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友吧 > 读后感 > 名著读后感 > 苏菲的世界大学读后感

苏菲的世界大学读后感

| 小龙

苏菲的世界大学读后感(精选5篇)

十四岁的少女苏菲不断接到一些极不寻常的来信,世界像层层谜团一股在她眼前展开,使她不得不开始注意起这些恶作剧般的问题。这里由小编给大家分享苏菲的世界大学读后感,方便大家学习。

苏菲的世界大学读后感精选篇1

本来哲学是比较枯燥乏味的,但《苏菲的世界》一书却截然不同。它在向读者讲述哲学的同时,运用了生动的语言来描绘了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使读者阅读时产生一种像读侦探小说般的心情。书中刻画了一个勇敢,聪颖的少女——苏菲。因为追求哲学,就一定要有好奇心,这正是苏菲的特点,所以我觉得作者刻画这个人物的用意就在于此。

为了向人们解开世界历史之谜,书中涉及的内容很多。从远古罗马到现代,在每一个不同时期,有哪些为社会做出突出贡献的哲学家,他们主要讨论的题目是什么,一些哲学家的经历和遭遇,这本书都详细地为人们做了讲解,仿佛整部世界哲学史在你面前演变了一遍。它内容广,但并不紊乱,书中内容分成许多章节,每节题目都点出了该章节内容的中心,或深藏或巧露;而每一节内容都会阐述几个问题。这样的分节使人读后更容易消化,也更容易理解。

书中讲述了不少的人生道理,使我获益良多。而它所讲述的有关哲学的知识,开阔了我的视野。其实当中的道理很多问题我也曾想过,但这些问题都在头脑中一闪而过,因为我觉得它对我来说实在太陌生。当我读完此书后,我觉得一个生存在世界上的人,连世界从何而来也不知道,也不曾去想,未免有些幼稚。

其中,使我感受最深的是有关雅典哲学家苏格拉底的故事。大约在公元前三四百年左右,出现了一位对欧洲思想有重大影响的人物——苏格拉底。他的高明之处在于人谈话能够不断揭露人们思想上的弱点,令人可以领悟哲学的真理。然而对某些人而言,这样的谈话无疑是当众出丑,并成为众人的笑柄,对于那些有头有脸的人,这就难以接受。公元前399年,他被指控"宣扬新的神明,腐化青年人"而被处以死刑。它本可以恳求陪审团手下留情,免于一死。

但是他没有这样做,因为他重视良心与真理,到生命结束也是为了真理。他那种为了真理而战,为真理而牺牲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他使我更深切的体会到死有"轻于鸿毛,重于泰山"这句话的含义。

《苏菲的世界》一书使我觉得世界上还有很多事情等着我们去探索,大自然的秘密使永远也揭不完的,从前的哲学家为我们解开了不少世界之谜,使后人变得聪明起来;我们不也应该向他们学习,运用哲学的观点揭开自然与人类社会的奥秘,也为我们后人做一点事吗?

苏菲的世界大学读后感精选篇2

打开《苏菲的世界》,我才意识到小时候对生命和自然的思考竟然也有哲学的影子。囊括人类与世界的终极原理,那些关于思维与存在的高深逻辑,原来也可以出现在孩子的世界里。只是,这种孩子般的温馨也把我带入了烦恼中——我们探索千年,忙碌一生,却无法确定我们个体的存在与否。《苏菲的世界》,讲述了一个十四岁女孩学习哲学的神奇经历。故事情节很简单,大家都只习惯性地当它是摆放哲学信息的框架了,但如果摒弃攫取信息的心态细细回味,就能找到新的理解与迷惑。

苏菲,本应是故事的主角,却在探索哲学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世界原来是贾德爸爸笔下的配角,她的家人、朋友、哲学老师来自虚无,并终将会随着小说的结束而消失。在故事的结局,她与哲学老师历尽千辛万苦终于逃出这个虚无世界的时候,却发现自己无法融入真实世界的生活,因为没有人可以看到他们,而他们也无法改变真实世界。

生命由一串巧合组成,奇妙而珍贵。在此之前,我从没有怀疑过我的存在,即使当我意识到苏菲并不存在是件很悲哀的事情,我还是对生命保持着一种理所当然的态度。《庄子》里曾经有一段:“昔者周庄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欤?蝴蝶之梦为周欤?”究竟是我们在做梦,还是梦中的人物梦到了我们?上帝存在与否,灵魂存在与否,我们存在与否,一代代仁人志士甘愿用一生的质疑和探索去完善它,这是哲学的幸运还是悲哀?

