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友吧 > 读书心得 > 读书心得范文 > 全球通史读书心得

全球通史读书心得

| 小龙

全球通史读书心得(精选10篇)

不知道秦皇汉武与何人欧洲何人并立于世,不知道中国与世界何时开始的。最近阅读美国斯塔夫里阿诺斯所著《全球通史》算是稍稍弥补了以往的疑惑。下面是小编带来的全球通史读书心得,希望大家喜欢!

全球通史读书心得(精选篇1)

作为一个中国人,不仅要了解本民族的历史,更应该了解世界的历史,特别是在全球化迅猛发展的今天,不从世界历史中继承和发扬全人类的优秀文化遗产,将无以迎接全球激烈的竞争,无法承担民族复兴的伟大使命。

《世界通史》是一部全景式再现世界历史的新型图书。它在吸收国内外世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中沉淀下来的丰富的图文资料,按历史编年的形式进行编排,直观地介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全书用丰富翔实的文字叙述,全方位介绍世界历史的基础知识,内容涵盖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外交、科技、法律、宗教、艺术、民俗等领域。

古代卷从古代世界的开端,按纵的历史发展进程依次对各国家或地区的历史分章编写;对公元前4世纪后的诸国按横的历史联系分章编写。中世纪卷按地区和典型专题相结合的系统叙述。近代卷主要叙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工业革命、法国里昂和德意志西里西亚工人起义、马克思主义诞生、第一和第二国际、巴黎公社、19世纪晚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19世纪晚期的亚非拉国家等内容。

现代卷主要阐述人类世界进入20世纪后所经历的两次世界大战、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科学技术革命改变了人类的经济和社会生活乃至思想观念等内容。当代卷以对战后世界各种基本矛盾运动的分析为依据,反映战后世界这个既相互依存又相互矛盾的统一整体的发展过程与特点,反映各类型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科学技术、人民运动和对外关系的状况与发展趋势。

正如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所说:“一个人如果能处在历史感悟之中,他就一定是获得真知的人,因为历史的经验是最为丰富的一座智慧之库。”历史蕴含着经验与真知。学习世界历史,不仅可以了解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增长知识,还可以提升深远的战略思维,培养开阔的世界眼光,从而能认清复杂现状,抓住要遇,应对挑战。

世界历史是人类作为一个现实整体的历史,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都是世界历史体系中的一部分。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只有了解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和风貌,掌握了人类社会发展各阶段的重大变迁,并从中借鉴前人的经验教训,才能在全球化发展的环境中,认清复杂现状,融入时代的潮流。

全球通史读书心得(精选篇2)

整本书内容比较多,毕竟是讲历史的书籍,但是书中穿插了很多有趣的故事,以及作者对那些伟人的溢于言表的赞美辞藻,都能深深的吸引读者。

其实科技的发展总是围绕着两个方向、能源和通信。能源从最早石器时代的火,到农业时代的太阳(光合作用),再到工业革命时期的煤、电、石油、最后是现代的新能源(太阳能、核裂变、核聚变等);通信从石器时代的人类语言、文字发明,到农业时代的造纸术、印刷术,再到工业革命时代的印刷厂、电报机、有线电话、无线电话,最后是现代的计算机、互联网、量子通信等。每次能源或者是通信技术的新发现,都宣布着新时代的到来。

火的发现使人类能够吃上熟的食物,提高了平均年龄;农耕的到来,造成人口的大幅增加;蒸汽机的发明宣布机械时代的到来,人类第一次创造出几倍与人体所所需的能量,有更多的人不必担忧粮食的问题,也就有更多的人能够从事科学研究,发明创造;新能源的时代如果人类能够控制核聚变所产生的能量,星际旅行不再是梦想。语言的出现,使人类第一次能够相互组织成为一个巨大的团体,更有利于大规模运动;文字及印刷术的发明,使人类的知识能够传承和可复制可叠加;电报、电话的发明使千里之外的人们可以及时沟通,远程协作;互联网的到来宣布着信息大爆炸,大数据由此而来。

人类无法想象超过20年以后的时代,因为从石器时代到近代,人类的进步都在以几何数字的方式提高。未来人类将有更多更伟大的发明,21世纪能否再创造一个新时代的来临呢?我们拭目以待。

题外话,关于新能源和新通信相关的技术成果,可能在股市方面有所表现。例如巴菲特新进美国生物科技公司、生物基因(生物基因也是20世纪最新的发现,人类正在尝试使用基因技术治疗癌症、实现长寿、治疗基因疾病等)、大幅加仓能源股、西方石油公司、森科能源(人类对能源追逐是一个永恒不变的话题)、加仓美国通用汽车、看好未来AI汽车与智慧交通。还有特斯拉公司股价大涨,国内锂电池(移动新型能源)股票一飞冲天,都表现出资本对能源、科技的追逐。

