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读后感范文400字

| 春林

《儒林外史》读后感范文400字

《儒林外史》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长篇讽刺小说, 下面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了“《儒林外史》读后感400字”,欢迎阅读与借鉴!

《儒林外史》读后感400字1

在五年级上册的语文课本中,有一篇课文,叫作《少年王冕》,它出自清朝作家吴敬梓的《儒林外史》,这是一本长篇讽刺小说。因为曾经听说过这个书名,感到很耳熟,所以,我毫不犹豫地买了一本。果然名不虚传,刚读完两三篇就让我爱不释手了。

“功名富贵无凭据,费尽心情,总把流光误。浊酒三杯沉醉去,水流花谢知何处。”这是《儒林外史》开头的几句。可以说,这也是整本书的灵魂所在。这些话虽然已是人之常谈,可真正能明白的人却没有几个。正是这些话害了一批又一批的“贪婪”的读书人。为了金钱,为了如意,他们可以废寝忘食地读书,可以考到两鬓斑白:花白胡子却还是“小友”的周进;考了几十年才中榜,但是最后出人意料的结果却让他喜极而疯……。

所以,如果这就是吴敬梓写《儒林外史》的目的的话,那么他的思想很值得社会上的所有人参考、借用。当今社会的人应该像吴敬梓那般样,用准确的判断力与明晰的目光分辨出哪些事情该做,哪些事情不该做。不要因为一个举动,而误了自己的美好青春,误了自己的前途大量,误了自己的……更不可以以谋取个人利益为目,做出危害人民,危害社会的事情。

读书,是为了汲取更加丰富的知识,不是为了金钱,不是为了地位,不是为了名声,不是为了……总之,同学们,让我们好好读书,向着美好明天,进发,进发,进发吧!

《儒林外史》读后感400字2

在一篇篇辛辣的讽刺话语中,我仿佛看到了旧时被科举毒害的怀才不遇的人们对封建顽固礼教的不满、愤怒的呐喊。

《儒林外史》,中的周进令我印象很深。刚出场时,周进已经六十多岁的老童生。在汶上县做了三年西席,学生顾小舍人都进学成了秀才,他再无资格继续教下去,沦落到薛家集观音庵私塾中来坐馆糊口,饱受秀才梅玖和举人王进的嘲弄和冷遇。不久,他被生活所迫替一群商人当账房,飘过贡院,触景生情。大半生追求功名利禄却求之不得与所受过的凌辱夹杂着悲愤的情绪一下子全部发泄出来,化作一厢老泪纵横,一头撞在号板上,直僵僵不省人事。读到那里,我不禁心感酸楚,周进只是一个代表,世上以前有多少人被封建礼教毒害,又有多少人去钻令人费解的深奥古经而耽误青春,使得人性荡然无存,尊富鄙贫,社会不得安宁!

周进道:若得如此,便是重生父母,我周进变驴变马也要报效!爬到地下就磕了几个头。(lz13)可见他已深陷科举毒害中,不得自拔。这是一种社会浓厚的风气。

自此,周进的人生陡然发生了喜剧性变化。如果说从前沉沦落魄受尽冷眼,此后可谓春风得意一帆风顺。中举人,中进士,做御史,做学道,一路升到国子监司业。他节节高升的仕途更加显现出世态丑陋,这是对整个士人阶层和市民社会的批判。

周进用钱买来了监生,读一个叫范进的老童生的文章。正因无事可做,便多读了几遍,这才领悟到文章玄机多,变化妙,加上遭遇与自己甚是相似,立刻产生共鸣。从字里行间也体现出对考场监生的讽刺:他们囫囵吞枣,漫不经心,不识人才。

其实,从辛辣的讽刺中,我还读到了欣慰的一点,就是已经有人开始意识到危害,并且想要革命去改变现状,这是思想的升华。

《儒林外史》读后感400字3

《儒林外史》乃清代文人吴敬梓所作,以“讽刺”为主感,表现,反映了明清两代儒生的功名生活,也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制度下,文人的心理观念的腐朽及科举,礼教和腐败事态。至今仍非常具有警世意义。

既然写读后感,就必写作者经历,以之结合,才可感而写。作者吴敬梓,一个厌恶世俗,愤度全伦的清代文人,身在官场的他,更是看透了不知多少沉浮,多少纠葛,也由此着作了《儒林外史》,此书以故事的形式,塑造鲜活人物,其故事人物的刻画代表了作者对封建事态的一定看法。鲁迅先生曾评价此书表述的委婉,犀利却直白,不失为现实主义文学的经典,可见此书的成功。

读儒史,让我看到了古代封建王朝的顽固不化,吃人,害人。但更多的是让我思考现在的中国。现在的中国早不是如以前一般;现在的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是高举列宁马克思主义,以人民为本的国家;现在的中国更是为中华民族崛起而奋斗,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这令我们中华儿女感到无比骄傲。但在我们前进的路上,总还是有一些绊脚石,例如:----之风不减,法律体制尚未较为完善,诸多政府机构缺乏监察,环境恶化等等,都是我们需要耐心,细致,认真解决的问题。

“趁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就让我们行动起来,尽己之力,为建设强大,民主,美丽的中国作出贡献。

