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郭明义》观后感5篇

| 郭家

电影《郭明义》采用纪实手法,以郭明义两次为白血病患者寻找造血干细胞配型过程为主线,穿插了郭明义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感人事迹,真实再现了郭明义的成长历程、工作经历和生活片段。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电影《郭明义》观后感5篇,供大家参考。

电影《郭明义》观后感(1)

女儿问郭明义:“你为什么总能发现比你困难需要帮助的人呢”?他微微一笑答道,“心里有你就看得见”。电影《郭明义》里这短短的一幕深深打动了我,一个困惑我多时的问题也终于有了答案。郭明义的事迹感动了很多人,他品德高尚热忱助人,多次出让单位分房,一家三口却仍挤在不到40平米的一居室里;长期资助贫困儿童上学,金额占个人收入的二分之一还多;20年来坚持每年义务献血,捐出血量达成人自身血量的10倍;为帮助白血病儿童寻找适合的骨髓捐献者,给人搓澡宣传造血干细跑知识……郭明义还是个工作狂,作为一名矿山公路管理员,一天10余个小时坚守在工地上,在尘土飞扬的砂石路上行走几十公里巡查路况,路面上哪怕是一块小石头也逃不过他的眼睛,工作近30年来出勤率百分之百,无论在何岗位都真正做到了“任劳任怨,精益求精”。

正是因为他做过的事情太多了,多到都看不见他自己,我很疑惑,他为什么这么做,又是怎么做到的?是的,“心里有你就看得见”,郭明义的内心始终如一,装着信仰装着责任装着他人,在他看来帮助别人,做好工作就是他的人生目标,那么自然和理所应当。并且他也做到了,所以他说,“我是个幸福的人”。

郭明义的行动和幸福来源于他充实的内心和坚定的信念,作为一名老党员,他始终把党的教诲放在心头,二十年如一日践行着自己的入党誓言,从不动摇。当下,我国社会正处于巨变之中,观念更迭,价值变迁,一些传统道德观念似乎变得很不合时宜,“等价交换”、“个人利益最大化”等看似科学的.理论大行其道,人们在努力接受新事物的同时,却忽略了内心的给养,在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迷失了自我。利益成为行动的前提,权力和财富成为衡量个人能力和成功与否的标尺;炫富者前赴后继;网络上“倒地老人扶不扶”话题高烧不退,难倒大片人群,如此总种,怪相林立。正是内心的“没有”,造成了诸多的迷茫和困惑,人们都在争取幸福,而“幸福”似乎却更加遥远。

郭明义不是站在道德的高点说教,而是身体力行,无私奉献,用行动感化他人,他带动和鼓舞了一大群的人心甘情愿的走到了帮助他人的队伍里。郭明义所做的都是平凡的小事,却成就了璀璨的人生。人生的意义究竟是什么?我们常说要实现人生的价值,那人生的价值是什么呢?我想,这个价值和意义显然不是物质享受能够衡量的。郭明义的“心里有”,让他看得见自己的价值和意义,执着一生追求。他对社会对工作具有强烈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而这种责任是所有人来到世界上都应该承担的,而我们是否忽略了呢?电影《郭明义》不啻于一场心灵之旅,把那些快要遗失的东西重新还给内心。

电影《郭明义》观后感(2)

看完电影《郭明义》,人们会觉得,一个时期以来一些电影里缺失了的精神和灵魂,终于回来了。

以郭明义为人物原型,在真实生活及经历的基础上再创作,拍摄一部电影,其实是很困难的。面对这样的题材,创作者们以郭明义捐款助学、帮助孤寡老人、56张“精神存折”等一系列故事为叙事线索,又设置了一条主线,就是他帮助患白血病的女孩苗苗寻找配型,围绕纠结其中的金钱、生命、家庭等种种矛盾,展示人物的精神风貌,深刻展现了郭明义丰富而美善的内心世界和坚定的人生信仰,真实地艺术化地反映出他崇高的价值观、幸福观,他的高尚境界和博大情怀。

扮演郭明义的演员侯勇说,他们是要用郭明义的幸福观打动电影观众。“帮助别人时他很快乐,那是一种非常单纯的幸福感。现代社会人们忙着赚钱,幸福指数很低了,但是郭明义没钱,却活得很幸福。”有报道说,鞍山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代表们有幸先睹为快,很多人看完片子,已是泪流满面。

为什么一部电影能够这样感人?

