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个人先进事迹

| 舒洪

教师个人先进事迹5篇

老师是人类的灵魂的工程师,他们孜孜不倦地教导着我们,我们应该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对待他们。下面是小编为你准备的教师个人先进事迹,快来借鉴一下并自己写一篇与我们分享吧!

教师个人先进事迹

教师个人先进事迹【篇1】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中心环节。“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作为一名基层教育工作者,张桂梅始终把教书育人、立德树人作为自己的人生理想和奋斗目标,矢志不渝、执着追求,把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责任落实到平凡、普通、细微的教学管理之中。

为师者高风亮节,动之以情,付之以爱。张桂梅18岁从东北家乡来到云南后,当地领导和群众在她身患重病时伸出援手,给了她“第二次生命”,让她坚定了以教育扶贫回报山乡、用爱心传递温暖的志向。在教育方法上,她注重因材施教,摸索出民族贫困山区学生教育的规律,把育人作为教育的前提和目标。在她眼中,每一位学生都应该得到平等的关爱,从来不用“贫困”二字形容自己的学生,而是称他们是“大山里的孩儿”。正是秉承着一颗单纯而真诚的仁爱之心,张桂梅长期扎根红土高原,为山区孩子放飞梦想,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贡献。

“支撑着我的,是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让我直面这片热土时,心中无愧。”年幼时就已“渗入红色基因”的张桂梅,始终坚持树人先树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把思想政治建设和理想信念教育作为立校之本,用红色教育为师生铸魂塑形。她创建的学校,经过10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形成了“党建统领教学,革命传统立校,红色文化育人”的特色教学模式,确立了“继承革命传统、发扬延安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的办学宗旨,“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做党的好女儿”成为校园里铿锵有力的呼号,诵读革命故事、传唱爱国歌曲、开办法治讲座、弘扬传统文化、组织理论学习成为塑造师德师魂的日常功课。师生们在举手投足、潜移默化中感受革命精神、爱国情操和红色基因,不断激发对党忠诚、报效祖国、艰苦奋斗的信念。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努力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坚持不懈用理想和信念“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是成就张桂梅传奇的源头活水,是“让教育走得更深更远”的强劲动力。

向张桂梅同志学习,我们就要学习她信念坚定、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学习她情系群众、一心为民的真挚情怀,学习她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学习她坚毅执着、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把自身前途命运同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将自己的人生理想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洪流之中,以家国为己任,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谱写好中国梦的云南篇章贡献智慧和力量。

教师个人先进事迹【篇2】

教育是拔掉穷根、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可以有效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为了帮助困难家庭的孩子通过知识摆脱贫困、改变命运,张桂梅几十年如一日坚守在滇西深度贫困山区,无私投身教育事业,帮助无数大山里的女孩圆了大学梦,创造了大山里的教育奇迹。

贫困地区大多存在教育短板,常常会陷入“越贫困越不重视教育,越不重视教育越贫困”的恶性循环。过去一段时期,受自身教育水平和认知的限制,一些贫困家庭对子女教育重视不够,尤其是女孩的辍学现象非常严重。在“女孩子如果有文化,她可以改变三代人”等理念的支撑下,20多年来张桂梅执着地投身教育扶贫事业,既“雪中送炭”又“授人以渔”,帮助1600多个农村贫困家庭改变了命运。“如果说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业;如果说我有期盼,那就是我的学生;如果说我有动力,那就是党和人民!”张桂梅的这句表白,让世人看到了她的力量来源。

张桂梅的力量,来源于她对教师职业的崇高信仰。一名好的教师,可以影响学生的人生,张桂梅便是如此。她仿佛黑夜里的灯盏,照亮了贫困学子用知识改变命运的成长之路。在全省各地,还有许多像张桂梅一样的老师,在三尺讲台上默默耕耘,坚持用知识温暖孩子的心房,用梦想点亮孩子的希望,用行动改变孩子的命运。教育,不仅能帮助孩子们学习知识、增强技能,更重要的是能带来观念上的改变。

张桂梅的力量,来自于她对教育扶贫的深刻认知。教育不仅仅是为了传授文化知识,更是立德树人的重要工作。为了让贫困山区的女孩有受教育的机会,她每年寒暑假都会深入大山做家访,把“知识改变命运”的理念带进大山;为了让孩子们都有成才与出彩的机会,她默默付出,辛苦耕耘,帮助学生们铺平前行的路。在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中,不仅改变着学生个体的人生轨迹,更为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作出贡献。

