好吃的面条所要求的那些条件,不管你是用机器的方式还是人工的方式,它都出那个结果,这取决于你需要那种方式,如果你是大规模的连锁店,机器方式的产量、成本和质量的稳定性就有优势。如果你的思维被束缚在手擀面比机器面好吃的教条里,你这个好吃的面条要想实现大的市场系数就很困难。
见路不走就是你不能跟着经验、教条瞎跑,也不能跟着形式走,只看因果、本质,只按它的条件可能去说,至于跟别人一样不一样的不用去考虑。也许是一样大,也许是不一样的。人最愿意走捷径的,比如谁谁的成功之路,他以为别人成功了,他照搬过来也会成功,那就危险了。唯经验唯教条,这东西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