有媒体说,《郭明义》感人是因为它真实。就像导演陈国星说的:“这是真人真事儿,没有宏大叙事,却带给观众更多的感动和更大的震撼。”真实,是我们这个时代和社会对于电影美学品格的最基本要求,然而,更高的要求是在“真”的基础上怎样凝练和表现出“美”与“善”来。

要想到达这样的艺术境界,一定要精心塑造人物。电影艺术是人的艺术,在一部电影里,再也没有什么能够比人性的真善美能够更加震撼人的思想,感染人的心灵了。而塑造人物的艺术功力,则全在于是不是能够塑造出“这一个”来。所谓艺术典型的“这一个”,是黑格尔美学思想里关于艺术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典型理论的一个重要发现和规范,要义是,“这是一个人!高#from 本文来自第一范文网,全国最大的高考资源网 end#贵的人格的多方面性在这个人身上显出了它的全部丰富性。”

郭明义毫无疑问是一位当代“英模”。但是,影片中的这个郭明义又是一个“英模”艺术典型的“这一个”。电影文学家和艺术家们的成功描写,使得人格的多方面性在郭明义这个“英模”身上显出了它的全部丰富性。他们将人物命运与时代相结合,在时代大背景下展现出蕴含在“英模”身上的世俗与伟大来,塑造出来郭明义这个“英模”的艺术典型的“这一个”。比如,在外面,郭明义一身光辉,在家里,他同样有真挚感人的夫妻情爱和父女亲情,同时也还有油盐酱醋茶的日常琐事。

电影《郭明义》用了很多的画面语言。郭明义正像毛泽东描述的,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身边人的所有问题,都能够引起他的高度重视。郭明义都把这些问题看作是自己责无旁贷的天职,始终怀着一腔纯真的情感,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想方设法帮助别人。这是什么?这就是崇高!郭明义的银幕形象就真的像孙中山说的,是在“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了!也真的就是毛泽东说的“不为名,不为利,不怕苦,不怕死,一心为革命,一心为人民,完全、彻底地为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服务,对革命无限忠诚,为人民鞠躬尽瘁”了!于是,我们看到了,影片中,郭明义具有的伟大的精神,高尚的行为,人类共同崇高的美德,释放出来的是撼人心魄的光华,形成的是催人奋进的力量,锻铸成的正是真善美的辉煌。创作者成功地塑造也成功地释放出来的,正是这个人物一身的震撼人也感染人的人格魅力!

有了“这一个”郭明义,有了这样的“郭明义精神”,我们真的可以说,一个时期以来被人诟病的缺失了精神和灵魂的电影,终于带给我们广大的电影观众一些亮色了,原本就应该包蕴着的富含的精神和灵魂,终于又回到电影里来了。

对于我们一些曾经迷失了的电影文学家和电影艺术家们来说,这样一种电影精神和灵魂的回归,说难,其实也不难。电影《郭明义》的借鉴和启示就在于,创作的时候,技巧固然重要,决定一切的也还是我们的高尚的境界和博大的情怀。《郭明义》剧本几易其稿,在修改到第八稿时才决定开机。剧作家高满堂在剧本中着意刻画的就是郭明义平凡的却无垠的大境界。高满堂理解,“他是一个普通人,却有着常人没有的情怀。别人不相信郭明义能33年如一日的践行雷锋精神。但郭明义说‘我就是做党章中应该做的事’,这是最触动我创作冲动的地方。”高满堂坦言,要写好郭明义并不容易,他是活生生的人,就在我们身边,他的言行举止不能夸张,要让人信服,还要让人感动,理解他的信仰和幸福观,并要感染到每一个人。

电影《郭明义》观后感(3)

在当下热闹而喧嚣的电影环境中,这部影片却从容而朴实,一如其简简单单的片名《郭明义》——它来自一位有着30年党龄的普通共产党人的平平凡凡的名字。

这部影片取材于真人真事,艺术化地表现了郭明义几十年如一日,爱人如己,甚至爱人超己,无私奉献的精神品质。在他先后获得的部队学雷锋标兵、鞍钢劳动模范、鞍山市特等劳动模范、中央企业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五一”劳动奖章、鞍山市无偿献血形象代言人之外,这部电影为郭明义这样一位普通但却光彩照人的中国人、中国共产党党员树立了一座朴素的丰碑。它像一面镜子,让每一位观众的灵魂得到震动,也让我们各种“皮袍下的小”更加无地自容。

