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读书笔记内容

| 锦伟

道德经读书笔记内容5篇

《道德经》想必都读过吧?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书笔记吧。读书笔记应该怎么写呢?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道德经读书笔记内容,供大家阅读和参考,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道德经读书笔记内容

道德经读书笔记内容(篇1)

“无为”就是合道之为。通行本《道德经》第一章,老子就把天地未分之前的混沌状态称作“无”(无,名天地之始)。天地未分之前,世上什么也没有,仅有“先天地生”的道在“周行而不殆”地运行,布生天地和万物。可见“道”就是世界产生、发展、变化的本原,是天地万物的母体,也就是此刻所称的事物运动的客观规律,“无”是道的根本属性。“无为”即是根据事物的客观规律而采取的管理对策,是在对天地万物的运行规律有透彻理解后而采取的最简单而又最有效的管理手段。“无为”是一种管理理念,更是一种境界。

那么怎样才算是“无为”怎样实施和推行“无为”由于现阶段对世间万物及其客观规律的认识还很有限,对这些问题也许还没有准确一致的答案。但个人认为“无为”必有以下特点:

一、“无为”以平等为基础。虽然用现代科学的眼光看,天下万物因进化程度或组成的不一样,有高等和低等、植物和动物、有机物和无机物等的分别,但在老子看来,天下万物都是由道产生的,它们既没有高低之分也没有贵践之别。在天地和圣人的眼里它们都是草狗(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都是一样的、平等的。从人类社会的角度看,天下万物有些是我们生活所必须的,有些是不直接需要的,有些从某种角度看是有害的甚至是致命的,但它们都是道安排给我们的朋友,它们有各自存在的理由,作为天地万物一员的人,不能也不应当根据自我的喜好来决定其它万物的生死。

比如细菌会使人类致病,许多人都厌恶它,但现代科学已证明如果地球上没有细菌,动植物的殘体将无法分解,绿色植物将因缺乏养分而死亡,人类将无法从食物中得到营养,最终地球上的生命将会全部消亡。又比如,若地球上没有土壤等无机物,植物就没了食物来源无法继续生存,若没了植物,食草动物就没了食物,也不能存活,没了食草动物,食肉动物也无法继续存在。由此可见地球上的万物是一个生命链条,每一个都是同等重要,不可替代的。所以人们只能按道的要求与万物平等共处。人和人之间也一样,虽然肤色不一样、语言各异、所从事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也有区别,但在道这个母体面前都是兄弟姐妹,都是这个世界的平等一员。

万物是平等的,也是自由的和多样的。平等是前提,自由和多样是必然的结果,因为万物是平等的,它们各自有自我存在的理由、生存方式和生活规律即有各自的“德”。谁也不属于谁,谁也不能命令别人该怎样生活。世间万物是平等的、自由的和多样的,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真心地按道的要求采取无为策略,让万物按各自的“德”自由平等也生长、生活。

在一个合道的社会里,因为人人都是平等的,所以它们在世间享有的权益(阳光、空气、财富、权势、自由、亲情、健康、病痛、欢乐、痛苦等的总和)也是均衡的。比如,你若捐出了财富,你占有的财富是少了,但你却得到了别人的尊重和感激,享受了欢乐,你的权益并没有所以而减少;你抢劫得了许多钱,你的财富多了,但你得天天防着警察,天天受到心灵的谴责而痛苦,你的权益也并没有增加。如此等等。如有人想要改变这种均衡性,这是不贴合道的准则的,长期看也是肯定办不到。仅有采取切实的措施来保护这种平等的权利,保障均衡的权益,才是社会长治久安的最优选择。“圣人”正是透彻地理解了这一点,才顺势而为,采取“无为”的策略。