全球通史读书心得(精选篇3)

斯塔夫里阿诺斯所著的《全球通史》虽是长篇巨制,然主旨只有一个,便是介绍人类各阶段文明的兴衰之史。但我感到,在外敌入侵时,除了军队力量,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人自身的骨气。

正如福熙元帅在“一战”结束后说的:“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的休战。”“一战”结束后,参战的各国不得不按捺住自己激动的内心,暂作休整。虽然未再发生大型战争,但日本侵占了满洲,德国吞并了奥地利。这等于把它们置于“二战”最有利的位置。这是为什么?就是那些“元首”们胆小怕事,便将一种自相矛盾的政策展现给外人!

“二战”揭开大幕,敦刻尔克大撤退后,便做出了他那“海狮计划”,魔爪伸向了英伦三岛。日复一日的狂轰滥炸,虽然一开始德军收到了一些成效,但是所有英国居民,并未有一丝一毫的动摇,也不见有人心惶惶的时候。反而,这段轰炸时期坚定了所有人的信念,人们为皇家空军的胜利欢呼,士兵们则更勇敢地投入新的战斗。终于,第一次没有达到他的目的。看,这就是骨气的力量!

回过头来看我们中国,抗日战争期间,自1937年起,至1943年开始反攻,总是不断地有人投向日本。我们的民族难道真是如此窝囊吗?不!抗日名将英雄辈出。那么,为什么有叛徒?一言以蔽之,怕死!保命要紧。因而,这些人为后人所不齿。

战争,如此残酷。正是因为这残酷,它培育、磨砺出了一代又一代的英雄。在这试金石上,人性如此全面的展现出来。

全球通史读书心得(精选篇4)

二战后直到今天,在世界历史研究上产生了两个伟大的历史学家,一个是我们熟知的英国史学大师汤因比,他的历史巨著《历史研究》开创了世界历史研究的一个新的里程碑。再一个就是美国史学家斯塔夫阿若斯,《全球通史》就是这位史学大师的代表作。

对于世界历史的研究,以往的历史学家几乎都是奉行欧洲中心论,所谓的世界史就是欧洲史。这种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史直到伏尔泰那部著名的《风俗论》面世才开始得到纠正。之后出现了多部以全球视角撰写的世界史,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历史研究》和《全球通史》。 此三部都是以全球视角探讨人类历史发展的历史著作。《风俗论》采取对比法探讨了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历史。此书全名叫《论世界各国的民族精神,礼仪和风俗习惯》,从此书的全名上即可看出这是一部包含很多国家在内的世界史著作。伏尔泰在此书中通过罗列对比认为,欧洲文明只是诸多文明中的一种,除此之外还有阿拉伯文明,中国文明,印度文明等等。他第一次系统地将这些文明同欧洲文明并立考察,得出世界历史其实是人类精神史这一新的历史观点。汤因比进一步批判欧洲中心论,认为西方文明只不过是21种文明中的一个。汤因比在其《历史研究》中还首创了历史研究模式,我们现在称其为汤因比历史模式,即历史研究的三大模式:希腊-罗马模式,中国模式,犹太模式。这种历史模式遂成为当代西方历史研究的流行作法,斯塔夫阿若斯的《全球通史》也受到此模式的影响,我们可以从书中看到希腊-罗马模式,中国模式,此外还有印度模式等。

《全球通史》除受到汤因比历史模式影响外,它的最大特点就是将世界历史划分为1500年前和后两个阶段。之所以如此划分,斯氏认为1500年前的世界各国是各自封闭的,1500年后世界各国才真正开始相互影响,彼此磨合,历史真正走向了世界范围。为此,斯氏的《全球通史》也分成两个部分,上卷为1500年前的全球通史,下卷为1500年后的全球通史。在斯氏看来,1500年后的历史才是真正的世界历史。为何这么认为?“回答是,1500年前,人类基本上生活在彼此隔绝的地区中。各种族集团实际上以完全隔绝的方式散居各地。直到1500年前后,各种族集团之间才第一次有了直接交往。”“因此,1500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全球通史》下卷1500年后的世界,第三页)

为何1500年是世界历史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如果单从打破各个民族的固步自封彼此隔绝的状态这个意义上讲并不足以说明问题。罗马帝国,蒙古帝国都是跨地区性的超级大国,同时都打破了许多彼此隔绝的民族,但两个帝国对后世的影响随着其退出历史舞台而渐微。尤其是蒙古帝国本身就是一个落后的种族,更是没有给后世留下什么有意义的遗产。随着两个帝国的崩溃,世界又回到彼此相互隔绝的状态。然而,1500年后的再次打破,其影响却是深远的直到如今。那么1500年后世界性的封闭状态被谁再次打破了?那就是西欧。

