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电影的观后感

| 日鹏

南京电影的观后感范文

今天,我看了《南京大屠杀》,我才深深的体会到,日本人的凶残远远比我想象中的还要可怕一百倍。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南京电影观后感,供大家参考。

有关南京电影的观后感1

正逢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之际,我们都还沉浸在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阅兵的声势浩大之时。我和我的同学们一起观看了这样一部电影。南京大屠杀,日本人说这是圣战,而这却是中国人的耻辱。

整个南京城,数万个中国人,就这样毫无反抗之力的被日本人虐杀。被虐杀的有老人、妇女、孩子这些毫无反抗之力、对日本人没有一点威胁的人。日本军人把杀人当成乐趣,把杀人当成比赛,这是多么残酷的事实啊!我想除了他们日本人也没有那个国家的人能够理解他们那种畸形的心理状态吧。整部电影的气氛都十分沉重,让观看者感到心痛。看着那一幕幕触目惊心的画面,那血腥的场景,我不由得对日本人产生了愤怒之情,同时也对那些汉奸产生了憎恶之感,同是中国人,为什么要帮日本人一起来害中国人呢?就为了自己可以活命,就帮助日本人来杀害自己的同胞吗?影片里也有一些德国、美国的人在试图保护中国百姓,连外国人都能这样保护中国百姓,为什么还有中国人伤害同胞呢?

整部影片里最让我难忘的一个场景是:一个日本人把一个两三岁的小孩从他母亲怀里抢出来,然后扔进了有着滚烫开水的热锅里。这是心有多冷、有多硬、有多变态才能这样做啊!还有一个是一个日本军官为了拍照,当着一个小孩的面砍下了他爸爸的头,由于没有拍好,还再来了一次,具体是怎样的场景我不知道,因为我没有勇气去看屏幕,屏幕上一切都太残酷,生活在和平年代的被过度保护的我还没有那么强大的心理去承受这一切。断断续续的看完了整部影片,里面的血腥画面告诉我曾经的日本是怎样欺辱中国人的,告诉我国家那段屈辱历史,让我时刻铭记现在的我生活在和平年代是多么珍贵。

铭记历史,勿忘国耻!只有知道曾经的耻辱,才会有动力让国家更强盛!

有关南京电影的观后感2

以前,只是听爸爸妈妈说过南京大屠杀这件事情,当时我并没有留下什么印象,但在国庆期间,我看了一部电影,名字叫《南京南京》,看完这部电影后,让我对这段耻辱的历史总算有了一些了解。

这部电影主要讲的是1937年,日本军侵略了中国,攻占了南京,南京沦陷了。一大部分国民党兵都逃走了,只剩下一小部分兵还在坚持守城,和日本鬼子斗智斗勇,但他们势单力薄,根本抵挡不住,最后还是被抓住了。

在临死前,一名叫陆剑雄的军官带领着大家站了起来,随后高声喊道:“中国万岁!中国不会亡!”然后就被机关枪扫死了,只有一名叫“小豆子”的儿童兵和一名赵姓军人幸存了下来。

南京城里只剩下了手无寸铁的老百姓,可日本鬼子连这些人也不放过,拿起机关枪,对着他们一阵无情地扫射,大批大批的老百姓就这样倒了下来。看到这里,我愤怒极了,真想拿起石头砸电脑。为什么我们中国这么大的一个国家会被日本这么小的一个国家欺负呢?为什么?说到底就是因为我们中国人民不够团结,才给了日本人一个机会。

影片中一位名叫角川的日本兵也不满日本天皇的命令,在战争中感到生不如死,最后,他违抗军令,擅自放牛了小豆子和那名赵姓军人,自己则选择自杀。这是一个多么悲哀的场面啊!日本人发动的这场侵略战争,不仅给广大的中国人带来了沉痛的灾难,同时也给一部分日本人内心倍受煎熬。

这部电影非常的沉痛,看完之后,我深深地感受到国家不强大,就会被其他国家欺负。

我们要保护好祖国的锦绣山河,那滔滔江水,那滚滚黄河,连绵不断的山峰,都是属于我们伟大的祖国的。祖国的河水秀逸,祖国的山川雄奇,祖国的胸怀无比宽阔。我们怎能让那些外国侵略者将我们挤出祖国母亲的怀抱?怎能让那些外国侵略者将祖国母亲弄得遍体鳞伤?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我们作为祖国的未来,更应该拥有一颗爱国之心,更加努力地学习,要为中华之倔起而读书,长大以后好好建设祖国!

有关南京电影的观后感3

“活着比死更艰难吧?”

角川在自杀之前说了这样一句话。

他是这样认为的,

所以他在最后放走了两人;

所以他在姜老师对他说“Shoot me”的时候,开了枪;

所以他选择在蒲公英花田中自杀。

但我一直在想,活着真的比死更艰难吗?

