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优秀事迹材料
推荐文章
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优秀事迹材料5篇
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的他们牢记初心使命、担当强军重任,在平凡岗位上做出不平凡业绩,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优秀事迹材料有哪些你知道吗?一起来看看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优秀事迹材料,欢迎查阅!
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优秀事迹材料【篇1】
周飞虎,男,1971年出生,现任解放军总医院外科临床部重症医学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该同志政治思想坚定,对党忠诚,严守党的各项纪律及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及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作风正派,为人诚实、正直;团结协作,关心爱护同事。在工作上多年如一日,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以科室为家,抢救病人在工作上不分昼夜,多次成功完成危重病人的抢救工作。近年来,先后参加了西非抗击埃博拉、__爆炸维和伤员和__遇袭伤员救治等系列国际重大救援任务,模范践行“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精神,出色完成各项任务,被评为全国埃博拉出血热疫情防控先进个人、2017年最美援外医生、军委后勤保障部优秀共产党员,荣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二次。作为科室主任,带领科室团队荣立总医院院集体三等功、教学先进单位、标准化建设先进单位等。
作为重症医学专家,每天面临徘徊在生死边缘的急危重症患者,在危重外科围手术期危重病人、脓毒症、热射病的血液净化及液体复苏、多脏器功能不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救治等方面取得了很好疗效,为解放军总医院首批“百位名医”培育对象,《持续血液净化救治重症脓毒症》被评为院首批《百病妙诀》。任科室主任以来,在工作中克服科室在岗医生人员少,科室任务繁重等困难, 经常同时身兼二线、三线值班,并参加了科室所有重症及特殊病人的抢救工作,确保科室医疗安全,在保健工作中,除科室直接收治军干、师干首长救治外,多次参加南楼首长抢救。并多次代表医院和军委后勤保障部参加包括西非抗击埃博拉、天津爆炸、马里爆炸伤员等救治,均圆满完成任务。
所带领的科室多年来救治危重病患者数万名,在危重病人救治成功率均在95%以上,远高于国内、外同级别医院90%-92%的救治成功率。科室2013年荣立总医院集体三等功,2014年被评为总医院教学先进单位,2015年被临床部嘉奖,2016年被评为总医院标准化建设先进单位及医德医风建设先进单位。2016年底,先后入选北京十大健康卫士及感动海淀十大文明人物候选,多次被评为总医院优秀党员和教学先进个人。
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优秀事迹材料【篇2】
第一时间接收患者,第一时间深入隔离病区,第一时间转接患者……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护理处主任护师仲月霞在支援武汉抗击新冠疫情的战场上,用一个个“第一时间”,扛起了白衣战士的使命担当。
“就像战士听到冲锋号”
庚子年除夕,万家团圆时,军用机场灯火通明。仲月霞背起行囊,与同为本院医生的爱人王新,一起登上飞机驰援武汉。
当时,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被陕西省确定为新冠疫情第一批定点收治医院。经历过抗击非典等多次重大任务的仲月霞,毫不犹豫地递交了请战书。她坦然地说:“没想那么多,这是一种本能,就像战士听到冲锋号。”
1月24日凌晨4时,仲月霞接到出征命令。王新起床帮她收拾行囊。“注意安全,早去早回。”作为医院消化内科主任,王新早已习惯妻子多年来的紧急出征。
2003年抗击非典。仲月霞战斗在一线,经历了100多个难忘的日日夜夜。2008年汶川大地震。她是医院派出的首批医疗队队员,在北川羌族自治县陈家坝,她和战友一起救治了101名伤员。2015年援助非洲抗击埃博拉病毒。她奔赴利比里亚,在异国他乡战斗59天,面对传染性极强的埃博拉病毒,她用医者仁心温暖生命……
对仲月霞来说,这次出征,比以往执行任务更多了一份牵挂。父亲去世不到半年,85岁的母亲患有阿尔茨海默病,今年春节,仲月霞原本计划好好陪陪母亲,接到任务后,她立刻决定申请前往抗疫一线。她没有告诉母亲执行什么任务,只说要出个长差。
王新一边帮妻子收拾行装,一边也在琢磨着请战。作为消化病学方面的专家,他也希望能为抗击疫情尽一份力。向组织申请加入医疗队,但院领导婉拒:夫妻俩去一人就可以了。但王新和仲月霞态度坚决:执行了那么多次急难险重任务,积累的经验能派上用场。1月24日晚,经院领导同意,夫妻俩携手奔赴武汉,并肩战斗在抗疫一线。
“我们提前进驻一分钟,病人就多一分希望”
到达武汉驻地、完成物资准备已是1月25日凌晨4点。作为医疗队医护团队的主力,仲月霞主要负责规范救护流程和培训医护人员。
“我们提前进驻一分钟,病人就多一分希望。”稍作休整后,医疗队立刻与武昌医院对接。仲月霞和几名医疗专家打头阵,带领4名护理骨干率先进入病区,了解患者病情和病区环境,提出感染防控要求和防护技术操作建议。
作为国内急重症护理及传染病护理专家,她在疫情防控、防护培训、重症急救等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仲月霞和战友们用最短的时间,将武昌医院普通病房改造成基本符合要求的隔离病房,制定了一套传染病管理方案和救护标准,既规范了治疗护理流程,为收治更多的患者提供医疗保障,又为医务人员筑牢了安全防线。
武昌医院改造好后的第一班,仲月霞说:“我先上!”配药、输液、发药、吸氧、测血压、喂饭、喂水……每次进入病房,仲月霞都像大姐一样嘱咐医护人员,时刻提醒大家注意安全。从每天的护理计划,到不同患者的输液速度,她都认真把关。
2月初,仲月霞转战火神山医院。
“时间紧,但我们感染控制和防护的要求不能降,还有病人的生活需求和病区的隔离要求都要落实好。”在火神山医院,仲月霞不仅是战斗员,还是培训师。她说自己的工作,就是拿着“放大镜”仔细端详防护装备,捧着“显微镜”审视穿脱细节。在队员陈颖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地记着仲月霞讲的防护重点。“这些都是黄金法则,大家就是靠这些确保零感染的。”陈颖说。
“生命至上,是医者立身之本”
“生命至上,是医者立身之本。”仲月霞说,“患者往往比较焦虑,我们在救治护理时,要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
3月8日妇女节,仲月霞像往常一样来到病房。她要了解病人对饮食方案的反馈情况。“这样的治疗方式太暖心了!”住12床的一位老奶奶说,“解放军对咱真好!”
