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教师的建议中83读书心得

| 阿祖

给教师的建议中83读书心得5篇

读书是精神上的粮食,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你有什么领悟呢?这时候,最关键的读书心得怎么能落下!那要怎么写好读书心得呢?我们一起来写写关于读书的心得吧。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给教师的建议中83读书心得”,下面小编收集了相关的素材,供大家写文参考!

给教师的建议中83读书心得篇1

最近正好有机会拜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静下心来细细品位,在那些朴实无华的文字背后蕴涵的是如涓涓细流般的教学理念和反思。我是第一次承担一、二年级的教学任务,之前我一直认为现在的一、二年级学生在学习上不会存在太大的问题,有良好的学前教育和家庭教育作后盾,学生的学习应该是得心应手的,但是短短的两个月的时间已经彻底改变了我一有的想法,学生的基础差异之大、反应速度之大都是令我惊讶的。有时候我甚至在怀疑自己的教学能力是否出现了问题。就在这时候我接触到了这本书,里面有关介绍儿童特点和后进生的文章对我启发很大,看了后确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书88至94页中作者给教一年级的老师提出了一些建议,还提出了要研究孩子们的思维特点。苏霍姆林斯基提到,医生在对病人进行治疗的时候,首先是细心地研究病人的机体,找出疾病的根源,以便着手进行治疗。一个人的思维有两种类型:一种是逻辑思维,一种是形象思维。这两种思维是客观存在的,那么我们的学生对学科的偏好也是情理之中的,作为老师首先应该承认这种差异,尊重这种差异,只有这样才能平静地接受他们的一些“落后”。但是更重要更需要我们花时间去做的是,怎样平衡学生这种片面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也应当深思熟虑地、仔细耐心地研究儿童的智力发展、情感发展和道德发展的情况,找出他们在学习上感到困难的原因。

或许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尝试去努力:

一、教会他们阅读。国家教育总督柳斌说过:“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学生,是一个没有发展的学生;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家庭,是一个平庸的家庭;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学校,是一个乏味的学校;一个不重视阅读的民族,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有经验的生物、物理、化学、数学教师,在讲课的时候,好象只是微微打开一个通往一望无际的科学世界的窗口,而把某些东西有意的留下来讲,学生看见了越过必修的大纲教材的可能性,到浩瀚的知识海洋中去游泳的前景激励着他—青少年一心想要读那些书,这也就是阅读的兴趣。是啊,这段话发人深省,让我从中领悟到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作为一名数学老师,也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阅读的空间,让学生通过上网或从课外书籍中寻找阅读一些与数学有关的资料、背景;在课堂学习中也要选取适当的时机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本,提高自学能力,这也是一种学习的能力的培养。 

二、要教会他们思考。很多学习上存在困难的学生是因为不愿意动脑筋,将学习当成一件苦差使。 “无论一个儿童感到如何困难,他都应当学会思考。应当使书籍成为他的欢乐的源泉。语言应当进入他的精神世界,成为他个人的财富。”学习落后的儿童,我们在帮助他们时,不是直接给予他答案,而是一步步引导他去自己寻求答案,使他学会思考。作为老师,要给他们提供一些思考上的帮助,创造一些思考上的“楼梯”,设计一些有梯度的问题。

三、珍视他们的好奇心。人的思维是从疑问开始的,我们要特别珍视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对事物所具有的好奇心,“好奇心的根源,就在于我们成年人不断地把物品、事物、现象展示在儿童面前,我们在儿童面前展示的物品、事物和现象越多,他应付产生越来越多的疑问,他就越加感到惊奇和高兴。”

四、给于他们学习的自信。孩子的心理是敏感而脆弱的,有时候一个无意的动作就会给他们的心灵烙上深刻的烙印,一句简单的表扬都会在他们的心理激起层层涟漪。以前班上有个学习很困难的小女孩,就因为我让她每天帮我收作业本从此数学课就成了她最盼望上的课了,她和妈妈的交流更是震撼了我的心灵,她说从一年级到五年级了,这是她第一次有机会帮老师做事情。看着她每天那么负责地收着作业、上课时那么端正地坐着、那么认真地听着,我的心里真有些说不出的滋味,这个柔弱的小女孩用她的天真、执著触碰着我心灵最柔软的角落,我开始思考是什么让我变得冷漠?是我自己还是这个繁杂的社会?我是否能坚守住这片柔软的角落?让我们努力地去做吧:在批评时注意点方式方法,在责问时多点耐心倾听,多给他们学习的信心!