从1500年开始西欧开始推行扩张主义,北美大陆被西欧强行占领,亚洲、南美、非洲开始遭到西欧的经济、军事、殖民侵略。同时,资产阶级革命,工业革命,科学革命等一系列变革都发生在西欧,并向世界范围推进,直到今天。这就是《全球通史》下卷的主要内容。斯氏在叙述这段世界历史时几乎是一气呵成,使人有一口气不读完不罢休之感。他以西欧这一系列历史事件为主线,着重描写了这一系列事件的发生原因,过程,结果。同时通过对中国、印度、日本等国的描述侧面阐述了这样一个问题,当西欧雄心勃勃地大肆扩张,大力变革的时候,这些国家在干什么,不用问依然是固步自封,我行我素,自我欣赏,根本就不在乎外部世界正在变化。如果在上卷中,斯氏还在用赞美的口吻描述中国、印度等古代文明时,那么下卷对这些文明的描述就多少带有无奈甚至是讥讽的口气。比如在介绍中国的一节中,斯氏说道:“从十四世纪中叶到十九世纪欧洲人开始侵入中国为止,这个时代是有史以来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的伟大时代之一;传统的制度和习俗—农业经济、儒家生活方式、选拨政府官员的考试制度和身居北京的天子的受人尊敬的统治――一直在顺利地、令人满意地继续着。假如在普通时代,这种秩序和持久性或许可看作是件幸事。但是,在这些世纪里,一个生气勃勃的新欧洲正在崛起-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运动、商业革命、工业革命、法国大革命以及把自己的统治迅速扩大到全球的强大民族国家的崛起,都发生在这些世纪里。在这样的一个年代,稳定成了可诅咒的东西,而非幸事。相对地说,中国不仅看起来,而且事实上是静止的,落后的。••••在一个发生全球规模的革命性变化的时代里,安逸自在、心满意足的中国人目不转睛地注视着过去。”

中国文明正如斯氏上面的论述那样事实在十九世纪末就已经结束了。印度、穆斯林等文明事实上也同样地结束了,世界历史舞台上只有朝气蓬勃的西方文明一花独放,并且绚丽四射。因此,整个《全球通史》下卷其实就是一部欧洲史,当美国兴起之后,再加上美国史,实际上也等于欧洲史,其它各国只是个陪衬。看文字数量,看全书布局,看章节标题,无论怎么看,“1500年以后的世界”就是欧洲人主导的世界史。斯氏也把重点放在下卷上,上卷40万字,下卷70万字,可见斯氏显而易见的“倾向性”。这就是斯氏的全球史观,仍然是欧洲中心论。

欧洲中心论,为何有这种倾向?看看当今世界谁主沉浮?难道不是欧洲、美国在唱主角吗?不可否认当今的世界舞台上就是欧美在唱主角。这是1500年后欧洲进行的一系列革命的结果。日本后来居上,通过向欧洲学习革新洗面也成了欧美同一战壕的战友。而中国,印度,还有穆斯林国家却将自己封闭起来,拒绝一切革命,所以至今经济落后,政治落后,人民生活落后,精神生活也错乱不堪。斯氏如有欧洲优势论不也顺其自然?

历史的发展是阶段性的,每个阶段都有其主流。斯氏在《全球历史》上卷“世界历史的结构”一节中说世界历史不是国别史的总和,“因此,研究重点应放在那些具有世界性影响的运动上。”所谓“具有世界性影响的运动”就是世界历史的主流事件。历来有史学家将世界历史划分成不同的阶段。文艺复兴时期法国史学家波丹将世界历史概况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宗教阶段,第二阶段是城邦国家,殖民扩张,法律制度,第三阶段是战争和科技。之后法国又一个史学家孔多塞将世界历史划分为十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原始部落时期;第二个时期是畜牧文明,直到农业文明;第三个时期是农业文明直到文字的出现;第四个时期是希腊时代;第五个时期是罗马时代,第六个时期是黑暗时代,第七个时期是文艺复兴至印刷术的出现;第八个时期是科学和哲学发展;第九个时期是笛卡儿至法兰西共和国;第十个时期是未来的时期是完美的理性之国。这两个历史学家都生活在十八世纪前,还没有看到工业革命,科学革命等西方变革,故历史的分期只止于他们所生活的那个年代。并且很显然,以上分期全是基于欧洲的历史。据此,放眼全球,我们可以把世界历史大致分成1原始时期,2畜牧时期,3农业文明时期,4古典文明时期,之后5是工业文明,科学革命,政治革命时期。6是当代的世界。每个时期历史都有其主流,也就是历史的主线,谁掌握了主流,沿着主线发展谁就是历史的主人。我们中国在前四个时期(也即1500前的世界历史中)可以说是一直掌握主流,领先于世。印度、中东等地区也曾在古典文化时期辉煌过。但是当进入第五个时期,便从历史主角地位上退了下去,让给了西欧。

