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友吧 > 读后感 > 读后感600字 > 邓小平读后感600字

邓小平读后感600字

| 小龙

邓小平读后感600字(精选10篇)

邓小平是中国优秀的革命家、政治家和军事家,是马克思主义者,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领导人,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邓小平读后感600字,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邓小平读后感600字【篇1】

凌志军,《人民日报》社高级编辑、高级记者。这位学者型的记者,在过去几年中陆续为读者献上了《交锋:当代中 国三次思想解放实录》(合作),《呼喊:当今中国的五种声音》(合作),《历史不再徘徊:人民公社在中国的兴起和失败 》,《沉浮:中国经济改革备忘录》,《变化:1990年至2002年中国实录》等畅销政论作品。


凌志军的政论作品对邓小平和“邓小平时代”多有精彩论述,《新民周刊》记者在邓小平诞辰100周年之际采访了 这位资深记者。

新民周刊:凌先生曾经说过“中国人喜欢以整数来纪念那些对他们的生活发生过影响的日子”,而“严格地说,这类 ‘整数’同历史本来的进程以及我们的认识并无直接关联”,那我们在邓小平诞辰100周年时隆重纪念这位伟人有什么特殊 的意义呢?

凌志军:我想,还是大家有这个习惯吧,喜欢以整数来纪念某件事或某个人。100周年,也很难说有什么实质性的 意义。不过中央有这个规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都要在其诞辰100周年时隆重纪念,这是个程序当中的事情。  但邓小平诞辰100周年,大家要说的话更多。有缅怀在里面,但又不仅仅是缅怀,更是由衷地表现其中的现实意义 。可能是因为现在活着的这些人,不管是二十岁、三十岁、四十岁、五十岁、六十岁还是七十岁和八十岁的,他们的生活都因 邓小平而改变。邓小平因他个人的努力而使中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所以这个100周年诞辰纪念还是很有意义的。

新民周刊:用伟人的名字命名一个时代似乎也是我们的一种习惯,凌先生认同“邓小平时代”的提法吗?

凌志军:我认同。不过名称和提法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过去20多年的历史发生的巨大变化。不仅是社会物质方 面量的变化,还有意识形态、社会情绪、人心、信仰、价值观念、法律、社会准则等,都不同了。毫无疑问这是个新时代。

新民周刊:您在回顾邓小平南巡10周年时使用过“后伟人时代”的提法。如果把“邓小平时代”作为一个整体来考 察,您觉得有哪些鲜明特征?

凌志军:“后伟人时代”是我本人杜撰的一个词,不一定准确。但我相信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这是前所未有的时 代。它的含义是,即使伟人已去,社会却依然保留着伟人的影响,有如“后农业时代”中农业依然重要、“后工业时代”中工 业依然繁荣。

“邓小平时代”之前的伟人时代如“毛泽东时代”,是绝对权威、领袖个人意志主导天下,最鲜明的特点就是伟人的 意志、价值观念起主导作用。但邓小平不承认自己是绝对权威。在这个时代里,人的权利,尤其是普通人的疾苦、老百姓的愿 望和需求,越来越强烈地体现出来了。

上世纪70年代末期真理标准大讨论,邓小平发挥了很大作用。那次讨论在本质上是要否定绝对权威的,邓小平本人 也试图这样做。当然他也有强人色彩,后来的20年里,邓小平的个人意志还是发生了很大作用,尤其是1992年南方讲话 ,一夜之间,社会发生巨大变化。伟人之所以能够对社会发生重大影响,是因为他的背后有着广泛的社会情绪做基础,那时候 中国的情况就是这样。

新民周刊:除了权威的逐渐消退,“邓小平时代”还有哪些特征呢?

凌志军:第二个特点就是摒弃了意识形态至上,不再纠缠于姓“社”还是姓“资”,把经济建设放在第一位。邓小平 在这方面有很多论述,比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才是硬道理”,其中的逻辑就是一个:意识形态的论争对老百姓很 难说有什么大的价值,只有让老百姓富起来、让国家强大,才是关键。

第三个特征就是不争论。这是一个有趣的现象,中国有很多的事情,比如政治观念、价值取向,都会有不同的选择。 最近这几年大家都不再热衷于争这些事情了。但是上个世纪___十年代是个转轨时代,几乎每一个变化都要发生争论,很多在 今天看来不言而喻的事情,在当时争论得相当激烈。邓小平很英明,他发明了一个“不争论”,意思是先把事情做起来,未来 自有结论。

“争论”是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特有的现象,毛泽东时代是不争论的,那时候没有人敢争论。进入21世纪慢慢地也不 争论了,因为没有人想争论。“不争论”体现了邓小平高度的政治智慧。他帮助我们国家度过了一个特别困难的时期。你想想 ,上世纪90年代初期我们是多困难,搞不懂,又要争,结果弄得整个国家都无法前进。

新民周刊:我在网上查阅了美国《时代》周刊历年的封面,邓小平一生从1976年1月19日到1997年3月3 日共7次成为封面人物,其中1979年和1985年两次被评为年度风云人物。美国人这种“他者”眼光如何理解?