那么是不是做到了上面这些就一定能使学习困难的学生学习变得好起呢,不一定吧,应该说,一个孩子的变化远不像我们想象得那么快,它需要时间的考验,需要我们教育者以极大的耐心去浇灌这些刚刚萌醒的智慧的幼苗。多点耐心、多点希望!

给教师的建议中83读书心得篇2

我认真拜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不禁思想豁然开朗,更感叹他博大精深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让我们终于找到了基础教育的源头。他生活的时代虽距今甚远,但他精炼的语言,闪光的思想,深入浅出的讲述,对我们来说,仍像一场及时雨,滋润着我们干渴的灵魂,像与我们面对面交谈,针对我们在教学中的苦恼与困惑娓娓道来,给我们很多新的收获与体验,他的书不愧被称为 活的教育学 、 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我庆幸自己拥有它,犹如一杯浓茶,品一口浓香四溢,让人回味无穷,欲罢不能。我想他会一直是我教学中的良师,工作上的挚友。下面我就谈谈感触最深的几点:

第十八条:怎样靠阅读扩充知识。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应该学会激发学生对阅读书刊的兴趣。阅读是人类特有的最普遍、最持久的学习方式。一个人要学会学习,并且能够终身学习,首要的基本条件就是要学会阅读。阅读理解能力是学习能力中最基本的能力。当然,阅读能力不可能是天生具有或自然形成的。正如叶圣陶所说:“阅读达到真正理解的地步,是要经过练习的……惟有在阅读各种文件或书籍报刊中练习。”小学是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重要阶段,要让学生学会阅读,学会学习,不待教师教,自己能读。

第五十三条建议中,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掌握知识和获得实际技巧是儿童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一种复杂的认识活动。强烈的学习愿望、掌握知识的愿望,是这一活动的重要动因。回顾我们的教学,教师的基本任务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经历学习各种生活和社会经验,学会学习。学习,在现代社会中不仅意味着教室里的书本和学科知识的学习,也包括情感、态度和生活技能的学习。教师不再是知识和真理权威的传授者和代言人,他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提供帮助的专业人员。在现代社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在学什么、怎么学和什么时候学方面,应该拥有更多的自由和责任,教师或外界的过分干预,会使学生的内在的快乐、冲动、情感产生混乱,削弱他们的自信心和意志力,由此可见,教师要在培养学生学科兴趣方面要多下功夫,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使他们顺利获取知识,在体验一次次成功之后,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这样才能激发学习的动力;教师要钻研教学方法,用科学的教法引领学法。

第七十五条建议中《教师,要爱护儿童对你的信任》。苏霍姆林斯基说:“请你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你面对的是儿童的极易受到伤害的、极其脆弱的心灵,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的接触。”作为教师,我们要让学生体验到尊严感:我在校是个好学生,在社会上是个好公民,在家是个好孩子。只有教师关心学生的尊严感,才能使学生通过学习而受到教育。不要在学生的作业本上打叉,请你在任何时候也不要急于给学生打不及格的分数。如果学生做错,我就在题目旁边打上问号,并告诉学生:“你试一试重做一遍,只要下点功夫,你一定能做好。现在还没给你打分,你再努力点,一定得高分。”学生信心百倍,不但自己查出了错误,还想出了正确答案,那种自豪感是从来没有过的。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是啊,在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期望被鼓舞,被鼓励的愿望,学生更是如此。不管他们的成绩如何,走进他们的内心深处,我们可以发现,越是成绩差的学生,他们所需要的关心度就更大,这可能会变成他们向前进的动力。

尽管今天的教育形势比之苏霍姆林斯基所写书的年代有了很大的变化,但他的闪光的思想、精练的语言,对今天的教师而言,丝毫不显过时。读过这本书,我暗下决心,一定要勤于读书、善于思考,做一名成功的教师。通过读书,提升教育素养;借助思考,使教育充满睿智。因为只有智慧含量较高的教育才算得上是一种阳光的沐浴、雨露的滋润,才能真正涤荡学生的心灵、提高学生的素养。

给教师的建议中83读书心得篇3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对于我们教师而言,要学的东西实在太多,而我们知道的东西又太少了。有人说,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该有一桶水。这话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添加,也有用尽的时候。“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是固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也”。所以,读书吧, 老师们!