西欧之所以登上历史舞台唱主角,就是因为西欧在历史从农业文明进入到工业文明这个关键时刻掌握了世界历史发展的主流。世界的发展从蛮荒状态经历畜牧文明、农业文明各阶段必然要走向工业文明阶段。这是历史的必然趋势,任何人都阻挡不了。“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西欧(包括其衍生体美国)顺其历史发展趋势,一直昌盛至今。而中国、印度、中东等国家却没能及时跟上形势,至今仍然落伍。欧洲文明代表了人类的进步趋势。工业革命、科学革命,进而政治革命难道不是任何国家发达的必由之路吗?前面提到伏尔泰说过世界历史就是一部人类的精神史。随着这些革命而产生的自由、平等、人权、民主这些观念难道不是人类应该共同享有的普世价值吗?这些价值观念正是人类发展几千年从各种历史教训和经验中获得到的精神财富。有观于此,斯氏的全球史尽管着眼于全球,但主线还是以欧美为主,这一点不能不被理解。

在世界历史编撰上欧洲中心论被正式打破,史学家们的观念开始转变目光放眼全球可以说是从一战之后才真正开始的。一战打碎了欧洲人梦想,接踵而至的二战再次将欧洲从里到外击个粉碎,经济崩溃,精神颓丧,以往的欧洲优势论受到沉重的打击。这个时候许多历史学才不得不重新思考,新的不再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史著从此开始大量出版。汤因比的《历史研究》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编撰的。二战后世界格局为之一变,苏联突起强行争霸世界,中国共产党取得政权,东西方对抗,美苏争霸,朝鲜战争,越南战争,中东大战,穆斯林世界与西方世界的冲突等等使得欧洲地位下降,美国受到挑战,世界处于多极对抗之中。斯史的《全球通史》就诞生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可以看得出来世界的形势的变化使得历史学家们不得不重新编写世界史。但世界史的编著仍有欧洲(现在可以说是欧美)优势论的遗痕,这部《全球通史》就是这样,从整个历史的脉络上看,这种遗痕在斯氏的这部史著中表现的很明显。这也不难理解,因为欧美仍然是当今世界的强国。工业革命,科学革命,政治革命三大_命的硕果仍然在支撑着整个西方文明。任何国家包括中国在内要想富强必须走欧美之路大力发展工业,科学,改革政治,这是唯一的出路,别无二路。这就是历史发展的主流,顺之则昌,逆之则亡。中国等国家不按此路发展,欧美永远居于优势,世界史的编写也不可能完全彻底根除欧美中心论。

全球通史读书心得(精选篇5)

暑假里我读了美国作家房龙的《全球通史》。该书通俗易懂、言简意赅,形象的记叙了全球几千年的历史,此书给了我许多的启示。其实,上到一个国家,下到我们黎明百姓。只要他不思进取、整天吃老本,都会被历史所淘汰。书中例举的众多的历史事件都证明了严复先生在《天演论》中的观点——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在本书描述的众多历史事件中,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要属苏美尔时代和清帝国的章节了。我先来简单的说说苏美尔文明吧!

在公元前3500年,两河流域诞生了人类最早的文明——苏美尔文明。人们在这里创建城市国家(简称城邦),这块土地诞生了世界上最早的城市。在伟大领袖汉谟拉比的多年征战下,两河流域第一次得到了正式长久的统一。汉谟拉比颁布了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法典。他建设的巴比伦帝国商业繁荣、军事强大。民众过了相当长的安定生活。可是,到了晚年的汉谟拉比开始为自己的成就沾沾自喜,他过着骄奢淫逸的生活。等他去世后,后代们跟坏学坏,在这方面做得有过之而无不及。例如劳民伤财的空中楼阁,还有通天塔的建造,这些劳民伤财的工程征用了大量人力物力。统治者为了满足自己的淫欲和虚荣心,大肆向底层群众收税,为了获得更多领土开始向小亚细亚及周边地区进军。光书中列举的两项就花光了国库的所有资金,强征的士兵在战争中死伤无数,激化了国内矛盾。人民忍受不了统治者的暴政,他们和奴隶一起揭竿而起,攻破巴比伦的都城巴格达。虽然后来巴比伦王国几度复国,但是由于根基严重受损,这些国家不久就被入侵的外来民族所攻灭。古巴比伦帝国的兴衰不就体现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道理么?