凌志军:1975年邓小平复出过一次,那时毛泽东对邓小平的才干很欣赏,邓小平于是就大刀阔斧地整顿,结果又 被打下去了。所以美国人那时候就注意到邓小平,一点也不奇怪。到了80年代,不光是美国《时代》周刊看好邓小平,整个 世界都有这个看法,认为邓小平把中国带入了世界。在他之前,中国是与世隔绝的。此外,全世界还公认邓小平让十几亿人的 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发生了变化,这在西方人的价值观念中是非常了不起的一件事。

新民周刊:“邓小平时代”对凌先生本人具体有什么样的影响呢?你们1950年代生人谈到邓小平时一个常见的感 恩提法是“1977年邓小平恢复高考后我……”可是您没有读中学和大学,而是30岁读的研究生,这个模式似乎不适用?

凌志军:说老实话,我不是从个人角度出发去理解邓小平。这20多年来,我的生活发生了变化,但更重要的是我周 围人的生活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我们这代人,长身体的时候碰上三年自然灾害,读书时遇上“___”,到了工作的时候,很多 老同学又都下岗。这一代人的运气是有些不好,但建国以后50多年的历史,后20多年比起前30年,确实要好很多。

邓小平读后感600字【篇2】

一位领导为我推荐了《邓小平时代》,告诉我这本书有一种使人茶饭不思魔力。我于是立刻从京东订购了它,一段神奇的缘分就此开启。

一本好的传记书,读起来像丰盛的佳肴,让人恨不得化身饕餮;又像极好的茶叶,每每品味都有回甘。书的作者傅高义先生虽然身为美国人,却奔波华夏数千里,从广安、太行,到江西、北京,探寻走访,力求细节,终于写出这部使得“神州士夫羞欲死”的大作。遥览全书,小平同志身经百年风云,对外有交有攻,对内有张有驰,为中国挥手劈开一片新世界,使满眼风光,一时尽入国人眼底,冰封的神州大地春意渐浓。

不是遇人苦誉君,润物无声最动人。小平始终不是理论家,他没有写过艰涩难懂的专著,他的名言几乎都是通俗易懂的乡野俚语。他不是经济学家,影响巨大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念是学者顾准首创的。他也曾激进,因为政治改革操之过急酿成流血恶果,因为急于开放物价导致通货膨胀。他也曾妥协,为了平衡各方利益,对一些错误的行为有过容忍。但我们仍赞颂他,是他,面对千疮百孔的中国,毅然做出改革开放决定;是他,冲出______禁锢发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呼声。我们赞颂他在跌宕起伏中百折不挠的坚定意志,赞颂他对亿万中国民众所承受深重苦难的感同身受。

他深知,自己是中国人民的儿子。经受挫折、下发南昌时,他每天都一圈又一圈的走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对国家命运的深深忧虑引发出无尽的思考,才支撑他一步一步、亦步亦趋走向神坛。因为心中有人,所以暗夜里有了光。

他深信,共产主义信仰必将改变中国。从苏联时期培养起的共产主义信念,从此再也没有动摇过。在以后漫长的岁月里,即使众叛亲离,看尽人间冷暖,即使从意气风发的少年走到苍苍白发、沉默寡言,即使从一个理想主义者成为一个标准的功用主义者,他也始终守护着这份信念,以最坚韧的方式践行当初的誓言。

他深知,改革是拯救中国的钥匙。就算要承受被误解的痛楚,改革也势在必行。他以多年积累下的深广人脉和对体制超乎常人的把握,与阻碍改革者博弈,既不屈服于保守势力,也不完全妥协于民意。正是这些在当时看来想了也想不到,想到也不敢做的事为沉睡了几百年的中国打开了通往世界之门。

他忠诚正直,始终忠于党和国家,只要是符合党和国家的利益的事,他会坚定的推行。他谨慎坚决,作出决定前充分思考,决定作出后从不拖拉。他充满自信,用坚毅内在品格积累起强大的资本,周身散发着浓郁的个人魅力。他重视家庭,工作之余的时间都与家人在一起,影响家人以言传身教,以爱以柔情。

