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友吧 > 读后感 > 读后感600字 > 《百年孤独》初二读后感

《百年孤独》初二读后感

| 宏淼

《百年孤独》初二读后感5篇

《百年孤独》中浸淫着的孤独感,其主要内涵应该是对整个苦难的拉丁美洲被排斥在现代文明世界的进程之外的愤懑和抗议,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百年孤独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百年孤独》初二读后感

《百年孤独》初二读后感篇1

这些人,从出生开始就是孤独,逐渐的,有人在孤独中失去自我,比如第一个何赛阿卡迪奥、梅梅;有人在对抗孤独中失去自我,比如丽贝卡;有人清醒的知道自己的孤独,可却无能为力,比如阿玛兰妲;有人孤独一生却不自知,比如乌尔苏拉,比如俏姑娘蕾梅黛丝;还有人在生命的最后幡然悔悟,可惜为时已晚,比如上校奥雷里亚诺。

有人说,那个家族中,每个人都深刻得令人难以想象。孤独其实也分种类:有如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般理性的孤独;有如乌尔苏拉般人性的孤独;当然,也有如何塞·阿尔卡蒂奥般兽的孤独。最后的那场飓风,终于将整个村庄一起带走了,同时带走的,是不会再重演的那个家族百年的孤独。

文为时作,作者安排这个结局,自然也是希望这个家族的孤独不要再重演。同时作者在文中充分利用了象征的手法,如那段关于不眠症的描写。马孔多全体居民在建村后不久都传染上一种不眠症。严重的是,得了这种病,人们会失去记忆。为了生活,他们不得不在物品上贴上标签。例如他们在牛身上贴标签道:“这是牛,每天要挤它的奶;要把奶煮开加上咖啡才能做成牛奶咖啡。”前事勿忘,后事之师。人们啊,切莫像那个村庄的人那样,患上失忆啊。遗忘,就意味着背叛。

再回到现实生活,如果你和我们大多数人一样,被生活弄得很抑郁。不妨看看这本书,让书中孤独人的鲁莽激起你无畏抗争的勇气。也许,我们可以活得更牛逼哄哄,至少在别人眼中。奥雷里亚诺上校死去的时候,我心中一阵痛楚,就是这么想的。就像很多故事那样,到头来主人公都无法摆脱宿命,可是他们挣扎过了,奋斗过了,就够了。很多时候,我们没法改变什么,每个人都注定孤独,可是我们试图去改变,有此足矣。

《百年孤独》初二读后感篇2

首先,还是大概介绍一下这本世界级的名作吧。这是一本被称为魔幻现实主义题材的顶级之作,没有之一,以词会意,就是立足现实的平淡、残酷、事件,在情节、生活、人性上贴近现实,一定程度上舍弃了为大众熟知的戏剧性比如跌宕起伏、峰回路转的情节,取而代之的是添加魔幻离奇的表现

这本书成书于1966年,198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堪称不是诺贝尔文学奖为这本书增光添彩,而是这本书为诺贝尔文学奖恢复了声誉,你就说有多牛吧!当打开这本书的时候我就在想,这么有名的小说,怎么就不拍成影视作品呢?看到一半我才明白,原因是:1、很难拍出来;2、拍出来没有人看,为什么?

上面两个问题可以一起回答,魔幻现实主义这种抽象的表现手法,只能是书本中以文字的展现的方式才可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就像音乐会、演唱会的现场的效果是耳机与音响不可比拟的,而影视作品主要以情节、画面效果、主人翁的卓越吸引观众,这部书如果拍出来,耗资不菲不说,必定不伦不类,一方面要被看过原书的人的骂——和原著相去甚远,一方面,要被没有看过原书的人骂——不知所云,所以,这本书的题材有且只有文字表现才能达到如此卓绝的效果。

不得不承认,《百年孤独》非同寻常的表现艺术,就像梵高压抑迷乱的画作,巴赫深沉悲壮的乐曲那样,具有摄人魂魄的力量,它能巧妙地拨通读者大脑中前所未有的神经元连接,令你同作者感同身受,欲罢不能地随着作者的牵引穿越百年沧桑,阅尽马孔多那个特定时空里,个人情欲的巅峰和心灵的谷底,家族注定的兴旺和无望的衰落,社会暂时的繁荣和实质的倒退,最终看透世相,沦陷于孤独。对于我来说,这种孤独让我觉得自己的内心就象一截死去的木头、一块冷漠的冰块或一坨坚硬的钢铁,能够刀枪不入但失去了女生柔情似水却具有渗透化解以柔克刚的潜质,以及由此带来的幸福感和优越感。这不是我喜爱的状态。岁月的磨砺虽然也给了我的留意脏一个坚硬的外壳,但只是为了呵护内里的柔软、温暖。

我坚信,这个世界上,比马尔克斯有智慧有想法的不乏其人,但能把这些智慧和想法表达出来,让人们喜爱看,能打动人、震撼人,甚至对读者产生更久远实质的影响,需要的是表达的艺术,而马尔克斯恰恰掌握了这门艺术。

《百年孤独》初二读后感篇3

许多年以后,面对行刑队,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将会想起,他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下午。

这是这部近三十万字小说的开头部分。容纳了“过去”、“现在”、“未来”三个时间层面,正是在这样的时间结构里,我煞费苦心地去冲破七代人所带来的枷锁与束缚——正如那七代人要去冲破那百年的孤独一样,可他们最后只有面对手稿卷的无言与消逝。我没有最后,还不到说“Theend”的时候。我仅仅是读懂了一小部分,因为只读了这一遍,对那种打破孤独的方式也许只是皮毛的理解。故不在此多加笔墨。可是关于第二代人的故事(尤其是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我倒是有话想说,也就让他成为本文的主旨吧。