《儒林外史》读后感400字4

这里面上演了一幕一幕的人间悲喜剧,里面再现了古代文人科举制度毒害下的厄运,里面道尽了生活在封建社会市民的喜怒哀乐、世故人情。

历尽心酸的老童生周进苦读十几年,却连秀才都没考上,看到贡院,不禁屡次头撞贡院号板;连考二十多次的童生范进中举后竟然发疯。他们追求功名,迷恋科举,深受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这是何等的凄凉!不慕名利,蔑视权贵的王冕;悭吝成性,临死前仍不忘掐灭灯茎的土财主严监生;假造文书,冒名代考,天良丧尽的匡超人……林林总总,光怪陆离。

在这之前有一位叫范进的童生,他五十几岁才考上状元,他连续考试二十多次,从二十几岁考起。这说明了他考不上状元毫不气馁,继续努力的可贵精神。世上分好人和坏人,在这本书里我也有喜欢的好人。他就是人又孝顺,品质又高尚,从小有聪颖的天资,和绘画天赋的王冕。我也觉得匡超人非常可惜。因为他人很孝顺,又勤奋还考上了秀才。就因为遇难,碰到了一个叫潘三的坏人,做了许多坏事,最后落得个被充发边疆、永世不得再入仕途的下场。     

这本书告诉了我们: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道理。也使我明白了只要肯付出努力,就一定能成功。    

《儒林外史》读后感400字5

《儒林外史》全书以一位正直文人王冕的故事为引子,接着写了周进、范进中举的故事。周进是个老童生,一生之中科举不得意,直混到给商人管帐的地步。在商人的资助下,他捐了个监生,又先后中了举,成了进士,官至广东学道。在南海主考时,他拔了五十四岁的老童生范进。范进中举后,竟发了疯病,被丈人胡屠户一巴掌打醒。范进中举后,书中这样写:“他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灌醒过来,竟发了疯,一边叫‘我中了!’,一边往门外飞跑,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此时竟需要他平日害怕的胡屠夫打他一巴掌,他才清醒过来。”他周围的人在他考中前后也俨然两副嘴脸,其中尤以胡屠户表现得最为典型:先前的“现世宝穷鬼”一下子变成了“贤婿老爷”,连“尖嘴猴腮”也顿时变成了“体面的相貌”这个故事揭示了科举制度对读书人及整个社会毒害之深。

《儒林外史》之所以广为流传,其主要优点有三:其一是小说的讽刺艺术:《儒林外史》讽刺的矛头虽然直接落在某一个人的身上,却始终使人感到人身上的罪恶归根到底是社会的产物,是当时的科举制度造成的罪恶。比如像周进看见号板一头撞倒,范进听见中举忽然发疯,马二先生游西湖无心赏景,只是大嚼零食,留意于自己所选八股文的销路,都使人感到是那个社会造成的。其二是《儒林外史》在讽刺上并不排除夸张:像严监生临死为两根灯草不肯咽气,周进撞号板,范进中举其母快乐得一命呜呼都是。但作者的夸张并不使人感觉虚假,而是从现实生活中提炼出来的。其三《儒林外史》的结构独特:它没有贯穿全书的中心人物和主要情节,而是分别由一个或几个人物为中心,其他人物作陪衬,组成一个个相对独立的故事。每个故事随着有关人物的出现而展开,又随着有关人物的隐去而结束。

《儒林外史》以封建士大夫的生活和精神状态为中心,揭露了科举制度对士人的毒害,进而讽刺了封建官吏的昏聩无能、地主豪绅的贪吝刻薄。附庸风雅的名士的虚伪卑劣,以及整个封建礼教制度的腐朽和不可救药。

《儒林外史》读后感400字6

《儒林外史》这本书,我相信大家都知道,它的作者就是吴敬梓。这本书是一本主角不断变换的长篇小说。书中写的都是生活中的小事,应此,这本书就非常贴合生活,让人们都爱不释手。这本书的作者利用讽刺的手法揭露了社会的混乱与黑暗。这本书以栩栩如生的人物塑造、优美细腻的景物描写,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儒林外史》曾经被大文豪鲁迅先生,给予了“伟大”的美称,书中的主见都备注中了他的:自吹自擂、自以为是、自作聪明、弄巧成拙的一面。透视了人的内心的黑暗。在书中讲述了很多故事。给我印象最深的一个故事就是《布衣画家王冕》了!里面主要讲了:王冕是一个乡下人,他在放牛的时候看见了荷花,就画了一幅《荷花图》,他认为画的还不错就托人把它送给了知府。知府见这幅画画的栩栩如生,就要召见那个画家,但他却不来,因为王冕的母亲再三地提醒他不要做官、不要做官,所以他才没去。为了不缠上不必要的麻烦,他就隐居山林,再也不出来了!从这个故事知道了当时官场上的黑暗是多么可怕!王母权王冕不要当官也是有原因,真可谓是: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呀!但逃避也不是一种办法,只要人心齐就一定能-黑暗!

《儒林外史》读后感范文400字相关文章:

1.《儒林外史》读后感优秀范文600字【5篇】

2.《儒林外史》读后感500字精选5篇

3.《儒林外史》读后感大全600字

4.中学生《儒林外史》心得体会精选5篇800字

5.《儒林外史》读后感600字范文

6.儒林外史读后感3篇

7.儒林外史读后感范文1000字

8.儒林外史读后感800字左右范文多篇

9.精选儒林外史读后感三篇

10.儒林外史读后感800字精选3篇

31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