正是这样的小平被傅高义付于笔端。这本用了小半年读完的书,久久影响着我此后看问题的态度、看世界的眼光。我今天的题目是一年读书久余香,确切的说应该是一部“时代”久绕梁。

人生石火光。我们生于世上,短短数十载,纵然只有极少数人能够成为伟人,但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努力成为正直的人,充实的人,优秀的人。我想,我们读小平,也许会得到启示,何时需要沉默,何时需要隐遁,何时挺身而出,何时拍案而起;也许会学会敬畏,惜往昔之不易,知来者之可追。我们更应从中获得力量,因为这位老人已经用一艘大船送我们离港,我们要做的就是奋力航行,共同驶向更好的远方。那里将有我们所梦想的一切,有洁净的环境,安全的食物,有值得托付的童年,老有所依的归宿,有井然的社会秩序,有善良的人性与人心,那里的人们自觉克己复礼,处处天下归仁,那里是我们不懈追寻的“中国梦”,是终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黄金时代。

我们在邓小平时代的延长线上,我们又正在创造着更加光辉的时代,“美人赠我金错刀,何以报之美琼瑶”,更强大的中国为我们创造了这么好的自我实现的条件,唯有回报他以更勤奋的工作,更炙热的忠诚。

一年过去了,我仍记得合上这本书最后一页的那个的下午,5月的阳光打在封面上,历史的风云变幻在柔和的光线中充实而生动,一幕幕故事画卷般映现在眼前。而小平从画中走来,身后是几千年不变的苍茫大地,面前是层峦迭起的现代化高楼间漏出的缕缕霞光。

邓小平读后感600字【篇3】

20___年8月22日,是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纪念日。作为纪念活动的重头戏,《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8月8日晚在中央电视台一套黄金时间准时开播了。该剧的播出之所以能够迅速在互联网上的引发热议,是因为该剧除了“以纪实文献的叙事手法,全景式展现邓小平同志在党和国家面临严重困难的情况下,带领党和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冲破重重阻力,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外,还“塑造了一大批身处各行各业第一线艰苦创业的干部群众形象”,既“高、大、上”,又“平民,接地气”。同时,“粉碎___”、“恢复高考”、“首次访美”、“知青返乡”、“包产到户”等重大节点事件和“华国锋”、“胡耀邦”等比较敏感的政治人物也搬上了荧屏,让观众感觉到非常真实。

邓小平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在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他挺身而出、拨乱反正,并结合中国的国情做出了“改革开放”的决定,他巨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改变了中国这艘“巨轮”的航向,奠定了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基础,提升了众多普通老百姓的生活质量。如果说拍摄制作并播出《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的显性意义是为了纪念这位“总设计师”110周年生日,那么,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坚定不移的推进改革开放政策应该就是这部电视剧的隐性信号。

众所周知,经过几十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异常迅猛,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与此同时,快速发展带来的各种社会矛盾也异常突出,到了不得不再次进行全面改革的时候。2013年11月召开的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改革开放”不同的是,本次改革属于“深化”改革,是在各领域进行了多次改革的基础上进行的深度改革;是“好吃的肉都吃完了,只剩下硬骨头”的攻坚式改革;是“不清楚险滩和暗流”的“深水区”改革。本次改革形势更复杂,任务更艰巨,困难和矛盾更多,更需要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要有巨大的政治勇气与决心,更需要全国上下齐心协力、团结一致、众志成城。

作为一部主旋律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除了具有“生日礼物”这个功能外,还肩负着“凝聚改革共识,汇集改革力量”的历史使命。目前,电视剧正在热播,一些熟悉或不熟悉的事件或人物将陆续出现在我们的眼前,我们不能只看看热闹就了事。

邓小平读后感600字【篇4】

邓小平是中国优秀的革命家、政治家和军事家,是马克思主义者,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领导人,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无论是艰苦卓绝的战争年代,还是筚路蓝缕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邓小平同志都以他无所畏惧、一往无前的英勇气魄和运筹帷幄、力排众议的担当情怀,取得最终的胜利。“毛泽东让中国人民站起来,邓小平让中国人民富起来”,今年是邓小平同志纪念诞辰110周年,伟人虽逝,风骨犹存,青云之志,寄托于斯。