原本在金银店里捣弄金属的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在一个星期二的午夜,当行刑枪声响起的时候,他成为了一名上校。

他曾发动过三十二次武装起义,无一成功。他逃脱十四次暗杀,七十三次伏击和一次枪决,他身穿戎装,驰骋沙场,却变得毫无方向,他下令枪决自己的老友,不让母亲靠近自己三米以内的地方,他在战争中失去了最初的方向,是孤独的失败者,一切的起义显得毫无意义。

他在寻找中忘记了寻找,不仅是他,他想用战争冲破孤独,却冲破了自己的拥有。

还记得美国打着“0”的小旗,随意干涉别国内政。也许他本来就是为了0,可是却迷失了自己,陷入了战争的泥潭,自身安全也急剧恶化,一切都归咎于他自己的独霸。

近日有关叙利亚的草案在联合国表决,中国和俄罗斯果断投出反对票,没有让西方国家得逞,这也是在悬崖边上拉了叙利亚一把。我想说的是,你们看不惯巴沙尔家族的独裁,想主张发扬你们的“民主”、“博爱”,这没什么不妥,这是大家共同的目标,就不能坐下来,心平气和地谈谈,非要搞“制裁”、“军事干预”,有什么用呢?到最后只留得一堆烂摊子,让这些国家的人民再陷入战争的阴霾。

让这些人都读读《百年孤独》这本书,手稿卷与飓风终结了一切,历经七代人而孤独的家族,必定不会重现。

《百年孤独》初二读后感篇4

读了大半个月,这本《百年孤独》总算是读了一半。然而,我也终于再也读不下去了。也许是这本书的阅读门槛太高,虽然无数文学巨匠都大力推荐,但我还是没有读出他的好来。当然,再次强调,不是自己浅薄得要批判这本书,仅仅是作为一个低水平读者记录一下自己的几点感受,为自己这半个月做个总结。

第一,如很多人所说,文章里面的名字实在是太类似,甚至完全一样的。当然理解这是一个家族几代人,但是还是想吐槽南美人的名字真的太贫乏了。这直接影响了阅读体验。

第二,故事性缺乏。读了半本,几乎没有觉得有什么精彩的故事情节。也许是文化差异,总觉得故事的逻辑太简单,或者说里面人的逻辑太简单。两个人遇见对上眼,之后没有铺垫,没有逐渐的升华,两个人就至死不渝了…再比如,吉普赛人和那家人的感情也让人觉得不能理解。总之就是大家做事的因果关系都让人觉得简单到不能相信。有人说,这书是南美的红楼梦,我实在不能苟同。红楼梦里面那么多复杂的关系,每个人说的话,掕出来都能细细的品半天,细腻又含蓄的感情也比这本书里那些简单粗暴的感情更加抓人。

第三,文学性的角度好像也没有很多引人入胜的描写。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翻译的原因,读了半本,对我而言,整个村子的情形还是很模糊,或者说只是一个素描。而红楼梦读完,大观园的亭台楼榭,雕梁画栋几乎跃然于眼前。

哪怕同样拿翻译的书对比,每当读到基督山伯爵的出海的时候,地中海蓝天白云,孤舟白帆也能马上在脑海浮现。而这本书的感觉就是自始至终都在一片朦胧中看一批人来来回回的做一些逻辑简单的事情,让人提不起阅读的兴趣。

当然了,最后再次强调,这只是我浅薄的读后感。有几乎百分百的可能性是我没有看懂,然而我却实在提不起兴趣再去看了。谨以此文做个了结。

《百年孤独》初二读后感篇5

结束了看这本书给我带来的郁闷期之后,书里的情节总会钻进我的脑海,让我回味。所以今天我打算好好写一下看完这本书的感受。

这是一本我读过的最艰难的书了(读书不多)。第一次翻开时囫囵的看了三章,但是看到的晕晕乎乎,根本没有进脑子里,分不清谁是谁。七月放假在家,百度了作者,看着想法里有人总结的人物关系,找来一张纸整整齐齐的写下了所有的人物关系,开始一字一句的读。才发现刚开始那句“面对行刑队…”是倒叙手法,这句话在后面也出现了两三次。

小说整体感受就是宏伟了,作者布局谋篇一整个家族史,大悲剧里套着一个个小悲剧。人物性格又活灵活现,到中后段基本不用看关系表,就能分清谁是谁了。开篇的又和结尾相照应,里面一位智者的预言又一一印证,一一顺势发展。让我联想到《红楼梦》。里面的主人公一个个死去,残忍又赋予美感:那个优雅的钢琴师在一次次充满希望又次次受到打击,最后终于绝望死在黑白琴键上….画面如果定格一定很美!第二代的大块头哥哥死的时候血流成河,血经流处描述出人们干着自己的事情,流啊流啊,一直描写…拍成电影多么精心设计的长镜头啊!还有那忘了是多少世的后代,他经历了一车厢的人被屠杀,想找人诉说绝望,可没有人愿意承认死了人…政府封锁,群众保命,最后连他自己都分不清这是事实还是一场梦了…我还清晰的能感受到那种绝望。

这一家子人是内心是扭曲的,第一代这样,最后一代的亦是这样。看到中间再到最后,让我深刻感觉到基因的强大。每个人其实都活在父母或长辈的影子下,你的长相,你的性格,你的行为举止…从出生开始你就不能摆脱也无法摆脱。(但是可以带着意志活出不一样的活法来。)由此衍生出来的家庭教育就太重要了,这一家族都不太会教育孩子,从初代的母亲开始就十分冷漠,男人就更加放肆,给了种就不是自己的一样,等到长大了会跑会说话才开始正眼看待。本不该如此,要以此悲剧来警醒!

405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