本书还详细介绍了中国的古代历史。对离我们生活的年代最近的那个外强中干的大帝国——清帝国介绍的尤为详细!房龙先生用了大量笔墨阐述了清帝国的兴衰。清朝也不是一来就那么强大的,那个疆域面积1300余万的大帝国最开始也只是白山黑水边的女真部落。在1600年之前,女真分为几部彼此混战不休。后来建州女真逐渐强大,努尔哈赤对军队进行了改革,首创了八旗制。在大汗努尔哈赤的奋战下女真得到了统一。1636年皇太极定都沈阳,清朝正式建立。这时的清朝在努尔哈赤、皇太极、多尔衮、顺治几代人的励精图治下,开始如滚雪球般的发展壮大。此时的版图从关外的白山黑水扩展到关内,最后在乾隆二十四年达到了顶峰。构建了一个北接西伯利亚,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及库页岛周边岛屿,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附属岛屿,南包南海诸岛,西跨葱岭,西北达巴尔喀什湖北岸的庞大帝国。

清朝之所以能建立如此庞大的帝国和前期几位帝王近百年如一日的创业分不开。当年,清军为了打败明军,改进了火器,将骑兵队、火枪队外加红衣大炮相配合的阵法运用到了极致。同时清政府重用汉臣,对内采用安抚、分化政策,不久便得到了汉族地主阶级的支持。总体上说清朝继承了汉族的儒家文化,比之前朝无论在经济、政治、军事、外交上都有诸多的建树。清朝前期在对外战争上更是取得了丰硕的战果:雅萨克之战大败沙俄、在乌兰布通击败葛尔丹部、施琅大将军收复台湾、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清朝经济上也比明朝有了长足的发展,顺治皇帝汲取了明亡的教训废除了几千年不曾废除的人头税,从此人口在短短的几十年间从原先的7000万暴涨到4亿,人口的增长为国家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在医学上,牛痘的种植避免了天花的传染,使得人们寿命增长,间接地维护了社会的稳定!此外鼓励发展农业和工商业为也促进了帝国的繁荣。到了康熙年间国家已经发展到了家家富足、天下太平的境界。等到了乾隆时期清朝的人口已经达到了全球的三分之一,GDP更是达到了全球的近一半(一说四分之一)。然而,一系列的表面繁荣让统治者忽视了王朝内部本身存在的危机,正如房龙先生所言:“满清统治者不思进取,他们并不知道与此同时地球的另一端发生了什么。英国、法国通过资产阶级暴力政变夺取了政权。西欧各国的科技、军事都得到了质的发展。到了十八世纪后,西欧各国进入了工业革命,而清政府依然闭关锁国,小农经济束缚着人们的思想,东西方的差距越来越大!清朝最后的结局必然是完败在西方坚船利炮之下!”是的,正如房龙先生所言,自康熙以后清朝实施了长达200年的闭关锁国政策。在军事上清军不求突破,到了鸦片战争时期火器装备还是200年前的老样子,甚至在阵法上还有了些许退步!而西方已经出现了滑膛枪、前装线膛炮等新型武器。在这样大的差距下开战,清政府自然是输得找不着北。经济上,清政府对外封锁,以天朝上国自居,不管西方发生多大的变革,关起门来过日子。上到皇帝下到臣子只求贪图享乐。为维护政权稳定,清政府禁锢人民的思想,大兴文字狱,只言片语就能滥杀无辜!几场文字狱后,举国上下都不敢说话。国内人不敢啰嗦,欧洲各国却开始蠢蠢欲动,尤其是英国在乾隆年间就开始为侵略中国做好了准备,外强中干的清政府终于屈服在列强的枪炮之下,与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虽然后来统治者内部也进行了几次所谓的“运动”、“维新”、“变法、“立宪”之类的改革。但由于阶级的局限性,都没有真正的做到自上而下的改革。于是,败仗一个接一个打,条约一个接一个签。问题积压的越来越多,百姓和统治者的矛盾达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历经三个世纪的清政府终于在1911年被孙中山领导的革命军推翻。