二、“无为”以加强个人修养和以身垂范为手段。“无为”就是按客观规律办事,就是不妄为、不胡为。所以,要推广和实行“无为”就必须加强对客观规律的研究和探索,以增加所采取对策的目的性和准确性。同时,更为主要的是要加强个人修养,做到以身垂范。要秉持“道德三宝”――慈、俭、不敢为天下先。“慈”就是平等对待天下所有人,不分善、恶、美、丑都要照顾和关怀,象水一样“善利万物而不争”;“俭”就是不甚、不奢,不占有别人的资源和权益,天下人的资源天下人共享,天下人的权益天下人均分。要做到少私寡欲,多予少取。少私寡欲是前提,仅有做到少私寡欲了,才可能多予少取;“不敢为天下先”就是在必须的范围内不提倡什么,也不反对什么,即不干涉别人的自由,同时,不争名、不争利、不争功。有了这样的修为,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就会更深入、更全面,采取的管理措施才会更合道。

道布生了天地,衣养了万物,但道并不占有万物,也没有从中获得一点私利,因为他不谋私利,所以道成了世间万物的母体,它的功劳和功用才永远不会失去。受此启发,创立和管理一家公司也不能仅仅为了本公司的利益而巧取豪夺,所采取的管理措施必须要以有利于公司员工和合作伙伴的成长为前提,仅有这样才能成为百年老店;同理“圣人”治国也不是为了个人或为某个小团体获取私利,而只是为了保护万物的平等权利,维护社会的公平和正义,是为了民众生活得更自由幸福。仅有以此为目的而采取的措施才是贴合广大百姓利益的措施,才是合道的“无为”政策。

三、“无为”以达至和谐为最终目标。实行“无为”就是为了到达人和人、人和环境、各环境因素之间的全面和谐。要实现这样的全面的和谐。领导者除了前述加强个人修养外,在目前对客观规律的认识还很有限的条件下,尤其要做好以下二点:一是善于倾听百姓的心声。“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在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上,处于第一线的“百姓”对客观事物的接触最直接,认识也最清楚,他们总结出的经验往往也最接近客观规律,他们也最清楚自我是不是得到合道的对待,他们的心声往往也就是“道”的要求,“以百姓心为心”就容易按客观规律办事,是实行“无为”的捷径。二是要当好调和万物矛盾的“气”。“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这个世界充满各种各样的矛盾,不光人和人之间,人和物、物和物之间都充满着各种各样的矛盾(阴阳),矛盾本是对立的、不可调和的,但因为(道向阴阳之间)冲填了“气”而实现了和谐,由此可见“气”是调和矛盾、实现和谐的关键。

道德经读书笔记内容(篇2)

《道德经》是一部蕴藏人类智慧的经典著作,虽然只有五千余字,却值得我们用一生的时间来研读。

相信很多人都听过“道可道,非常道”、“上善若水”、“无为而无不为”、“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等经典名句,它们都出自《道德经》。这些智慧能量满满的文字,渗透在中华文化中传递千年,历久弥新,哪怕随手翻出来一两句琢磨一下,都能有所收获,这就是《道德经》的魅力所在。

无为,是《道德经》的核心思想之一。历史上也曾有很多解读认为无为的思想过于消极,是不思进取。其实,老子倡导的无为并非目的,而是一种常人很难企及的状态,是“为”到极致才能达到的“无为而无不为”的境界,这种“为”与“无为”之间的转化就像阴阳两极的关系,是辩证的客关规律。

大家都知道,金茂上海环沪事业部有着非常好的跑步文化,偶尔设置一些小激励,每周完成3次5KM以上跑步打卡任务,可以获取精美小礼物。从“为”的角度来看,单次5KM对于不常锻炼的人来说是需要一点毅力来完成的,如果要追求速度,那更需要下一番功夫才行;但对于跑半马甚至全马的大神级人物来说,完成单次5KM不在话下,就像普通人走路一样,不用刻意,轻松完成,那么这种状态就有点接近“无为”了。

