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上下五千年的读后感5篇
《中华上下五千年》是一本关于历史神话故事的书,因为中国是古代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约有五千年的历史渊源,所以《中华上下五千年》也就记载着整个中国历史上的故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中华上下五千年的读后感5篇(实用),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中华上下五千年读后感篇1
我们国家是一个伟大的国家,是一个文明古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国家。抱着了解我们国家的五千年历史发展轨迹的好奇心,我在暑假里读了《中华上下五千年》这一套书。
这套书讲述了我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从盘古开天地到为了成立新中国而发起的南昌起义,数不清的英雄豪杰和文人义士在这历史长河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足迹。有为了医治苍生尝遍百草的神农氏,有为了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大禹,有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还有为了新中国建立而弃医救国的孙中山先生……。
其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就是越王勾践,他是一位真正的大丈夫,不仅能屈能伸还能虚心积极听取忠臣的建议。他在被吴国打败后没有气馁没有放弃,反而忍气吞声去吴王夫差那里做奴役,隐忍之极,让吴王失去了对他的戒备,不顾大臣伍子胥的反对放他回去,回国后他一方面积极听取范蠡等大臣们的建议,养兵蓄锐,增强国力,一方面自己天天卧薪尝胆时刻提醒自己不忘复仇,最终他用智谋大胜了吴国,成为春秋霸主中最后一位霸主。
书中还有许多耳熟能详的历史故事,畅游在这历史的长河中,仿佛亲身经历了一个又一个的朝代,让我了解了中华民族这五千年是如何经历过来的,悠久的历史厚重的文化,让我认识到了古人们的智慧和勇敢。
读完整套书我不禁感慨历史的沧桑、悠久和伟大,更让我领会了我们中华民族那强大的生命力,我为自己是炎黄子孙而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
中华上下五千年读后感篇2
暑假之所以我会选择《中国上下五千年》这本书其实有两大理由:一是看准了这本书的价值,所谓知历史,明事理;二也是因为看这本“历史书”像是看故事书一样吸引我一直看下去,不会像课本那样烦躁无味。
这本书是从盘古开天辟地开始讲述到晚清结束,里面包含了大把大把的历史著名事件还有许多有趣的神话故事。中国文明源远流长,从茹毛饮血的远古时代,到形成等级分明的封建王朝;从吃生食的远古时代,到文明经济繁荣的大一统国度;从技术单调的远古时代,到科技不断革新的朝代更变。中华民族创造了无数的辉煌与成就,也经历了无数的磨难和挫折。无数的爱国人士、知识思想家、英雄豪杰在历史上留下了自己的足迹。
而我我最喜欢的是《大禹治水》。传说在帝尧时期,黄河流域经常发生洪水。为了制止洪水泛滥,保护农业生产,尧帝曾召集部落首领会议,征求治水能手来平息水害。鲧被推荐来负责这项工作。鲧接受任务后,采用堤工障水,作三仞之城,就是用简单的堤埂把居住区围护起来以障洪水,九年而不得成功,最后被放逐羽山而死。舜帝继位以后,任用鲧的儿子禹治水。禹总结父亲的治水经验,改鲧“围堵障”为“疏顺导滞”的方法,就是利用水自高向低流的自然趋势,顺地形把壅塞的川流疏通。把洪水引入疏通的河道、洼地或湖泊,然后合通四海,从而平息了水患,使百姓得以从高地迁回平川居住和从事农业生产。后来禹因此而成为夏朝的第一代君王,并被人们称为“神禹”而传颂与后世。
在大禹治水的过程中,留下了许多感人的事迹。相传他借助自己发明的原始测量工具——准绳和规矩,走遍大河上下,用神斧劈开龙门和伊撅,凿通积石山和青铜峡,使河水畅通无阻。他治水居外13年,三过家门而不入,连自己刚出生的孩子都没工夫去爱抚,不畏艰苦,身先士卒,腿上的汗毛都在劳动中被磨光了。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成功地治理黄河水患的治水英雄。
合上《上下五千年》,心中涌动着太多的激情,而再多的激情不如化作我们的行动,那就是热爱我们的祖国吧!对,相信你们,我可爱的学生们,也一样如我一般涌动着沸腾的爱国热情。那就让我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爱父母,爱同学,爱老师,爱学校,爱祖国美好的河山吧!
中华上下五千年读后感篇3
我翻开书册,好像面对着汹涌澎湃的大海,历史的浪潮滚滚而来。民族的文化,在这里凝聚;民族的精神,在这里显现。
我与历史人物共席对话。我和时代风云同声呼唤。我思,我问:是谁推动着历史的车轮。
《上下五千年》里有许多小故事深深地吸引了我:有的故事惊心动魄,有的回味无穷,有个故事让我印象最深的是《蒙古军三次西征》。
《蒙古军队三次西征》说的是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后,他的蒙古铁骑开始东征西讨。1219年蒙古一支四百多人的商队在前往西方经商时被花子模国认做奸细,全部处死。成吉思汗大怒,统率二十万大军向花子模国杀去报了商队之仇。后来第二次西征,征服了俄罗斯、乌克兰,一直打到匈牙利、波兰,整个欧洲为之震动。为了扩张国土第三次杀到伊朗和伊拉克,并侵入了埃及,最后被埃及打败。
我掩卷沉思,我若有所悟。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有多少英雄豪杰匡扶正义,有多少志士仁人追寻真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屈原,“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李白,“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他们为着民族利益呕心沥血,他们为着民族尊严而献身成仁。他们是民族的英雄,他们在为民族的生死存亡而战!