在某些时候,是的。

生命中存有的那些美好,是支持我们活下去的光。

当光一点一点湮灭于黑暗的时候,活着就会变得十分艰难。

这个时候,选择死亡可以理解,但这绝不是最好的办法。

我们要活下去,因为还有一种叫希望的东西。

时间会抹平伤痛,会带来惊喜,但不能忘记苦难,不能忘记耻辱。

电影的最后,尽力地在绝望中表现希望。

除了最后,还有几处体现了这种意图。比如中国军人在被集体射杀前喊的“中国万岁”“中国不会亡”,唐

天祥在死前对伊田说的“我老婆怀孕啦”,角川给百合子带礼物等等。

但即便如此,整部电影的基调还是沉重的,让人即使看完了电影,也会沉默很久。

黑白色有年代感,又像是在哀悼。

哀悼死去的人们,哀悼中国的软弱,哀悼那个一片狼藉的时代。

这也是《南京,南京》不同于《金陵十三钗》的地方。《南京,南京》的有些镜头更为血腥,但却更为温 情。

这很矛盾,但这就是陆川导演的大胆尝试。

他用日本士兵角川的视角,把屠杀抹上了人道主义的色彩。导演的意图并不是用角川这个异类来代表日本

兵,而是想用一种让人耳目一新的角度来反映南京大屠杀。

其中有些败笔,为人诟病,也是难免的。

因为国人或多或少都会有国难情结。

因为毕竟谁都无法讨好所有人。《南京,南京》:可以宽恕,不能忘记

有关南京电影的观后感4

最近重温了影片《南京大屠杀》,愤怒满膛,悲伤满膛,不为剧情,只为事实。该影片围绕一个中日结合的家庭在南京大屠杀中的遭遇,以一位日本女性的视角来审视日本军队在中国所犯下的滔天罪行,并试图通过对细节的描写,从人性的角度出发表现出侵略者的复杂性。影片多层次地讲述那段不堪回首的过往,有日本人的视角,有中国人的悲情。这是一部尽心尽力的作品,我能体会到那些不能言说的情感,一旦言说,连心都是痛的。该部影片由吴子牛导演,于1995年9月14日上映,是一部让人震撼的好片子!

影片的大背景即“南京大屠杀”,这是一个即使过去多年,但只要一经提及仍令人沉痛的话题。它更是我们中国的一部血泪史,而今读来,仍是颤栗。那就是谋杀,而且是全体日军在极度清醒和理智状态下的谋杀。这样的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屠杀无疑是最恐怖、最残忍的。

对当时作为侵略者的日军来说,占领南京是他们“自建国以来第一次占领他国之首都”的“千载盛事”。为了庆祝这一“盛事”,侵略军们遵照上级的指令,从进城的十三日至往后数日,开始了所谓的“整治市容”和消灭“残敌”的扫荡式军事行动。所谓“扫荡”,就是见敌人便消灭之意,但当时的日军面对的却多是中国老百姓们,手无寸铁的老百姓。十三日到十七日,是日军实施大屠杀人数最多的五天。而今说来,短短五天时间,无关痛痒。但在当时,南京及附近地区的人民无疑是经历了地狱般的五天,漫长无边。日军们毫不留情地于所到之处实施大屠杀、奸淫、放火、抢劫等血腥暴行,大量平民和战俘被日军残忍杀害,无数家庭支离破碎。后来发表的《远东国际法庭判决书》中写道:“日本兵完全像一群被放纵的野蛮人似的来污辱这个城市”,他们“单独地或者二、三人为一小集团在全市游荡,实行杀人、强奸、抢劫、放火”,“江边流水尽为之赤,城内外所有河渠、沟壑无不填满尸体”。日本军们枪杀或用刺刀杀戮平民百姓,却丝毫没有明确的理由,这种情况很多。残暴行径不仅于此,1937年12月13日,《东京日日新闻》甚至报道了两名日本军官的“杀人竞赛”,少尉军官向井敏明和野田毅二人商定在占领南京时,先杀满100人者为胜者。这些暴行一直在报纸上图文并茂进行连载,这两位军官甚至还被称为“皇军的英雄”。写至此,不禁想到,他们心中对“英雄”的定义究竟是怎样?难道是以无数无辜百姓的血淋淋的尸体为证?日军的种种暴行一直处在无人管束的状态下,或者说是日军当局明知其所为却依旧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残忍的杀戮后,剩下来的场景往往叫人不敢直视,我甚至可以想象出当时尸横遍野、血流成河,满眼废墟的不堪一击的南京——一座叫人绝望的孤岛。日军二等兵赤星义雄在14日那天因公到了下关,曾在那里看到屠杀后留下的实际情景,后来他在《扬子江在哭泣》一书中记录:“两千米,不,也许还要宽一些,在这宽阔的江面上,漂流着数不清的尸体。一望无际,满眼皆是尸体。江边如此,江心也是如此。那不是士兵,而是老百姓的尸体,其中有成人,也有儿童,男男女女全都漂浮在江面上。尸体像‘木排’那样,缓缓地漂流着。朝上游看去,尸‘山’接连不断,似乎可以想见,那接连不断的‘山’是看不到边的。”