从苏美尔文明和清朝的兴衰中我们不难发现,无论是苏美尔人建立的古巴比伦国还是努尔哈赤以及其后人建立的大清;他们的统治者在前期都励精图治,全心发展本国的经济、军事、政治……可是到了后期他们的继任者觉得上一辈留下来的家业实在是太丰厚了,就开始坐享其成了!他们对内一味地享乐,对外一味地采取镇压。如此恶性循环下去,帝国的危机就出现了。当阶级矛盾到了难以忍受的时候,革命就爆发了!王朝要么被外族毁灭,要么被民众推翻,青史总是那样惊人的相似!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全球通史》这本书用一个个鲜活的历史告诉我这个道理!读了这本书后,我个人认为世界是美好的,也是残酷的,更是公平的。世界之所以美好是因为只要你努力你就能创造辉煌,就像苏美尔文明和清朝最初的崛起一样。同是世界也是残酷的,历史告诉我们当苏美尔的统治者开始狂妄自大,当满清统治者开始年年爬起来吃老本时,他们就已经开始被淘汰了。当你无法做到顺应时代潮流进行时代变革时,你就会被历史所淘汰!平心而论,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国家,无论你曾经多么辉煌,有多少人或国家臣服于你。只要你没有了进取的心,你离被灭亡也就不远了!

全球通史读书心得(精选篇6)

汉尼拔,大西比阿的最后归宿。

公元前201年,第2次布匿战争结束后,汉尼拔出任迦太基执政官,并致力于战后经济的恢复,曾经的一代强国,在经济上的飞速发展,再次引起罗马人的警惕。他们要求迦太基交出汉尼拔,无奈汉尼拔只得自我流放以拯救祖国。在流放途中,汉尼拔一直帮助与罗马有结怨的敌对国对抗罗马,但都没有很大的成效,最终罗马忍无可忍下令通缉汉尼拔。公元前183年,走投无路的汉尼拔最终选择服毒自尽。

他用一生实现了他少年立下的誓言,终身与罗马为敌。汉尼拔的一生折射了迦太基一代强国的命运。它可能是历史上少有的,并非自身经济衰落而导致灭亡的经济强国。

汉尼拔的个人悲剧,若能顺应历史潮流,变革迦太基与罗马为盟,可能迦太基的命运会是另外一个展现的方式。历史不能假设。历史的变革从来没有在旧制度中产生,只有摧毁旧的体制,创造出一个全新的社会,毁灭即是重生。

正如我们的南宋王朝,直到灭亡之际,南宋的经济依然强劲。在后来元朝的国际贸易大潮中继续展现东方魅力,不与时俱进,只能无情被淘汰。

罗马的大西庇阿凭借击败迦太基的功劳在罗马如日中天,麻烦也随之而来。他的政敌时刻寻找攻击他的借口,每每他总是借助昔日的功劳和军队的支持而免于惩罚。在一次审判大会上,大西庇阿提示民众,今天正是扎马战役的纪念日,罗马应该记住他的功劳。他成功地煽动起了大众的狂热情绪,结果许多人包括法官簇拥他来到神殿,向上天祈祷,赐予罗马更多的像大西庇阿这样的英雄领袖。

晚年的大西庇阿在经历这些之后心灰意冷,决定离开罗马回到坎帕尼亚自己的庄园,在那里度过了最后的时光。在遗言中,他要求不要把他葬在罗马,要魂归故里。

同在公元前183年,两位天才的统帅汉尼拔和大西庇阿离开人世。

迦太基因为拥有汉尼拔这样的天才而拒绝改变,惨遭灭国。罗马共和国因为拥有大西庇阿这样的杰出统帅,而逐步走向帝国独裁统治时期。600年之后西罗马帝国灭亡。

全球通史读书心得(精选篇7)

作为一个中国人,不仅要了解本民族的历史,更应该了解世界的历史,特别是在全球化迅猛发展的今天,不从世界历史中继承和发扬全人类的优秀文化遗产,将无以迎接全球激烈的竞争,无法承担民族复兴的伟大使命。

《世界通史》是一部全景式再现世界历史的新型图书。它在吸收国内外世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中沉淀下来的丰富的图文资料,按历史编年的形式进行编排,直观地介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全书用丰富翔实的文字叙述,全方位介绍世界历史的基础知识,内容涵盖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外交、科技、法律、宗教、艺术、民俗等领域。

古代卷从古代世界的开端,按纵的历史发展进程依次对各国家或地区的历史分章编写;对公元前4世纪后的诸国按横的历史联系分章编写。中世纪卷按地区和典型专题相结合的系统叙述。近代卷主要叙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工业革命、法国里昂和德意志西里西亚工人起义、马克思主义诞生、第一和第二国际、巴黎公社、19世纪晚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19世纪晚期的亚非拉国家等内容。现代卷主要阐述人类世界进入20世纪后所经历的两次世界大战、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科学技术革命改变了人类的经济和社会生活乃至思想观念等内容。当代卷以对战后世界各种基本矛盾运动的分析为依据,反映战后世界这个既相互依存又相互矛盾的统一整体的发展过程与特点,反映各类型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科学技术、人民运动和对外关系的状况与发展趋势。

