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的故事读后感800字
庄子的故事读后感800字5篇
庄子崇尚远古时代,因为远古的社会与人民符合“道”,符合自然。下面是小编为你准备的庄子的故事读后感800字,快来借鉴一下并自己写一篇与我们分享吧!
庄子的故事读后感800字精选篇1
庄子做逍遥游主张要做到逍遥,那么究竟什么是逍遥呢?
逍遥意为从容,从容地接待事物,从容地直面困境。
蜩与学鸠笑鹏说:“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蜩与学就不明白鹏为何要乘风飞九万里之高。同时鹏也不理解蜩与学鸠“控于地”的乐趣。这两者对于事物都存有局限性多,他们可以做到“化”,蜩化为鹏,鹏化为学鸠,也就可以相互理解了。由此,在遇到精神困顿时,若可以转换角度看待事物,也就可以直面困境,从而超越了。同时蜩会学鸠并不了解鹏的位置,但做出评论这样的妄加评论,不仅片面而且肤浅。
斥鴳的志愿在乎于蓬蒿之间,享受独有的自得其乐。而鹏的志愿却在远方的南冥同时鹏也有足够的能力达成志愿。人各有志,人的能力也不同,尊重客观事实,即尊重困难所在,直面迎接。同时更要认清自己的能力,若能力不足以解决问题,那就体面地寻求帮助,这也是一种能力,在遭遇困境时从容地超越它,避免它成为更大的困顿。
我们追求平等,但事物生来便有差别,学鸠之翅,鹏之翅大小之差甚大,经历的风浪自然不同,坳堂之水与江河之水深浅差距悬殊,所负之物亦然不同。人的能力不同,自然做的事也不同。在其位谋其事。朝菌不必羡慕大椿,大椿不必小瞧朝菌,大年与小年,只不过是自然的选择罢了。人不必与他人比较,做事只需做好自己的本分,只要做好自己的本分,结果即使不是最好,但也一定并非最差。面对困境时,也只需尽全力,尽力超越困境若是强迫自身,恐怕还会形成新的困顿,这样便于从容逍遥相违背。
人贵在自知,亦贵在知他人。对于自身与他人有了准确的定位,便不会轻易有困顿,即使拥有也会得体的解决与超越,在生活中悠然自得,在精神上获得自由。在生活中的从容,最终会转变为敢于直面人生,轻松超越困境的勇气与自得。庄子所述的逍遥大抵如此。
庄子的故事读后感800字精选篇2
庄周梦蝶、逍遥游等等经典的篇章无不是庄子奇幻的想象,他试图告诉人们,告诉乱世之中的诸侯王,告诉那所谓的“百家”人生究竟是梦还是醒,是庄周还是蝴蝶,人们根本没有必要去追究。因为人们认识的标准是相对的,根本无法认识物。
在庄子看来,道是世间万物以及大自然发展的准则,它既不属于物质范畴,也不属于精神范畴,它是一种无状态的混沌的东西,唯有真正无所依赖,将自身真正融入自然无限的中的人,才会体会到这种“有”和“无”的统一,“是”与“非”的交互辩证,“彼”与“此”的存在与联系。
庄子的道,虽然广泛存在于天地之间,万物都依靠它生长,但“道”并不是刻意而为之,只是在自然无为中才会起作用。忘却现实,超脱于物才是仅仅受“自然无为”的影响,才是真正的逍遥。“有待”则是受“道”以外物的限制,儒家、墨家、战国、诸侯乱世中根本不存在真正的自由,从游离于名利之外的庄子身上,我们不难看出他看到几乎没有人能达到忘我的境界的无奈。姜太公钓鱼,意在周王;而庄子钓鱼,则纯粹是意在鱼,他就是精神世界完全超脱于物外的人,心中没有功名利禄。庄子的毕生追求是至人、神人、圣人,而不是一些所谓人崇拜的“隐士”,这样的胸怀,这样的智慧,才是庄子真正的逍遥。