又比如,我们地产开发是一个综合性很强、涉猎面很广的行业,由于工作中交集繁多复杂,所以对流程的规范性要求也很高。大家都走过流程,很多流程第一次走,不是因为种种不合规范而被打回,就是由于线下沟通不到位而导致走不下去,有些稍微复杂的流程要反复“折腾”,刻意而“为”,才能通过审批。随着工作熟练度的增加,我们走流程前已经懂得做好线下沟通,流程规范也早就心中有数。这时,走流程这项工作不再需要刻意而“为”就可以顺利完成,这种工作状态也可以说是离“无为”近了一点。

结合上面的小案例我们更容易理解,老子倡导的“无为”,是“为”到极致才能到达的一种境界,俗语中的“熟能生巧”、哲学三大辩证法规律中的“量变引起质变”理论也都具有类似的概念,这些概念强调的不是结果,而是具备这种能力的状态。

所以,《道德经》带给我们的不是虚无缥缈的消极不作为,而是向世人揭示一种客关规律,对人的作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目标——无为而无不为。

道德经读书笔记内容(篇3)

道德经分上篇《道经》三十七章,下篇《德经》四十四章,共计八十一章,是春秋时期的老子(即李耳)所书,道家著作,是道家思想的主要来源。

作为充分体现中国古代朴素辩证法神韵的《道德经》,这部书阐述了道家对宇宙本源、万物的产生、发展、变化、毁灭的规律的理解,博大精深,微言大义,一语万端,当为“万经之王”。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这章主要阐述了世界万物相辅相成,互相转换的辩证关系。存在与消亡、困难与简单、修长与粗短、高尚与低下、超前与落后都是经过相互对立、相互比较而得以体现。

世间的一切概念和价值都是人为设定的,价值的确定都是比较产生的,所以对立的关系是变动的。所以价值的确定也是变化的。世间的一切都是两两对立产生的,如同“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所述,一件事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反之亦然。善和恶,美和丑,我们都要泰然处之,不能庸人自扰。

而后半段则根据“道法自然”的原则准确论述了老子“无为”的社会政治思想,证明了老子顺应自然本性,反对好事无为的基本态度,让万物自然生长发展,效法自然,顺应大道。

道德经读书笔记内容(篇4)

道是一种哲学,是一种思想境界,它表明了对整个物质世界的看法,即世界是运动变化的,并提出了处理人与自然与社会的关系的准则,对人类社会和人类文明的发展具有极大的指导作用。可以想象,当这套思想为整个人类所理解和接收后,人类将有着怎样长且久的发展,社会将是怎样的一幅和谐局面。

道最令人深思的一个思想便是清静无为的思想,在这个思想的统筹下,无论是人的自身修养,还是统治者的御民之道,更包括人类与自然的关系都拥有自然无为、遵循天命即自然规律的色彩。现代社会,人类常常做一些逆规律而行的蠢事,只顾眼前不顾长远,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错误一再上演,当我们回头看看祖宗的思想时,该是怎样复杂的心情?钦佩?肯定的。还该有无地自容的羞愧吧。我们走了太远,以至于忘了为什么要前进;我们走得太匆忙,以至于很多的宝贝都落在身后。不妨试试这样: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顺从规律,看我们通向哪个方向。

现代人如果不是不重视自身的修养便是太急功近利。我们只听到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呼声愈来愈响,却不见污染少一点,犯罪少一点,战争少一点,虚伪少一点。究其根源,人们心中欲望太多,多到人驾驭不了它反被它驾驭。“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防。”欲望太多,人就容易混乱而失去冷静与智慧。“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忘却功名利禄,将欲望降到最低,遵从内心意愿行事,保持内心纯净和安宁,于是争端便少了,矛盾便少了,世界和谐,何愁自身修养实现不了。

国家统治者或者领导人也不妨借鉴无为而治。“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不大肆兴建面子工程,不要用太多太繁复的法令干预经济与生活,不要刚颁布命令未及实施便急着启用新的命令,不折腾不闹腾才是顺应规律,才是自然的御民安民之道。