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三十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他写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共谈了一百条建议,读着此书,就好像有一位智者站在你面前,他循循善诱,给我排解烦恼,给我指点迷津,又犹如一位和蔼可亲而又博学的老人,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及时给我以帮助,让我充满信心 书中每一条谈一个问题,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娓娓道来,有益于教师开阔眼界,提高水平。书中众多理论对我影响深远,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二条“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一看着题目我就被深深吸引了。是啊,我们经常听到老师们这样谈论“我忙,没有时间啊。”平时我也经常这样地抱怨。一昼夜只有24小时,每天在单位工作的时间只有8小时,而且这8小时是排得满满的:备课、上课、批改学生的作业、辅导学习能力比较差的学生、还要时常接待家长、处理学生之间发生的摩擦,另外搞好班级的环境布置,完成大队部的工作等等,已经是有点应接不暇,更何况现在还要抽出时间来搞科研;晚上回到家还要忙着家中琐碎的事情。那么教师的时间到底从那里来呢?带着这个问题与烦恼我仔细阅读了这一章节。书中写到: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 对啊!这段话发人深省,让我从本质领悟了一些教育技巧的奥秘。我不应该总是抱怨没有时间,抱怨事情太多,我应当在自己所教学的语文这门学科中,使学校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科学基础知识,成为入门的常识。在科学知识的大海里,我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一粟。明白了这些道理,一切抱怨都抛到了一边。书中所举的那个历史教师的例子就是最好的证明。他的成功之处就是用他的终身的时间在扩大自己的知识海洋,持之以恒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技巧。教师的时间问题是与教育过程的一系列因素密切相关的。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怎样使这些小溪永远保持活力,有潺潺不断的流水,这是我们安排时间时应该首先考虑清楚的!

古人云:“开卷有益”。常读书和常思考,会使我们勇于和善于对自己的教育教学作出严格的反省和内省,既不惮于正视自己之短,又要努力探究补救途径,更要擅于总结自己的或同行的成功经验,从中提炼出可供借鉴的精华,为理论的突破夯实根基。读《给教师的建议》,我想对自己及老师们说一句:读书,能使你的知识变得更丰富,若干年以后,“教科书在你眼里看来就浅易得像识字课本一样了”。

给教师的建议中83读书心得篇4

最近正好有机会拜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静下心来细细品位,在那些朴实无华的文字背后蕴涵的是如涓涓细流般的教学理念和反思。我是第一次承担一、二年级的教学任务,之前我一直认为现在的一、二年级学生在学习上不会存在太大的问题,有良好的学前教育和家庭教育作后盾,学生的学习应该是得心应手的,但是短短的两个月的时间已经彻底改变了我一有的想法,学生的基础差异之大、反应速度之大都是令我惊讶的。有时候我甚至在怀疑自己的教学能力是否出现了问题。就在这时候我接触到了这本书,里面有关介绍儿童特点和后进生的文章对我启发很大,看了后确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书88至94页中作者给教一年级的老师提出了一些建议,还提出了要研究孩子们的思维特点。苏霍姆林斯基提到,医生在对病人进行治疗的时候,首先是细心地研究病人的机体,找出疾病的根源,以便着手进行治疗。一个人的思维有两种类型:一种是逻辑思维,一种是形象思维。这两种思维是客观存在的,那么我们的学生对学科的偏好也是情理之中的,作为老师首先应该承认这种差异,尊重这种差异,只有这样才能平静地接受他们的一些“落后”。但是更重要更需要我们花时间去做的是,怎样平衡学生这种片面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也应当深思熟虑地、仔细耐心地研究儿童的智力发展、情感发展和道德发展的情况,找出他们在学习上感到困难的原因。

或许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尝试去努力:

一、教会他们阅读。国家教育总督柳斌说过:“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学生,是一个没有发展的学生;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家庭,是一个平庸的家庭;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学校,是一个乏味的学校;一个不重视阅读的民族,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有经验的生物、物理、化学、数学教师,在讲课的时候,好象只是微微打开一个通往一望无际的科学世界的窗口,而把某些东西有意的留下来讲,学生看见了越过必修的大纲教材的可能性,到浩瀚的知识海洋中去游泳的前景激励着他—青少年一心想要读那些书,这也就是阅读的兴趣。是啊,这段话发人深省,让我从中领悟到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作为一名数学老师,也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阅读的空间,让学生通过上网或从课外书籍中寻找阅读一些与数学有关的资料、背景;在课堂学习中也要选取适当的时机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本,提高自学能力,这也是一种学习的能力的培养。