今年8月8日在央视一套播出四十八集电视连续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堪称是官方纪念邓小平诞辰110周年的“大手笔”。和以往影视资料不同的是,该剧首次展现了1976年以来高层政治斗争,“大胆触及以往很少触及的题材”,“宣传的味道比较少”,“年轻人也能看得下去”。据称邓小平家属看第一集就说:“这就是我们家的老爷子”。回想那段记忆,仿佛再现“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的紧张氛围,感受到邓小平同志的“扶危之志”历久弥新。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1976-1984年在整个中华民族的历史中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经过___动荡,当时的中国百废待兴,是坚持“两个凡是”继续“左”下去,还是盲目学习西方走上类似苏联和东欧“民主化”,或是找出一条真正适合中国的第三条道路,从中央到地方各种声音激荡、各派势力角逐,各种思想碰撞,中华民族正处在历史的拐点,而邓小平同志却能挺身而出,力排众议,用自己的智慧和努力,开创出一条改革开放之路,扶大厦之将倾,展现出一名先进共产党员的担当意识和责任情怀。

青山矗立,不堕凌云之志。邓小平同志经受了“三起三落”,1931年夏,他和毛泽覃、谢唯俊、古柏等人拥护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路线,被当时党内的“左”倾领导者撤职,被打成___集团。1966年,“___”一开始,邓小平就受到错误批判和斗争,被剥夺一切职务。1975年,因为系统纠正“___”的错误,矛头直指“___”,因此再次受到错误路线的打击,被指责为搞“右倾翻案风”,再次被错误地撤消党内外一切职务。邓小平同志遭遇了一次又一次巨大挫折,但是始终坚持党性,“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在1977年7月党的十届三中全会恢复了邓小平在1976年被错误撤消的一切领导职务。邓小平第三次从严重的政治挫折中崛起,以此为开始,邓小平迎来了凤凰涅槃的时刻,中华民族也自此迎来了新的辉煌。

今天,站在历史新起点,我们的党面临着“四大考验”和“四大危险”,阶层利益固化稀释着改革开放的红利,城乡差距扩大的趋势造成公民身份认同危机,恐怖组织、邪教势力、领土纠纷等因素影响着发展稳定的大局……困难是实实在在的,是不容回避的,我们的党只有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担负起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攻坚克难,爬坡涉险,像三十多年前那样,用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刮骨疗毒的勇气,才能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新的高峰,最终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

邓小平读后感600字【篇5】

众所周知,邓小平是坚持原则、具有主见、坚定沉着、是非分明、处事果断、举重若轻的卓越领导人。毛泽东曾称赞他:“人才难得”“柔中有刚,绵里藏针,外面和气一点,内部是钢铁公司”“政治性很强,思圆行方,既有原则性,又有高度的灵活性”。纵观他的讲话,有一个重要特点,敢于说“不”,爱说“不行”。翻开他的著作,“不行”一词用得非常多。

比如,1980年6月27日,他同胡耀邦、胡乔木、姚依林等谈对《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草稿的意见,开门见山:“决议草稿看了一遍。不行,要重新来。我们一开始就说,要确立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现在这个稿子没有很好体现原先的设想。”后来他在同中央负责同志的谈话中再次强调:“不提毛泽东思想,对毛泽东同志的功过评价不恰当,老工人通不过,土改时候的贫下中农通不过,同他们相联系的一大批干部也通不过。毛泽东思想这个旗帜丢不得。丢掉了这个旗帜,实际上就否定了我们党的光辉历史。”他旗帜鲜明、单刀直入、淋漓尽致地表明了他政治的坚定性。

邓小平在重大原则问题上敢于说“不”。1986年1月17日,邓小平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上讲话时强调:“死刑不能废除,有些罪犯就是要判死刑。”“涉及政治领域、思想领域的问题,只要不触犯刑律,就不受刑事惩处,不涉及死刑问题。但是对严重的经济罪犯、刑事罪犯,总要依法杀一些。

现在总的表现是手软。判死刑也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教育手段。”“1952年,杀了两个人,一个刘青山,一个张子善,起了很大的作用。”

在外交场合,邓小平在国家主权问题上毫不妥协,经常用“不”和“不行”表达自己坚定的原则立场。1982年9月24日,邓小平在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时说:“关于主权问题,中国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回旋余地。坦率地讲,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如果中国在1997年,也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8年后还不把香港收回,任何一个中国领导人和政府都不能向中国人民交代,甚至也不能向世界人民交代。如果不收回,就意味着中国政府是晚清政府,中国领导人是李鸿章!”