为梦想燃灯,为希望开路。张桂梅就像一盏灯,点亮孩子们的内心世界;像一团火,温暖孩子们的心房;像一颗星,启迪孩子们仰望星空,脚踏实地;像一面旗,引领孩子们奔向更美好的未来。向张桂梅同志学习,我们要牢记初心、不忘使命,积极主动作为,立足岗位建功,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力量。

教师个人先进事迹【篇3】

择一事终一生,爱一行专一行。1998年4月,张桂梅在华坪县民族中学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多年来,她把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用常人吃不了的苦创造了山区教育奇迹,用红色基因为女高师生注入精神力量,用不怕掉一层皮的付出让山区孩子凤凰涅槃!

无论时代怎么变,优良传统没有变。“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不能丢,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不能丢,在学生心中埋下红色教育的种子很重要。”革命传统立校,红色文化育人,这是张桂梅的育人理念,也是女高的育人特色。

一走进女高操场,远远地就会被“共产党人顶天立地代代相传”12个巨幅红字锁住目光,这是张桂梅办教育的“魂”和“锚”。建校10多年来,学校坚持“五个一”教育:党员一律戴党徽上班,每周重温一次入党誓词,每周组织一次理论学习,每周合唱一支革命歌曲,每周观看一次红色影片。红色文化教育,早已渗入师生言行举止和精神风貌,成为女高的一道风景线。红色文化教育,让学生更深刻地感受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激发起巨大精神动力。

无论学校怎么变,教师天职没有变。女高的巨变,是我国山区教育发展的一个缩影。经过张桂梅和其他老师的不断努力,女高在办学思想、教育质量、管理水平、师资队伍、基础建设等方面都有了长足进步,在校学生一天比一天多,高考成绩一年比一年好。这些年,尽管学校发展快了、工作岗位变了、个人名气大了,但张桂梅始终牢记并践行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教育使命。在她看来,唯分数并不是山区教育的出路,必须培养对社会有用的人。

张桂梅不仅是教书匠,更是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她把育德放在第一位,引导学生从小树立远大志向,塑造女孩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气质和品格。成就一个学生,扶起一个家庭,造福整个社会。女高毕业生,很多人选择医生、教师、警察等相关专业和职业,在求学、工作过程中积极参与公益、扶贫项目,主动投身偏远艰苦地区的建设和发展。张桂梅倍感欣慰,心里想的是:“事业后继有人了!”

无论岁月怎么变,奋斗精神没有变。为了学生的一切,老师苦教,全校教职工苦干。在40多年的执教经历中,张桂梅与疾病斗,说“我就看老天能把我领走不”,“不能把宝贵的时间浪费在无休止的看病上”;与贫困斗,探索教育扶贫,把绝望变成希望,把不可能变成可能!她就是这么一个人,没人不打心眼里佩服。

奋斗精神,在女高延续着,雨水冲不倒,大风刮不倒。张桂梅有一段令人肃然起敬的独白:“有人说我爱岗敬业,有人说我疯了,也有人说我为了荣誉,也有人不理解。一个人浑身有病却不死,比正常人还苦得起,男老师被我拖垮,女老师累得哭,两个单位来回跑,我没倒下,有种精神支撑着我,说到底是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让我直面这片热土时,心里不愧。”她寄望她的学生们刻在心上的誓词是:“我生来就是高山而非溪流,我欲于群峰之巅俯视平庸的沟壑;我生来就是人杰而非草芥,我站在伟人之肩藐视卑微的懦夫”。这样的自信心,不仅生动诠释了张桂梅的奋斗精神,更激励学生们志存高远,走向更广阔的人生舞台。

教师个人先进事迹【篇4】

巍巍玉龙雪山高,脉脉金沙江水长。40多年来,在红土高原上,张桂梅把自己的全部身心献给了党,献给了教育事业,献给了贫困山区人民,用无私奉献精神谱写出教育脱贫的红梅赞歌。

视学生为期盼,所以痴心执着。张桂梅所有的努力,就是希望学生有出息,成为国家的未来;最鲜明的个性特点是坚定执着,一旦认定一件事,不管多少人反对都要做成,绝不妥协。为了留住学生,多年来,她走了11万公里的家访路,走进1000多名学生的家。车轮到不了的地方,她骑马翻山也要去,哪怕摔断肋骨、旧病复发晕倒在路上,还是坚持每年寒暑假都走。有一次家访,遇到一个辍学放羊的学生,张桂梅苦口婆心说服了女孩父母,把女孩带回了学校。为了给学生铸魂塑形,她提出刚强、勤敏、宽厚、慈惠、知礼、质朴的校训,在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精心引导学生破茧成蝶、茁壮成长。