惨痛的历史事实叫人无奈的同时,更多的是心酸。种种残暴行径表明,这并非是日军在战争胜利高潮之下的越轨行为,而是日本军当局所采取的有计划的恐怖政策!战后,东京“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与南京“审判战犯军事法庭”对南京大屠杀案进行了审判,此举平抑了无数中国死难者与幸存者的冤愤之气,且具有不容置疑的正义性和权威性。两方法庭用法律的形式,将日本法西斯战争罪犯永远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

2014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第40周年和“中日国民交流友好年”,然而就是在这样一个重要年份,却传出日本一些政客否认南京大屠杀的消息。例如,日本爱知县名古屋的市长河村隆之与到访的南京政府官员举行会谈,在提及“南京大屠杀”时,竟说:“的确存在常规的战斗行为,但我认为南京(大屠杀)事件并未发生过。”河村隆之说,在1945年战争结束时,他的父亲就在南京,并以“虽然当时事件过去近八年时间,但南京人却对他父亲很好”为由证明“南京大屠杀是不存在的”。令我们气恼的是,如此堂而皇之之言竟成为他理直气壮的理由。类似事件并不少,在日本发行的某些书物上,甚至包括教科书,都试图将南京大屠杀说成是“尚无定论”。他们种种违背事实的做法再次深深地伤害了中国人民的心。我们不期望得到对于大屠杀的多少道歉,但对于历史事实的尊重与承担,我们需要。

其实,否定南京大屠杀,是从战时日本当局到战后日本的右翼学者与政客一以贯之的政治宣传手段。他们颠倒是非,不敢于正视历史,背后隐藏着险恶的政治用心。在大屠杀开始之时,日军们便有计划地对南京进行严密的新闻封锁,将南京城内的中国新闻媒体机构扫荡一空,并当即切断了南京与外界的所有电讯联系。这样一来,南京成了一个被隔绝、被孤立、被封闭的城市。而此后,外界所能得到的,只能是经过日本当局严格审查过的、由日本新闻媒体发出的“南京获得新生”、“南京人民喜迎解放、感激皇军恩德”、“南京一片祥和”之类的消息。这确实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日本国民对南京大屠杀的认知,但后来,在南京真实发生的一切还是由一些当时处在南京的西方人士通过不同途径报道了出去,在多个国家相继进行报道。仅至此,便足以证明日军对中国进行的南京大屠杀已成铁案,便足以让世人包括日本国民了解于南京发生的惨痛事实。一切争辩都显无力,至如今,仍旧如此。

部分日本人究竟何以对南京大屠杀不予承认?是对承担负罪感的恐惧,还是怀着别有用心的政治目的?在我看来,原因应为后者。相较与对德国纳粹的清算与审判,曾对日军战犯的处理并不彻底,天皇制保留下来,与天皇相关的军国主义残留也无法被根除。其次,在历史的实践中,日本军国主义得到不断的深入和发展,这种历史特性致使其虽然在二战结束后遭到失败,却难以从根本上得到清除。多年过去了,未被彻底清除的日本军国主义思想仍存在死灰复燃的危险,这个问题也一直影响着日本的国内政治和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安倍等保守派政要对于殖民及军国主义侵略史进行不思反省地否认与翻案,甚至美化侵略。这源于日本首相屡屡参拜供奉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以及政府对于右翼团体撰写的“新历史教科书”的纵容等。种种行为不能不表示日本军国主义幽灵的再现。

诚然,在南京大屠杀前后,日本人的所作所为令人愤慨,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不能抛开以往遭受的种种,更不会忘记那段惨痛的历史。但这绝不代表我们就有理由去记仇,沉湎于过往的悲痛中。不管是一个人,还是一个国家,都理应从以往的经历中吸取教训并进行反思。这种反思并非单向的,就拿“南京大屠杀”来说,在目睹亦或听闻了同胞们遭受的残害,我们通常会被仇恨冲昏了头脑,一味地去痛恨、谴责日本军的残暴无情,却忘记了从自身、从本国角度进行反思。