在晚年,邓小平曾对中国的发展思路进行反思。1990年7月3日上午,邓小平在视察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场馆时说:“我们实行改革开放,这是怎样搞社会主义的问题。作为制度来说,没有社会主义这个前提,改革开放就会走向资本主义,比如说两极分化。中国有十一亿人口,如果十分之一富裕,就是一亿多人富裕,相应的有九亿多人摆脱不了贫困,就不能不革命啊!九亿多人就要革命。所以,中国只能搞社会主义,不能搞两极分化。”

邓小平此类话语还有许多。如“像中国这样大的国家搞建设,不靠自己不行,主要靠自己,这叫做自力更生。”“中国要搞四个现代化建设,没有一个稳定的政治形势不行。”“要争取一个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没有人民民主专政不行,不能让那些颠倒是非、混淆黑白、造谣诬蔑的人畅行无阻,煽动群众。”“中国不搞社会主义不行,不坚持社会主义不行。”“我们是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但匆匆忙忙地搞不行,搞西方那一套更不行。”这些都是他对中国国情的正确认识,是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

邓小平这种敢说“不”、善说“不行”的原则态度和勇气、作风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然而,在现实社会政治生活中,一些人却不是这样,凡事习惯人云亦云,习惯看领导脸色说话,习惯打“顺风旗”,以取悦旁人为能事。在当下,治国安民,执政兴国,“讲真理,不讲面子”,愿各级领导从邓小平爱说“不”和“不行”的风范中受到启迪。

邓小平读后感600字【篇6】

邓小平同志与世长辞,转眼已整整十年时间。正是邓小平同志逝世十周年纪念日,我也钻研起邓小平理论、邓小平同志的事迹和历史资料起来。不管在网上,还是在图书馆,只要看到与邓小平同志有关的历史资料都要认真阅读。

最近我看到了一篇文章,写的是邓小平同志在抗日战争时期,在我华北抗日根据地的一段惊险厉险记实。但此文章对我最具有吸引力的一部分是邓小平同志经过艰辛找到了当时太行山支队第六团团坐尤太忠时,尤团长往天上看了看,又从口袋里掏出了一只怀表看了看说:“这样吧,时间也不早了。先弄点东西来吃。吃了东西再说工作的事情!”可当时邓小平同志一看自己的表,他想了一下说:“真是日月如梭啊!都已经十一点了。我看先睡一会吧!等一会再说下文吧!”尤团长当然知道邓政委一行已经走得太累了。

为什么邓小平同志在抗日战争年代那个枪炮轰鸣,只争朝夕的岁月里要急着睡觉呢?况且再艰辛,再疲劳战事要紧啊,他怎么会想到睡觉,而不是先急着工作,或者是先吃饭。当然好多看了这细节的人,或许都想不通,但我还是想通了,也觉得邓小平同志的这个插曲实在有必要。

睡觉是为什么?是为了休息。休息是为了什么?是为了很好的工作。列宁有一句名言:“不会休息的人就不会工作。”多么富有哲理的话语,多么体贴人的一句话。邓小平同志也是人,当时他时任129师政委,是一位大领导,他要考虑的事情很多很多,还有一些重要的事情等着他去处理,所以他要在战事空隙睡觉,只要睡好觉,休息好,才能领导军队打日本帝国主义。况且有研究资料表明一个人不睡觉和不吃饭比起来,不睡觉的人最容易死亡,这说明睡觉还是比吃饭重要。

可大家也看看我们现在的领导们,开会时,在会议室里呼呼大睡,上班时在办公室睡觉。然而现在休息的时间很多,为何他们这样疲劳呢?君不见,每天晚上要么是猜拳行令,大吃大喝,在酒桌上战斗。要么就码长城(打麻将)、挖坑(打扑克的一种方式),在赌博馆战斗。他们是在休息时间不休息,工作时间不工作,这样就势必造成行政不作为,行政乱作为,行政慢作为。对工作不利,对事业不兴,对国家不诚,这样的干部就不会休息,也只能说不会工作。现在我们提倡以人为本,一切工作都讲究人本性,工作时间一调再调,一周工作五天,一天工作七个小时,不是吗?自行政事业单位早上8点半上班以来,有几人能做到按点上班呢?其实是“八点半上班九点到,下班不到就跑掉。”工作时间少,休息时间就多,为什么还能出现开会时睡觉、上班时睡觉的怪现象呢?总之说白了,是我们的干部不会休息,也不会工作,不懂得应用生命的运动规律的科学。

那么我要劝一劝我们的干部们,我们的父母官们,你们还是学学我们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的休息观吧,该休息时休息,该工作时工作。工作时不工作,休息时不休息,那就会让我们的生活规律行成无序,使我们的工作不能完成,让我们的政府这台统治机器不能正常运转,那就损失大焉,罪孽深重了。