师者桂梅,心之所向,百折不挠,不为投桃报李,惟愿百花齐放。她是学生的幸运,是女高的荣光。

视事业为一切,所以朴实纯粹。她淡泊名利,把获得“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等200多件奖状、奖杯、荣誉证书,全部捐给华坪县档案馆,说“这些年,我只是力所能及地为山区女孩教育做了一点事情,我只是尽了一个人民教师的应尽之责,这些荣誉不属于我一个人,应该属于党和人民”。她固守清贫,对自己和亲友“抠门”,吃、穿、住、行、用节俭到了极致,过着苦行僧似的生活,却把奖金、工资和社会各界捐助她治病的共100多万元全部用在了学校和孩子们身上。20__年以来,她每年出差、家访那么多次,但没有报销过一笔差旅费。她看淡生死,多次向华坪县领导提出,“如果自己突然走了,葬礼就不办了,骨灰直接撒到金沙江,能不能提前把丧葬费预支给我,我想把这笔钱用在孩子们身上”!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面对繁华和荣辱,她一心扑在事业上,私情与大爱,她分得很清,教师本分,她守得很牢。这份质朴和纯粹,是共产党人的真本色。

视组织为依靠,所以忠诚感恩。张桂梅对党的忠诚是发自肺腑的,嵌入灵魂的。建校不到半年,女高老师流失超过一半,学校快办不下去了。最艰难的时候,张桂梅想到依靠党组织的力量,一下子来了底气。她把剩下的6名党员教师召集起来开会,说:“抗日战争时期,只要阵地上还有一个共产党员,阵地就不会丢。今天,我们这么多党员在,还能把这块教育阵地弄丢吗?”随后,老师们在教学楼墙上画了一面很大的党旗,面向党旗重温入党誓词。当念到“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时候,大家都哭了,坚信一定能够克服困难,把女高办好!人心齐了,女高又有希望了。

在党言党,爱党护党。女高能办起来并走到今天,离不开党和政府作坚强后盾,如今的女高,已经成为一所设施齐全、朝气蓬勃的现代化学校。一次家访中,学生的母亲拉着她的手,哭着说:“女子高中不收钱,让娃娃有书读,你是恩人,我们都感谢你。”她却说:“不要谢我,我没有那么大的能力。女子高中是各级党委政府出资修建的,你的梦,是党和政府、是社会帮你圆的。”

教师个人先进事迹【篇5】

从师专毕业后的马艳被分配到北京市163中学。这是一所“三类学校”,正确的叫法是“基础薄弱校”即“薄弱”的校舍、操场、师资、生源。“薄弱”的结果是,该校连续数年在全区中考成绩排行中倒数第一。

1995年秋,24岁的马艳成为这所中学初一(5)班的班主任。

开学的第一天,全班同学竟没有一个戴校徽的,认为那丢人现眼。马艳告诉学生们:“我就是163的毕业生。”学生们愣了。

马艳知道,要让她的这些“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学生找回自尊,找回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信心,不能仅靠成绩单。那将是一场艰苦的较量,首先与旧的自我,其次是与周围的环境,凭着大家一点一滴的努力。

在马艳的班里,有两名学生持有弱智证明(类似的学生全年级有十几个)。然而,经过反复测试和与他们交往,马艳发现事实上他们只是反应慢一点,小学知识的基础薄了点,而仅凭这,就认定孩子是弱智,这令马艳痛心疾首,是“大人们太不负责了”!

“你那证明在我这儿可不算数,别忘了,上课时我可要提问你!”

结果,这两个学生不仅学习成绩很快上来了,而且在课堂上积极举手发言,课下,他俩还常提醒马老师:“您上节课怎么没提问我,我早做好准备了。”

一次,学校进行广播操比赛。马艳坚持让全班每一位同学上场操练。有的班不是全体

上场,留下几个体胖的、动作不协调的、反应慢的学生当观众。轮到(5)班做操时,个别“歪瓜劣枣”们的动作招来全校一片笑声。结果可想而知,(5)班得分全校倒数第一。

马艳没有批评任何一位学生,因为,所有的人都尽力了。他们就是这样的成绩。然而,全班同学都哭了,哭过之后又笑了,他们拥有一个真正关爱他们的老师。他们更同情别的班级那些被剔出来只配当观众的同龄人,没有人站在那些孩子的位置上想一想,这些孩子的心里该多难受!