然而,这就是答案么?历史,就是英雄好汉的演兵场吗?
伟人的话在我耳旁回响: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真正动力。
是那些无名的平民,在大泽乡揭竿而起,在虎门湾引水销烟……是那些朴实的百姓,将心血熔炼成兵马俑,用汗水铸就万里长城……是的,是人民的意愿造就了英雄,是人民的力量推动着历史的车轮滚滚向
在四十年的时间里成吉思汗发动了三次西征,沟通了欧亚之间的交通,但也给中亚和西亚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灾难。
我感慨,我赞叹,那些威名远扬的英雄豪杰,因为他们演示着人民的壮举,所以他们才在历史的画卷上书写浓重的一笔;那些流芳百世的志士仁人,因为他们呼喊着人民的心声,所以他们才在历史的柱石上镌刻下深沉的印记。
当我翻到书卷的最后一篇“武昌起义的炮声”,已是华灯初上时分,电视里正在热播连续剧《走向共和》,屏幕上正在演绎着慷慨悲凉的壮剧。
中华上下五千年读后感篇4
从远古时期的华夏始祖开始,到新中国的成立,让我增长知识,广博见闻。看到古代战场上的那些猛将,三国的赤壁之战,谢安的淝水之战,戚继光抗倭、黄巾军起义、抗金名将岳飞等等,一个个故事,一位位英雄,都让人肃然起敬。
再看看各个朝代的皇帝,昏君把整个朝廷指挥得乱七八糟,明君治理国家都会用减税负和鼓励生产的方法来治理国家,更多的明君会重用那些充满智慧的大臣和宰相,我最崇拜的就是历史上最有名的管仲、乐毅、诸葛亮、商鞅、蔺相如等忠臣名相,都是他们忠心耿耿地辅助皇上,想出超乎常人的策略来发展国家,这些更是让我学到了为人处世的谋略和智慧!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商朝商纣王的时候,周武王出动300辆战车,带领3000名精选的勇士伐纣。商纣王急忙应战。虽然纣王出动了70万人的大部队,但这些士兵多是被压迫的奴隶和俘虏,他们早就痛恨纣王,反而在阵前纷纷起义,掉转戈矛,替周军开路,和周军一起杀向纣王,真所谓是“多行不义必自毙”!
还有,更令人气愤的是,近现代史上的战争,英、法、美等八国联军居然联合起来欺负我们中国,令人发指的是,还要火烧我们的圆明园。如果不是我们朝廷的闭关自守,
也不至于我们中国落后那么多,我们也不会受到那些列强们的欺侮,我们中国的文物、历史瑰宝就不会大量地流失海外,也不会有现在的外国人叫嚣拍卖我们国家的文物,我们还要用高价去买回来。而且,我们现在也不会仅留下火烧圆明园的遗址供后人参观。那可是一座和故宫一样神奇伟大的宫殿呀!如果没有战争,我们的香港、澳门更不会离开祖国妈妈的怀抱,任人宰割,历经沧桑。国耻难忘啊!
看到这些昏庸无能的国君,我恨不得和起义军一起战斗。看到外国列强欺负我们华夏时,我也恨不得穿越时空,和战场上指挥的大将们,一起讨论兵法,把他们杀个片甲不留。总之,这本书,让我身临其境、心潮澎湃。
作为中华民族的后代,我为有我们这样英勇、伟大的民族而感到自豪;也为我们坚强、勇敢,充满智慧的华夏儿女感到骄傲。这本书真的很精彩,我真心诚意地为你推荐,了解一下我们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相信您一定会更加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
中华上下五千年读后感篇5
这个寒假我读了一本讲述中国历史的好书《中华上下五千年》。
中国是最古老的文明古国之一,拥有三千年以上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刀耕火种的远古,直到封建文明极度繁华的明清时代,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一脉相承。在上下五千年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经历了许多挫折和苦难,也创就了无数的成就与辉煌。在这条漫漫长路上留下脚印的,还有数不清的英雄豪杰仁人志士。
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故事是《田忌赛马》,讲的是:
在魏国作官的孙膑,因为受到同僚庞涓的迫害,被齐国使臣救出后,到达齐国。齐国使臣将他引见给齐国的大将军田忌,田忌特别佩服他,将孙膑待为贵宾,孙膑对田忌也很感激,经常为他献计献策。
赛马是齐国欢迎的娱乐项目。田忌多次与国王及其他大臣赌输赢,屡赌屡输。当又一次赛马时,孙膑随田忌来到赛马场。孙膑了解到,大家的马按奔跑的速度分为上中下三等,各家的马依等次比赛,比赛为三赛二胜制。孙膑仔细观察,发现:田忌的马和其他人的马相差并不远,只是策略运用不当,以致失败。孙膑告诉田忌:“大将军,请放心,我有办法让你获胜。”田忌听后非常高兴,随即邀请国王与他赛马。国王欣然答应了田忌的邀请。
比赛前田忌按照孙膑的主意,用下等马冒充上等马,与齐王的上等马比赛。比赛开始,只见齐王的好马飞快地冲在前面,而田忌的马远远落在后面,国王十分得意。第二场比赛,按照安排,田忌用上等马与国王的中等马比赛,在一片喝彩中,只见田忌的马冲到齐王的马前面,赢了第二场。关键的第三场,田忌的中等马和国王的下等马比赛,田忌的马又一次冲到国王的马前面,结果二比一,田忌赢了国王。
《中华上下五千年》让我学习,了解,感悟到了许多东西。它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
中华上下五千年读后感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