因为那几千年前的疑问,辩论家们用几千年的著书立说来荟萃思想,科学家们试图用剖析自然来寻找真理,唯物主义者用解剖和实验证明立场。我想当初的质疑者大概不会想到,因为这个问题,世界开始忙碌起来。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启发人们用怀疑与思考证明自己是存在者;黑格尔的辩证法,用动态的包容升华于寻找永恒真理;尼采的“上帝已死”,无情地揭示生命的发生、发展与解释宇宙存在的关系;萨特的“存在先于本质”,肯定了“我存在”比“我是谁”更加重要。而神话的流传、宗教的兴起和艺术的萌芽,也都因我们对生命的探索产生。可以说,正是这种怀疑给了人类探索世界的意义,同时教会我们怎样坚忍地拿起手中的天地神石,擦出照亮广袤大地的文明之火。

如果说对存在的思考让我痛苦、矛盾,那么值得庆幸的是,《苏菲的世界》把始终贯穿的哲学精魂涓涓传递。其实,苏菲的世界也很精彩。苏菲师生的哲学课是世界灿烂哲学史的迁移,从演说、艺术,到科学和诗;从米雷克斯和雅典,耶路撒冷和亚历山大港,到伦敦和巴黎;从神话传说、希腊自然派哲学家的早期哲学,到苏格拉底、柏拉图的理论升华,从中世纪的黑暗,穿越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的重生,到马克思、达尔文,不断延续到将来的未知。多少理论的__与诞生,凝聚着人类对于生命与存亡的不懈探索,就在这样一本有趣的小书中生成。我想,这也就是很多人喜欢把它当做哲学史入门的缘由吧。

苏菲的世界大学读后感精选篇3

近几个月来,不知为何,对哲学有了浓厚的兴趣。所以说,拜读了一下哲学大师“乔斯坦__贾德”的巨作——《苏菲的世界》与《纸牌的秘密》当然,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的,还是《苏菲的世界》

《苏菲的世界》讲述了一位十四岁的少女苏菲,不断地接到一些极不寻常的来信,世界像谜团一般在她眼前展开。在一位神秘导师的指引下,她开始思索——我是谁?世界从何而来?最终,通过导师的指引与讲解,解开了一切谜团。然而,苏菲却惊恐的发现,事实真相远比她所想象得更怪异——她,还有她的导师艾伯特,只是一个父亲为他女儿写的书中的人物罢了……

品读过《苏菲的世界》后,我心中豁然开朗,对生命,宇宙万物都有了一种说不出的感悟。《苏菲的世界》好似一曲可以浸透心灵的华美的乐章。它使我如何去从哲学的角度,观察这个世界,理解这个世界,理解这个社会。如何去打开心锁,认知事物,就如:“面包师傅可能做出五十个一模一样的姜饼人吗?,为什么所有马都一模一样?”这些问题看似是十分可笑的,愚蠢的。但是,从另一个角度去想,却高不可测。就拿姜饼人来说。如果做出五十个一模一样的姜饼人,就用一个模子就可以了。那么一模一样的马呢?世界上没有一模一样的马,就像没有一模一样的DNA一样。但是,为什么你一看到一匹马,你就能说出它是马?而不是鹿呢?因为所有马都有共同的特点。这写特点,就构成了我们心中理型的马。也就是说,不管这匹马是被砍了几条腿,被带上个面具,你也能认出是马。再回想姜饼人,他们都一样吗?没有可能。也许有的肚子稍稍鼓起,有的会薄一些,有的有裂缝,有的没有。即使外表完全一样,你又怎能保证,它们是由相同数量的原子(组成世界的基本物质)组成的吗?所以说,没有两个姜饼人会一样,为什么看起来会一样的,因为我们心中有一个理型姜饼人。由此可知,世界万物都是奇妙的,只有善于思考,才可得到真理。