其实,马艳嘴上说不在乎名次那是假的。私下里她也有过思想斗争,要不要让那几个姿势难看的学生别上场了?但她没有那么做。事后,她很庆幸自己的选择,“我成天教育学生要尊重别人,可一到关键时刻我还是为了分数、排名,置学生的自尊心于不顾,那么这老师在全班同学心目中的形象就会一落千丈,我以前讲的全是骗人呢!”

初一时,有位科任老师占了(5)班一节体育课,学生们很不满意。体育委员提出自己带着同学上一节体育,马艳不同意。可上课铃一响,学生们还是被体育委员带下了楼,把科任老师晾在一边。

这回,马艳真生气了,当时就想下去把学生们揪上来。但稍一冷静,她没有下楼,而是自己赶到科任老师的办公室去做解释工作了。当学生们满头大汗兴高采烈的回到教室时,她也没有马上进行全班批评,而是在不久后的一次班会上让大家讨论:自尊与遵守老师的安排及学校纪律之间的关系。在占用体育课这件事上,作为体育委员,可不可以有一种更好的解决方法?

这件事,让马艳,让同学们都学到不少。

初二下学期,马艳班上来了几位“蹲班生”。其中一个女孩,头一天进(5)班教室时就摆出一副满不在乎的劲头,晃着肩,书包甩在身后,浓妆艳沫的脸不屑地掠过老师,又用眼睛大胆地一一扫过全班男生――这时,教室静悄悄的,大伙儿都愣住了。他们都听说过关于这个女生的传闻。

马艳没有给她个“下马威”。头一次和她谈话,马艳的第一句话就是“你很漂亮,还挺会打扮,什么时候教我几招。”女孩子的敌意一下子就没了。后来在周记本里,马艳除了指出她最近的进步和不足,还写了一句:“我脸上老长痘,有什么好办法?”

一周后,周记本上女孩工整地写着答案:“治痘秘笈:每晚睡觉前用牙膏涂沫。”

又过了一周,女孩看到发下来的周记本里马老师的评语:“谢谢你的偏方,我试了,还真管用。”

后来,女孩和马艳老师成了无话不说的朋友。马艳说:“我认为女孩还是往可爱上打扮好看。”不久,女孩把自认为很“酷”的头发剪了。马艳又说了“青春期的女孩穿太过紧身的衣服对身体有害”,从此,女孩天天穿校服上学了。初三时,女孩入团了。

“孩子都有自尊心,和大人一样。让他们改正错误的时候,要留有余地,还要留有时间。有时候老师心急,说话不尊重孩子的感受,结果是把孩子往绝路上逼。有时候,老师的一个失误就可能毁了孩子的一生。”

还有一回,劳技课老师收课堂用具时发现少了两套,告诉马艳。让她到班上查,是谁偷的。

马艳去了。

全班同学都知道劳技老师已经“严重”生气了,现在看到班主任又来了,如临大敌,气氛凝重。可是,马艳却若无其事地讲了几件别的事。同学们的心渐渐地平稳了。临走,马艳好像刚想起来似的随口说:“忘了交劳技课用具的同学待会儿到我那交了吧。”

马艳回到办公室,几双眼睛同时看着她。“逮着了吗?谁偷的?”马艳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一会儿,两个学生站在门口怯怯地说:“刚才老师说收用具时,我俩光顾着说话,没听见。”马艳知道,本来是没听见老师的要求,是无意的,可老师一说是“偷窃”,就不敢往外拿了。

“当老师的,怎么光向着学生说话呢?”同事们对马艳的一些做法不理解。

马艳对于尊重教育最深切的体会就是:老师要给犯了错的孩子下台阶的机会,不能把孩子挤兑得没路走。

慢慢地,(5)班成了全校学生都羡慕的“天堂”,因为,在大多数班级里普遍存在的因成绩、家境等因素的彼此歧视,在那里没有市场。

校长也对(5)班刮目相看,因为,(5)班从没有出现过考试作弊,尽管他们班的成绩在全年级并不突出,有些科目还倒数。学生们都认为作弊是自我侮辱。

三年过去了,学生们均以优异的成绩初中毕业了。学生及家长们深深地感激马艳老师,而马艳也感激她的学生们。用她的话说,不是她教会了学生该如何尊重自己,尊重他人,而是学生们教会了她用一种新的态度和观念当一个好老师。

305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