庄子,真的就像自由自在的蝴蝶,生于自然,梦于自然,懂得自然,归于自然,不依靠已有知识经验,用“自由”的角度审视万物。
庄子所剩的时代是混乱的战国时期,他“出世”的态度正如他在《大宗师》里说:与其称赞唐尧的圣明,非议夏桀的暴虐,不如融入大道之中,不去想这样一个乱世,无法改变,不如使心灵净于九霄,追寻真正的逍遥。认识真理,不仅是通过生命—这上天赋予我们的一大好事,更是需要自己体悟与感受,因为每个人所得到的道是不一样的,一经说出,便不再是真正的道。
与其把庄子看成是消极出世的象征,倒不如把他看作俯瞰天地吞吐六息的逍遥自由之人,不受外界事物的干扰,而后保持心境的平静。几千年的漂浮,那只脱离了躯体摒弃了浮躁,与大道浑然相通一体的蝴蝶,仍然静坐心空,煽动清静无为的双翅。
庄子的故事读后感800字精选篇3
庄子,是道家的集大成者,将老子的思想推向了另一个巅峰,是诸子百家中重要的代表性人物。
要谈庄子,必先说说老子。有人说老子的成就在于读懂了《易经》,其言行与思想被其后人篆记成书《老子》,是一本《易经》的读后感。老子政治主张“小国寡民,使民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他向往结绳计事的原始社会,“甘其食,美其服,居其所”这是一种复古倒退的思想。老子是道家性命双修的始祖,于吾人生命上主张自然。有曰“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可见老子尊天,信天命,以“自然为大”。
现在言归正转,说说将道学推向高潮,与老子并称“老庄”的庄子。说庄子,必先淡其文。在《庄子》一书中,共有三十三篇,其中七篇内篇便是庄子所着,于丹说其文;气势磅礴、纵横恣肆;而所表达的思想深邃宏阔、笼盖古今,善用寓言故事,风格嘻笑怒骂,了无拘囿。但何为道呢!他又是如何追道?
庄子在他的《知北游》篇中,托一个叫“知”的去追问何为道?道又在哪里?此时,或许有人问,庄子为何要托“知”,而遇高人“无为谓”,知追问,无为谓却听而不答。其中又有何寓意。知者,就是有大智慧的人;无为谓,是讲无所谓有,无所谓无;道在心中,为苦寻道,庄子一语点破。儒家讲积极出仕,必要大为,造福天下,是始奏,至汉独尊儒术,再到今,一代又一代儒生走向未路的精神堡垒。而庄子主张“无为而冶” 修身、冶国、平天下,应当顺于自然,合于人心。这是一种崇高的境界,更是一种心态。这就是庄子的道法合于心。也就是“心为大”。
《秋水》篇中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日,庄子逍遥于濮水之上,闲垂钓。楚王派两个士大夫去请庄子,出山为相,博取名份。而庄子一口回绝:宁余生而曳尾于涂中,也不去添吸楚王的疮。这就是庄子对名的态度。人心是自由的,因为有的人意不在此,追求的也是常人无法理解及做到的。还有这样一个故事,庄子的结发之妻先他而去了,惠子前来吊唁,见庄子是“鼓盆而歌”。惠子困惑不已,便问,你好没良心,你妻子为你所累,现已亡故。你不哭也罢了,反而鼓盆而歌,何为?这时庄子说了:人之生死,合于自然,对待生死,全由人心,追本溯源,观察人最初的开始,不就是一道自然之气吗?此时,她安静而去,回归自然,不好吗?这就是生命的真谛,庄子已经参透了生命。如果此事放在现在,是常人无法接受的,更是无法去体会庄子当时是一种怎样的心境。
庄子乘物游心,独往于精神之间。他晓梦迷蝴蝶,不知蝴蝶幻化成自己,还是自己变成蝴蝶。
