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类书目分类经典推荐
人文类书目分类经典推荐发布
人文类书目分类经典推荐都有哪些?关于人文类经典的书籍书目都有哪些推荐介绍的呢?下面就让小编给大家带来人文类书目分类经典推荐,希望大家喜欢!
人文类书目分类经典推荐
一、通识类:
1. 李强:《自由主义》,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8年版
2. 刘军宁:《保守主义》,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3. 徐迅:《民族主义》,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4. 张静:《法团主义》,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5. 俞可平:《社群主义》,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6. 林达:《总统是靠不住的》,北京:三联书店,1998年版。
7. 朱学勤:《道德理想国的覆灭》,上海:三联书店,1994年版。
8. 杜维明、东方朔:《杜维明学术专题访谈录》,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9. [日]池田大作:《展望二十一世纪:汤因比与池田大作对话录》,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5年版。
10. [英]阿诺德?汤因比:《人类与大地母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二、中国思想类:
11. 杜维明:《道、学、政:论儒家知识分子》,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12. 余英时:《中国思想传统的现代诠释》,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13. 刘述先:《儒家思想开拓的尝试》,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14. 牟宗三:《中西哲学之会通十四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15. 林毓生:《中国传统的创造性转化》,北京:三联书店,1988年版。
16. 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北京:东方出版社,1996年版。
17. 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北京:东方出版社,2003年版。
18. 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4年版。
19. 秦晖:《传统十论》,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20. 朱维铮:《走出中世纪?增订本》,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三、中国历史类:
21. 张光直:《中国青铜时代》,北京:三联书店,1999年版。
22. 王国维:《古史新证》,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23. 顾颉刚:《古史辨自序》,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24.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台北:东大图书公司,1977年版。
25. 陈寅恪:《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唐代政治史述论稿》,北京:三联书店,2001年版。
26. 黄仁宇:《万历十五年》,北京:三联书店,1997年版。
27. [美]芮乐伟?韩森:《开放的帝国:1600年前的中国历史》,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28. [美]费正清主编:《剑桥中国晚清史》?上、下卷,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
29. [美]麦克法夸尔,[美]费正清主编:《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上,下卷,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7
人文类经典必读书籍
No.1 爱书来:扬之水存谷林信札
谷林 著
“这是中国最后的书信。” 文史大家谷林与扬之水的通信集,整理刊布出194封,其中近百封首次面世。这一束书简里要紧的并不是保存了怎样的史料,而是特别有着文字的和情意的好,是为去古已远的现代社会保存了一份触手可温的亲切的古意。
No.2 饱食穷民
[日] 斋藤茂男 著
王晓夏 译
经济的高度发展,让日本走出了战后在生存线上挣扎的饥荒时代,然而生活水平的提高并没有减少人们的焦虑和不安全感,仅是从“贫困中的贫困”转变为“繁荣中的贫困”。在这不再为温饱发愁的新时代依然陷入穷忙和债务缠身的人们,被称为“饱食穷民”。他们既是支撑日本经济发展的“企业战士”,又是这个残酷竞争社会的牺牲品。
No.3 贝多芬传:磨难与辉煌
[美] 扬·斯瓦福德 著
韩应潮 译
这是献给伟大音乐家,也献给一颗伟大心灵的故事。斯瓦福德在这本870页的巨著中倾注了大量心血描述贝多芬难称幸福的一生,并着迷于这个问题:贝多芬究竟是什么样的人?这本书试图还原他的真实形象:也许厌世、粗鲁、多疑,却从未丧失对生活的热情,渴望成为一个善良高贵,并为人类献身的人。他历经磨难,最终成就辉煌。
No.5 非凡抄本寻访录