当自然已经被我们破坏的千疮百孔时,我们是该寻找新的与自然相处之道了。土地,与其拿给贪婪的地产商建造惹人纷争的高楼大厦,不妨用来栽种植物,更或者什么都不种,留给人们一片绿地。在上面踢两脚球,打几个滚,放放风筝,散散步,溜溜狗,无论哪种给人带去的都是愉悦。树木,不要动不动就砍伐移栽,长在哪儿都给人一片绿荫,都能防风挡沙,都是一个生机勃勃的生命。砍伐是在自造棺材自掘坟墓,移栽是在浪费人力破坏美感。让它们待在它们原来的地方吧,自然把它们安排在那儿,就让它们站好自己的岗吧。万物各司其职,人类不与过多干预,自然便真的自然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便也自然了。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以道为法则,以自然无为为法则,人类才能求得自身以及整个世界的和谐。

道德经读书笔记内容(篇5)

自然界的规律,如树根比树梢重。老子这里强调做事要区分出轻重来,把握重点。要明白哪些是事物的根本,是重点任务?哪些只是做事情带来的结果,是副产品?,这些副产品不是必须要完成的任务和我们追求的目标。两者必须区分出来,抓住事物的根本,结果是轻的。如中医治病,就要抓住本质重点,不能光看症状,而是要清楚病因。身体是根本,事业只是身体的附属。为了身体要懂得拒绝,不要为了工作拼命熬夜。为了工作以及工作带来的虚名而熬坏了身体不值得,“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这句话也是同样的道理。

躁,狂躁的意思。人的躁动状态是不正常的,只有静能够把狂躁控制住。当我们内心清静的时候,躁动就会慢慢平静。这一点在军事上有特别多的例子。曾国藩打仗被称为打呆仗,称为“又笨又慢平天下”。他每到一地,安营扎寨,稳扎稳打,逐步推进,从来不出奇兵,就是以静制动。司马懿与诸葛亮对阵时也一样,他知道诸葛亮粮草不足,急于速战速决,所以他任凭诸葛亮怎么挑战、羞辱,他都不急不恼。他知道诸葛亮着急、躁动,直到把诸葛亮拖垮、累死。诸葛亮一死,就没有谁是他的对手了。当然流传下来的经典战例多数是出奇兵的例子,但实际上它在所有战争中的比例是很低的。大部分的仗还是稳扎稳打,以静制动的。

君子,也有作“圣人”的,因为圣人是得道的人,就不用拿出来比喻了。君子,指的是聪明的人。辎重,指装粮食、行李的车子。古代人出门都是要带粮食的。辎重虽然是负担,但它是生活的必须,离开后可能会饿死。燕处,轻松地处置。昭若,轻松地完成。老子这里强调的是有些东西是非常重要的,不能放弃它(用辎重来比喻)。作为领导者要明白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次要的,不要去追求浮光掠影、虚幻的表象。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说,公司就是你的辎重,最重要的东西。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我们生活中一定有东西是最重要的,是基础,我们千万不要离开它,放弃它。譬如选择职业时,最好能够满足以下三个条件:一是一定要选择自己感兴趣,擅长的行业;二是你所做的事要对众生有利的;三是要坚持,坚持十年以上必有成果,必定成为专家。

万乘之王,就是君主。君王为了自己的享乐而不重视天下的治理,这种事情在历史上层出不穷,最后天下百姓遭殃或者失去天下。有的公司领导认为功成名就了,常年不在公司里呆着,到处去爬山,出国游玩。当野蛮人来敲门的时候,回来应对时惊惶失措。一个普通老百姓犯这点错误可能问题不大,但作为万乘之王的后果就很严重了。

轻则失本,就是只求结果,忘记为什么追求这个东西。如孩子学钢琴,忘记钢琴本身是为了给人带来美的享受的,学的过程也应该是享受美的过程,但有的家长强迫孩子学,孩子一弹钢琴就头疼,孩子根本无法感受其中的乐处,这就是失本。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也是这个道理。

319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