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电影《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5篇
推荐文章
教育电影《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5篇
今天我带我的学生去看了《放牛班的春天》这部影片,看完后我的心灵又受到了强烈的震撼。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
《放牛班的春天》所讲述的是著名的指挥家,因为母亲的葬礼,回到了阔别多年的故乡,遇到了童年的同学,一本特别的日记,打开了一段尘封了五十年的记忆,追忆了一位伟大教育者的过去。透过日记泛黄的扉页,依稀可以看见1949年1月15日的字样,那是克雷芒马修先生来到“池塘畔底”寄宿学校当老师的日子。
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当乐格科设置的陷阱将马桑大叔的眼睛刺伤后,马修并没有让他去关禁闭,而是让他每天去照顾马桑大叔,直到他康复为止;当莫康志因为辱骂院长而被关禁闭,释放出来后罚做清洁工作,听见马修训练他的同学们合唱,每天放学后独自一人偷偷在教室里练习唱歌,马修发现后并没有责怪他,而是给他“开小灶”马修用它宽广的胸怀包容着这些可怜的孩子们。在为公爵夫人演唱时,无论是合唱部分整齐甜蜜的歌声,还是领唱莫康志那清亮的天籁之声,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最后,虽然马修被迫辞职,但是马桑大叔,孩子们以及另一个教师联合起来,告发了院长滥用惩罚,院长被驱逐了。
看完这部电影,我十分敬佩马修那博大的胸怀。他不但因为他的孩子们编写歌曲来骂他,便厌恶他们。他是从中发现出孩子们与众不同的特点,来组建合唱团。他还积极与那喜欢惩罚学生的院长做斗争,让院长无地自容,只好按照马修的话来行事。
通过这部影片,我们知道,其实人人心中都有爱,人人心中都有一颗炽热的心。马修,就是点燃这颗炽热的心的人!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2
一场电影看完,犹如矿业望天一般的音乐之声回荡在耳际,久久不绝于耳,一双双真挚的眼睛所散发出的童贞之光能点亮人们的心灵。一张张纯真的面孔流露出的对自由和博爱的向往和与望发人深省,天籁之音般的合唱好像皎洁的月光驱赶走了黑暗中的恐惧,用爱心去感化孩子心灵又让我陷入了沉思之中。
在校长的眼里,这是一群难以驯服的野马,一群无知的顽童,除了拳脚相加的教育,他们别无他法,连做似的管理方式让人难以理解和接纳,当然孩子们也是不能接受的,自然孩子是教育不好的,他们永远都是一群不可早就之才,永远都被人唾弃和责骂。
克莱门特是一个才华横溢的音乐家,他热爱音乐胜过生命,才华难以施展,最终成为一所寄宿学校的学监。记得这样一个细节吗?当孩子们都安静的睡着了以后,他开始了他的音乐创作。当他发现他的创作被还不理解他的孩子们偷走的时候,他发疯似地找回了他的宝贝,然而他原谅了这群难以管束的学生,当他发现孩子用自己特有的“音乐”嘲笑讥讽他的时候,他没有生气,却出乎意料的发现了那个声音是“众里寻他千百度”中所忽然发现的天使。
他用音乐唤醒了孩子们的良知,他用音乐洗涤了孩子们的心灵,他用音乐获得了孩子们的理解,他用音乐拉近了它与孩子之间的距离,他的音乐是他用生命谱写的,就好像他爱孩子是他善良的本性一样没有办法不让这群在校长的眼里无可救药的孩子喜欢他,相信他,爱他。当他要离开学校的时候,孩子们用他创作的歌曲为他送行,用他创作的歌曲挽留他,用他创作的歌曲驱赶对即将有降临到他们身上的厄运的恐惧。歌声穿透夜空,歌声穿透田野,歌声穿透了孩子们的心灵,歌声把孩子们带到了另一片天地,歌声留下的是克莱门他的一片爱心,歌声改变了孩子们的命运。
我们的身边不乏有这样的学生,他们更需要我们的爱心和理解,更需要我们的关怀和温暖,我们的一句话也许就能改变孩子一生的命运,我们的一个不经意的动作也许就能让孩子终身难忘,我们的言行对孩子是多么的重要,我们的举动对孩子有多么深远的影响。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3
《放牛班的春天》讲述了主人公马修到一家学校担任学监,这个学校被称为池塘之底,这个学校由调皮的孩子,残忍的校长,冷酷的教师,严厉的制度构成。马修怀着一颗仁爱之心看待这些孩子,对学校残忍的“行动—反应”制度深恶痛绝。他热爱音乐创作,他用爱心关怀孩子,在他的执着下,费尽心思组成了一个合唱团,为他们谱曲,用音乐引导净化他们的心灵,对他们的人生带来了巨大的影响。看完后也让我陷入了沉思:
每个孩子都是能教育好的,没有所谓的坏学生。池塘之底的孩子被以前所在学校辞退,被认为是问题学生,被现在学校老师用残暴的方式压制,被贴上“极坏”的标签,这些学生真的差吗?不是。马修老师不这样认为,并在他的教育下改变了他们,成就了他们。(我们也埋怨过孩子调皮,不听话,但我们是否思考过我们的方法是否有问题?是否静静思考过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没有坏学生,每个孩子都是可爱的都有自己的长处,需要你去发现。遇到问题多找方法,用不求人人最好,但求每个孩子都不断进步的心态去对待每一个孩子,教育孩子,做到无愧于心。
用老师的爱去对待每一个孩子。池塘之底的校长用暴力压制孩子,孩子看似听话了,但很明显作用是极短的,并且是表层的,孩子内心不服,内心出现了叛逆,出现了反抗现象。相反马修老师用他的爱心耐心教育爱护孩子,最终换得了孩子的认可与尊敬,改变了孩子的一生。孩子们是单纯的是最懂爱的人,谁对他们好他们是能感觉到的,愿我们用自己真诚的爱去对待每一个孩子,让孩子都能健康快乐成长。
希望自己也能想马修老师那样去对待孩子。做像他那样的老师。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4
这部电影让我懂得了什么叫做坚持,什么叫自强,做事要乐观的去面对……
一所不起眼的学校有一群不学习,整天捉弄老师,时不时地抽香烟,有着一些不良思想的学生。我想,没有老师会来这儿教书。但他偏偏就来了——长相普通,毫不起眼的音乐教师马修。
马修热爱音乐,更热爱学生。他让这里的学生以合唱的方式唱歌。用艺术唤起学生的审美,唤醒学生的良知。让他们生活变得有质量,让他们变得热爱学习,让他们渐渐变成一个个有思想,有追求的学生。
但你绝对想不到,在这之前,学生是多吵、多坏。在马修刚来时候,一位老师就遭到了学生的恶作剧,受到了很严重的伤。因为当时上医院的费用很贵,所以就留在学校,请医生包扎一下罢了。而马修知道凶手是谁,当他带着这凶手去校长室时候,看到校长的残暴,还有那学生的苦苦哀求,令他有另一种想法:既然那位受伤的教师在学校养伤,就命这位学生每天去照顾受伤的老师。看到这,有人会想,马修教师也不过如此,能这样做的老师不少啊。但,在发生这件事的前几分钟,马修老师给学生们上第一节课。刚进入教室,就被学生们的恶作剧给绊倒,接着,公文包就被学生们抢走了,但他依然难能保持冷静克制。这点,他就与众不同了。
在组成合唱团时,他对每位同学都进行了测试。他有一种奇怪的想法:全校最吵、最坏的学生却是一位无人能及的男中音。他不放弃任何一位差生,并为这些学生找到合适的位置。
想起自己,虽然没有遇到一个叫马修的老师。可是,并不乏他那样的老师,甚至有比他还出色的老师吧?但是,学习上后进生都会想不学就算了吧?现在我明白了,没有一个人是教不起来的,没有一个人天生就是聪明的。
对,差生,只是输在了起跑线上,但长跑过的人肯定知道,什么叫做“加速”。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5
周五的下午,陈老师带我们去看了一场电影。看完《放牛班的春天》这部影片,我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
四十八年前,主人公马修到一家学校担任代课老师,这个学校被成为池塘畔底,这个学校由调皮的孩子,残忍的校长,冷酷的教师,严厉的制度构成。马修怀着一颗仁爱之心看待这些孩子,对学校残忍的“行动—反应”制度深恶痛绝。他热爱音乐创作,他用爱心关怀孩子,在他的执着下,费尽心思组成了一个合唱团,为他们谱曲,用音乐引导他们的心灵。当然,最后的结果是音乐净化了孩子的心灵,也对他们的人生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这部影片采用了倒叙的方式,当年合唱团中的领唱莫杭治后来成了指挥家(当然,他的成就是因为当年马修发现了他在音乐方面的天赋),因为母亲病逝回家的时候,当年合唱团的伙伴佩尔诺来找他,给了他一本马修的日记。马修在日记中记载了这感人的一切。贝比若当时是个孤儿,总在周六的时候等在大门口,希望父亲会来接他。后来马修被学校解雇了,当他要登上汽车的时候,贝比若一路奔跑赶来,要马修带他走,马修先是拒绝,后来又不忍心,回来把贝比若带走了。贝比若的执着是有道理的,那天正好是星期六。看了这部影片,感动之余,我也得到了深刻的启示: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应该看到: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缺点,关键要看怎么去挖掘,怎么去教育,充分挖掘孩子的优点天赋潜能和爱心,孩子才能很好地成长起来。因此这部影片值得我们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