《苏菲的世界》也不时的散发,挥洒着人性的光辉——例如苏格拉底,宁死,也要坚持自己的言论。一种“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精神品质。一种良心上,一种“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精神,塑造了苏格拉底宁死不屈的形象品质。还有苏菲,一种对真理,去积极探索,不断思索,不断感悟的一个虚拟的人物,她表现了人类勇于追求真理的一种精神。就像居里夫人。

《苏菲的世界》也让我懂得了如何去学习——思索。思索便是学习,没有思索的学习,只可称作背诵罢了。

品哲学之精,悟人生之道。

明世间真理,知万千世界!

苏菲的世界大学读后感精选篇4

阅读前几章,以为本书的主角就是苏菲和她的哲学老师艾伯特,而越往下,越觉得诡异,到苏菲十五岁生日的那场哲学宴会上,我才渐渐意识到,本书真正的主角是席德和她的少校父亲,而苏菲和艾伯特只是本书作者笔下的人物席德之父少校笔下塑造的人物,少校创造出这两个人以及他们的经历,写成一本书,作为给女儿席德的生日礼物。而奇怪的是,在少校的笔下,苏菲和艾伯特也渐渐感受到了这个创造者的存在,知道了自己的命运都掌握在他手中,于是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最终脱离了少校的控制,获得了成功。这种被创造者逃离被安排的命运的构思,让我感觉很微妙,甚至感到思维有些被小小的扭曲了。

知名作家南方朔是这样评价本书的:“《苏菲的世界》的小说部分,苏菲的主体自觉过程颇像侦探故事加上现代版的爱丽丝梦游仙境,哲学加侦探,加幻想,再加上宇宙观,它让人心胸开阔,这不正是哲学爱智最古典的定义吗?”它唤醒了我对世界的好奇心和对人生终极意义的思考!

这是一本关于哲学的书,带领我们走过了几千年来的哲学的发展史。从最初的自然派哲学家,到理性主义,到古典派哲学家,到繁荣蓬勃的希腊文化,印欧文化、闪族文化,黑暗的中世纪时期文化,再到豁然开朗的文艺复兴时期,巴洛克时期,以及现代的笛卡尔,经验主义,浪漫主义,唯物主义,存在主义……丰富的内容带我们走过沧桑,让我们得到一种哲学的洗礼与升华。毕竟,从古至今如此多的哲人有着如此多的理论,而随着历史的发展他们对于世界、生命本质的认识也在不断地进步与创新着。而受过现代教育的我们看着哲学的发展历程,看着古代哲学家们一些关于世界的荒谬的解释,或者看着一些哲学家们的全新的认识世界的角度,看着这些突如其来、迎面涌来的思想,自己原有的一些观念的确是受到了很大的冲击,自己也对这个世界开始了一些全新的思考。

在我的理解里,哲学就是关心、探索我们这个世界。这其实是我们每个活在这世上的人都应该去思考的。而我们逐渐建立自己的人生观、生命观的过程,也可以是看做对于哲学的思考。比如在书的开头作者就提出了两个哲学性的问题:你是谁?世界从何而来?这类问题也反映了哲学家们的任务,也就是去思考、去探索关于生命、世界等本质的问题的答案。从古至今,已经有许许多多的哲学家提出了各自的看法,然而还没有出现能够说服全人类的一种理论,因此也需要无数的后继者给出自己的答案。而相反于观念里的高深莫测,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去研究哲学。也许我们并不能人人都成为哲学家,但是我们都可以成为哲学的思考者,去寻找自己的生存的意义。

其实每一位、每一种在各个时代叱诧风云的哲学思想和哲学家都是由“你是谁?”“世界从何而来?”“世上是否有上帝和灵魂?”等等看似无法解答的问题展开的。如何解答这些问题呢?,书中提供了一些线索:“只需用自己的常识”“要站在兔毛的顶端”“用儿童的眼光来探究世界,也就是不要被世事所麻痹,仔细地观察周边的世界,有勇气发表自己的思想。那我们如何不能结合自己在书中所学与生活中所见所闻来创造“自己的哲学呢”?