后言:每一个人的生命无异于一只小鸟,是困于樊笼,还是追求自由,全在于自己。生命可生可死,它取决于我们的天地之心。
庄子的故事读后感800字精选篇4
还记得,在学校里上完《庄子·逍遥游》一课之后,老师还曾笑言劝告大家都不要去读《庄子》,看傻了明年的高考可就毁了。可我却还是被这个异想天开的小老头儿给偷偷迷住了。
只是,读的却不是《庄子》,而是庄子。
庄子就是一本书,一本让我读不懂却又爱不释手的书。
庄子的翅膀
庄子的心里,装着一对翅膀,只要他想,随时都可以飞翔。飞翔,是为了自由。庄子的心,便是自由。正是因了这颗自由的心,坐在濮水边的庄子,面对持高官俸禄而来的楚国使者,淡然地将长竿一挥:“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宰相之位就这么随随便便地被他扔到了汨汨流过的濮水里。
濮水荡漾,倒映出安然自若的庄子,倒映出面面相觑的使者。庄子起身,掸了掸身上的灰尘,张开翅膀,扬长而去。
庄子的翅膀带着他成功逃离了权势的枷锁。庄子也许会在心里想:怎么可能会有傻瓜会情愿投入那污浊之中!然而时至今日,每每听到诸如“某地公务员考试报名人数又创新高”之类的新闻时,我总不禁想起那个千百年前淡然离去的身影。自古以来并不缺乏厌恶官场的人,可是丝毫不为权利所诱的,却寥寥无几。唯有庄子,不曾被那浊物沾染一丝一毫,始终保持一颗善鉴万类的赤子之心,带着那双翅膀,自由翱翔于天地之间。
可是那翅膀,终究只是长在心上的,所以生活中的庄子,依然要受重力约束。庄子的境界,便是在这有形的拘束中活得超然物外,让思想如脱缰之马,任意来去,抛开一切俗念,摆脱尘世林林总总的牵绊,追求绝对的自由。庄子就是这样带着他的翅膀飞翔。
无己逍遥,无名大智。
庄子的草帽
庄子有一顶草帽,一顶被后人刻意忽略掉的草帽。那是一顶宽边的,由蒲草编织而成的草帽,青草的颜色,凑近了去嗅它,还可以嗅出类似镰刀上的青草汁的味道。这样一顶草帽,有点滑稽,不像是一个圣哲身上该有的东西。然而这才是真正的庄子,他的幽默与诙谐,他奇妙的想象,全部幻化成了这顶奇异的蒲草帽。
庄子顶着蒲草帽,蒲草帽顶着毒辣辣的太阳,和惠子上路了。他们路过濠水的桥,庄子摸着粗糙的帽檐望着水底游来游去的鱼儿下了结论:这是一群很快乐的鱼。惠子说: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一句话噎了回去: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有些近乎于小孩子的强词夺理,庄子却偏偏要说得理直气壮,让人啼笑皆非。在庄子想来:我觉得那鱼是快乐的,那就足够了。为什么硬要问出个究竟来呢?这不是自寻烦恼么?
戴着蒲草帽的时候,庄子脑子里总有数不清的想法往外冒。于是他就把它们编成一个又一个故事,为了能在故事里堂而皇之地消遣别人,庄子发话了:世界上没有绝对的真理。你说她是美女,我看就不一定。泰山比秋毫之末大,但是泰山比之天地也不过秋毫之末,则秋毫也可以为山。所以你说他是圣贤,我可以看他很不爽,于是,一个又一个“圣贤之人”被他打着诸如此类的旗号编成故事,我们看到了他批评老子曰:“有先天地生者,物耶?物物者非物。”,指责尧舜“尧舜卑劣,多余,有害无益。”……
庄子的草帽就这么一直戴在庄子的头上,藏匿着这个小老头的思想与快乐。悠然自得的庄子,也曾颇有几份闲情地在田间放歌。瞧这份洒脱样,不也正需要一顶蒲草帽与之相衬么?