正如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所说、“一个人如果能处在历史感悟之中,他就一定是获得真知的人,因为历史的经验是最为丰富的一座智慧之库。”历史蕴含着经验与真知。学习世界历史,不仅可以了解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增长知识,还可以提升深远的战略思维,培养开阔的世界眼光,从而能认清复杂现状,抓住要遇,应对挑战。

世界历史是人类作为一个现实整体的历史,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都是世界历史体系中的一部分。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只有了解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和风貌,掌握了人类社会发展各阶段的重大变迁,并从中借鉴前人的经验教训,才能在全球化发展的环境中,认清复杂现状,融入时代的潮流。

全球通史读书心得(精选篇8)

最近几个月读书有点儿懈怠了,不想找借口,就是自己的原因,本书下册没有读完。这本书的内容实在是太丰富,而很多历史上重大的事件很多都一笔带过,想理解的透彻点儿,需要大量查询资料,今天暂时就写一点儿自己感触比较深的内容吧。

现今欧洲的强大是历史的必然。

人类的文明起源于两河流域,而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战争史。文明之前的新石器时代,技术已经明显的成熟,在这一时代,人们发明了带轮子的车、帆船和犁,发现了冶金化学工艺,计算出准确的阳历,学会了怎样使用畜力和利用风力。而以后的几千年,只有三大发明具有重要意义、铁、字母和铸币。可悲的是只有战争,才能将古典文明从其生产技术的昏睡状态中唤醒,比如希腊,发明了精巧的带有棘轮装置的石弩,靠滑车驱动的轮式攻城车,以及所谓的“希腊火”(专门百度了一下,希腊火是由石油、硫磺和沥青混合而成的一种极易燃烧的物质,及时落在水面上也能燃烧,对于水上攻击船只非常有效)。

四大文明古国之后,东边的汉王朝和西边的罗马帝国可以称为独霸天下。这个时候繁荣的帝国对蛮族的吸引力那是相当的大,但是由于中国独有的地理优势,加上当时汉武帝对西北游牧民族的打击,突厥-蒙古人(也就是匈奴人)在东边得不到好处,只有往西边扩张,他们在中亚打败当地的游牧民族,当地的游牧民族又只好往西撤退,西欧就变成了众矢之的。存在了一千年的神圣罗马帝国,在技术的严重落后和外族的不断入侵下,日渐衰落。

西欧的旧秩序在长期的被侵略中遭到最严重的破坏,然而,正是这种破坏,成为西方在近代世界上居首位的原因,因为在旧文明的废墟中,能产生一种崭新的文明,一种更能适应变化中的世界需求的文明,欧洲的强大正是因为这些动荡的历史吧。

一个封闭的、自大的国家或民族最终一定会被历史洗牌淘汰,而一个懒散、不求上进的人也一定会被社会所淘汰。最近一直在反思自己,这种忙碌的生活对自己有没有意义,感觉自己正在陷进一个理所当然的漩涡里去,我曾经也是一个向往借山而居生活的人啊。我的人生需要积极起来,生活过于安逸只能让人变得软弱,共勉,有点儿跑题......

全球通史读书心得(精选篇9)

《全球通史》是一部“经典中的经典”,这本书问世30多年来一直畅销不衰,不断再版,不仅为英语国家读者所喜欢,而且还被翻译成多种文字成为在全世界拥有最多读者的通史类作品。

这部书包含了人类的起源、文明的嬗变,有帝国的更迭、宗教的扩散;有对欧亚大陆诸古代文明和古典文明不同命运的宏观思考,也有对著名历史事件的详细介绍;有对人性善恶本质的哲学分析,对文明是“诅咒”还是“福音”的辨证评价,也有对世界愈加两极分化的人道关怀对人类历史上诸多灾难的渊源——社会变革总是滞后于技术改革——的忧虑与警示。

这本书之所以可以享誉世界,还在于它是“全球史观”的代表作,是迄今为止全球史观最有影响力的作品。其实在西方,早在启蒙时代就有人试图以全球视野来阐释历史。

正如作者本人所说,我们自己这一代人是西方主导的历史观中成长的,我们也生活在一个西方主导的世界里。19世纪和20世纪早期是西方享有政治、经济和文化霸权的时代。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和这后的殖民地革命很快就结束了这种霸权,世界地图上欧洲殖民帝国的消失就证明了这一点。地图上许多地方的名字和颜色都发生了剧烈变动,从而显示出20世纪中叶涌现出来的这个新世界。