影片中由侯勇扮演的郭明义,无论是外形、气质、行为,都最大限度地还原和接近了生活中的郭明义。那性格的轴,那笑容的憨,那心肠的热,那生活的简单,那语言的通俗,都为人物塑造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而影片也没有过多地去追求戏剧性的冲突,虚构大起大落的情节,渲染大悲大喜的情绪,而是老老实实地选择了郭明义生活中各种感人的事迹,用从容的手法还原出来,用生活本身的朴实来打动观众、感染观众。无论是他作为“业余”翻译向外国公司讨回赔偿,还是帮助白血病少女获得新生;无论是他三次将自家彩电送给别人,还是将一生中工资的一半都资助了他人;无论是他20__年献出超过自身血量10倍多的鲜血或是先后资助180多名特困生,每一个看似平凡的行为、看似细小的事情,都不动声色地托举出一个像金子般闪亮的灵魂。这部影片是《闯关东》等著名电视剧的编剧高满堂先生的编剧作品,尽管这类影片创作不可避免地会受到“英模”话语体系惯性的某些制约,但是影片已经尽可能还原出生活的质感。而它的美学意义也恰恰体现在,当生活能够打动你的时候,尊重生活就能打动观众。过多的技巧性修饰、过多的因果逻辑演绎出的戏剧冲突,常常让本来感动人的生活变成矫情的故事。

这部影片,对于郭明义的性格、心理的内在性揭示虽然不够充分,但是却用大量“无私奉献”的事迹,串联起郭明义的日常生活,同时也通过郭明义的家庭关系、社会关系展示了他朴素的价值观。当别人以为他疯了、傻了的时候,他严肃地提醒对方:你虽然有20__年党龄,但也许你已经20__年没有看党章了吧?当孩子问他为什么总能发现比自己家庭更困难的人的时候,他淡然地回答,只要心里有,就能看得见;当妻子责怪他对家庭照顾太少对别人关心太多的时候,他会略显惭愧地回答,看到别人比我们更苦更难的时候,我总不能把头扭过去,装作没有看见吧?……他的价值观就是这样朴素,一方面是一种道德关怀,爱人如己;一方面又是一种政治信仰:做一个共产党员,就要能够让人看得出来!现实生活中,一个共产党人是否能够被群众看出来,看出来他是否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对于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来说,既是最基本的也是最严肃的考验。在革命年代,成千上万的先烈用生命和鲜血的代价换来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合法性,而今天,无论是党的各级领导干部或是郭明义这样的普通共产党人,将如何用我们对待利益、对待名利、对待人民的态度、方式和行动,来体现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郭明义提供了一个范例。从这个意义上说,这部电影仿佛明镜高悬,“只要心里有,就能看得见。”

《郭明义》由主旋律电影的“金奖导演”陈国星执导。与陈国星导演的主旋律影片的一贯风格相一致,这部影片在剧作风格上虽然朴实无华,但是却并没有选择纪实语态的叙述,而是选择了一种常规戏剧的影像风格。画面优美、构图完整、镜头流畅、节奏紧凑、声画互动,共同构成了一个制作精致、氛围渲染充分的艺术世界。影片中多次出现的那座宿舍楼,如同生活中郭明义一家3口人至今还居住的鞍山市千山区齐大山镇,一个上世纪80年代中期所建的不到40平方米的宿舍,其建筑的外形,如同一个人字,既增加了画面的造型感,同时也成为一种符号:正是这些生活在宿舍楼里的普普通通人,支撑起了一个坚韧的沐浴在朝阳中的大写的人,他们感动中国,更应该感动曾经在党旗下举起拳头庄严宣誓的每一个中共党员。

电影《郭明义》观后感(4)

近期观看了根据郭明义同志先进事迹改编的同名电影《郭明义》,观影过程中我们逐步走入郭明义同志的现实生活,他平凡而伟大的事迹深深感动着我们。

郭明义,辽宁鞍山人,鞍钢矿业公司齐大山铁矿生产技术室一名普通的采场公路管理员,曾先后获部队学雷锋标兵、鞍钢劳动模范、鞍山市特等劳动模范、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是鞍山市无偿献血形象代言人。影片开头,伴着隆隆的机车声,主人公郭明义出场了,一身典型的施工现场工作服,用英文与一位外国工程师力争一个技术问题。没人会注意到一辆大型重机车的一个小裂痕,外国工程师对其监督下的机车质量之好深信不疑。在一片漠视中,郭明义坚持上报机车的质量问题,多次与外国工程师据理力争,最终他的坚持与认真为企业挽回了损失…