二、要教会他们思考。很多学习上存在困难的学生是因为不愿意动脑筋,将学习当成一件苦差使。 “无论一个儿童感到如何困难,他都应当学会思考。应当使书籍成为他的欢乐的源泉。语言应当进入他的精神世界,成为他个人的财富。”学习落后的儿童,我们在帮助他们时,不是直接给予他答案,而是一步步引导他去自己寻求答案,使他学会思考。作为老师,要给他们提供一些思考上的帮助,创造一些思考上的“楼梯”,设计一些有梯度的问题。

三、珍视他们的好奇心。人的思维是从疑问开始的,我们要特别珍视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对事物所具有的好奇心,“好奇心的根源,就在于我们成年人不断地把物品、事物、现象展示在儿童面前,我们在儿童面前展示的物品、事物和现象越多,他应付产生越来越多的疑问,他就越加感到惊奇和高兴。”

四、给于他们学习的自信。孩子的心理是敏感而脆弱的,有时候一个无意的动作就会给他们的心灵烙上深刻的烙印,一句简单的表扬都会在他们的心理激起层层涟漪。以前班上有个学习很困难的小女孩,就因为我让她每天帮我收作业本从此数学课就成了她最盼望上的课了,她和妈妈的交流更是震撼了我的心灵,她说从一年级到五年级了,这是她第一次有机会帮老师做事情。看着她每天那么负责地收着作业、上课时那么端正地坐着、那么认真地听着,我的心里真有些说不出的滋味,这个柔弱的小女孩用她的天真、执著触碰着我心灵最柔软的角落,我开始思考是什么让我变得冷漠?是我自己还是这个繁杂的社会?我是否能坚守住这片柔软的角落?让我们努力地去做吧:在批评时注意点方式方法,在责问时多点耐心倾听,多给他们学习的信心!

那么是不是做到了上面这些就一定能使学习困难的学生学习变得好起呢,不一定吧,应该说,一个孩子的变化远不像我们想象得那么快,它需要时间的考验,需要我们教育者以极大的耐心去浇灌这些刚刚萌醒的智慧的幼苗。多点耐心、多点希望!

给教师的建议中83读书心得篇5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对于我们教师而言,要学的东西实在太多,而我们知道的东西又太少了。有人说,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该有一桶水。这话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添加,也有用尽的时候。“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是固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也”。所以,读书吧, 老师们!

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三十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他写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共谈了一百条建议,读着此书,就好像有一位智者站在你面前,他循循善诱,给我排解烦恼,给我指点迷津,又犹如一位和蔼可亲而又博学的老人,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及时给我以帮助,让我充满信心 书中每一条谈一个问题,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娓娓道来,有益于教师开阔眼界,提高水平。书中众多理论对我影响深远,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二条“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一看着题目我就被深深吸引了。是啊,我们经常听到老师们这样谈论“我忙,没有时间啊。”平时我也经常这样地抱怨。一昼夜只有24小时,每天在单位工作的时间只有8小时,而且这8小时是排得满满的:备课、上课、批改学生的作业、辅导学习能力比较差的学生、还要时常接待家长、处理学生之间发生的摩擦,另外搞好班级的环境布置,完成大队部的工作等等,已经是有点应接不暇,更何况现在还要抽出时间来搞科研;晚上回到家还要忙着家中琐碎的事情。那么教师的时间到底从那里来呢?带着这个问题与烦恼我仔细阅读了这一章节。书中写到: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 对啊!这段话发人深省,让我从本质领悟了一些教育技巧的奥秘。我不应该总是抱怨没有时间,抱怨事情太多,我应当在自己所教学的语文这门学科中,使学校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科学基础知识,成为入门的常识。在科学知识的大海里,我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一粟。明白了这些道理,一切抱怨都抛到了一边。书中所举的那个历史教师的例子就是最好的证明。他的成功之处就是用他的终身的时间在扩大自己的知识海洋,持之以恒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技巧。教师的时间问题是与教育过程的一系列因素密切相关的。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怎样使这些小溪永远保持活力,有潺潺不断的流水,这是我们安排时间时应该首先考虑清楚的!

古人云:“开卷有益”。常读书和常思考,会使我们勇于和善于对自己的教育教学作出严格的反省和内省,既不惮于正视自己之短,又要努力探究补救途径,更要擅于总结自己的或同行的成功经验,从中提炼出可供借鉴的精华,为理论的突破夯实根基。读《给教师的建议》,我想对自己及老师们说一句:读书,能使你的知识变得更丰富,若干年以后,“教科书在你眼里看来就浅易得像识字课本一样了”。

356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