作为火神山医院护理部副主任,仲月霞一直琢磨着能不能通过营养支持和心理疏导来辅助患者救治。
她和王新一起探讨,评估患者的消化、营养及心理状态等,制定了“新冠疫情患者营养建议”,并与医院营养科专家商量对策,研究出来一套针对新冠疫情患者的饮食方案。
轻症重症、一日三餐、荤素搭配,都考虑得十分细致。方案中还考虑到当地人的口味特点,加入了糊汤粉、桂花羹、豆花等武汉小吃。饮食方案在火神山医院推广后,患者反馈非常好。
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优秀事迹材料【篇3】
2015年1月,周飞虎作为解放军总医院医疗队队长,参加解放军第二批赴利比里亚医疗队执行为期两个月的援利抗埃任务。
由于埃博拉病毒的流行,当地医护人员感染后死亡超过一半,正常医疗救护已处于瘫痪状态。在当地40℃高温炎热天气下,周飞虎穿着三重厚厚的隔离服,积极救治病人。每次查完房出来后,他全身湿透,汗水顺着衣服直往下流。
中国埃博拉治疗病区收治的第一例病人Mulubah(穆鲁巴),是当地一名小学老师,家里已有两名亲属因埃博拉疾病死亡。Mulubah刚转到治疗区时,除感染埃博拉病毒外,她还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血糖高达22mmol/L。
当时,治疗埃博拉的疫苗还没有问世,面对凶险的埃博拉病毒,周飞虎和战友们没有退缩。为了给Mulubah治疗,他们多次进入病区,进行会诊,并制定详细的治疗方案,一边控制她的基础病,一边从重症医学的角度出发,改善她受损的脏器功能,慢慢度过这段病毒感染期。记得Mulubah出院时,高兴地竖起拇指为中国军医点赞,感谢中国军医的精湛医术与救治。
每一名患者都是一条鲜活的生命,没有肤色、种族和国界之分。他都坚持用心治疗、用心护理、用心服务。
2016年6月,周飞虎赴西非马里救治受到恐怖袭击而受伤的维和战士。飞抵马里后,周飞虎发现任务比预想的艰巨。他回忆说:“爆炸导致多发伤,身上炸骨折了,脸上炸烂了,但这些肉眼可见的伤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看不见的爆震伤,把内脏都震坏了。”
马里医疗条件有限,伤员被迅速送往塞内加尔一家医院的重症监护病房,待生命体征稳定后再回国接受进一步治疗。其他医疗队员按期回国后,根据伤员救治需要,作为医疗组中唯一一位从事重症医学的专家,周飞虎临危受命,克服巨大压力,独自一人留在塞内加尔救治重症伤员。
意想不到的困难也接踵而至:由于医院设备不足,重病患者多的时候,不能做到每一名伤员都有监护仪等设备使用。没有监护仪的时候,周飞虎丰富的临床经验发挥了关键作用。20多天时间里,几位伤员陆续度过危险期,从重症监护转入普通病房,病情最终稳定下来。
回国的飞机上,周飞虎担心伤员突发血栓和呼吸问题,仅凭一个听诊器一遍又一遍听诊、观察,帮助伤员活动……最后,伤员们平安地回到了祖国怀抱。
“对于重症患者而言,哪怕只有0.1%的希望,我们也会尽100%的努力。那一条条被救活的生命,就是对我们最高的褒奖!人民军医,医的是疾病,担的是使命!”这是周飞虎的人生格言。
18年从医路,周飞虎不辞辛劳先后参加多项国内外重大救援任务,不畏生死、向险而行,他用实际行动书写着联勤军医守信践诺、服务人民的生动篇章!