我们渐渐不情愿地认识到,在今天这个世界上,传统的西方导向的历史观是落后于时代潮流并有误导性的。为了理解变化了的情况,我们需要一个新的全球视角。尽管伴随着种种精神求索的阵痛,世界却已经完成了其从旧到新的转变。

新世界需要新史学。20世纪60年代的后殖民世界使一种新的全球历史成为必需,作为读者,作为一个中国人,在看到这部《世界通史》时受到了一种震撼,这是一部真正打破了国家界限的作品,它站在全人类的角度审视整个世界从古至今的每一幅过往的画面。是呀,人类总是要向前看的,不能总在打破一种桎梏而进入另一种桎梏,而是要超越这些桎梏,上升到一个新的更高的起点之上。

感谢作者,也许一部书的价值不在于他在学术上取得如何大的成就而是在于他也许会影响某个读者的生活态度,进而可能影响读者的一生。

全球通史读书心得(精选篇10)

伏尔泰的影响是深远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当代国际史学界提出的研究“总体史”或“全球史”的口号,实际上是启蒙时代编史传统的复兴。近代年鉴学派大师布罗代尔的《地中海于腓力浦二世时期的地中海世界》. 《十五至十八世纪物质文明.经济与资本主义》以及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等在国际史学界具有广泛影响的新的世界史体系著作都是对以伏尔泰为代表的世界史模式的一种回响。

十九世纪上半叶,西欧的急速进步冲昏了西方人的头脑,他们对未来充满了信心,大肆宣扬西欧诸民族地域人种的优越,把西欧一隅的进步视为整个世界历史的发展过程。形成了一种典型的西欧中心论。在当代,运用全球观点来撰写世界史已成为当代西方多数历史学家的一项重要课题。自1945年以来,世界已经进入全球一体化的阶段,英国当代历史学家巴勒克拉夫最先提出运用全球观点来研究和撰写世界通史。他撰写的《泰晤士世界历史地图集》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合乎生活的全球历史观!

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正是从严峻的社会现实和虚假的社会现象之间的深刻矛盾及其所造成的灾难中。开始从历史中寻求原因,由此树立其思考和改变现实的历史研究信念:研究不是为了把历史当作一种文化装饰品,而是把它用作了解和改变社会的一种工具。从他的《全球通史》中可以看到当前的全球社会充满着无数矛盾,各种问题严重困扰着全球所有的社会,无论是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还是社会主义国家。第三世界,都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变革。世界史研究愈显重要了。当代社会这种变革的根源是历史上长久存在的技术变革和社会变革所产生的时间滞差,它造成了几千年以来世界历史上众多的苦难和暴行以及当前人类的困境;在世界历史上任何地方所取得的任何创造性成就都是人类共同的知识财富,而互相了解这些财富有助于推动各个社会的进步;人类因面临共同的问题和前景而需要开展有效的全球合作。要认识社会变革的根源,取得各社会互相了解,开展全球合作,必须建立一种全球历史观!

自1945年以来,第三世界作为内部存在很大差别的国家类型在国际社会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斯塔夫里阿诺斯把第三世界作为一个整体,把它作为一个整体,把它作为全球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来加以考察,以求更全面的认识第三世界整体史和全球史。当前我们所关注的应该是怎么样的世界史正如殖民地革命.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和“冷战”引起的世界变化一样,当今世界的诸如生态失横.资源枯竭.全球的核毁灭威胁,使更进一步思考整个人类命运的全球史成为必需。这种全球史的探讨是对人类进化越来越由自己决定的今天人类所面临的共同问题与前景的思考和分析。

《全球通史》展现了世界史的新视野。它改变了世界史研究和撰写的西方中心论的传统取向,确立了运用全球观念.包含全球内容的世界史新取向;确立了把世界史作为一个有机体的整体性或全球性研究方法。它改变了历史研究泥古不化的状况,体现了世界史的当代性和全球性。当代社会之中新科技革命的深入发展引起全球各个领域.各个社会的深刻变革,所以要求历史学家在世界史中研究这种变革,因为至今世界历史在很大程度上是连续不断的科学技术革命的历史,以及由此引起的社会制度.思维方式和人际关系方面变革的历史。《全球通史》以今察古,以古鉴今,目的是要人们认识到科学技术革命和社会革命之间存在的严重的时间滞差及其将要造的灾难,从而为实现人类美好的前景服务。从某种意义上说,《全球通史》是一部“醒世箴言”是一部当今世界的“资治通鉴”。

327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