这是郭明义同志给我的最初印象,耿直、认真、坚持,他就好像生活在改革开放初期的老一辈人,那么执着、无私,和现代社会的放任、逃避、漠视格格不入。

随着影片的进程,我又了解到他热心奉献的一面。他帮忙身患重病的小女孩筹集医药费,到航空公司乞求负责人帮忙小女孩完成当空姐的梦想;他不辞辛苦,历经3年时间为身患白血病急需换肾的小男孩找肾源;三次将家里的彩电送给村小学的孩子们;几次将单位分房的机会让给他人。郭明义他是妻子眼中的“郭傻子”因为他义务献工、献钱、献血,15年来累计献工15000个小时,先后资助180多名贫困学生读书,参加了54次义务献血和捐献血小板;他是女儿口中的“千里眼”,因为他总能看到比自我家人更需要帮忙的人,总能尽其所能帮忙别人;他是铁矿职工澡堂里的搓澡工,因为下班后总要在澡堂里忙活着帮工友们搓背,嘴里还不停讲着捐献造血干细胞的重要意义,鼓励大家捐献;他更是我们眼中的好党员,因为他恪尽职守、无私奉献、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影片的每一个场景都感动着我、触动着我,让我思索…我们生活在一个呼唤英雄的时代,而所谓英雄并非指那些我们耳熟能详的见义勇为的“武林高手”,或是为国防科技建设做出贡献的杰出人物,我们也呼唤在平凡岗位中默默奉献、在服务群众中书写辉煌的普通人。甘于清贫、安贫乐道是中华民族最为推崇的美德,舍己为人、甘于奉献是衡量一个人精神境界的重要标尺。如何对待自我的国家,看待自我的工作,看待党员这一名称,从根本上体现着一个人的思想境界。“向雷锋同志学习”、“向郭明义同志学习”绝不只是一句空话,应当把它念在嘴上、做在手上、印在心里。

作为党员我们应将党员的道德信念与人生的充实、欢乐统一齐来,将无私奉献、助人为乐的精神变为使命、变为习惯性的生活方式,用我们自我的人生选择和价值追求去诠释“怎样做党员”这个看似简单实则绝不简单的问题。让我们争做播种者,将无私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种子传播下去,让一代代人收获、让一代代人继承。

电影《郭明义》观后感(5)

鞍钢一名普通工人郭明义,从部队到地方,从工厂到家庭,十六年来只图奉献,不求索取,让人从不理解到理解,由观望到进取参与,成为以实际行动学雷锋的的标兵,他图的是什么?并不是功名利禄,只是一份心安,一份良知,一份普通中国人的的普通而伟大的情怀,一份平凡但却生动的人生答卷,一记掷地有声的回音。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特征,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优胜劣汰,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规则,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传承。同样,一个人有一个人的追求,一个人有一个人的向往,一个人有一个人的胸襟,一个人有一个人的奉献。

电影《郭明义》观后,我的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当年的雷锋精神,少年时代曾唱着歌儿的学习,无论社会还是学校里一再提倡,不知几何时,这种乐于奉献的精神被岁月冲淡了颜色,经济利益至上的今日,我们的精神家园里还有什么呢?我们荒芜了什么?我们还会不会记得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的殷意?人的渺小是相对的,精神的映射确是无穷的。螺丝钉精神,哪怕在他人眼里显得傻、哪怕穿着不时髦,哪怕学问不高深,但其心灵的美是挡也挡不住的。

被誉为当代“雷锋传人”、新时期学习雷锋精神的优秀代表、鞍钢集团一名普通员工郭明义,用其内敛而挚热的爱,彰显一个普通工人阶级的高尚情怀。他不说什么,不图什么,也不奢望什么,但正是这些不介意,让他无意中见证自我平凡中的伟大,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

教育的力量是不容忽视的,我们淡漠教育多少,我们将来的教育发展就会被贻误多少,这是无需争辩的事实。前人以往是历史的主人,我们是时代的主人,后人是未来社会的主人,人类的精神层面关系到社会的风气与内涵,人文底蕴更是我们潜移默化体现的一种本质。奉献精神是任何时代都不能丢的精神,它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郭明义已成为当代人心中热心公益、乐于助人、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善待他人、奉献社会的代名词。央视春晚上,我们见到过郭明义那张充满笑容的脸,也让全国人民看到了国家对于平凡人的尊重。红色,不可是中国国旗的颜色,不可是心的颜色,更是我们国家自强不息、努力发展的底色。《郭明义》这部影片,实为教育意义的大片,旨在激励引导全国人民,热情讴歌时代精神。不断弘扬雷锋精神和新时期学习实践雷锋精神的楷模郭明义,把这种精神进一步发扬光大,用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祖国的大发展大繁荣作出进取的贡献,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职责和义务。

郭明义同志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赋予了雷锋精神新的时代特征,体现了全体人民的道德追求,展示了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深刻内涵,生动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自我与他人、个人与团体、索取与奉献、平凡与崇高等人生课题,对广大人民群众异常是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意义。郭明义几十年如一日,以自我的实际行动光大着我们民族几千年来历久弥新的传统美德,身体力行,不遗余力地实践着,在这个从不说大话的人身上,一个共产党人的先进性被发挥得淋漓尽致。他把助人为乐变为使命、习惯和生活方式的人,他用自我的人生选择和价值追求,有力地启示着人们认真思考“怎样做人、为谁活着”这个看似简单实则绝不简单的问题,引导着人们深入思考怎样更好地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


46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