虽然人们对历各种哲学流派褒贬不一,但那些哲学家确实应当受人尊敬,他们是如此勇敢而执着地探寻着真理与实践的奥秘。哲学的世界亦梦亦幻,它像一个个不可思议的神话却又源于我们身边一切普通的事物。

然而我们现在可以清楚地知道风霜雨雪的成因,我们还知道苹果为什么会落到地上,火箭为什么能飞上月球。这一切,都要感谢那些没有丢弃好奇心、或再次点燃好奇心的人。这些人仿佛不认识这个世界,不相信这个世界,不承认这个世界。他们怀疑,他们思考,他们改造。于是有了孔孟的仁义,老庄的逍遥;于是有了柏拉图的理想国,哥白尼的日心说;于是有了浪漫主义的反讽,于是有了经验主义的体验;于是有了笛卡尔的二元论,于是有了马克思的资本论。自古以来多少先人尝试了无数方法想爬到兔毛顶端,又有多少今人依然作着不懈努力。而我们,这些习惯了安逸,习惯了一位接受事实的人们,难道不该为自己的麻木和怠惰感到羞愧吗?难道不该幡然醒悟,奋起直追吗?

知识可以积累,技艺可以传承,但人生的经历,理性的感悟却只能从零开始慢慢体会。上地对待古今的哲学家是公平的,都给了他们一生的时间去独立思考。这也许就是哲学发展了几千年却依然连最初的问题也没有答案的原因吧。所以我们不必怀着对哲学敬而远之的态度,只要好奇,只要思考,就离真理更近了一步。哲学家们知道的并不比我们多,但他们好奇的东西比我们多,他们思考的东西比我们多,所以他们看穿了事物的表面而抓住了其内在联系。这好奇的能力,这思考的能力,上帝也曾给了我们啊。

“也许我们也是星尘”结尾时的比喻一位没有带着隐隐的神秘感,我们在这宇宙间只是昙花一现般的一瞬星光而宇宙仍在不停的运转着,轮回着。它会如何呢?这我们我从知晓,世界如此之大,还有无数个秘团我不曾揭开,还有无数个空间我不曾体验。正因为如此,我们才要不停地探索着。放飞哲思,倾听它们振翅翱翔的声音……

苏菲的世界大学读后感精选篇5

有一本书叫做《苏菲的世界》他讲述的是14岁的少女苏菲某天放学回家,收到了神秘的一封信——“你是谁?世界从哪里来?”从这一天开始,苏菲不断接到一些极不寻常的来信,世界像谜团一般在她眼底展开。在一位神秘导师的指导引下,苏菲开始思索从古希腊到康德从祁克果到佛洛伊德等各位大师所思考的根本问题。她运用少女天生的悟性与后天知识,企图解开这些谜团。然而,事实真相远比她所想的更怪异、更离奇……

看完这本名著,我有一个感想,那就是:苏菲他是一个好奇而且好学的孩子,从他接过神秘来信时,他就有一种好奇感,再加上信上那些奇怪而且深远的问题,使她情不自禁的去弄懂这些问题。接着就在一位导师的引导下思考一些各位大师所思考的问题,首先他应该有自信,然而事实却比他想象的更离奇、怪异。

我认为哲学不是科学,因为它没有什么精确的公式来计算、来衡量。哲学是对未知事物或不确切认识的事物的假设性解释,是追求真理的开路先锋。在我们的这个世界,仅有科学而无哲学,仅有事实而无洞察力和价值观,是不能使我们免于浩劫和绝望的。科学给予我们知识,然而只有哲学才给予我们智慧。

每个人的大脑里、者,但《苏菲的世界》的的确确是崭新的世界。那是智慧的世界、梦幻想的世界、敬仰的世界、感叹的世心里面都想得很多。虽然有一些不切合实际,但是那都是一些发自于内心的幻想,更不知道怎么去表达,但我们都会有同样的感受,那是一种哲学的幻想。先人把一个又一个不解的哲学命题留给了后人,把一部又一部经典的传世佳品赐予我们。哲人用艺术的口吻教导生灵,文人用理性的笔触感染灵魂。我们的祖先在遗留宝贵精神财富的同时,更把弥足珍贵的鉴赏之道传授于世。

377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