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优秀事迹材料【篇4】
何贤达,1979年8月出生,湖南省平江县长寿镇人。1997年12月入伍,1999年10月入党,中共党员,二级军士长。一个精通导弹发射、转载、地测、液压等多操作操作的多面手,曾任部队班长职务,被称为导弹“兵王”。何贤达先后荣立一等功一次,二等功两次,三等功两次,曾被第二炮兵评为“学习成才先进个人”,2009年被评为第四届“二炮十大砺剑尖兵”,曾受到中央军委领导的高度评价,他所带的班受到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砺剑22载,发射导弹数枚,建功苍穹;带兵20载,斩获20多项荣誉,誉满军营;从“火头军”成长为首批士官指挥长,从炊事兵成长为一等功臣…
何贤达1995年高中毕业后,曾南下广东打工,1997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参军入伍了。个头中等,黝黑的皮肤, 是他的特征,他曾只是百万军中的一微小兵卒,最开始的时候是从炊事员干起,但虽然看似平凡普通,但他却在自己的军旅生涯中写下了“导弹精兵”的传奇。
入伍以来,何贤达夜以继日的学习专业知识,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严格要求自己,曾有人统计过他的“数字人生”:当兵18年、5次立功受奖、8次发射导弹、28次执行重大任务。何贤达认真研究武器装备的性能和原理,曾经自己的经验别写成1万多字的《特装维护保养操作规程》,并在部队得到推广学习。
翻开何贤达的成长履历,作为吊控号手,他是全旅兵龄最短、业务最精的操作骨干,曾光荣的参加国庆50周年阅兵仪式;作为测号手,他是全旅第一个从事此专业的战士,曾12次夺得专业理论比武第一名的好成绩;作为发射单元指挥长,他是全旅第一取得某型号导弹指挥长资格的士官,现在的何贤达几乎熟悉导弹发射阵地的所有专业。
何贤达入伍这么多年,为了当好一个兵,带好一个班,他最对不起的就是父母和妻子。和妻子恋爱期间只能通过电话和书信交流,定下的婚期还曾因为部队需要两次推迟,说起这些,何贤达的眼睛总是含着泪花。他的这种无私奉献、专注事业、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优秀事迹材料【篇5】
1995年的高考季结束以后,何贤达开始跟着朋友前往广东打工,2年离乡背井的生活让他对未来产生了迷茫,找不到自己的定位是这个时代许多年轻人的主要问题之一。直到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接触到县武装部的预备役民兵训练时,何贤达才明白,自己果敢坚毅的性格很适应军旅生活,或许成为一名人民子弟兵才是自己最好的归宿。就这样,何贤达入伍成为了一名炊事兵。
入伍后,何贤达常自嘲自己“平平无奇,愚笨憨厚,可能要当一辈子火头兵了”嘴上虽然这么说,但私底下的何贤达却非常努力。何贤达入伍前就拥有非常厚实的电气知识基础,入伍后又经常趁着空余时间学习导弹部队的相关知识,随着学习内容的不断覆盖,何贤达入伍没多久便被调去做了一名转载号手。
成为了转载号手后,何贤达又希望自己能够成为发射导弹的号手,当了发射炮手后,又想成为指挥发射单元的指挥员。就这样,何贤达持续拓展自己的业务知识,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待工作,最终达成了自己的目标,成为了一名优秀的发射单元指挥员。何贤达常将自己比作一块生铁,需千锤百炼之后方成精钢。可以说他的一生就是部队基层士兵埋头奋斗的缩影。
入伍二十三年以来,何贤达凭借着自己的努力一次次的荣获殊誉。他曾连续三年被评选为优秀士兵,也曾荣立过个人三等功两次、个人二等功两次以及一等功一次。获得过的各类荣誉称号更是不胜枚举。
如今的何贤达早已不是当初那个懵懂青涩的“火头兵”了,作为导弹部队的专业性技术人才,何贤达将自己的技术经验汇总,编撰了一本共计一万余字的《特装维护保养操作规程》为导弹部队的许多新兵理清了诸多问题的头绪。
值得一说的是,何贤达非常擅长与基层战士沟通,用连里指导员的话来说就是“他非常善于用年轻人的方式与年轻人沟通”。训练或演习时,他是严厉肃穆、一丝不苟的何老班长。私下生活里,他又是和蔼谦逊,让战士们如沐春风的何老哥。对于带班训练,何贤达总是主张“训练起来像老虎、平时关心像父母”。
为了能够带好自己的战士班,何贤达充分了解了每一名战士的性格和理想,并且把这些事情记录在自己的记事本里,也正因为如此,每当战士们出现问题时,他总能又快又准的解决问题。
翻开何贤达的军旅履历,他金灿灿的成就和荣誉几乎从他入伍时起便一直延续到现在。他的一生平淡却不平凡,这名其貌不扬的共和国卫士,总是能在最不起眼的地方,给别人一个巨大的惊喜。