庄子的蒲草帽不是草帽,正如白马非马。
这是庄子给世人开的一个玩笑。
庄子的梦
庄子喜欢做梦,抑或编造梦。他的梦成就了他在现在人眼中的地位,因为没有人懂他的梦,因为只有他敢于把梦刻在竹简上流传下来。每个人都对庄子的梦有不同的理解,却没有一个人敢狂妄地说,我懂庄子的梦。
庄子的梦很简单,他在梦里遇见了蝴蝶。漫天的蝴蝶,有的甚至大如车轮。梦醒后的庄子提出了石破天惊的疑问: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自此之后,翩翩起舞的蝴蝶便成了庄子的代表。稍一把持不住,便总有莽撞的后生不慎跌入庄子的梦中。
庄子造梦,张口即来。“北冥有鱼,其名曰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多么令人咋舌的想象力!就算是在科技发达的21世纪,也难以寻到像庄子这般敢于大手笔想象的人物吧!庄子的梦,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庄子的梦依旧没有人知道是什么意义。也许那仅仅只是一场梦,也许我们就是庄子眼中那群庸人自扰的人。
庄子就是这样的一本书,他的翅膀,他的草帽,与他的梦共同构成了这本奇幻的书。庄子的翅膀,教会我如何去追求绝对的自由,庄子的草帽,教会我如何以淡然自若来处世,庄子的梦,则吸引我不断去探索,去寻求真正的庄子。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这样的人,是庄子么,不知疲惫地学习?
以在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这样的人,才是庄子。
庄子这本书,太深奥。这个狡黠的小老头,站在千百年前时间的缝隙中,望着后人对他的苦苦研究,依旧笑得云淡风轻: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庄子的故事读后感800字精选篇5
《列子·汤问》中有云:“终北之北有溟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其长称焉,其名为鲲。”而后庄周大笔一挥,写道:“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春秋战国纷争不休,洋洋洒洒五百余年烽火迭起,诸子百家各施救世之道。十家九流众说纷纭,或曰“法、术、势”,或曰“仁爱礼乐”,或曰“兼爱非攻”。当后世都以为道家万代的光辉要被珠玉在前的“道法自然”遮掩时,只这一笔,宕开属于庄周汪洋恣肆、瑰丽诡谲的酣梦,将南华真人的“逍遥游”铺陈在众生面前。
鲁迅评论其文字“汪洋捭阖、仪态万方”,光从此句同样能窥探一二。题中“逍遥”二字,悠哉游哉,流转天地不受拘,大可归无为之最高。《齐物论》说秋毫大、太山小、殇子寿、彭祖夭。《人间世》中有支离疏,《德充符》中便以跂支离无脤、瓮大瘿与之相应。《大宗师》里息以踵的真人形象跃然纸上,《应帝王》中儵、忽试凿七窍。再折身来看《逍遥游》,以鱼卵表大鱼、以微小说穷尽。这种种读来莫不叹奇诡!惜我笔拙,借来王蒙一句评说:“缥缈空灵,则推南华为独步也。其中逐段逐层,皆有逍遥境界,如游武夷九曲,万壑千岩,应接不暇。”
若说知名度可与“北冥有鱼”相提并论的,不知看官可曾听闻“庄周梦蝶”?
在《齐物论》的末尾记录了一场镜花水月。昔者,庄周梦为蝴蝶。忽忘此身为蝶为周,栩栩然也,蘧蘧然也。这故事不可谓不美,否则何来徐夤的“青虫也学庄周梦,化作南园蛱蝶飞”、李商隐的“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清人张潮于《幽梦影》中有一妙语:“庄周梦为蝴蝶,庄周之幸也;蝴蝶梦为庄周,蝴蝶之不幸也。”然我不觉。萧纲《十空·如梦》诗说:“未验周为蝶,安知人作鱼。”恰是如此道理。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鱼乐否?这是个古往今来无从解释的命题,向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逻辑上来看,这场交锋似乎是惠施占了上风,而庄周不过凭诡辩取胜。俗话说得好,此一时彼一时,带入这场漆园梦亦是如此。而今千百年已过,回首那纷乱的世代,先秦百家争鸣的盛况早已凋零,漆园梦中的蝴蝶徐徐陨落,再看那濠梁之上,早已无人结伴同游。天道有常,时光荏苒,不禁叫人扼腕叹息。——究竟是庄周幸,还是蝴蝶幸?
没有说法,毕竟无人参透这大道。《齐物论》中有云:“举莛与楹,厉与西施,恢诡谲怪,道通为一。”不正是印证了他那句“天地与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