首先值得我们反思的是关于“汉奸”的问题。没错,南京大屠杀确是日本所为,但我们是否想过,在我们这样一个地广人多的国家,对于初来乍到的日本军来说,他们是如何洞悉相关地形、熟悉相关事宜的?并最终制造了如此令人发指的大规模集体屠杀事件。这其间少不了中国汉奸的帮忙,他们为了自身利益,不惜投靠日本军,间接残害同胞兄弟姐妹,换来苟且偷生一场。他们丢尽了中国人的颜面,更不配拥有中国人的称号。而值得注意的是,汉奸的产生并非偶然。历朝历代,中国在与外搏杀时,总有一些丧权辱国的汉奸投靠敌方,出卖国家。假设侵略者不来中国,但只要一有机会,这些人必定也会千方百计地出卖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这的确是我们民族的劣根所在,值得深思与反省。而在和平时期的今天,我们难道就不该清醒地意识到在我们身边“潜在汉奸”的现象吗?

其次,我们并没有理由,也没有必要去仇视每一个日本人。南京大屠杀固然会激起我们的民族仇恨,但适时地放下仇恨也未尝不是件好事。如今的大部分日本民众并没有做错什么,我们实在不该迁怒与他们。所以中国人应该在铭记历史的同时,拥有理性的思考。做到宽容仁义,不要见到所有的日本人民都报以仇视的情绪。所谓冤冤相报何时了,能够宽容对待他人,才能被他人宽容理解。

再次,面对污蔑我们应正面抵抗。虽然说对待日本人民应该宽容仁厚,但这并不代表我们彻底放下了国耻国辱。不得不承认,至今在日本存在一些右翼好战分子通过不同手段挑拨中日关系,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应该积极与之对抗,绝不妥协、不退让,为中华民族的尊严而抗争到底!

最后,不要轻视自己。南京大屠杀期间,在华美国人乔治·费奇曾写下了这句话:“中国人有一种不可征服的忍受痛苦的素质和耐力,还有许多其他的优良品德,最终必将赢得胜利。”作为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的一份子,不应该因为过去的中国被欺辱、被压榨,就妄自菲薄,自暴自弃。如今的中国,如今的我们,具备了林立于国际舞台的资本,也具备了与任何外来侵略相抗衡斗争的实力,所以在今天,我们应骄傲地生活,应为自己是一名中国人感到荣耀与自豪!

有关南京电影的观后感5

最近看了一部电影《南京南京》,虽然看之前已经被网上大量的图片和文字血淋淋的教育过无数遍,我也做好了难过的心里准备,可是当电影里幸存者声泪俱下的述说以及当年侵略南京的日本兵得意的讲述,我还是被刺伤了。

刚开场的时候,被枪声、炮声吓怕了。惨不忍睹的杀戮,血流成河,生灵涂炭。南京城成了一个死城,这个,深深震撼了我。而更震撼我的是在这部历史灾难大片《南京!南京!》里上百名妇女举手自愿牺牲自己做慰安妇,为安全区的民众换取过冬的物资那个震撼人心的场面。每一只上扬的手,都像一支灼灼扑动的火炬,放射出民族尊严的光辉。每一个举手的妇女,燃烧自我,救助他人,又像俘虏们在死亡的威胁下毅然走入刑场,高喊“中国不会亡”的中国士兵的牺牲一般高贵而沉重,像两记重锤捶打在历史的鼓面,动人心魄,回音荡荡。

我不会再去看第二次,不是不想,而是不忍。《南京!南京!》里透露死亡讯息的场景之多,尤其黑白画面的处理更让每一种形式的死亡都让人身临其境,这种真实的氛围已经让你觉得内心超出了对残酷的负荷,因为每个中国人都曾看过那些触目惊心的老照。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一个穿长褂戴瓜帽的男人被推到土坑活埋的那一刻,他紧紧闭着眼睛,没有反抗,也没有歇斯底里。如果看过那些老照片,你会相信这就是真实。

铭记国耻很重要,比铭记国耻更重要地是认识你自己。最后我还想说,它就是一部电影,因为只有电影才会以那样的方式结尾,留一点阳光与希望,并且浓妆重彩地将小豆子的照片放那么大,题注下他还活着。这静止的画面远比那句中国不会亡来得更有力量。

作为中国人,我们要自立更生,勇往直前,不忘国耻,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南京电影的观后感相关文章:

爱国影片《南京南京》优秀观后感3篇

一部伟大记录影片《南京!南京!》观后感范文3篇

关于《南京南京》的观后感范文5篇600字

电影《八佰》影评观后感5篇

电影《八佰》观后感范文6篇

南京大屠杀观后感作文九年级5篇

《金陵十三钗》电影观后感800字

最新《南方车站的聚会》电影观后感影评精选

电影《八佰》观后感1500字

电影集结号六年级个人观后感500字6篇

53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