邓小平读后感600字【篇7】

中国政坛发生了一系列重大的事件和变革。中国向何处去?在北京西山的一幢小楼里,沉寂了多年的邓小平与前来的叶剑英紧紧拥抱在一起,说出了心里话,再也不能等下去了,要让国家强大人民富裕,必须横下心来搞经济建设。几经周折,邓小平重新走上了领导岗位,他首先选择科学教育战线作为拨乱反正的突破口,将十几位有突出贡献的老科学家、老教授、专家从各劳改地请到了北京饭店,召开科学教育工作座谈会,做出了推翻“两个估计”,平反冤假错案、恢复高考等重大决策,迎来了科学与教育的春天……

当美国国会议员逼问邓小平中国是否允许自由移民以换取最惠国待遇时,邓小平不动声色地回答:“噢,这事好办!你们想要多少?1000万?1500万?”

为调整过热的经济,与日本签订的很多协议需要撤消,邓小平没有谦恭地道歉,而是直率地承认中国缺少经验,犯了错误,现在遇到困难局面。

内在的自信,使他能直奔实质问题;和外国人打交道时,视他们为解决问题的伙伴。他从不纠缠于过去的错误或谁要对其负责任,只想把摸到手的牌打好。他拥有政治家必备的禀赋:丰富的经验、杰出的判断力、战略规划能力以及同其他人合作治理国家的能力。赫鲁晓夫回忆说:“毛泽东认为他是领导层中最有前途的官员。”

他被称为“钢铁公司”:选择领导人时,不是看他们是否对自己忠诚,而看是否最称职。邓小平不跟他任命的人发展私人友谊,他们只是共同干事业的同志。他从16岁离开家乡后再没回去过,他要报效的是整个国家,而不是任何地域、派别或朋友。捧读至此,不禁想到林则徐的名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1979年,邓小平访美期间拍摄的纪录片曾令中国人瞠目结舌——工厂、交通和通讯,住着新式住宅、拥有各种现代家具和穿着时髦的美国家庭……而今天,这一切在中国已变成现实。

邓小平读后感600字【篇8】

邓小平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在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他挺身而出、拨乱反正,并结合中国的国情做出了“改革开放”的决定,他巨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改变了中国这艘“巨轮”的航向,奠定了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基础,提升了众多普通老百姓的生活质量。《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这本书的显性意义是为了纪念这位“总设计师”110周年生日,那么,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坚定不移的推进改革开放政策应该就是本书与电视剧的隐性信号。

读此书,有三个非常深刻的印象:

一是小平同志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勇于冲破观念束缚,敢闯敢试,坚持走改革开放之路。___十年动乱留下的一堆烂摊子,不仅仅表现在物质的匮乏,更体现在思想上的教条和僵化。该书重点描写了《光明日报》刊发《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情节,这篇文章引发的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讨论,是对“两个凡是”的否定,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准备了思想条件。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今天,我们的改革开放事业步入了深水区,突破利益藩篱,动自己的奶酪,还是要有当年小平同志坚持改革的勇气、解放思想的锐气和责任担当的正气。

看《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深刻印象之二是,小平同志与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小平同志有一句经典名言,“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书中有一个情节:小平同志视察大庆油田的时候,问一名生产能手、劳动模范月收入是多少。职工回答:45元2角。小平同志感慨地说,收入太低了,再不能搞平均主义了,要按劳取酬。小平同志心怀人民,尊重群众,他推动的改革开放,目的是让人民群众过上美满幸福的日子。而我们身为辅导员,我相信,我们纪念邓小平同志,就要学习他对人民无比热爱的伟大情怀。而热爱学生,也将成为我一生最深厚的情感寄托,也永远是我们作为共产党员,应该坚守的力量源泉。

而书中一个平淡的细节,给了我最深的印象,引起了我无限的感慨,深深地感到邓小平就是那拨开云雾,唤来教育春天的巨人。《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此书的第三章中,有一个非常平淡的细节,叶帅征求邓小平恢复工作的意见,邓小平主动要求做一些具体的工作。后来,邓小平给中央写信,主动请缨主抓科技和教育。教育与科技乃是事关祖国前途的大计。1977年,刚刚复出的小平同志主持召开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并作出了当年恢复高考的决定。1977年冬和1978年夏的中国,迎来了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考试,报考总人数达到1160万人。书中展现了1977年恢复高考,及邓小平与应邀进京的苏步青等科学家共同参加科学座谈会的故事。其中还有这样一个场景:在北京大学经济系的开学典礼上,著名学者马寅初看到这个特殊的班级,既有叔侄同班的,也有夫妻同班的,于是笑着对同学们说,这真是世界奇观。恢复高考制度不仅是一次教育界拨乱反正的伟大创举,更重要的是为我国在新时期的发展和腾飞奠定了良好的人才基础。