[英] 克里斯托弗·德·哈梅尔 著
林国荣 译
《非凡抄本寻访录》探访了十二本精美的欧洲中世纪泥金装饰手抄本,是一场深入中世纪社会的非凡旅行。从《凯尔经》抄本到《坎特伯雷故事集》抄本,作者全方位地介绍了抄本的制作过程、时代背景、面世后的经历。他引见了与抄本相关的各类人物,包括作为抄本主人的国王、王后,制作抄本的抄写员、装订工,以及研究抄本的学者。
No.6 风雨琳琅:林徽因和她的时代
陈新华 著
这本书试图以林徽因和她的生命世界中所能观察到的复杂时代和价值选择为线索,勾勒民国初期留学归来,致力于家国建设、民族独立富强的一代知识分子群像,再现他们在剧变的、忧患的时代底下的命运轨迹,浮沉与思考。
No.7 灰阑中的叙述(增订本)
黄子平 著
在地上用石灰画一个圆圈,古时候叫作“灰阑”。在这个“无往而非灰阑”的世界里,且看本书作者如何抓住语言的自我分裂、消解,从“标准”与“叙述”的缝隙间,窥见戴着镣铐跳舞的文学创作是怎样以反讽消解“神圣”价值。
No.8 科学、信仰与社会
[英] 迈克尔·波兰尼 著
王靖华 译
本书收入英国卓越的科学家和哲学家波兰尼的两部代表作,集中体现了其著名的意会认知理论和富有人性的科学哲学观。在本书中,波兰尼批判实证主义的科学观,指出科学家的科学信念、科学直觉和内在创造力都是科学研究的前提,强调科学家的良心等是从事科学事业不可缺少的精神要素。其理论引发了现代认识论的一场根本性变革。
No.9 论电影
[法] 阿兰·巴迪欧 著
李洋 许珍 译
在本书中,法国当代著名哲学家阿兰·巴迪欧对各种风格的电影进行了精彩剖析,从具有现代性的导演,如茂瑙、安东尼奥尼、塔蒂、戈达尔,到美国当代电影,如《黑客帝国》《木兰花》《完美的世界》等,为我们提供了哲学家看电影的独特视角,也为我们呈现了过去五十年来电影发展的多样路径。
No.10 诗人与诗歌
[美] 哈罗德·布鲁姆 著
张屏瑾 译
在布鲁姆眼里,诗歌是一种多用的武器,是对抗单调性的防具。作者通过对五十六位文学史中极具影响力的诗人及其数百篇诗作的精当评述,精细梳理六百年间西方诗歌传统,展现了诗人与世界的对话。在多角度的分析介绍中融入了弗洛伊德和诺斯替思想,始终贯穿着“影响的焦虑”概念,强调后辈诗人与前驱者之间竞争性的关系。
读书的方法和技巧
一、定目标(确定读书目标)
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因此读书、学习都存在成本。为了能够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我们一定要先确定人生、事业或者生活的目标,然后将目标细化分解,并建立以目标为导向的知识体系,只读能够达到目标的书,杂七杂八的书一律不读,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一点,求专不求广。举个例子,一把是一枪致命的狙击枪,另一把是四处开花、一无是处的散弹枪,孰强孰劣,一目了然。
以前的我是什么书都读,读了上百本以后发现虽然书读的不少,但好像并没有真正解决我所面临的问题和困境。余秋雨的散文、黄仁宇的历史、南怀瑾的哲学,这些书看的时候感觉挺过瘾,但过后发现没什么用处,当不了饭吃也长不了工资更找不到老婆。
经过长时间的思考,我觉得还是要先定好目标,然后围绕这个目标来读书,并将书中的知识在实践中运用,才能提高自己。
二、列书单(圈定书籍清单)
书海茫茫,如何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好书,这是一个问题。
还好,互联网帮我们解决了这个难题。以我为例,一般会从天涯网站、名家博客、豆瓣等多种途径获取到各种书目介绍,我会随时将其中有用的书都记录下来。
有了书单后就可以定计划了,在每月月初时圈定本月待读清单,然后去当当网、卓越网、豆瓣去看网友评论,以便确定最终购买哪本书。一般来说,书评多的,分数高的书都错不了,毕竟群众的眼光是雪亮的!
我一次只买2本书,好处有二:一是人的关注点是不断变化的,书买多了时间一长很可能还没看完就又有新目标或兴趣点了,导致书被束之高阁;二是给自己减压,2本书很容易看完,不会给自己带来很大心理压力。
三、读两遍(两轮阅读方法)
书买到手后,我一般会读两遍。
第一遍精读。从头到尾通读一遍,边看边把重要的段落用笔标注出来,并随时在留白出写简短评论。
第二遍思考。第二次读的时候,我会用脑图软件将书进行结构化分解,画出思维导图,从而帮助我了解这本书的整体架构、作者的思路,另外将有用的知识点分门别类地加入到我的知识库(云笔记类应用)里以备后用。这样一来就可以将书中的精华抽取出来,方便以后使用。
以前我读书为图省事基本上就读一遍,看完后当时有些印象。但过了一段时间,内容基本全都忘了,完全没有消化吸收,更谈不上在实践中运用了。因此后来我给自己立下规矩,凡是有用的书,必须读两遍,尤其是第二遍非常重要。画思维导图可以帮助我从宏观上掌握书本的体系架构、思路等,而将有用的段落加入到知识库可以帮我从微观上把握细节。这样就改变了以前狗熊掰棒子式的低效读书方法。
四、致运用(转化实际应用)
读书的'目的是为了在实践中运用,改进我们的思维、技能或是方法,从而提升自己。因此一定要想办法将学到的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如果你已经确定了读书目标,所有的书籍都是为了达到这个目标而读,那么将书中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其实是不难的。
还是讲讲我的经历:为了解决写作缺乏逻辑性的问题,我读了《金字塔原理》并大受启发,再写文章时,脑袋里时刻告诫自己要按照金字塔原理进行写作,文章的逻辑性提高了不少;为了找到自己的职业价值观并确定职业规划,我读了《小强升职记》并对自己的职业发展作了认真思考,结果找到了自己的职业价值观并明确了近期的职业目标。
以前读余秋雨的散文、黄仁宇的历史、南怀瑾的哲学时,感觉书中的内容和我的现实隔着十万八千里,除了替古人担忧外,对自己并没什么帮助。后来慢慢明白了一个道理:有些书注定只能陶冶情操,修生养性;而有些书则是可以帮助自己,提升自己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