邓小平对教育的重视和关心,是长期一贯的。早在1954年,邓小平就要求办好学校,培养好的干部,要整顿教学纪律,要提高教师待遇特别是高级知识分子的待遇。1958年邓小平指出“办教育一要普及二要提高”,并强调保证教育的经费,提高师资质量。书中邓小平的铿锵话语跃然纸上,回顾邓小平对教育事业的重大贡献,使人感慨万端,为我的父母那一代和我们这一代人在人生关键时刻,以为有了伟人邓小平感到无比的幸运。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改革开放、科教兴国,一切为了人民群众、一切依靠人民群众,作为一名高校的辅导员,我多么希望自己能够继承邓小平同志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全面深化改革,坚信“中国模式”,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共同努力,不懈奋斗!

邓小平读后感600字【篇9】

“每次来到深圳,我都能体会到深圳人对邓小平的深厚感情和对改革开放的深刻理解。”2010年8月22日,前来深圳参加“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展览”揭幕仪式的邓小平长女邓林接受了记者的专访。对于国家领导人,大部分人觉得高高在上,遥不可及。邓林则表示,他们和正常人一样,有七情六欲,邓小平也喜欢孩子们,他从未把自己看得很高,只是觉得自己要为老百姓做些事。“我从来没有觉得父亲走上过神坛,因此就没有走下来的必要。他在他的位置上干了他应该做的事情,而且做得非常好,如果你在你的位置上干了该干的事情,而且做得很好,就和邓小平一样。”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诞辰106周年和深圳经济特区成立30周年。深圳是邓小平同志亲自倡导建设的经济特区,深圳人民对小平同志怀有深厚的感情和崇高的敬意。在这一特殊时刻,纪念邓小平,缅怀邓小平关于改革开放和深圳特区建设的丰功伟绩,感悟深圳经济特区从“杀出一条血路”到“闯出一条新路”的开拓创新、敢为人先的深圳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而仔细品读邓小平“从未把自己看得很高”,更加令人敬佩不已。

邓小平,作为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无论是做官还是为人,一直都比较低调,即便是到基层视察,也很少讲话、很少开口,而且多数情况下不用讲话稿。邓小平女儿邓榕透露,小平视察向来不讲话,所以小平当年视察深圳那天大家都没有准备纸笔或录音机记录。小平在国贸大厦讲话时完全没有准备。“我问餐厅服务员,你们有纸吗?他们说没有。后来我就在餐巾纸上面记下了当时的谈话内容。这是小平第一次破例讲话。”

不仅如此,邓小平的生活也很平凡。地安门内大街的一条胡同里,藏着一栋安静的庭院。铁锈斑驳的大门,两名神色轻松的哨兵,青灰色的小楼和它的主人一样低调随和。从1977年返京到1997年逝世,邓小平一直居住在这里。邓小平进入中央工作后,对妻子卓琳提出了这样的要求:“不要到外面工作,言行要谨慎。”邓小平对子女们要求很严格。以往每次重大___来临之前,他都要将子女们召集在一起,要求每个人自珍自重,出了问题他谁也不保。他的子女们都在社会上各有工作,回到家里总要对外面的所见所闻发表看法,进行评说。有褒有贬,有时也有牢骚。对于子女们的议论,邓小平总是静静地倾听,有时笑一笑,从不发表意见。1978年底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改革开放大幕,中国现代化建设就此展开。在政坛“三起三落”的邓小平成为中共第二代党内领袖。面对政治地位擢升可能带给子女的影响,“___”时与家人相濡以沫、对待子女非常民主的邓小平严肃地把全家召集起来谈话,中心议题是要家人“夹着尾巴做人”。邓小平、卓琳一家对身边工作人员都很好,但是也要求严格,从不允许身边人代收礼物。

邓小平“从未把自己看得很高”,但他始终把党和人民的事业看得很重,并为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退休后邓小平仍然非常关心国家命运和民族命运、改革开放的前途。1992年视察中国南方的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发表重要谈话,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的基本经验,从理论上回答了一些重大问题。以这次谈话和中共十四大为标志,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邓小平堪称伟人,但是正因为他“从未把自己看得很高”,只是觉得自己要为老百姓做些事,他在他的位置上干了他应该做的事情,而且做得非常好,因此他赢得了人民的尊重和爱戴。“小平你好!”是全国人民对小平同志高贵品质和崇高人格的高度赞誉。然而,有些官员却不能很好地看待自己,不但自己高高在上当官做老爷,而且疏于对家人及身边人的管理,不但在蝇头小利上任由亲属子女胡作非为,而且在重大问题上袒护纵容亲属子女。有的虽然自己尚能自律自警,却经不住亲属子女枕边风、撒娇风的吹拂,这里说个情,那里打招呼,为子女“发财致富”提供帮助;有的自己贪婪成性,贪污受贿,渎职犯罪,以致亲属子女学而跟之,步其后尘……不但败坏党风政风,损害党和人民的利益。广大党员干部一定要引以为戒,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高,把个人利益看得太重,而要心中时刻装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时刻注意从政治高度想问题、看问题、办事情,不为一己私利和儿女情长所缠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赢得民心、取得威信,从而产生强大的号召力和牢固的凝聚力。

邓小平读后感600字【篇10】

邓小平——一个普通而伟大的名字,一个党和人民的好儿子。他的一生三起三落、跌宕曲折,却没有人能真正将他打倒。读《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让我对这一位伟人有了更全面,更深刻的了解。

1976年对于当时的每一个中国人来说都是有沉痛记忆的,几位伟大领袖的相继离世,让每一位中国人悲痛欲绝。中国社会的发展在第一代领导们的带领下曲折前进,十年___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民主、法治以及经济制度皆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人们的思想被禁锢,中国社会迫切需要一位伟人站出来带领全中国人民冲破枷锁,启迪民智带领中国人民进入社会发展的新阶段。邓小平就是在这个时候站了出来带领中国人民渡过了那段艰难时期。《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一部波澜壮阔的现实主义作品,给每一位读者详细介绍了那段艰难岁月,邓小平以崇高的人格魅力和惊人的政治智慧带领全中国平稳度过那段转折期。

从1976年10 月粉碎“___”,到1984年全面改革开放这8年中的政治历程,展现了邓小平同志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党和国家生死关头挺身而出、拨乱反正、实事求是、解放思想的巨大勇气和智慧。将近十年的改革,他让波澜起伏的新中国获得重生的希望,是他踏出了这一转折性的坚实步伐。读《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让我对不仅看到了邓小平对新中国的影响,更坚定了自己要向邓小平同志学习的决心。

当时,“___”拉帮结派,大搞宗派活动,妄图篡党夺权,在___期间互相勾结,逆行倒施,把人们的思想活动都封闭在他们错误歪曲的马克思主义的禁锢圈内,甚至策划诬陷打倒一大批党和国家领导人,给党和国家造成极其严重的危害。在党和国家处于危急的时刻,中共中央发出《关于王洪文、张春桥、江青、姚文元___集团事件的通知》。祸害华夏大地十年之久的“___”终于被粉碎,而千疮百孔的新中国的未来道路依然迷茫。这时,三度被打倒的邓小平接受中央的安排,重新出来主持工作。他复出后反思批判了建国以来党在治国方针和政治思想上所犯下的错误,要求主抓教育和科技工作,先后恢复了高考、召开全国科技大会、为知识分子平反,提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观念。我的父亲小时候正巧处于那个混乱的时代,他经常对我讲述那个时代他亲身经历的故事,我爷爷在___时期被批斗成地主阶级,家里的土地房子全部被收走,我们家从此败落。如果不是邓小平的正确决策,我的父亲和叔伯依旧翻不了身,被当时社会所排挤。所以,我们这个大家庭特别感激和尊敬他。

现在的中国,把教育建设放在首位,更是出了一个又一个的著名作家,被外国友人所熟知的莫言、巴金、丁玲、赵树理等,不都是因改革开放而影响,才能接受好的教育,才能发表一篇文章,才能被人们所敬仰,被人们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中指出,要坚定不移朝着全面深化改革目标前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是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改革开放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手段,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途径。我们更要坚持改革,坚持学习,只有改革才能发展,只有精益求精才能进步。

他说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在当时,那是怎样一种纯粹的爱国情怀。在如今,我们扪心自问,能做像他那样爱国么?他虽然走了,但他对祖国的影响,对我们现代青少年的影响一直都在。他教会我们对待事情要学会以创新的思维全面考虑,对待工作要学会坚持不懈,“改革开放”,取精弃粕。1984年10月1日,邓小平在天安门城楼上检阅国庆游行队伍时,游行队伍中的大学生自发地打出代表亿万人民心声的横幅“小平,您好!”。而我,也想对他说“小平爷爷,您好,您辛苦了!”

340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